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诗句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C.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以下故事不是民间故事的是( )
A.《田螺姑娘》
B.《完璧归赵》
C.《牛郎织女》
D.《八仙过海》
3、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yī yí yǐ yì
A.医 矣 逸 怡
B.依 抑 逸 矣
C.依 怡 矣 逸
D.医 逸 怡 抑
4、看拼音,写词语。
ké sou kònɡ zhì hōnɡ jī wěi zhuānɡ dǎ zhànɡ àn l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
màn yán mián huā niǔ zhuǎn jiān miè shēn yín quán xià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
5、根据积累补充下列词语。
同仇敌(______) 临危不(______) (______)往直前 前(______)后继
力(______)狂澜 中流(______)柱 大义(______)然 (______)情壮志
不(______)不挠 披(______)斩棘 (______)发图强 (______)精图治
众(______)成城 合生取(______) (____)重道远 再接再(______)
6、根据知识积累填空。
(1)岳飞《满江红》中提醒人们珍惜时间,建功立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___________,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青青子衿,____________。纵我不往,___________?
(4)有羞耻心的人,就会主动拒绝做一些事情。正如《朱子语类》中所言:“_______,________”;作恶多端的人一定不会有好下场。就想《左传》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清照《声声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诉说了作者的心灵浸满了凄苦的哀愁,这愁又如何能够说尽。
(6)《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论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孔子常将“君子”和“小人”相比较,他们的心胸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义利观也不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自相矛盾》中以议论阐释“其人弗能应也”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7、将下面的句子换成现在的说法。
1.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__________________
2.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
_________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huò huàn jǔ jué jǐ liánɡ dù jì dǎo ɡào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9、课外阅读。
阳光下的守望
①我见过一个母亲, 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母亲脸上早已流淌着豆大的汗珠,汗水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略带些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②树荫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荫下,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浅浅的微笑,说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有人再劝她。
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⑤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⑥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⑦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⑧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1】“翘”是___________ 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___部,在文中“翘首”的“翘”读音是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炎热__________ 聚精会神___________
【3】用第③段中的加点词造句。
这里偏僻荒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说说你对画“ ”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母亲昏迷不醒的时候,对医生的“微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母亲全身被汗水浸湿的样子非常好笑。
B.看到大家都来帮助这个昏倒的母亲,医生感到很欣慰。
C.医生明白母亲昏迷不醒的真正原因,他有把握把母亲救醒。
D.因为母亲的孩子在考场上取得了好成绩,医生为她感到高兴。
【6】从文中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桂花摇落以后,( A )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 B )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 C )桂花。回家时,总要( D )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将下列四个字分别填入选文ABCD处。
捧 赏 收 挑
A:_____ B:______ C:_______ D:________
【2】读选文中画“ ”的句子,完成练习。
(1)这个句子中最能表现桂花香气浓郁的字是“_______”。
(2)下面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桂花香气浓郁,即使谢了,香味仍在。
B.母亲把晒干的桂花送给乡亲们做糕饼、泡茶,桂花香气浓郁,让四季香甜。也让乡亲们的生活香甜。
【3】用“﹏﹏”画出母亲说的话。母亲这样说的原因是( )
A.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香气的确胜过了杭州小山上桂花的香气。
B.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让母亲闻着花香,收获着桂花,体验着赠送的欢乐。这桂花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是她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4】下面哪句诗与选文中母亲的话表达的意思相近?( )
A.月是故乡明 B.每逢佳节倍思亲
【5】作者借桂花抒发了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拓展阅读。
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山顶上有一块仙石,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玩耍了一会儿,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是滔滔不竭。
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来的水。我们今日趁闲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声,众猴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1】第一自然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交代了地点。
【2】这一部分的情节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石猴的出生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写石猴的无忧无虑的山间生活,运用了许多动词,这些动作都是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
【4】写石猴自告奋勇去探瀑布源头,说明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2、阅读《白鹭》选段,回答问题。
(1)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2)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3)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4)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5)那雪白的衰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6)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工的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7)晴天的清展,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乌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酒次
(8)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9)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10)——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11)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第(2)段说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第(5)段分别描述了( )身型、( )、( )四方面,来体现这两方面的特点。
【2】第(3)段写白鹤、朱鹭、苍鹭,与白鹭形成( ),突出白鹭( )的玲珑精致。
【3】(6)(7)(8)段描写了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请用四字为(6)(8)段描绘的图画起一个名字。
(6)段:( )(7)段:枝头独立 (8)段:( )
【4】(9)段的“美中不足”指( )
【5】结尾用“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 )和( )之情。
13、阅读理解。
白鹭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 ),减之一分则嫌( ),素之一忽则嫌( ),黛之一忽则嫌( )。
⑥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⑦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⑧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⑨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⑩——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⑪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将下面的字依次填入文中的括号里,最恰当的一组是( )
A.黑 白 长 短 B.长 白 短 黑 C.长 短 白 黑 D.黑 短 白 长
【2】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B.本文的第①段和第段在行文中是首尾呼应的关系。
C.本文的第⑤段运用了排比句式,突出了白鹭匀称的体态和协调的色彩。
D.“歌未免太铿锵了”,这是说其他鸟唱的歌太响亮了,以此反衬白鹭宁静悠然的美。
【3】本文赞美的是白鹭,为何要在文中加入对朱鹭、苍鹭的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第⑥—⑧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起一个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美文欣赏。
盲道上的爱
上班的时候,看见夏老师正在搬走学校门口那一辆辆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走过去一起搬,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市容。”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夏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医生说我女儿的眼睛要失明,那时我就决心把自己的眼睛捐给女儿。为了适应以后的生活,我开始闭着眼睛生活,其中也包括闭着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是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的,脚说什么也踩不住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破过我。”
我听了鼻子一酸,硬咽着问:“后来呢?”
