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鹭(lù) 眼眸(móu) 辞别(cí)
B.抵御(dǐ) 等待(dai) 抖擞(shǒu)
C.漆黑(qī) 盛衰(shāi) 人影绰绰(chāo)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B.园林里的假山和水池,道旁的绿柳和鲜花,各有姿态,又相映成趣。
C.同学们个个斗志昂扬,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D.各种姿态的牡丹花竞相开放,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赏。
3、泼来可西和卡隆来“我”家玩,“我” 送给泼来可西( ),他非常喜欢,非常高兴。
A.一支铅笔 B.一束鲜花 C.玩具火车 D.一块巧克力
4、写出四个形容刻苦学习的成语。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5、我是拼音小能手
bù zhì jǐn shèn téng xiě fēn q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zì háo cí xiáng qǐ dí měi mià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我会填
《鸬鹚》按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为我们展现了三幅画卷:恬静优美的______________图,活泼欢腾的_________图,最具国画色彩的_____________图。让我们从渔人和鸬鹚的默契中体会到这是一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歌。
7、默写《示儿》,要求格式正确,字体端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2.《落花生》是一篇___________(体裁),文章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______________。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__________的情况,通过谈论___________,借物喻人,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旨,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1)从“_______”这个词可以看出作者的动作很轻。
(2)“反而”说明正常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_。
(3)从“友好”一词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
4.“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从整体上看,《白鹭》一文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与文章结尾的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阅读材料,完成以下练习。
地球存在至今已经有46亿年了,人类的出现只有很短的时间,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至今只有短短的七八千年。这是什么概念呢?如果把地球的存在时间比作一年,那么人类存在的时间则是一天,人类步入文明的时间更不到两秒。( )在这短短的两秒内,人类花光了地球宝藏的百分之六十。
【1】联系语段,把你认为选项中最适合的那个词语填写在短文括号里。
A.因为 B.虽然 C.但 D.还 E.如果 F.所以
【2】写出和下面的数字作比较的数字。再说说作比较的好处。
A.地球存在至今已经有46亿年了。(_______)
B.如果把地球的存在时间比作一年。(______)
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写出你的感受。在这短短的两秒内,人类花光了地球宝藏的百分之六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秒钟的祝福
①火车上,我对面坐着一对母子,黄昏时分,母子俩开始坐立不安起来,儿子趴在玻璃窗前,把脸都贴扁了,使劲往外张望着,我觉得有些奇怪,便问那个男孩:“你在看什么呢?”孩子转过身来对我说:“在等爸爸呢!我爸爸是火车司机,因为工作忙,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回家了。今天是爸爸45岁生日,我和妈妈想给爸爸一份礼物。我们想让爸爸在他的火车开过来时看到!”
②孩子的妈妈补充说,为了完成这个心愿,她和儿子在火车时刻表上查到,T79次列车和他爸爸开的T91次列车将会于6点多在湖北孝感区域内的一个地方相遇。也许这两列火车擦肩而过的时间就一秒钟,但母子俩却非常期盼能在这一瞬间,能给爸爸送上生日的视福。我为母子的奇思妙想感到吃惊,便不由得向车窗外望去。
③过了一会儿,远处传来另一列火车“隆隆”的响声,贴在玻璃窗上的孩子大声叫着:“来了!来了!爸爸的火车开过来了!”孩子的妈妈把上半身挪了又挪,紧紧贴在玻璃上、车厢里顿时鸦雀无声,而那个激动得不停抖动身体的男孩,将画有蛋糕的画,死死地贴在窗玻璃上。那蛋糕旁,有一行玫瑰色的稚嫩的字:“爸爸,祝您生日快乐!我和妈妈想您啦!”一个孩子送给爸爸的全部思念和祝福都在这幅画上了!
