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人类的生息(xī xǐ)离不开灰尘。
2.我们将(jiāng jiǎng)面临怎样的情形呢?
3.如同无数(shù shǔ)个点光源。
4.它不加选择地散(sǎn sàn)射七色阳光。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誓言 结婚 眉开眼笑
B.前辈 后诲 振天动地
C.太平盛世 正通人和 内忧外患
D.家破人亡 兵慌马乱 人寿年丰
3、下列词语的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水寨 迸出(bìng) 铁锤
B.遮淹 旖旎(nǐ) 泛滥
C.精勘 顷刻(qǐng) 祸患
D.天赋 牲畜(chù) 吆喝
4、给下面的词语找反义词。
热闹( ) 便宜( ) 外表( )
可贵( ) 爱慕( ) 收获( )
5、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葛洪用“不饱食以终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提醒人们不要浪费时间,要珍惜每分每秒。
(2)陈毅元帅有诗句“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陆游的《示儿》中和它意境相似的两句诗是“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蝉》一诗中,诗人借蝉来表达品格高洁的人自能声名远播的诗句是“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今日责任,不在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6、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填空。
不____估____ 众____拱____
举____闻____ 诗____画____
天____海____ 奇____异____
圆明园是一座_____的皇家园林,许多小园_____般环绕在它的周围。园内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_____建造的。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_____,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
7、按照教材内容填空。
勤俭节约是一种修养。
(1)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朝著名宰相魏征说:“居安思危,_______________。”
(3)宋代的司马光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末清初的教育家朱用纯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___________。”让我们都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吧。
8、根据意思写四字词语
A.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___________)B.形容香气浓郁,香味飘得很远。(________)
C.形容十分得意和傲慢的样子(___________)D.不容易相信。(_________)
9、快乐阅读。
想念我的老师
亲爱的老师,你还在我故乡那长着许多荔枝树的山村小学任教吗?你还在背着我故乡的小学生涉过那条湍急的小河吗?你的笑脸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引起我许多美好的回忆。
你走出师范学院的大门,毫不犹豫地踏进我们偏远的山村。你丝毫没有繁华城市小姐的娇气,吃苦耐劳,热爱教学,受到全村人的喜爱。
那年你才十八岁,像大姐姐一样时刻关心着我们。我故乡有那么多的沟沟坎坎,有那么多的泥泞小路。在多风多雨的季节里,放学后,你总是送我们回家。你把裤腿卷得高高,光着脚丫,一个一个地背着我们蹚过那条脾气暴躁的小河。浪花溅到你的身上、脸上,雨水打湿你乌黑的头发,你却全然不顾。
隔着小河,你向我们频频招手,反复叮咛:“路滑,慢点儿走,明早我来接你们……”你悦耳的声音被小河的波浪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灿烂的微笑像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一样美丽。
如今,我已大学毕业,即将成为一名教师,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吃苦耐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本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①”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横线②”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3】文中的老师受到全村人的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老师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全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之情。
【5】联系短文内容,将结尾补充完整。
10、课外阅读。
《孟姜女哭长城》(节选〉
丈夫被抓走之后,孟姜女实在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她的爹娘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
孟姜女打点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寻夫的行程。饿了,啃口干粮;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
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伯:“老伯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个幽州,长城还在幽州的北面。”孟姜女心想:
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
孟姜女刮着风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得筋疲力尽,浑身发冷。她刚想歇歇脚,谁知竟一下子昏倒了。她苏醒过来,才发觉自己躺在老大娘家的热炕上。老大娘给她熬红糖姜水,她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她出了点汗,觉得身子轻了一点,就挣扎着起来继续赶路。老大娘含着泪花拉住她说:“我知道你找丈夫心切,可你身上热得像火炭一样,我能忍心让你走吗?你再看看你的脚,都成血疙瘩了,哪还是脚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脚,都成了血疙瘩了。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两天,病没好利索就又动身了。老大娘一边掉泪,一边嘴里说着:“这是多好的媳妇呀!老天爷呀,你行行好,让天下的夫妻都团聚吧!”历经千辛万苦,孟姜女终于到了丈夫修长城的地方。
【1】用一句话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的是( )
A.《牛郎织女》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白蛇传》
D.《孔雀东南飞》
【3】想一想,连连。
《西游记》 《亡羊补牢》 《卖火柴的小女孩》 《牛郎织女》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神话故事 寓言故事
【4】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孟姜女寻找丈夫的意志很坚定?在这句话下面画“ ”
