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每组词语中带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美差 相差 B.低声悄语 静悄悄
C.卷入 试卷 D.削减 削弱
2、给加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拧成(níng nǐng) 宰羊(zǎi zhǎi)
吭气(kàng kēng) 瞌睡(kē kè)
岔道(chà cà) 缴枪(jī jiǎo)
3、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添食 爪子 信赖 篷松
B.倍伴 颤动 滚圆 淘气
C.索性 绒毛 稿纸 画框
D.伏案 胸匍 隐约 黝黑
4、比一比,再组词。
轿________ 骄________ 虚________
矫________ 娇________ 虑________
5、按要求填空。
1.《尚书》云:“______于邦,______于家。”魏征说过:______,______。”司马光说过:“______,______。”朱用纯则说过:“______,当思______;______,恒念______。”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平时要做到______。
2.天下的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各不相同。《父爱之舟》中的父爱是深沉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父母,分别给予巴迪______和______的爱。
3.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多样,有的平实,如《______》:有的活泼,如《______》。
(填写本单元课题)
6、按要求写词语。
1.近义词 侵略——(______) 强逼——(______) 侮辱——(______)
2.反义词 诚恳——(______) 特殊——(______) 勇敢——(______)
7、辨字组词。
诲(______) 断(______) 销(______) 噪(______) 焰(______)
侮(______) 继(______) 霄(______) 嗓(______) 陷(______)
8、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组词。
弹 踏
9、课外品读。
一天,徐特立同志到北京医院看病,候诊室的长靠背椅上坐满了人,都在等着叫号子。
徐老的警卫员一看这么多人 有点急了 心想 徐老是最爱惜时间的 就这么等着 得多少时间呀低声问道 徐老 人太多了 我去跟医院张主任说一声 给你先看 好不好
徐老 连忙摆摆手说 不行 不要告诉他 还是按次序看好 稍等一下没关系
警卫员望了望墙上的挂钟,撅着嘴说:“那够等的啦……”徐老看警卫员有些不高兴,便招呼他坐下,拍了拍他的肩膀,轻言细语地说:“自己的时间宝贵,别人的时间就不值钱吗?我们要不是按次序看病,别人就要多等。无论做什么事,总要替别人想一想,不能想自己一个人方便。再说,你找张主任,咱们跟他熟,就特殊照顾,可以不按次序看病,如果熟人都不遵守制度,他这儿的秩序怎么维持呢?”
警卫员听了,觉得徐老说得很有道理,也就陪徐老一起等着叫号子了。
【1】给短文2、3自然段加上标点。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惜( ) 宝贵( )次序( ) 特殊( )
【3】理解下面这句话的意思,哪一个是对的,打上“√”。
“自己的时间宝贵,别人的时间就不值钱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A.自己的时间宝贵,别人的时间就不值钱。( )
B.自己的时间宝贵,别人的时间一样值钱。( )
C.自己的时间不宝贵,别人的时间才值钱。( )
D.自己的时间不宝贵,别人的时间更不值钱。( )
【4】这篇文章是按 顺序来写的。文章通过徐老看病这件事,赞扬了徐老 的好品质。
10、课外阅读
爱读书的德国人
听闻德国人是最爱阅读的,百闻不如一见。在德国行走,时时处处让我感受到德国人对书籍的才狂热。
在德国出行,乘坐火车最实惠,德国的火车安静、整洁,虽然人多,但一点也不嘈杂,火车上几乎人手一本书,大家都沉浸在书香里,静静地读。这让我很感动,开始对德国人刮目相看。能抛开尘世的纷纷扰扰,能在枯燥的旅程中与一本书相伴,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我发现,德国的咖啡馆、草坪上,都是看书的人。似乎人人的背包里都有一两本书,只要一有时间,他们就拿出来阅读。而且,这种景象与我们在图书馆翻看报纸不一样,并不是随意浏览一下,这里翻翻,那里看看,感兴趣的就多看几眼,他们完全将自己置身于书本中,神情专注地阅读着。
更让我惊讶的是,德国的书店很大,并且占据着商业中心最具人气的门面,而且书店内常常摩肩接踵,来买书的人络绎不绝。特别是遇到大型节日,书店里更是人满为患,里里外外挤得水泄不通。朋友告诉我,书籍是德国人最喜欢的礼物之一。原来,德国人不仅爱读书,还爱买书、藏书。书是德国人送礼的首选,是德国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伴侣。
后来了解得知,德国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平均每1.7万人就有一家书店,首都柏林则是全德国书店最多的城市,每1万人就拥有一家书店。德国的书店之多,令人惊叹。
德国人对书籍的热爱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可以用痴迷来形容。无论是在飞驰的火车上,缓慢前行的公交车上,还是正在飞行的飞机上,德国人总能安下心来,拿出一本书来读。在书香脉脉的德国,阅读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不可或缺、根深蒂固,爱读书成为德国人的特点与标志。
【1】仿写句子。
例:书是德国人送礼的首选,是德国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伴侣。
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让“我”感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惊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惊叹的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了关于德国人读书的哪些事?请你用简短的话分条概括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为同学提出一条读书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百宝箱。
师恩难忘(片段)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1】画线的句子把___比作_____,读了这句话,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______。
【2】读了这段话,我觉得田老师是一个___的人。我想用杜甫《春夜喜雨》中的 “___,___”来赞美田老师。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谁与我同行
①每周总有两三晚的补习课。家离学校有三里来地,白天不觉怎样,三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有点可怕了。