④很快,T91次列车开过来了,在两列火车相遇的一瞬间,我看见那孩子举着画,激动地喊着爸爸,孩子的妈妈强忍着眼中的泪水,把脸紧紧地贴在玻璃上。也就是这一秒钟,T91次和T79次就完成了幸福相遇的一刻!兴奋不已的孩子一下了抱住了妈妈,在妈妈的耳边说:“我看见爸爸了!我看见爸爸了!我把生日祝福送给爸爸了!”妈妈的验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车厢里的旅客也不由得为他们的幸福鼓起掌来。
③平日里的生日祝福、烛光晚餐,人们可能司空见惯了,而眼前这一秒钟的特别的生日祝福,这转瞬即逝的感人一幕,却让全车厢里的旅客印刻在心。这一秒钟里饱含着多少浓浓的亲情,又传递着多少难以言表的爱啊!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期盼: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转瞬即逝: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短文第①自然段,用直线画出小男孩和他妈妈乘坐T79次列车的原因。
【3】请概括短文第③④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的小男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请你结合文章简要写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说说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列语言材料,完成习题。
材料一:
①浣熊为体型中等的动物。头体长约40至70厘米,尾长约20至40厘米。成年浣熊的体重范围为4至26千克,与大熊猫的重量差不多。标志性的特征是蓬松的长尾巴上环绕着黄白相间的九道环纹。
②浣熊的适应能力极强。几乎可以在任何有水的地方找到它们的身影,它们喜欢栖息在靠近河流、湖泊或池塘的树林中。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它们的巢穴,它们会在树上建巢,会使用土拨鼠的洞穴,还会建在矿山、废弃物、谷仓、车库、下水道或人类的房子中。
③浣熊的运动方式很特别。它们腿较短,无法快速奔跑或跳跃很远的距离,因此通常是行走方式。它们擅长游泳,速度很快,大约每小时游5千米,可以在水中停留几个小时。浣熊有不同寻常的能力一一会旋转它的后脚,使它们指向后方,以便于头朝下从树上爬下来。
④浣熊触觉非常灵敏。在它们的大脑皮层中,几乎三分之二负责感觉知觉的区域专门用于解释触觉冲动,比任何其他研究过的动物都要多。浣熊的爪子非常灵敏,上面的触觉细胞相当丰富,在与水接触后,爪子上的适应感受器的灵敏度提高了,它可以依靠爪子测量食物的重量、尺寸、材质以及温度。
⑤浣熊是杂食性动物。春天和初夏的饮食主要有昆虫、蠕虫等;夏末、秋季及冬天,它更喜欢吃水果和坚果,如橡子、核桃。
材料二:
①我叫小浣熊。我有一张超级可爱的脸,眼睛亮晶晶的,鼻子也很可爱。我的皮毛呈现出黑灰相间的条纹,仿佛穿了一件格子衫。
②我既聪明又能干。我能够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分解腐烂的物质,还会都助其他动物解决问题;我具备许多特殊技能,比如爬树和寻找水源,这些都是我的强项呢!