“后来,走熟了,脚竟认得那道杠了!可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的好了。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呀。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听着夏老师的故事,望着那条“人间最苦的道”,我想到了许多许多……
【1】文中“磕磕绊绊”的意思是( )
A.因腿脚不便,走路一拐一拐的样子。
B.因为道路坎坷走路不顺畅的样子。
C.形容人一生的不顺利与坎坷。
【2】我以为夏老师搬自行车是因为__________,实际上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
【3】夏老师为什么说盲道是“人间最苦的道”?
___________________
【4】“盲道上的爱”是一种怎样的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15、鸟笼和鸟
我的屋檐下,曾挂过一只鸟笼,里面关了一只美丽的鸟儿。
两年多了,它生活在笼子里,不再为食宿而奔波,似乎很安然。
胆小,我觉得这是它的特点。每次给它添食喂水,它总是躲在笼子的一角,惶恐地眨着黑亮的眼睛。我向它微笑问好时,它也往往如此。这使我有些不快。
我理解它,是在一个秋天的黄昏。它在笼中,昂着头,望着几只小燕子隐到白云中去。我忽地有些不安了。鸟的家应是”绿枝头,草莽间,青天下”,可是,我的鸟儿呢?我落泪了,为它,也为我自己。
我决定割爱了。笼子打开后,我的心是悲哀而轻松的。许久,它出来了,怯生生地四下望着,跟着欢快地叫了一声,张开了美丽的翅膀,可是它毕竟被囚得久了,一任翅膀怎么努力,也只能飞起尺把高了。
唉,有翅膀而不得其展,久之麻木,虽然心还在青天白云,可那只是一个虚无的梦想。生的价值,不过在笼中檐下,唱唱吟吟了。啊,这被摧残的渴望着天空的灵魂!我感到自责。
1.“它总是躲在笼子的一角,惶恐地眨着黑亮的眼睛”运用了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 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似乎”的作用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是( )
A.为鸟被关在笼子里而悔恨和不安。
B.为自己关押鸟儿的行为感到不安和自责。
C.对鸟儿不能得到自由表示深切的理解和同情。
D.对鸟儿渴望自由而不能得到自由感到理解和同情,也为自己关押鸟儿的行为感到不安和自责。
4.第五自然段中”我的心是悲哀而轻松的”,为什么既”悲哀”又”轻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外文段,完成练习。
你所不知道的猪
①一提到猪,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好吃懒惰愚笨的猪?其实猪远比我们想象中要聪明得多,它是一种( )的动物。
②试验发现,猪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它们可以记住不同的食物储藏地,以及每个储藏室的大小。如果它们嗅出哪个小伙伴知道了食物的储藏地,它们会立即跟在那头猪的身后。而被尾随的猪也非常聪明,它会想办法把尾随者甩开,以独自享用食物。在法国的一些地区的地皮下,生长着一种珍贵的黑块菌。当地的农民把猪当作收获黑块菌的得力助手。A猪在6米远的地方,就能嗅到长在25——30厘米深的地底下的黑块菌。B狗虽然也可以担当这一工作,但训练狗要比训练猪困难得多,而且还得天天让狗去搜寻,如果间隔几天,它就要忘记。而猪即使每星期只搜寻一次,也不会忘记学会的本领。布里斯托大学的黑尔德教授说:“因为它们的好记性,一旦它们学会了什么,就很难让它们再忘记那些东西。”
③镜子经常被用来测试自我认知能力和高等智慧,大部分婴儿在18——21个月后,可以意识到镜子里面的人是自己。后来,逐渐发现猩猩、大象、海豚和几种鸟也有这个能力。现在有实验证明,猪也能够认出镜子里的自我,并且运用镜子的反射功能观察周围环境,找到食物。猪还会辨认形状,可以同三岁儿童一样把形状相同的木头归纳到一起。现在有研究发现猪经过特训,还学会了使用高科技,会享受计算机游戏,会根据室内温度调节暖气,它们还是唯一能够使用食物自取机的动物呢!
