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是古人最早创造的“酌”字,根据古字“酌”的字形特点,联系“酌”的本义是舀取,可分析出这个字的右边表示( )
A.酒杯
B.酒坛
C.木棍
D.舀酒工具一勺子
2、下列四字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的国家如今正值盛世,举国上下政通人和。
B.这几天国际资本市场可谓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C.我们要饮水思源,不能忘记带领我们致富的人。
D.《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诡计多端的人。
3、下面每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箩筐 船浆
B.消毁 恩惠
C.述说 歇息
D.妨碍 竞然
4、读拼音,写汉字。
1.我们祖国的领土是shén shèng__________不可qīn fàn__________的。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守岛卫国32年,他们的精神令我们sù rán qǐ jìng______________。
2.这个小木匠希望拥有精湛的技艺,但他贪图享乐,学艺不精,今天磨niǔ kòu__________、nǐng luó__________丝的时候,不小心把小mǔ_______指yà______伤了。
5、组词。(9分)
侣( ) 娱( ) 盒( ) 豫( )某( )
吕( ) 误( ) 盆( ) 预( )谋( )
趟( ) 诵( ) 零( ) 编( )
淌( ) 涌( ) 雾( ) 篇( )
6、“长生果”本指 ,在题目中指 。
7、给下列词语注音。
海棠 ( ) 窗檐( ) 挨蛰( )
衣裳 ( ) 瞻望( ) 蛰伏( )
8、看拼音,写词语。
sòng dú (______) héng xīn(______) suǒ wèi(______)
huì rén bú juàn (______) kuī tiān(______)
9、课内阅读
忆读书(节选)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一知半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二段中“含泪上床”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越看越明白”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部分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峨嵋道上
前面没有平坦的路了。所谓路,就是用一块块两尺见方的石板接连起来的阶梯。我们一步一步向上爬,非常吃力,停步(仰望 眺望),只见石阶像一架天梯,坚在前面树木葱茏的陡坡上。我们的旅程,就是要攀登这架长长的天梯。
在途中,我们遇到了十几个背竹篓的人。他们把竹篓靠在路旁的岩石上,站在那儿歇息。走近了才发现,每个背篓里都装着一块大石板。背着石板攀登天梯,可真了不起!
我问他们( )往山上背石板做什么( )一位长者指了指脚下的石阶( )操着浓厚的四川口音回答说 ( )干这个( )铺路( )我疑惑地说( )
他点了点头,告诉我说:去洪椿坪的那段路被山洪冲毁了。他们在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凿成了石板,背上山去重铺(pū pù)冲毁的路。
他们是给峨嵋山铺路的人啊!
峨嵋山光是游览路线就有200多里。铺这么长的路要多少块石板呢?几万、几十万,还是几百万?这数不清的石板,不都是这样一块一块背上山来的吗?山路这样狭窄,不能用机械,只有靠人工。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我们走在别人铺的道路上还嫌吃力,而铺路的人默默地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把一块一块石板背上山,铺成路,全是为了别人的方便。(如果 即使)没有他们的辛劳,没有他们的牺牲,(就 也)没有这用石板砌成的阶梯,就没有脚下的路,也就没有游人的欢乐。
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啊,你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1】在文中括号内划去不恰当的读音或词语。
【2】给短文第三段加上标点符号。
【3】把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用句号的句子,要求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我”内心愧疚的原因,请用“~~~~”划出来。
【5】给短文分成三段,用“‖”在段末标出。
【6】这篇短文通过记叙“我”在登峨嵋山途中的见闻和由此产生的感想,赞扬了铺路人_______的精神。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故乡在广西,我爱故乡的漓江。
春天,原野上的春色,把漓江打扮得更美丽。绵绵细雨,增加了漓江的水量,催开了两岸鲜艳的野花。随着气候转暖,来漓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漓江像一条友谊的带子把祖国和世界人民连在一起。
夏天,漓江的水更清了。人们有的在江中游泳,有的在江中划船,有的玩水球,漓江洗去了人们的疲劳,使人感到轻松愉快。
秋天,桂花开了,漓江两案飘着醉人的桂花香。我们放学后,荡着小舟在漓江上游玩。那两岸的青峰分明地站在我们面前,同学们兴奋地抢着划桨。
冬天,漓江因为旱季到来水变浅了,但是那么清,山是那么绿。江畔的柑橘树已挂满了累累果实,人们开始紧张地收获。
漓江一年四季都很好。我喝漓江的水长大,一定要把漓江建设得更加美好。
【1】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文章中的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是按( )顺序写的。
【4】哪个自然段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它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材料,再完成练习。
【材料一】离开地球的日子里,神舟十三号创造了一项又一项新的航天纪录:神舟飞船首次太空径向交会对接、中国人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中国女性首次出舱活动、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过春节、神舟飞船首次快速返回……
【材料二】2022年4月17日,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实现全部既定任务目标。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完美收官,阶段任务目标全面实现,为我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材料三】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飞天梦圆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缩影,更是创新发展的真实写照。“嫦娥”奔月,“天问”探火,“神舟”飞天,“北斗”组网,“海斗”深潜,一项项重大工程硕果累累;国产大飞机实现首飞、高速铁路屡创纪录、三代核电成功出海,一批批“中国智造”打响口碑。