③我的食物多样,喜欢吃昆虫、鱼类、鸟蛋、水果等。有一次,妈妈带我去捕鱼,我把小爪子伸进水里,觉得泥沙从指缝里溜走的感觉简直太奇妙了,既有点像丝绸拂过,又有点像泥鳅在游动。
④我很乐意交友,在森林里,我有很多不同的动物朋友,他们都是我的好伙伴,比如小松鼠、兔子、狐狸等。我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友好,经常一起探险嬉戏,共度快乐时光。除了与动物玩耍,我还非常喜欢与人类小朋友互动。如果你想和我做朋友,快来森林里找我玩吧。
【1】以上两则材料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浣熊?梳理相关信息用简练的语言分条写下来。
【2】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对的画“√ ”,错的画“×”。
(1)浣熊的标志性特征是尾巴蓬松。 ( )
(2)人类的房子中也会有浣熊的巢穴。 ( )
(3)浣熊通常步行,也擅长游泳。 ( )
(4)爬树和寻找水源是浣熊的强项。 ( )
(5)浣熊的爪子不能测量食物的温度。 ( )
【3】读材料二中画线的句子,想一想小浣熊有这样奇妙感觉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脑皮层中负责感觉知觉的区域约有三分之二专门负责解释触觉冲动。
B.浣熊后脚能够转动。
C.爪子上的适应感受器遇水后灵敏度提高。
D.爪子的触觉细胞丰富。
【4】材料一中画线部分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5】两则材料都是介绍浣熊,但语言风格却不同,如果让你向朋友介绍浣熊,你会用哪种语言,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段选自《牛郎织女》。
①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唱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②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儿,牛郎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出来,没人听他的,可是牛咧开嘴,笑嘻嘻的,好像明白他的意思。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侯跟它商量一些事。牛好像全了解,( )没说话, ( )眉开眼笑的,他也就满意了。自然,有时候他还觉得美中不足, ( )牛能说话,把了解的和想说的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那该多好呢。
【1】从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亲近——___________ 商议——___________ 喜笑颜开——_______________
【2】在文段中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3】用“ ”画出文段中最能概括第①段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4】“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出来”可以换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牛郎还是觉得美中不足的事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这两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苏东坡还债
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有一天坐堂,一个穿戴华丽的商人呈上一张状子。苏轼接过一看,上写:“原告人吴小一,状告张二欠钱不还一事。”他便问吴小一道:“张二欠你什么钱?”
吴小一回答说:“他去年春天借了小人绫绢钱二万,欠条上写明三个月内归还,至今已满一年,分文未还,恳请相公做主追还。”
苏轼命差役马上把张二传来审问。不多时,张二带到。苏轼一看,原来是一个面容瘦削、衣衫褴褛的老头,不觉动了怜悯之心。他和颜悦色地问道:“吴小一状告你欠他绫绢钱二万,可有此事?”
张二恭谨地回答说:“欠他二万是真。”
苏轼又问道:“既然是真,为何过期很久,仍未还钱?”
张二面现愁苦之色,低声答道:“并非小人有意赖账,实是无力偿债。”
苏轼接着问道:“既知无力偿还,为何要去借债?”
张二说:“小人借他绫绢钱,原是为了做扇子生意。谁知扇子做好,今春偏遇连雨天寒,一时无法卖出,故此拖欠至今。”
苏轼见他说话老实,人又可怜,益发动了怜悯之心。他和蔼地说:“既然有扇子可作抵押,你马上回家取些扇子来,我自有办法帮你还债。”
张二听说官长有办法帮自己还债,又是高兴又是疑惑。高兴的是,通判乃朝廷命官,绝无戏言,还债定然有望;疑惑的是,如今天冷扇难卖出。用扇抵债吴小一绝不会答应。这桩公案又如何了结呢?一时顾不得细想。他急忙回家去,把最好的扇子取了一筐,扛在肩上,气喘吁吁地赶回公堂。
苏轼叫差役当堂打开,选了四十把白团夹绢扇子放在桌边。然后他举起判笔,一柄一柄地写字作画。他来杭州不久,游西湖时曾写了一首有名的七绝《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