④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进行的试验就已经找到了猪也很聪明的证据。试验中,猪要接受研究人员训练,用嘴巴移动屏幕上的指针,并用指针找到它们第一次看到的涂鸦。结果显示,它们完成这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居然与黑猩猩差不多,聪明程度可见一斑。
⑤猪的一生是幸福的一生,就算全天下人说它蠢,它也不计较,不埋怨,照样香喷喷的吃,依旧懒洋洋的睡。可爱的猪啊,我们都知道你无私奉献着你全身的宝,怎知你还有着如此宽阔的胸怀和聪明的大脑!
【1】根据短文内容,填入第①段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
A.足智多谋
B.大智若愚
C.聪明绝顶
【2】说说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文章第②段中划线的A、B句分别运用什么说明方法,并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中加点的“居然”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法国当地的一些农民,他们认为猪有较强的记忆力。
B.猪能够用嘴巴移动屏幕上的指针,并用指针找到它们第一次看到的涂鸦,这一实验说明猪的聪明早就被发现。
C.文中说“猪经过特训,还学会了使用高科技,会享受计算机游戏,会根据室内温度调节暖气,”主要是为了说明猪和成年人一样具有自我认知能力。
D.文章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对猪的喜爱、赞美之情和聪明的大脑不为大多数人知道的遗憾之情。
【6】选择你身边熟悉的一个事物,用所学的方法简要说明它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
刷子李(节选)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将“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这句话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描写了刷子李刷墙的情景,包括他刷墙时的__________ 和刷后的 __________。
【3】作者将刷子李刷过的墙比喻成_________,由此你会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刷子李的技艺呢?请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句话归纳选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18、重点段落品析。
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吸收了热,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凝成了无数的小水滴,漂浮在空中,变成云。云层里的小水滴越聚(jǜ jù)越多,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lē liáo)疾病。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划去括号里错误的读音。
【2】用横线画出能体现太阳重要作用的一句话。
【3】选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来介绍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从而介绍太阳的重要性。
1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解放自己的空间
教育家陶行知多次告诫青少年:不要把自己关在笼子里,要学会“解放自己的空间”,努力到自然,到社会中去扩大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自己的空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利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在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多读一些课外书,会使课内的知识学得更好,更活。鲁迅曾经多次号召广大青年:可以多看看本分以外的书,比如学理科的,可以看看文学书;学文科的可以看看科学方面的书。他还认为:“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青少年时期,精力旺盛,多读书储存下丰富的知识,则可终身受益不尽。
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课外积极参加兴趣小组活动,不断培养自己的特长爱好,以后可以把自己的爱好,特长发展成自己的职业和事业。科学家达尔文从小有收集标本的爱好,这一爱好后来发展为专长,使他成了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
走出校门,开阔视野,开辟学习的新天地。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读社会这本无字巨著。参观工厂、农村,观看画展、科技展览,可以获取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调查访问,接触和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丰富阅历,增长才干;游览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解放自己的空间”,可以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有实力。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孤陋寡闻——( ) 默默无——( )
【2】“解放自己的空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他还认为:“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句话中,“他”是指____________。“采过许多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酿出蜜”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叮在一处”就是________________。
(2)“无字巨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在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根据你自己的读书体会,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2、3、4自然段中,第一句话与各段后面的内容是____________关系。
20、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要求写句子。
(1)用恰当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2处标点符号错误,2个错别字,2处语病)
表妹今年十岁。是四年级小学学生。她成绩不措,年年被学校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她扎着两个羊角辩,说:“这有什么了不起”。
______
(2)下面是对湖水的静态描写,请你及时对其进行动态描写。
那碧蓝色的湖水真像华丽的锦缎,朵朵白云倒映在水中是俏丽的花纹,周围的树木已把苍翠的身影映入水中。
忽然一阵风吹过,________。
(3)读下面语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写自己想法的,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妈妈真勤劳。_______
22、我洗干净了红领巾。(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朝阳喷薄而出,夕阳缓缓西沉;林中百鸟争鸣,园中百花齐放……大自然千姿百态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请你仔细观察身边的某处景象,写下你的观察所得,注意语言优美,学会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学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