【1】根据材料一,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神舟飞船首次太空径向交会对接。( )
(2)中国女性首次登陆太空活动。( )
【2】如果你想了解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的意义,应细读材料_______。读完后,你想对航天工作者说: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中国智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有趣的彗星世界
彗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由于它的形状像扫帚,所以又叫扫帚星。彗星都有一个椭圆形的运行轨道,运行周期也长短不一,如海尔——波普彗星的运行周期为3000年,而哈雷彗星的运行周期却只有76年。彗星的尾巴叫彗尾,是它最朦胧和最具风采的部分。一般彗尾虽只有几千千米长,但最长的彗尾则可达几亿千米,可谓天地万物中独一无二的大尾巴了。它在茫茫太空,宛如一把辉煌巨帚,横扫遥遥之路。人类自发现彗星轨道以来,离地球最近的一颗彗星距地球只有500万千米,可以说与地球“擦肩而过”了。
由于人类长期的天象观测,至今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绕太阳运行。纷繁有趣的彗星世界,使人们遐想万千。彗星究竟诞生何处,一直是天文学家们探索的课题。近年,美国“哈勃”天文望远镜发现太阳系边缘有一个庞大的彗星“摇篮”。“摇篮”呈环状,内环位于天王星轨道之外,外环则超出了冥王星轨道。这个“摇篮”中大约有2亿个彗星“婴儿”,它们主要由直径10~500千来的冰块和石块组成。
科学家们就彗星上存在大量冰块提出假设,认为地球上的水来自远古时期撞击地球的彗星,并以此解释海洋形成之谜。然而这种假设能否成立,关键就看彗星上的微量元素与海洋中的微量元素是否一致。据报道,美国正准备用探空火箭去索取彗星资料,对此,人们只有拭目以待,并期盼佳音。
【1】彗星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
A.围绕太阳运行。
B.彗尾有大有小,形状像扫帚。
C.有一个椭圆形的运行轨道,运行周期长短不一。
D.质量非常巨大。
【2】文中画横线部分采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
【3】文中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大约”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在介绍彗星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路 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gōng gòng)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sāi sè)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qū qǔ)了背,立刻又将头(伏 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 馅)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 禄)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疲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 yīng yìng)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汉字和读音,打上“√”。
【2】文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内容省略 B.话题转换 C.话没说完 D.话被打断
【3】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母亲的负担是多么的沉重,请用“ ”把它画出来。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表现母亲辛劳繁忙的句子,这个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5】“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猜想一下:当时我心里会是怎样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勿则嫌白,黛之一勿则嫌黑。
……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选段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么?”
我们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一样,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落花生》选段
【1】文中哪句话最能解释白鹭的“适宜”?用波浪线画出来。
【2】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都用了____________ 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点。分别写出了白鹭的____________和花生的__________。
【3】《白鹭》全文用___________的结构,首尾呼应,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_;《落花生》文段重点写_______花生,父亲想借花生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事物的_____________之情。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知了
山上有一种蝉,叫声特别奇异,总是吱的一声向上拔高,沿着树木、云朵,拉高到难以形容的地步。然后,在长音的最后一节突然以低音“了”作结,戛(1)然而止。倾听起来,活脱脱就是:
知——了!
知——了!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蝉如此清楚的叫着“知了”,终于让我知道“知了’这个词的形声与会意。从前,我一直以为蝉的幼虫名叫“蜘蟟”,长大蝉蜕之后就叫作“知了”了。
蝉,是这世间多么奇特的动物,它们的幼虫长住地下达一两年的时间,经过如此( )(2)长的黑暗飞上枝头,却只有短短一两星期的生命。所以庄子在《逍遥游》里才会感慨:“惠蛄不知春秋!”