这时,他把这首诗也抄在一些扇子上。有的写草字,有的用行书。另外的扇子,或画几株枯树,或绘一片竹石。每柄扇子都有“眉州苏轼”的落款。他笔不停挥,恰如流水行云。不多时,四十柄白团夹绢扇子全部写完。他把判笔一掷,然后站起身来,吩咐张二道:“快领去发卖,偿还吴小一的绫绢钱。”
张二这时才明白过来苏轼如何帮他还债。他喜之不尽,连忙跪下叩头。他从桌上抱起四十柄扇子,千恩万谢而去。吴小一见有官长做主,自回家去,等候张二来还钱。
张二抱扇回家,恰逢久雨初晴,暖日驱寒,正宜卖扇。他马上开门营业。那苏轼本是当时天下皆知的大文豪、大诗人,又是与蔡襄、黄庭坚、米芾齐名的大书法家,绘画也很有名。因此,张二的绢扇刚刚摆出,那些闻知苏轼通判写扇消息的人们,纷纷登门买扇,顷刻,他就卖了三十九柄,只剩下最后一柄,留在家中,作为传家之宝,以志苏大人救助之德。那些来迟了的人,没有买到有苏轼落款的绢扇,个个懊恼而去,
张二卖扇,一下得了三万九千钱,除还清吴小一的欠债外,余下的一万九千钱,又做了许多扇子卖钱。他愁眉尽扫。喜逐颜开,逄人便夸赞苏轼通判救助之德。苏轼代人写扇还债的消息,很快就传遍杭城,百姓都赞扬苏轼是关心民情、断案公平的好官。
【1】请把文中的诗句补充完整。
【2】对题目“苏东坡还债”正确的理解是:( )
A.苏东坡欠了吴小一的钱,他想办法最后还上了。
B.张二欠了吴小一的钱,吴小一到苏东坡那里状告张二,苏东坡帮助张二还清了债。苏轼是关心民情、断案公平的好官。
C.苏东坡替张二还清了欠吴小一的钱。
【3】“那些来迟了的人,没有买到有苏轼落款的绢扇,个个懊恼而去。”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
A.没有买到扇子很失落。
B.没有买到张二做的扇子很生气
C.没有买到有苏轼落款的绢扇,很失落,侧面写出了苏轼的名气之大。
【4】“张二这时才明白过来苏轼如何帮他还债。”苏轼帮张二还债的办法是:( )
A.用扇子抵债。
B.在扇子上作画题字,帮张二卖扇子。
C.利用自己的威望名气,在张二的扇子上作画题字,让张二卖扇还债。
【5】张二开门卖扇为啥顷刻卖完?用“ ”画出相关句子。
【6】民间故事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愿望:弱小的主人公总是能够打败强大的对手;心地善良的穷苦人最终会丰衣足食,比如文中的张二在苏轼的帮助下过上幸福生活……你还读过哪些民间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三个)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荷塘月色(节选)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wěnɡ)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duó)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我爱热闹,也爱宁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②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mò)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③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不齐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
(作者朱自清,选入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蓊蓊(wěnɡ)郁郁”的近义词是(______),“参差不齐”的近义词是(______)。
A.郁郁葱葱 B.郁郁寡欢 C.东倒西歪 D.杂乱无章
【2】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感受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A.静态描写 B.动态描写
(1)第①句采用了________(填序号),表现了荷叶_________。
(2)第②句采用了________(填序号),把叶子和花的颤动比作________。把________景物转化为________景物来写,更传神、生动与具体。
(3)第③句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这本来是________(填序号),但句中把月光比作________,“______”字化静为动,表现了月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读例句,照样子进行扩写,把景物写具体。
例:月光照在叶子和花上。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荷塘四面都是杨柳。
扩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短文内容,下列关于动态和静态的描写,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静态描写是指描绘人物、景物静止状态下的情景,比如“层层的叶子中间”写出了莲叶之密。
B.动态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做运动状态的描绘,如文中“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浮”字写活了雾的轻飘、朦胧。
