1、关注留守儿童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群体被成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
项目 | 百分比 | 项目 | 百分比 |
非常想父母 | 65.0% | 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 | 79.3% |
害怕陌生人 | 40.0% | 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 | 43.5% |
觉得自己很一般 | 52.7% | 觉得身边的人不太关心自己的 | 49.1% |
结合上面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数据,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康康认为农村孩子很难有出息,总是抱怨父母没有把他带到打工的城市。
B.玲玲的父母外出打工两年都没有回家看她,他们告诉玲玲多挣点钱更重要。
C.奶奶觉得明明怕见陌生人,如果离开老家很难和别人交流,坚决不让他离开老家。
D.过年后,浩浩的父母把孩子带到自己打工的城市,和他们一起生活。
2、下列词语的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强逼(qiáng) 誉写 稀罕 不动声色
B.削弱(xiāo) 榨油 妨碍 不可记数
C.间隔(jiàn) 迟廷 崩塌 完壁归赵
D.投奔(bèn ) 夜幕 销毁 应接不暇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杀菌 龟裂 均匀
B.搅拌 缴费 矫健
C.谎话 百兽震惶 辉煌
D.眼睑 节俭 茧子
4、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枝干的数目bù kě jì shǔ( )许多鸟站在róng shù( )上,令人yìng jiē bù xiá( )一只huà méi( )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5、默写古诗,并填空。
蝉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由____代的诗人____(人名)所作。
6、解释诗句中带横线的字。
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 万马齐喑究可哀________
聒碎乡心梦不成________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________
7、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1)校庆100周年,学校将举行lóng zhòng(______)的diǎn lǐ(______)。
(2)这本书让我lǐng lüè(______)了大好风光,给了我很大的qǐ dí(______)。
(3)与fán suǒ(______)的《封神榜》相比,冰心更喜欢读感情真实、zhì pǔ(______)浅显的篇章。
8、补充词语,并从中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
( )( )燕舞 ( )( )细雨 ( )( )而飞
( )( )累累 ( )装( ) 裹 心( )神( )
(1)四月的江南,到处繁花似锦,_________ 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2)一场大雪过后,塞北小城崇礼成了__________ 的世界,真是美丽极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概括上面短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标出病人动作描写的内容。用“﹏﹏﹏”标出病人神态描写的内容。用“点”标出病人语言描写的内容。
【3】从病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____________的病人。
【4】读下面的句子,结合课文和短文,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下来。
①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此时,他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沃克医生惊呆了。心想: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不仅写了病人的表现,还写了沃克医生的表现,这种写法叫________,好处是:_______。
10、课外阅读
第一次
马路旁的人行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他可能还没满一周岁。
他长着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喚,老是哆哆嗦嗦的……但两条腿的主人——小男孩想从马路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十分( ),而且信心十足。
瞧,那只穿着好看袜子的小脚已经抬了起来,踩在了人行道的边缘上,但孩子还没有下定決心登上第二只脚,有那么一会儿他就那么站着:一只脚在人行道上,而另一只脚还在原处没动。
然而小男孩又收回了跨出的那一步,他似乎在积蓄力量。小男孩就这么站着,既不前进,也不后退,只是固执地注视着自己的前方。
“还小呢,刚刚能走路,就能跨台阶?”路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啧了啧嘴说:“做大人的要帮他一把。”
而孩子的妈妈并没有出手去,只是微笑着( )他说:“自己上,小乖乖,自己上!”
“加油!加油!”旁边的小姑娘喊道。
终于,孩子的两只脚都站到了人行道上,小胖脸同时绽开了笑容。
“好一个登山者!”胡子爷爷幽默地说。他又摸了摸孩子的头说:“一开头总是有困难的,只有坚持才能胜利。祝贺你成功!”