蝉的叫声严格说起来,声量应该属( )(3)音一类,因为声音( )(4)大又尖,有时可以越过山谷,说它优美也不优美,只有单节没有变化的长音。
但是,我们总喜欢听蝉,因为蝉声里充满了生命力、充满了飞上枝头之后对这个世界的咏叹。如果在夏日正盛,林中听万蝉齐鸣,会使我们心中荡漾,想要学蝉一样,站在山巅长啸。
蝉的一生与我们不是非常接近吗?我们大部分人把半生的光阴用在学习,渴望利用这种学习来获得成功,那种漫长匐匍的追求正如知了一样;一旦我们被世人看为成功,自足的在枝头欢唱,秋天已经来了。
孟浩然有一首写蝉的诗,中间有这样几句:
黄金然桂尽,
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
闻蝉但益悲。
听蝉声鸣叫时 想起这首诗 就觉得 知了 两字中有更深的含义 什么时候 我们才能一边在树上高歌 一边心里坦然明了 对自己说 知了 关于生命的实相 我明白了
【1】给文章标注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填入合适的字,正确的选项是( )
A. gā;慢;噪;即 B. jiá ;漫;噪;既 C. jiá;漫;燥;既
【2】给最后一个自然段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 )
A.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3】下面对“知了”的理解有误的是( )
A. 知了叫的时候先一声讥讽的长音“吱”,之后突然以低音“了”作结,听起来就像“知也”,也因此而得名。
B. 知了的声音算得上优美,因为是有变化的长音。
C. 人们喜欢听蝉声,是因为蝉声里充满了生命力,充满了对世界的咏叹。
【4】联系上下文,对“惠蛄不知春秋”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
A. 知了不知道春天和秋天的季节划分。
B. 知了生命短暂,不会在春天和秋天存活的。
C. 知了生命短暂,只在夏天存活,不知道春天和秋天。
【5】文中介绍的“知了”有什么特点? ( ) (多选)
A. 生命力强 B. 只有一两周的生命 C. 叫声大而尖 D. 声音是没有变化的长音
【6】蝉的一生与我们不是非常接近吗?关于“生命的实相”,正确的理解是( ) (多选)
A. 蝉的幼虫在地下苦熬只为飞上枝头鸣叫的短暂的生命,与我们大部分把半生的光阴用于学习很相像;
B. 一旦我们获得所谓的成功,我们的光阴也将逝去,就像迎来秋天的蝉一般;
C. 人的一生中蝉一样,通过漫长的努力,去追求成功的自我满足。
【7】文中______了孟浩然的一首有关蝉的诗,目的是____________。( )
A. 引用;借诗中的“悲怀”引出自己对于“生命的实相”的思考
B. 借用;抒发自己听到蝉声的悲凉心情
C. 引用;由蝉声自然联想到了这首诗,感叹蝉儿的生命短暂
17、阅读短文。
守候一株水仙
(1)那年春天,我把母亲从乡下接进城来同住。一进门,母亲便看到了窗台上的花,满心欢喜。窗台上,葱兰、芦荟、吊兰、莉…在暖的春风里,长得常茂皇,娇艳欲滴的叶子沐浴在阳光里。
(2)忽然,母亲看着台一角的那盆花说:“这盆花都蔫了,真可惜。”母亲久居乡下,不识得那盆花。那是年前妻子在县城一家花店特意买的水仙,就因它能赶在过年前开花,能给我们的新年增添一抹淡香。如今,已经是阳春三月了,水仙花期平过,它的枝叶散了,耷拉着,渐渐千枯。水仙已经走过了生命里最美的时光,以生存的根系已被掏空了养分。
(3)我安慰母亲说:“这是水仙,花开花谢之后就变成这样了。因为我们这里的气候土壤不合水仙生长,它以后再也不会开花了。您看到的那些开花的水仙都是从外地买过来的”说完,我用手轻轻一提,水仙便被从沙土里提出来了,一粒粒细沙稀稀落落地沾在水仙的根须上。
(4)我刚要把水仙扔掉,母亲连忙制止我:“好歹也是生命,怎能随手扔掉呢?”母亲抢过水仙,像室贝似的把它种在一个置的大花盆里,还用黑泥把它的根须盖好、压实。
(5)看着母亲执着的样子,我没有再说什么,任由母亲去折腾。
(6)母亲把水仙摆在窗台最靠近阳光的地方,日复一日地洗水、施肥、松土、除草。然而,尽管母亲费尽心思,它还是渐渐蔫下去,直到落尽最后一片叶子。
(7)我以为,只要水仙落尽了叶子,母亲便不会再搭理它,可母亲仍旧日复一日地呵护它。在母亲心里,只要水仙一息尚存,就还有希望。
(8)夏天过去了,秋天也接近了尾声,母亲告诉我:“你知道吗?水仙又冒出绿芽了。”