C.动态描写要赋予描写对象生气和活力,静态描写是写出描写对象的静谧之美。
D.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引领的一句是动静结合,是为了描写树的影子做铺垫。
15、阅读理解
震旦鸦雀
①张浩一动不动地蹲伏在一片芦苇丛中,通过镜头观察着一只美丽的小鸟。这鸟实在太漂亮,黄嘴粉足,颈前的绒毛一片雪白,像是系了一条优雅的围巾。身体玲珑饱满,当它站立的时候,头部和尾部都骄傲地翘起,临风顾盼,气宇轩昂:而当它动起来的时候,又变成了一个跳跃的精灵。
②这种鸟叫震旦鸦雀,极其珍稀。两天前,张浩是无意中发现的。他是一个摄影师,却从未斩获过大奖,这次比赛对他来说是个绝好的机会,他想拍摄一组震旦鸦雀哺喂雏鸟的画面,而这个鸟巢里刚好有两只尚未出巢的雏鸟,他的运气太好了。
③震旦鸦雀开始喂食,张浩的心跳得厉害,他调整了焦距,开始拍摄。但是浓密的芦苇在风中不停地摇摆,妨碍了他的视线。他换了两个机位还是不行。
④这让他很是着急,明天就是摄影大赛的截稿日,他还没有拍到满意的照片。
⑤忽然他想到了什么,悄悄从包里拿出了一把小刀。等雌鸟飞走后,张浩开始割芦苇,只一袋烟的工夫就在芦苇丛中割出一条小径,他知道这样做对雏鸟很不利,因为震旦鸦雀必须借助浓密的芦苇隐蔽才能得以安全,否则很容易被红隼、白腹鹞等猛禽发现,但是他顾不了那么多了。割好芦苇后,他打开镜头,果然视线好了许多,但支撑鸟巢的五根芦苇仍然是个难题,因为等一会拍摄时其中的三根必然会遮挡母鸟喂食的画面,大大影响照片的美感。但是如果把其中的三根芦苇剪掉,鸟巢就会变得很不稳固,随时有可能被风吹倒。
⑥张浩犹豫了,他,点燃一支烟,蹲坐在相机前。他又想到了摄影大赛,这次大赛的级别很高,在这次大赛中获奖是一个摄影师梦寐以求的荣誉。他踩灭烟头站起身来,轻轻走到鸟巢前,小心翼翼地剪掉那三根芦苇。
⑦现在,他隐蔽在一撮芦苇后,把镜头伸到前面,视野一片清晰。一阵风轻轻地吹过苇叶,震旦鸦雀来了,这次公鸟也来了,张浩的心突突地跳得厉害。只见公鸟变成了一个称职的警卫,立于芦苇之上向四周眺望。母鸟则开始哺喂。当巢中的两只幼雏伸出鹅黄色的小嘴接受母亲的喂食时,张浩屏息凝神,按下了快门。
⑧之后的几天,张浩每天都来到这片芦苇地,观察着这一对震旦鸦雀以及它们的雏鸟。他希望这一窝雏鸟能顺利出巢,而不要发生什么意外。这一天张浩又早早来到那片芦苇地,他估摸着再过两天雏鸟就能顺利出巢了。当他接近鸟巢的时候,忽然一只大鸟猛然从芦苇丛中蹿出,迅疾地展翅飞去。”啊……”张浩惊讶地叫出声来。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急忙向震旦鸦雀的巢穴跑去。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鸟巢已经被破坏,凄凉地在风中摇摆,地上是一小摊血迹和一些零散的未成形的雏鸟羽毛,母鸟也不知去向,只有公鸟在空中凄哀地盘旋鸣叫。
⑨张浩一下子瘫坐在地上……
⑩这时他的手机发出了振动,他翻出手机,是摄影大赛组委会发来的信息,告知他,他的摄影作品《震旦鸦雀》获得了大赛一等奖,特此祝贺。
【1】根据故事内容,将情节补充完整。
→
→
→
→
【2】读第⑤自然段,张浩为了拍摄震旦鸦雀喂补雏鸟的画面,做了哪些不利于震旦鸦雀的事?请分点概括。
①_______
②_______
【3】读第⑥自然段描写张浩动作、神情的句子,揣测他的内心。“张浩犹豫了,他点燃一支烟,蹲坐在相机前。”此时,他的内心_______,“他踩灭烟头站起身来,轻轻走到鸟巢前。”此时,他的内心_______。
【4】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摘抄三个让你特别有感触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_______。
【5】第⑨段,“张浩一下子瘫坐在地上……”一句中的省略号透露了( )
A.思维的中断
B.省略了情节
C.心情的复杂
D.场面的悲惨
【6】“张浩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已经表示震旦鸦雀的故事结束,那短文最后一段写张浩获奖有无必要?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观点:_______
理由:_______
16、课内阅读。
猎人海力布(节选)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多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对海力布的什么描写?从中你看出来海力布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力布为什么会变成石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为什么要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
教师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蛋洋溢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
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板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图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吗?