【5】找出孟姜女苏醒后老大娘说的话读一读,从老大娘的话里你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选文第1自然段讲的是榕树的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2自然段讲的是榕树的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的句子中的“卧”字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榕树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是作者看到绿得发亮的榕树叶后联想到的。
B.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充满勃勃生机的榕树的赞美之情。
C.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看到风吹过榕树叶时,每一片树叶都在颤动的景象。
【4】“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既是总结的句子,也是抒发感情的句子,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12、按课文内容填空。
(1)著名的《岳阳楼记》出自 的笔下,文章中的千古名句“ 而忧, 而乐”,被后人广为传诵。
(2)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 ,从小读书 。他曾一人离家去附近山上的寺院里读书。累了,就用 ;饿了,就用 。后来,为了进一步深造,他又只身远赴 书院求学。
13、阅读《白鹭》选段,完成练习。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的长喙 (______)的脚 (______)的玻璃框
【2】人们因为常见白鹭,所以忘却了_____。选文第2自然段中,作者通过写白鹭的蓑毛、_____、____、___,表现出白鹭在色素的配合、身段大小方面的美。
【3】下列对选文第3自然段的意思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A.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B.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C.白鹭站在清水田里钓鱼的画面真的很美。
D.清水田因为有了白鹭显得更美。
【4】“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这句话前后之间的关系是( )。
A.转折 B.因果 C.递进 D.并列
【5】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比喻成一幅画。
A.清水田 B.钓鱼的白鹭
C.有白鹭钓鱼的田 D.一只两只白鹭
【6】你还见过哪些像画一样美的景色?仿照句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便成了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抗日英雄杨靖宇(节选)
①鬼子军官气得发疯,机枪、步枪一起向杨靖宇射击。突然,杨靖宇右手一沉,他挂彩了。杨靖宇顽强地用左手向敌人射击,在他面前,敌人的尸体倒了一大片。又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腰,顿时鲜血把军装浸透了一大片。敌人见杨靖宇负了重伤,嚎叫着蜂拥而上。这时杨靖宇枪里仅剩下最后一颗子弹。他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把最后一粒子弹留给了自己。为了人民的解放,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②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无法理解一个抗联战士为何如此英勇顽强,他们把杨靖宇的遗体进行解剖。打开肠胃,鬼子军官惊呆了:在这个只身与数千名日本兵战斗了五天五夜的抗联司令的肚子里,竟找不到一粒粮食,有的只是未消化的野草、树皮和棉絮……
【1】选文第①段主要写杨靖宇________(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杨靖宇牺牲前的________描写,表现出他对革命________的信心。像这样的抗日英雄有很多,例如:________、________。
【3】敌人把杨靖宇的遗体解剖后,鬼子军官惊呆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
【4】你从杨靖宇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狼
①狼属于犬科动物。头腭呈现尖形,耳尖且直立,鼻端向前突出,足长体瘦,尾巴常垂于后肢之间。它的毛色因生活地域不同也存在差异,通常背部呈黄灰色,略混黑色,而腹部毛色发白。
②狼的嗥叫声尖厉、悠长,能传到十千米以外。它用嗥叫声来发泄情绪,确定领地,向敌人宣战,与同伴联络……真可谓“内涵丰富”。
③狼能通过留下气味、发出叫声、肢体动作等方式与伙伴沟通。狼生性多疑,行事机警。猎人设下的陷阱,不管伪装得多么巧妙,也很难让它们上当受骗。可见,狼是一种智商高的动物。
④狼的适应性很强。从高山到平原,从大漠到海滩,都有狼的足迹。生活在不同地域的狼,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也会出现差异。我国北方的狼毛长而厚,体形较大,而南方的狼毛短而稀,体形较小。
⑤狼本性残忍。在极其饥饿的情况下,当狼群中有一只狼受伤时,其余的狼会一拥而上,咬死它并瓜分掉死去同伴的肉。但它们对自己的幼崽则充满了爱。公狼母狼共同养育后代。母狼产崽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能外出找食,公狼就挑起一家生活的重担,既要负责喂养母狼和幼崽,又要在遇险时保护“家人”。成为父母的狼对幼狼更是关怀备至,它们会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幼狼免遭伤害。
⑥狼在保护生态平衡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狼经常捕食家禽家畜,给人们带来损失。因此,长期以来,狼被人们视为害兽,大肆捕杀。由于捕猎过度,野生狼的数量锐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加拿大牧民发动灭狼运动后,虽然看不到狼的踪影了,但是红毛兔却迅速繁殖,大肆啃食牧草,导致牧场遭到洗劫,变成荒漠。政府只好花重金从美国进口一百条野狼,将它们放入牧场。两年后,红毛兔的数量才得到有效遏制,畜牧业才得以恢复。
【1】本文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狼的_______、叫声尖厉、智商高、_______、_______和在保护生态平衡方面的特殊作用等内容,让我们了解了狼。
【2】短文第①自然段画横线一句中的“通常”一词,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4】短文第⑥自然段中“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畜牧业才得以恢复”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突出了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狼经常捕食家禽家畜,应该大肆捕杀。”你同意这种做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看护父亲的少年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一个满身泥水的乡下孩子,来到那不勒斯市一家著名的医院门口,递了一封信给看门人,说要找他入院不久的父亲。看门人瞥了一眼信的大致内容,就叫了一个护士领孩子过去。
看着病人的样子,孩子哭起来。病人很瘦,头发变白了,胡须变长了,肿胀的脸又青又暗,皮肤像要破裂似的发亮,眼睛变小了,嘴唇变厚了,全然不像父亲平日的模样。呼吸很微弱,只有额头轮廓和眉毛还有点像父亲。孩子叫着:
“父亲!父亲!认得我吗?我是西西洛!母亲不能来,叫我来照顾你。请看看我,跟我说句话吧!”