【1】选择恰当的词语分别填在文中的括号里,正确的选项是( )
A.强烈,鼓舞
B.强烈,鼓励
C.猛烈,鼓励
D.猛烈,鼓舞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后退( ) 批评( ) 容易( ) 失败( )
【3】这篇短文主要写______________
【4】概括下面四种人对小男孩的态度。
(1)老奶奶的态度: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态度:____________
(3)小姑娘的态度:__________
(4)胡子爷爷的态度:____________
【5】你从“小男孩第一次登上人行道”这件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悲壮的藏羚羊
一提起藏羚羊就让人产生一种联想,想到它轻快敏捷优美的奔跑姿态,想到它一闻到空气中有危险气味时就迅速跳离的动物本性,那是生存的天性,是在残酷生态环境中繁衍的唯一途径。
都知道藏羚羊有高度发达的听觉和嗅觉器官,有修长而有力的优美四肢,可它们胆小如鼠,一遇危险就以每小时三十五公里的速度飞逃而去。
藏羚羊也曾勇敢过,它跪拜过猎人,跪拜过屠杀它的枪口,那是为了腹中孩子的生存;在危急时刻,藏羚羊也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幼仔,主动地站在幼仔和野狗或虎豹之间,以转移捕食者的注意力,那是母性的勇敢。而我要说的却是藏羚羊的悲壮!
那是一个不幸的年代,一个悲惨的日子。狂风,在旷野呼啸,一队铁马金戈的围猎者,正驱赶着一群狂奔的藏羚羊。那耸立的羚角,那肥硕的身躯,把狩猎者的贪欲刺激的空前膨胀,那屠杀者的阵阵狂呼,夹杂着藏羚羊倒地的声声哀号,把个天地搅的混沌一片,仿佛进入了世界的末日。
这是一场血腥的大屠杀,这是一场生死的大逃亡。没有谁可以阻止贪婪的魔掌,也没有哪位佛祖神灵肯从天而降,拯救弱小的生命逃离厄运!
这是一场残酷的大毁灭,这是一场挣脱死亡的最后一次拼搏。没有谁可以相信屠杀者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没有哪个逃生者能用跪拜的双膝和两行乞求的眼泪感动疯狂的枪戈。
这是强与弱的最后较量,这是生与死的最终裁决。
狂奔,追杀,流血,逃命,死亡……血腥在继续,生命在挣扎……
忽然,藏羚羊停住了逃命的脚步,原来它们奔逃到了一个悬崖峭壁上。下面是万丈深渊,离对面的险峰绝不是藏羚羊一越而过的跨度,后有屠杀,前有死亡!
可怜的藏羚羊啊,刚刚落地三五分钟就能行走,不到一天就能奔跑的藏羚羊啊,它的一生都是活在奔跑与逃亡的路上!而今,它终于跑到了尽头,跑到了生命的终点!
面对悬崖,有几只强壮的羚羊,飞身而越,可惜才越过一半就坠落崖底,哀号声响彻整个山谷……
就在这绝望的时刻,悬崖上的一只老羚羊在羊群中引颈长号,似乎在发号施令,羚羊们立刻列成两队,一队是由这只老羚羊带领的老弱病残,另一队是成年健壮的,只见那只老羚羊后退几步毫不犹豫飞身跃向对面,而另一队的一只强壮的羚羊也飞身跃起,在前面的老羚羊还没有坠落的瞬间,踏着它的脊背再一次跃起,终于越过了山涧,跳到了对岸安全的地方!
就这样,一只老羚羊的坠落,换取了另一只羚羊的生命!
就这样,一只老羚羊的脊背,托起了一个生命,托起了一个生机,托起了一个希望。
一对对,一双双,死与生,生与死,演绎了世间最悲壮的一幕!
山谷中“扑通、扑通”的坠落声和对面山崖不忍离去肃立的逃生者,震撼了整个山谷,也震撼了追杀的屠夫们。
这千古罕见的一幕,令人胆寒,令人肃然起敬。屠夫们忘记了猎杀,呆呆地注视着一对对藏羚羊前仆后继地扑向悬崖,直到最后一只老羚羊高高地举起骄傲的羚角,任身躯的鲜血一滴滴地流淌,没有一声哀号,用冷漠绝望的目光横扫过追杀它们的屠夫们,用世间最优美的身姿,转身跳下了悬崖……消失在云雾深锁的山涧,用鲜血和生命铸成了这一幕永恒的悲壮!
藏羚羊啊,在强敌、绝望面前,在生与死的紧急关头,能用生命做垫脚石,这是何等的机智聪明!用自己的死亡来换取种族得以生存,是何等的奉献牺牲!能战胜胆怯、勇敢抗争,又是何等的坚强无畏啊!
藏羚羊,你不就是这样繁衍不息、代代相传的吗?你不就是这样以柔弱之躯在虎豹豺狼中顽强生存的吗?这悲壮的一幕,是不是要告诉整个世界,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这里周而复始地演绎着适者生存的真理?