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看署名像是一个女孩—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十天。
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义重”啊!
节日很快就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同学送他这双“鞋”的理由。
“别人都穿着皮鞋,老师穿的是布鞋,老师肯定很穷,我做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给他,不过那鞋不能穿,是画在纸上的,我希望将来老师能穿上真正的皮鞋。我没有钱,我有钱一定会买一双真皮鞋给老师穿的。”
这是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姑娘的心愿,他的心为之一动。但是,他怎么知道穿布鞋是穷人的标志?他想问问她。
这是一个很明净的女孩子,一双眼睛清澈得没有任何杂质。当她站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似乎找到了答案。
他看到了她正穿着一双方口布鞋,鞋的周边开了花,这双布鞋显然与他脚上的这双布鞋不一样。
于是有了下面的问话:
“爸爸在哪里上班?” “爸爸在家,下岗了。” “妈妈呢?” “不知道……走了。”
他再一次看了她脚上的布鞋,那一双开了花的布鞋。
他从抽屉里拿出那双“鞋”来。这时他感受出这双鞋的分量。
她问 老师你家里也穷吗 他说 老师家里不穷 你家里也不穷
同学都说我家里穷 她说
他说:“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你知道关心别人,送了那么好的礼物给老师。老师很高兴,你高兴吗?”她笑了。“和老师穿一样的鞋子,高兴吗?”她用力地点点头。
他带着她来到教室,他问大家:“老师为什么穿布鞋呢?”有的同学说,好看。有的说,透气,因为自己的奶奶也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健身,因为自己的爷爷打拳的时候都穿布鞋。很奇怪没有人说他穷。他说穿布鞋是一种风格,透气、舒适、有益健康。
后来这位老师告诉同学们,脚上穿着布鞋心里却装着别人,是最让老师感到幸福的!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她脸上的笑容很美。
【1】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横线上:
【2】给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3】仿照词语,自己也试着写几个“AABB”式的词语。
花花绿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高兴__________ 给予__________
【5】老师几次注意小女孩脚上的布鞋,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让我们深受启发,你知道是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水滴”船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鲸。其中,最大的蓝鲸身长约30米,体重100吨左右,相当于30头大象或1000头公牛。
谁能想到,如此庞大的鲸,竟是海洋中最优秀的游泳健将之一。“海上霸王”虎鲸,每小时可游55千米;几十吨的抹香鲸还是海洋中的潜水冠军呢!另外,鲸还有这样一些本领:既能从静止不动立即达到全速游动,又能马上“刹车”;既能快速下潜,也能快速上浮。这些本领,是任何舰艇都望尘莫及的。
鲸的体形特殊:硕大的头部,急速收缩的尾部,前肢演变成不大的鳍,后肢已经退化,整个身体像一颗拉长了的“水滴”。这类体形能大大减少水的阻力,十分适合在水中活动。
舰船设计师们由鲸的体形联想到船舶,设计了多种水滴似的鲸形船。以往的一些客轮、货轮的水下部分都是刀形,现在都改成鲸形,有的超级油轮也模仿鲸的体形,因而加快了航速。
原先的核潜艇是雪茄形的,现在,出现了一些水滴形的现代化水下核潜艇。与雪茄形核潜艇相比,水滴形核潜艇所受到的水的阻力可以减少20%~30%,再加上核动力装置,功率有所增加,在水下航行时,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选择正确的说法,在括号中打“√”。
(1)鲸是一种哺乳动物。( )
(2)鲸是鱼类的一种。( )
(3)鲸有蓝鲸、大鲸、虎鲸、抹香鲸等种类。( )
【2】“这些本领,是任何舰艇都望尘莫及的。”这句话中“这些本领”指哪些本领?“望尘莫及”是什么意思?