病人看了孩子一会儿,又闭上眼睛。
“父亲!父亲!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儿子西西洛啊!”
正胡乱想着,有人用手轻轻拍他的肩膀,抬头一看,原来是医生。“不要担心,他脸上发丹毒了。虽然病情很厉害,但还有希望。你要细心照顾他!你在这里真是再好不过了。”
从此,西西洛就细心照顾起父亲。病人常常看着西西洛,好像不很清醒,不过注视他的时间慢慢变长了。当西西洛用手帕捂着眼晴哭的时候,病人总是凝视着他。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他昏睡之后清醒一点儿的时候,总是睁开眼晴寻找看护他的人。西西洛自己也很高兴,把母亲,妹妹们的事情以及平时盼父亲回国的情形都说给他听,又用深情的话劝慰病人。
到了第五天,病人的病情忽然加重,护士送来的药和食品,只有西西洛喂他才肯吃。
下午四点钟西西洛依旧独自流泪,忽然听见屋外有脚步声,还有人说活:“护士小姐!再见!”
这使西西洛跳了起来,激动地抑制住叫喊的冲动。
一个胳膊上缠着绷带的人走了进来。西西洛站在那里,发出刺耳的尖叫一一“父亲”!那人回头一看,也叫起来:“西西洛!”箭似的跑到他身旁:
“啊!西西洛,这是怎么回事?你认错人了!你母亲来信说你已经来到医院了,快把我担心死了!西西洛!怎么这样憔悴?我已经好了,母亲、孔赛德拉、小宝宝都好吗?我正要出院!天呀!竟有这样阴差阳错的事!”
西西洛想说家里的情况,可说不出话来。
“走吧!我们今晚还能赶到家。”父亲拉他走,可西西洛一动不动,却回头看着那病人。病人也睁大眼睛注视着西西洛。西西洛从心里流出这样的话来:“别急,父亲!请等一等!我现在不能回去。我在这里住了5天,已经把他当作你了。我那么爱他,你看他看我的眼神!他不能没有我。父亲!请暂时让我留在这里吧!”
父亲犹豫不决,看看儿子,又看看病人,问周围的人:“他是谁?”
“跟你一样,也是个农村人,刚从国外做工回来,恰好跟你同一天住进医院。进来的时候不省人事,话也不能说了。家里人好像不在附近。他准是把你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了。”
病人仍看着西西洛。
“那么你留在这里吧,善良的孩子。我先回去让你母亲放心。这几块钱你当作零用。再见!”父亲说完,吻了儿子的额头就走了。
西西洛回到病床旁边,病人似乎安心了,西西洛不离病人半步,病人也紧紧盯着西西洛,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眼神也很和善,只是瞳孔渐渐缩小而且渐渐昏暗起来。西西洛紧紧握住病人的手,病人睁开眼,看了看西西洛就闭上了。
“他去了!”西西洛叫着。
“回去吧,善良的孩子。神会保佑你这样的人的,你将来会得到幸福的,快回去巴!
护士把窗台上养着的花取来一束交给西西洛:“没什么可送你的,请收下这花当作纪念吧!”
“谢谢!”西西洛收下花,擦着眼泪。“但是我要走远路,花会白白枯萎的。”说完将花撒在病床四周,“把这花留下当作纪念吧!谢谢医生和护士小姐!谢谢大家!”又对着死者说:“再见!”
忽然不知道该如何叫他,西西洛想了一下,就用几天来已经习惯的称呼说:“再见,父亲!”说着取出衣服包,打起精神,缓缓走出去。
外面天亮了。
【1】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阴差阳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犹豫不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少年的心情变化过程,选择相应的心情变化图( )
A.
B.
【4】文中对病人有两处关于嘴唇的细节描写:①“有一次嘴唇微动,好像要说什么。”②“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病人到底要说什么?联系上下文试着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明明是西西洛认错了父亲,作品为什么还以“看护父亲的孩子”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狼牙山五壮士》 (18分)
五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掉落山洞,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 )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 )过手榴弹( )
在腰间,他猛地( )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 )!”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声音,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准确地动词。(5分)
(2)从“石头像雹子一样”的比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痛击的结果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头“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你知道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了哪些滔天的罪恶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你认为合适的是 (2分)
A、宁死不屈 B、峰顶歼敌
C、坚强不屈 D、歼敌成功
18、语文与生活。
【材料一】
一年一度的“童书榜”投票活动又开始啦!