狂风停止了呼啸,松涛不再轰鸣,藏羚羊最后的一声叹息也消散了、消散了……连同这血淋淋的悲壮一幕!
这千古罕见的一幕,令人胆寒,令人肃然起敬。屠夫们忘记了猎杀,呆呆地注视着一对对藏羚羊前仆后继地扑向悬崖,直到最后一只老羚羊高扬起起骄傲的羚角,用冷漠绝望的目光横扫过追杀它们的屠夫们,转身跳下山崖……
【1】文中“前仆后继”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藏羚羊是悲壮的,请你在文中至少找出三个和这个情景相关的成语。
【3】结合上文,说说你对“就这样,一只老羚羊的脊背,托起了一个生命,托起了一个希望。”这句话的理解。
【4】在你的印象中,藏羚羊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5】摘录一个欣赏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12、阅读与理解。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1】文中画“____”句子是___描写。诸葛亮选在“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是为了___。
【2】把船只“一字摆开”是为了___。
【3】“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是为了___。
【4】画“﹏﹏”句子是对鲁肃和诸葛亮神态、语言的描写,请注意加点词语,结合选文内容,体会人物内心。
(1)鲁肃“吃惊”,是担心___。诸葛亮“笑”,表明他知道___。
(2)这里运用了___的手法,鲁肃的“吃惊”和诸葛亮的“笑”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诸葛亮的___。
【5】有人说曹操不敢派兵迎战,是因为曹操这个人太胆小了。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在线。
变色龙(片断)
这时,一只色彩缤纷的蝴蝶飞过来,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似睡非睡的变色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刹那间,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中,成为美餐。我们被它吓了一跳。
【1】请你再写出两个和“色彩缤纷”一样表示颜色多的词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写出了变色龙捕食快的特点。
【3】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变色龙舌头的长度是它身长的两倍。( )
(2)句中的破折号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
(3)“伸”“卷”具体写了变色龙捕食的动作;“相当的距离”从侧面表现了变色龙捕食的准确性。( )
【4】这段话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并按要求做题。
锁匠的徒弟
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的敬重。更主要的是老锁匠为人正直,每修一把锁都告诉别人他的姓名和地址,说:“如果你家发生了盗窃,只要是用钥匙打开的家门,你就来找我。”
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人们帮他物色徒弟,最后老锁匠挑中了两个年轻人,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东西。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分别装在两个房间,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开的时间短谁就是胜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出了光亮:“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有什么,您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接班人。大徒弟不服,众人不解。老锁匠微微一笑说:“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
【1】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人们帮他物色徒弟。
A.物体的颜色
B.寻找
C.挑选
【2】大徒弟不服,众人不解。( )
A.分不开
B.不解决
C.不明白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敬重( ) 郑重( ) 必胜无疑( ) 易如反掌( )
【4】写出下列带点的字的读音。
选中( ) 行业( ) 真传( )
【5】两个徒弟谁开锁技术高一些?在文中用“ ”画出老锁匠选二徒弟为他的接班人的理由。
“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指的是什么?
【6】打开保险柜,师傅问他们看到了什么时,大徒弟的表现是 ,说明他 ;而二徒弟是 ,说明他 。
【7】读完短文后,你想对大徒弟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哭泣的圆明园(节选)
张晓慧
①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一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②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③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1】圆明园的遗址位于_________,它的肌体曾经被_________蹂躏,它的_______也经历了摧毁,冲天的大火在这里燃烧,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文章画线的句子,说一说,作者的“震撼”都来自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文章的题目叫“哭泣的圆明园”和“圆明园”哪个更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窃读记(节选)