(9)我点点头,看着母亲高兴的样子,笑了。我知道,虽然水仙长出了绿芽,但它还是一株“野草”,不会再开花了。
(10)果然,如我所料,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水仙只管在冬日里长出茂密的叶子,在春日里悄然落尽。虽然水仙从未放弃过生命,但它丝毫也没有要开花的迹象。
(11)又是一年春草绿,当我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的时候,母亲惊喜地告诉我:“水仙开花了!”我走近窗台,凝望着那株水仙,惊呆了——就在一丛水仙叶子的中间,单单一朵水仙花意地绽放着,如从天而降的仙女,超凡脱俗。
(12)一株被带离故土的水仙,花开花谢后,在快成一株干草时,被一位疼爱它的人拾起,小心浇灌,倍加怜惜。想不到,身处他乡的水仙,在主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候中竟然也能绽出最美的花朵,以独有的态度展现自己的价值。
(13)守候一株水仙,它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守候一株水仙,就是守候一个顽强的生命,就是守候一颗执着开花的心。我们的身边是不是也有一个疼爱自己的人在守候我们的生命是不是已像一株水仙一样绽放?
【1】根据文章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把表格补充完整。
水仙的状态 | “我”的态度 | 母亲的态度 |
开过一季,枯萎了 | ______ | _____ |
冒出了绿芽 | _____ | ____ |
开出花朵 | ____ | ____ |
【2】文中有多处对比描写:(1)__________;(2)水仙花谢了以后的样子和最终开出花朵的样子形成对比;(3)_______________
【3】填空。
(1)“母亲把水仙摆在窗台最靠近阳光的地方,日复一日地浇水、施肥、松土、除草。”从加点的部分中,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
(2)“…就在一丛水仙叶子的中间,单单一朵水仙花恣意地绽放着,如从天而降的仙女,超凡脱俗。”这句话中,作者把那朵水仙花比作___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尘埃也美丽
①班里有这样几个孩子,让我很伤脑筋。他们有的学习马虎□作业拖拉□整天愁眉苦脸;有的犹如孙悟空大闹天宫□难得片刻安宁;有的甚至小偷小摸却不以为意□怎样驱散时常笼罩在他们心灵天空的阴云呢?
②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校园里格外安静。美丽的阳光照进教室,也许是因为严冬,也许是因为雪后初晴,我们都情不自禁地被这迷人的光芒吸引了。阳光是透明的,阳光是温暖的,阳光是令人羡慕的……面对阳光,我不由计上心来。
③“同学们,你们在阳光中看到了什么?”“有许多尘埃。”大家回答。“那,这些尘埃会导致什么后果呢?”我问。“污染空气呗。”孩子们似乎不屑一答。“你们只说对了其一,其实……”我故意卖起了关子。大家一下子精神抖擞,神情专注起来。“其实,这些尘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它能使阳光更柔和,使天空变得更蔚蓝。”大家疑惑不解,着急地问:“为什么?老师,您快说。”
④“这些小小的尘埃,有折射和反射阳光的作用,在折射和反射的过程中,阳光不断变得柔和、舒适。同时,这些尘埃还有过滤光的作用,它滤去太阳的红、橙、黄、绿等较强颜色的光,留下了较弱的蓝光,这些蓝光被大气层中的尘埃吸收、折射和反射着,于是天空变得更加蔚蓝……”
⑤“真是没有想到尘埃也有作用啊!”有的孩子由衷地发出感叹。
⑥趁孩子们恍然之时,我话题一转:“孩子们,如果我把心灵比作天空,那些飞舞的尘埃不正如我们的缺点、不足和错误吗?有了缺点、不足和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用博大的心灵去照射它,用积极端正的态度去改正它,那么我们心灵的天空不是也会变得更加纯净和蔚蓝吗?”
⑦……
⑧这节课,我透过形形色色的尘埃,看到了世界的美丽;透过形形色色的“尘埃”,我看到了一个个心灵的美丽!