生活中没有书籍,就仿佛生活中没有阳光; 生命里没有书籍,就仿佛鸟儿没有了翅膀。 朝阳小学自建校以来,秉持“让读写伴随儿童生的理念,注重儿童的读写能力培养。每年12月份的童书榜投票活动是全校师生参加的一项传统活动。 请动动你的金手指,按照相应的年级,选出你最喜欢的书单吧! 投票时间:12月10日8:00到12月17日20:00 投票方式:关注“我最喜爱的童书”微信公众号,登录后进入投票界面,即可为你喜欢的书籍投票啦! 投票范围:指定的60本候选书籍,包括童话、图画书、儿童文学、民间故事、科普读物等。 投票规则:投票期间,每位同学只能投票一次,选择3本你喜爱的书籍,多选无效。 |
【材料二】
经过投票,朝阳小学五年级评选结果如下(前十名票数统计):
书名 | 票数 |
《感悟自然系列》 | 58 |
《臭烘烘的垃圾》 | 95 |
《城南旧事》 | 116 |
《少年赫比》 | 152 |
《中华上下五千年》 | 203 |
《草房子》 | 225 |
《我的妈妈是精灵》 | 231 |
《星光童话》 | 80 |
《鲁滨逊漂流记》 | 107 |
《柳林风声》 | 189 |
【1】根据投票结果,五年级的同学们最喜爱的两本书是《______》和《______》,这两本书都属于( ) 。
A.童话故事 B.科普读物 C.民间故事 D.儿童文学
【2】活动期间,小方同学想为自己喜爱的图书投票,请为他以下做法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小方打算先关注“我最喜爱的童书”微信公众号,然后直接投票。( )
(2)小方最喜欢看《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了,他打算每天投一票。( )
(3)当得知同学们的投票机会已用完,他还可以请老师帮忙投上一票。( )
【3】朝阳小学公众号里“童书推荐”一栏还空着,你也可以向同学们推荐一本心目中的好书,注意要说清楚喜欢的理由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富兰克林的读书法》,回答问题。
19世纪的美国大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从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luè liè)的游戏;而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不厌不倦。”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富兰克林出身贫寒,从小没上过多少学,12岁便进了印刷厂做印刷工人。他的读书方法是:
一借。由于家境(jìn jng)贫寒,当印刷工的报酬也很低,他便从自己认识的几个书店的学徒和一些藏(cáng zàng)书多的人那里借书读。借来之后,他赶快回到家,点起一盏小油灯来读。读得疲乏了,他就用冷水洗洗脸,坐下来继续阅读,直到读完为止。第二天,他准时把书还给朋友。朋友们称赞他是一位守信用的“读书迷”。
二摘。富兰克林除借书读之外,对特别好的书,他也去买。买下的书,他在读的时候,总是勾勾画画、圈圈点点,把最精彩的字、词、句、段、名言警句摘抄下来。他读过电学、地学、植物学、数学、化学等许多书,光摘抄下来的读书笔记就有满满的好几筐呢!
三背。富兰克林读书,有一个好习惯。对于好文章中的精彩句段,他总要背下来。
四写。除了写读书笔记之外,富兰克林还常常练习写作。他写作的方式有:一是仿写。读过一篇文章他仿写一篇。写完之后,他把自己写的文章与原文对照、比较,发现自己在写作上的问题之后,再进行修改。二是创作。在读了许多书之后,富兰克林结合自己对科学技术的乐趣、爱好,练习写自己的研究与发现,阐(chǎn shǎn)述自己的观点。
富兰克林这样读书,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1】用“ ”标出文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2】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你认为富兰克林的第三种读书方法有什么好处,你还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分享给大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自然段以问题结尾,请先回答这个问题,再说这样结尾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从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不厌不倦。”请将这句话记下来。这句话说了几层意思?它对我们的学习有哪些借鉴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请你谈谈在读书方面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他,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你用词语“新鲜”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新奇、稀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物等没有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象的耳朵拍到了我的肩膀上。(改为“把”字句)
(2)非洲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改为反问句)
(3)金灿灿的阳光,映照得天空格外的蓝,好似透明的蓝宝石。(仿写比喻句)
(4)为了减少“新手”上路后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的发生,交管部门扩大了考试难度。(修改病句)
23、习作。
同学们,冰心奶奶说“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对于萧红来说,童年是留在祖父园子里的那份自由;对于季羡林来说,童年是故乡苇坑里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说起你的童年,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请你自拟题目,写一写你的童年里最深刻的记忆,注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