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1】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我”阅读后的快乐和满足?用波浪线画出来。
【2】“脚站得有些麻木”与“浑身轻松”运用的写法和作用是( )
A.对偶,用来表现身体和心理上的不同感受。
B.对比,用窃读的不容易来突出读书的快乐。
C.对仗,用身体上的不适来反衬心理上的轻松。
【3】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人是读书长大的,也是吃饭长大的。
B.一个人既需要粮食哺育身体,又需要读书来增长智慧。一个是物质食粮,一个是精神食粮,二者缺一不可。
C.一个人要读书、吃饭才能长身体。
17、课外阅读。
三 顾 茅 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
2.这篇文章选自名著《 》,作者是 。刘备拜见诸葛亮的目的是 。
3.根据意思在文中找词语。
(1)翠绿的颜色又浓又润,像是快要滴下来似的。( )
(2)在混乱时局中各路称霸一方的人物都纷纷起来争霸称雄。( )
(3)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 )
(4)悠闲的样子。( )
4.你觉得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8、课外阅读。
生命与水(节选)
①作为一种生物,人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可是你知道吗?一般的细胞中至少含有70%的水。如果你有50千克重,那么,水差不多占了35千克。血液中有大约90%的水,肌肉中水占70%左右,即使是骨骼也有20%以上的水。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我们人。
②有人把人体比喻为一个加工厂。人体这个工厂可以把食物中的营养加工提炼并储存起来。谁来完成“加工”的过程呢?是口、胃、肝、脾、肠等消化器官。这些器官分泌的消化液,可以帮助它们搅碎食物、溶解食物,吸收食物中的营养。血液、淋巴液在体内不停地循环,把营养和氧气运送到身体的各个器官,又把肌体活动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运送到相应器官。这些运送过来的废物和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汗液、尿液被排出了体外。水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大功臣。
③如果我们人体是一部灵活的机器,那么这部机器就不能缺少润滑剂。人体,内,泪水润滑眼球,唾液润滑口腔,还有些体液润滑人体的关节,这些“水”很好地润滑身体里的各种器官,使它们运转自如。
④机器运转时会变热、发烫,不把热量散发出去,就会停转、受损,甚至会燃烧、熔化。人体也要散热:出汗、排泄、呼吸都能调节体温,使人体始终保持正常的温度。
⑤除此以外,水还时刻护卫着我们的肌体:眼泪冲刷飞进眼里的灰尘,消化液保护消化器官的黏膜,呕吐和腹泻能排泄不洁的食物……
⑥“泌、液、汗、泪、尿、泄、润、滑”这些字都带“水”,水对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水不但构成了生命,而且维持着生命。地震和矿难存活下来的人证明,不吃饭可以坚持几十天,没有水一个星期也活不成!
【1】文中哪个自然段说“水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大功臣”?请用“﹏﹏﹏”画出来。
【2】“如果你有50千克重,那么,水差不多占了35千克。血液中有大约90%的水,肌肉中水占70%左右,即使是骨骼也有20%以上的水。”这段话是为了说明( )
A.人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
B.水在人体中的含量不高。
C.水对人体来说极其重要。
D.人体是非常奇妙的东西。
【3】下列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体血液中有90%的水,肌肉中有70%的水。
B.人体内所有的“水”都只能帮助运送营养。
C.出汗可以散发热量;有助于保持正常的体温。
D.水维持着人的生命,没有水人立刻就会死去。
【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好处是_____________。
【5】水在人体中的作用有哪些?根据文章信息选择正确的选项( )(多选)
A.护卫肌体
B.调节体温
C.滋润土地
D.润滑器官
19、课内回顾
“哎呀,”母亲说,“这面糊着魔了,好像有个妖精在里面。”她赶紧把面糊从窗口倒了出去。恰好有个补锅匠经过。“嘿,这面糊可以做顿饭吃!”他一边想,一边包好面糊,放进工具袋。汤姆吐光了嘴里的面糊,哇哇地大声喊叫起来。
“奇怪,”补锅匠自言自语道,“什么东西跑到我袋子里去了?难道是我捡了团面糊,妖精就来吓唬我?”他连忙打开工具袋,一股脑儿倒出里头的东西,然后转身跑了。汤姆带着满身的面糊跑回了家。母亲正在为找不到汤姆而痛哭流涕,一见到他,喜出望外,赶紧把他放在盛满温水的茶杯里洗了又洗。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恰好——( ) 连忙——( )
2.“汤姆吐光了嘴里的面糊,哇哇地大声喊叫起来”中“哇哇”用来形容汤姆 的声音,还可以写成 地大声喊叫起来。
3.补锅匠“自言自语”是因为他对听到喊叫声而感到 ,短文中“自言自语”的意思是指补锅匠在那里 ,我还能写几个类似的词语: 言 语、 言 语。
4.母亲“痛哭流涕”是因为 汤姆,“喜出望外”则写出了看到满身 的儿子 后的 心情。这两个词都是 描写,并且形成了对比,还说明农夫的妻子非常 大拇指汤姆。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成陈述句:
(2)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
(3)他很累。
用上“甚至”补充句子:
21、轻纱似的薄雾笼罩着黄山。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完成句子。
1.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以“冬天的快乐”为话题,自拟题目写出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