【1】在第①段的□里填上合适的标点。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不以为意——_____
精神抖擞——_____
【3】请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
【4】听了老师的话孩子们会想些什么?又会有怎样的表现?请发挥想象将短文第⑦段省略的内容进行补写,不少于80字。
_____
【5】“这节课,我透过形形色色的尘埃,看到了世界的美丽;透过形形色色的‘尘埃’我看到了一个个心灵的美丽!”关于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半句的尘埃指细小的微尘,下半句的尘埃指人的缺点、不足和错误。
B.人都有缺点和不足,只要能改正,最终会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
C.有缺点的心灵才是美丽的心灵。
D.每个人的心灵中都有“尘埃”,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驱除它。
【6】文中划线句子是环境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总结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反映人物性格或品质
B.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C.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D.说明阳光很美好
【7】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结合短文说明理由。
_____
【8】世界上还有很多事物,像尘埃一样,并不为多数人看好,却也有自身的美丽之处。把你想到的事物也写一写。
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白马湖畔,我是喝着白马湖的水长大的。关于白马湖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远古时候,天上有一匹白色的神马,由于迷恋人间生活,就私自下凡来到了人间。为此,玉皇大帝大发雷霆,派出天兵天将捉拿白马返回天庭,准备处以极刑。白马苦苦哀求,玉皇大帝看它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便让它变成一个湖泊永远留在人间。人们为了纪念它,就把那个湖叫作白马湖。不信,你从山上望下去,那静静的湖面真像一匹白马呢。
春天,细雨绵绵,像无数牛毛,悄无声息地飘着、飘着,它们飘在田野上,飘在建筑物上,也悠悠地飘进白马湖里,在湖面上织出一张无比巨大的透明的网,笼罩着辽阔的湖面。还有湖边的花草树木。
夏天,骄阳似火,蝉在茂密的枝叶间“热呀、热呀”地拼命叫喊着。我们一有空,就成群结队地往白马湖的怀抱里跳,扑通、扑通”,掀起无数浪花。蝉叫声、哗哗的水声、我们的欢笑声,合成一组令人陶醉的交响曲。傍晚,湖面平静了,月亮上来了,微风吹来,波纹阵阵,我们把脚伸进湖水里,任由凉凉的湖水舔着我们的小脚丫,好舒服呀!
秋天,秋风吹拂,树木沙沙地响着。白马湖水也微微地起了波纹,它莫不是在为树叶伴奏?傍晚,天上的星星映在白马湖里,像在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冬天,白马湖又变成了渔民的天地。雾气腾腾的湖面上,渔民们用力挥动着船桨,抛撒着渔网。看他们喜悦的神情,大概又是满载而归了吧。
白马湖哇!你的景色多么美丽;你造福人民的精神多么可贵,你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多少色彩,我永远也忘不了你。
我爱你,白马湖!
【1】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下面最合适的选项是( )
A.白马湖 B.白马湖的传说 C.白马湖的四季 D.四季之美
【2】本文对白马湖景色的描写,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
A.时间 B.空间 C.事物发展 D.四季变化
【3】本文对白马湖春天景色的描写,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排比 B.夸张、比喻 C.拟人、比喻
【4】从结构安排上看,本文的写作结构是( )
A.总一分 B.分一总 C.总一分一总 D.分一总一分
【5】下面对本文内容概括最全面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介绍了白马湖名字的由来,描写了白马湖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白马湖的热爱之情。
B.作者通过对白马湖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白马湖的热爱赞美之隋。
C.作者描写了白马湖美丽的景色,赞美了祖国河山的美丽。
D.作者通过写白马湖的美丽,赞扬了家乡人民的勤劳勇敢,以及他们热爱家乡山水的感情。
【6】本文主要描写白马湖的景色,却插叙了一段关于白马湖的传说。文中穿插这段传说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练习
(1)请把“悠然自得”这个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注意细节描写。
__________
(2)父母的爱是一棵大树,为我遮风挡雨;父母的爱是一盏明灯,_____;父母的爱是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刘伯承将军钢铁般的意志令人惊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感受,照样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文是李明同学写的读后感,请你帮他改一改。
《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书中刻画了许多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我最喜欢的就是好吃懒做的孙悟空。孙悟空就像现代社会中的警察,努力把坏人抓起来,帮助坏人改过自新,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扩句:列车开动了。
________
23、习作。
在每个人的心里,一定都有自己佩服、崇敬的人(如富兰克林、诺贝尔、李时珍、司马迁……或者是自己的亲人、朋友等),那么就请你用笔写出身边自己最佩服的一个人。
要求:1、题目自拟,500字左右。
2、条理清晰,写出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