②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岭是我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独轮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令人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丫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便如兜着一只小兔。
③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④一天晚上补习归来,刚上山岭,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有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⑤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了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鼓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⑥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⑦回到家中,我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上根本就没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
⑧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还照亮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到的。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
⑨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
【1】用“______”画出一处能表现“过岭是我极惧怕的”的句子。
【2】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A.前后呼应
B.总起全文
C.承上启下
D.点明中心
【3】第⑤段中提到“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惊跳”的原因是______。从画“ ”的句子中能感受到父亲是一个______的人。
【4】第⑧段中“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这句话中“夜行的路人”实际上是_______;“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中“夜行的快乐”指______。
【5】“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读到这样的结尾,你一定感慨万千。如果你就是作者,当你得知真相后,会有什么话想对父亲说?
我想对父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穆老师的眼睛
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又圆又亮。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点,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哪。
语文课上,我想起书包里那块漂亮的新橡皮,手痒痒了,不知不觉地伸进去,想要摸一摸。正巧被老师看见了,她的眼睛好像在暗示:“你怎么做小动作啦!”我的手马上不痒了,赶紧缩回来,认真地听老师讲课。
下课,穆老师和我们一起玩的时候,她的眼睛也会说话。一次,我们玩“老鹰捉小鸡”,穆老师当“老鹰”。她一下子跑到东,一下子跑到西,眼睛呢?睁得大大的,好像在提醒我们:“哎——当心!我要捉住你们啦!”真糟糕!末尾的一只“小鸡”跑得太慢,被捉住了。这时候,穆老师的眼睛笑得弯弯的,似乎在说:“哈哈,这回可让我捉住了!”
现在穆老师虽然不教我们了,但是每当我看到穆老师,总要先看看她的眼睛,看看她对我说些什么。
【1】穆老师的眼睛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短文中描述心理活动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给文章分段,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文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奇特的家书
十多年前,我在一所民族学院读书。班上除了少数几个汉族学生外,大部分同学都来自少数民族,来自偏远贫困的山区。也许是家乡偏僻的缘故,他们几乎都很少与家人通电话,信件往来倒是很常见。
作为班长,我的一项工作就是每天下午午休前站在讲台上发信。念到哪个同学的名字,那个同学就上来取回自己的信。我留意过,“多吉”这个名字从我口中吐出的次数最多,每周必有。多吉是布依族,来自贵州黔南自治州。那些信正是从黔南寄来的,估计就是家书了。
那一日,我又在讲台上分发信件,多吉听到名字后喜滋滋地上讲台来取信。大概是信封边沿破损了,我的手刚抬起,里面的“信”飘了出来——竟是一片树叶,只见那片叶子在空中翻转几个来回,缓缓地落到了地面上。
大家惊异地看着多吉,他的脸腾地一下红了。
“……我爹不在了,只有娘,但她是个瞎子。我家就我一个儿子,娘很想我,我也想娘,我用勤工俭学的钱,给她准备了上百个写好了地址的空白信封。我对娘说,( )她平安,( )寄一片桉树叶给我。我收到信后,又将桉树叶寄回去,但( )一片,( )两片。干枯的桉树叶在水中浸泡湿润后,两片合在一起,娘就能吹出很清脆的声音。我娘说,那样的话,她就知道我平安了。她还说,桉树叶发出的声音像我呼喊她的声音……”
一时间,教室里寂静无比。我听到几个小女生抽起了鼻子。
那天,我第一次真切理解了这个词语——大爱无言。
【1】读短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
(1)大家惊异地看着多吉,他的脸腾地一下红了。
大家“惊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吉的脸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2)我听到几个小女生抽起了鼻子。
几个小女生在抽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奇特的家书”“奇特”在什么地方?从这封家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1】这段话说明的主要内容最恰当的选项是( )
A.说明鲸主要吃什么、怎么吃的。
B.说明鲸的种类。
C.说明鲸吃食物很快。
【2】用“ ”画出须鲸怎样吃食的语句。
【3】这段话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
把加点的词“凶猛地”“锋利的”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桂花雨》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①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②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比揺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③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揺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④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⑤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成熟”在字典中的意思是:①植物的果实完全长成;②发展到完善的程度。在②段中的意思是________(填序号),用另外的一个意思造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列两个句子填空。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挂花香里的。