这些本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尘莫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鲸的。
【4】文中画线的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舰船设计师们从鲸身上得到哪些启示?做出了什么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们从其他动物身上获得了哪些启示?请你再举出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女儿一见桌上的菜便抱怨:“又是柿子炒鸡蛋!”我也觉得翻来覆去,总是这么几样菜,吃不出情绪。妻子更为此事发愁:“征求你们的意见,你们又不说,鸡呀鱼呀也不是没有,你们还想吃啥?”妻子说的也是。市场上一年四季鲜菜不断,各类副食品供应充足,她也是想尽了办法加以调剂,大家仍不满意。看样子,想吃龙肉不成?
②一日,母亲从老家来,带来一些干豆荚儿、茄子干儿,没想到这下全家都来了劲儿。女儿说:“炖茄子干儿比鲜茄子味还浓,比炒菜强百倍!”母亲见大白菜叶又鲜又嫩,建议吃顿“饭包”,于是由她老人家主灶,做二米(大米、小米)饭,炸辣椒酱。大家把辣椒酱、葱末、香菜拌在一起,用大白菜叶一包,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女儿在一旁看傻了眼,不会包,干着急,母亲就为她包好。她手小,捧不紧,吃几口便“散包”,母亲再为她重包。大家一边忙着自己的,一边相互望着别人的吃相,笑着,说着,吃得既开胃又开心。见女儿小鼻子尖儿、小脸蛋儿上全是饭粒子的狼狈相,全家人笑开了花。这顿饭一家人都吃得好香,女儿撑得直哎哟,还说没吃够。
③一顿“大饭包”勾起了我对农家饭的情丝。自小在乡下长大,对农家饭有一种说不清、扯不断的情感。小时对饭菜并无苛求,虽是粗米淡菜,却顿顿吃着顺口,致使后来到城里念书时,吃着单调的集体食堂伙食,便盼早点放假,好能回家吃母亲做的小米饭、黏豆包、荞麦面条。
④本来,做农家饭是妻子的拿手活儿,不知从啥时起她竟忽视了这一招儿。平素里一提改善生活,便想如何多弄几个菜。要么鸡,要么鱼,以为这样才叫改善,才能体现生活水准。结果,上顿吃不了几口,下顿便没人再愿意吃,上好的饭,端上又端下,几个“回合”才能处理千净。母亲的一顿“大饭包”幻起了全家人对农家饭的热情,打那以后,我们隔三岔五便吃一顿可口的小鱼酱、干白菜、萝卜干儿;时不时便做一次蓬松的玉米面大饼子,偶尔还会买几斤小米面大煎饼,卷大葱、卷土豆丝吃……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3自然段的叙述顺序是( )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补叙
【3】这篇文章所写的一个中心事件是什么?请用小标题的方式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吃农家饭前,女儿、妻子、“我”对吃饭的态度是什么?
女儿:______ 妻子:______ “我”:______
【5】写出下列加点词所指的内容。
(1)妻子更为此事发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那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是( )
A.对农家饭的怀念。
B.农家饭千万不能忘记。
C.告诉人们吃大鱼大肉的同时,也应该吃些粗米饭菜,吃饭要换花样。
20、句子变脸(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了。(双重否定)
②我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呢?改成陈述句:
21、蔺相如对秦王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打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要克服困难,争取按照提前完成任务。(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要求:用“漫画”的形式,通过具体事例突出家人或同学的特点。题目自拟、布局合理、语言流畅,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