(2)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两个句子中的“________”字用得好,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表现了母亲的自豪之情。
B.“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这句话写出了“我”迫不及待的心情。
C.“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这句话写出了我激动、兴奋的心情。
D.“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表现了母亲不愿意接受杭州的桂花比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气浓的事实 。
【4】结合课文写话并填空。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香飘十里。而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在下面的情况下,母亲会说:
(1)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说:“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人很热情, 母亲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里的月亮真圆,母亲会说 :“_________________。”
母亲这么说,是因为母亲在表达对家乡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情。
17、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忆读书(节选)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中“越看越明白”的含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第一次读书是在舅父杨子敬指导下进行的
B.“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主要是说母亲催促她睡觉,而她还想读书,于是哭了
C.作者在一知半解读书时,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是因为它们之间的读音很相近
D.“我决定咬了牙”写出了作者决定自己读书时毅然决然的内心感受
【4】结合全文说说,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关羽和周仓
①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关羽关公降服了一个叫周仓的人。这人是个大力士,长得非常魁梧,打起仗来勇猛极了,如虎入羊群,每次打仗都能立下大功。大家都夸周仓厉害,周仓也为自己的威武沾沾自喜。
②有一天,关羽和周仓两人赶路去某地,中途到一棵树下休息。
③关公看见树下有一群蚂蚁在爬来爬去,便对周仓说:“周仓,你不是军中的大力士吗?今天我们来比试比试,看谁力气大。”周仓一听很高兴,心想:“那你输定了!”于是说( )好啊( )怎么个比法( )是摔跤还是举重( )关羽道:“我们今天不比别的,比比看谁打死的蚂蚁多。”
④“什么?打蚂蚁?我周仓打过老虎,斗过狼犬,杀过无数猛将,打蚂蚁是小菜一碟!”周仓哈哈大笑。
⑤“不要小看蚂蚁哦!说不定,你还不是它们的对手呢!”关羽说道。
⑥“那你看我的吧!”周仓不以为然,伸出拳头,用力一砸。“嘭”的一下,地面被他砸出一个大坑,可蚂蚁却安然无恙,他却痛得哇哇大叫。关公伸出食指,轻轻一捏,一下捏死了好几只蚂蚁。周仓看得哑口无言。
(选文有删改)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标点符号。
【2】从文章第①段的画线句子中,能看出周仓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
【3】周仓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4】拳头打不死一只蚂蚁,但也有人说一根稻草能压死一头牛。请你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①赵王到了渑池与秦王会见。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 ),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②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 )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次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给文中加点的词换个词语,意思不变。
【2】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渑池之会”写出了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我们祖国很强大。(改写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亲们长年累月地为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挑水。(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批改作业。(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跑的很快。(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师对我说:“我教你写毛笔字的写法。”(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要求答题
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这句话改变一下说法,可以这样说________
22、句子训练营。
(1)把句子写更具体生动。
这是你女儿叠的。
(2)仿照例句语境,请你也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一片绿叶,饱含着它对根的情谊;一句贺词,浓缩着我对你的祝愿。
(3)读一读下面的句子,在打比方的句子后面画“√”。
①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 ( )
②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 ( )
③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 )
④我们的精神显得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柴,好像过节似的。( )
23、习作
请以“20年后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