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 )
A. (学术、思想等方面)全部透彻地了解。 B. 连接、沟通。
2、在“笔、墨、纸、砚、书”中,不是同一类的是( )
A.墨
B.砚
C.书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嘎子”是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中的主人公。
B.《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本文选自《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
C.《两茎灯草》运用讽刺的语言以及夸张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D.《刷子李》写了曹小三在观察师傅刷墙时,从崇敬到质疑再到崇敬的心理变化,正面反映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4、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魂( ) 绸( ) 呜( )
魄( ) 调( ) 鸣( )
5、角色评价:在括号里各填进一个四字词语,说明角色特点。
(1)( )的“小人”
(2)( )的会飞的家鹅
(3)( )的野鹅领袖
6、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列填空。
1.《乞巧》中,“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七夕节家家户户的女孩向织女乞求智巧的场面。与七夕有关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段话揭示了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密切关系。
3.________,_________。干将发硎,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履其黄。_________,横有八荒。前途似海,_______。美哉,我少年中国,_______!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________!
4.《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 _______写的一组诗。本单元所学的这首诗中,运用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形势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请罪 难以______ 相___为___ ______不舍
完___归___ ______有序 ______无束 直言______
上面的词语中是历史典故的是:________ ________
形容说话坦率,毫无顾忌的是________。
8、根据所学的内容填空。
1.《将相和》一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小故事。
2.《太阳》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_(文体),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说明了太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小明的同学总是浪费食物,请你用一句格言帮忙劝诫他的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学期我们学习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两个民间故事,我还读了其他民间故事《___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最吸引我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玩具飞机
①为了谋生,父亲开了一个小杂货店。
②有一次,圣诞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我正好在店里,看见一个小男孩进了店门。他大约6岁左右,穿着一件袖口破了的夹克衫,脚上的鞋子很旧,其中的一只鞋带已经断了。小男孩的头发很长,也很凌乱。
③小男孩急不可待地走到玩具柜,顿时被各式各样的玩具吸引得眼花缭乱了。他摸摸这个,又瞧瞧那个,有时拿起一件玩具仔细端详一番,然后又轻轻地放回原处。
④这时,父亲从楼梯上走下来,向这个小男孩打了一声招呼,和蔼地问:“孩子,你要买什么?”“我想挑件礼物送给弟弟。”小男孩抬起头望着我的父亲,小声说道。“是吗?真是太好了。慢慢挑,一定选一个最喜爱的玩具,好吗?”小男孩听了父亲的话之后,似乎得到了某种赞赏和鼓励,眼里露出笑意,神情也放松多了。
⑤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小男孩精心挑选了一架玩具飞机,走到我父亲面前小心翼翼问道:“先生,这个飞机要多少钱?”父亲看看飞机,又看看他,想了想: 才问他:“孩子,你带了多少钱来?”小男孩迅速翻遍了每一个衣兜,然后把所有的钱全摆在柜台上,一共是27美分。我知道这个玩具飞机的价钱是3.98美元,他的这点钱实在是相差太远了。但是,父亲收下了他的钱,还很亲切地说:“这钱正好够买一架玩具飞机,你弟弟看到它会很高兴的。”
⑥小男孩顿时喜出望外,与刚才判若两人。他接过我包装好的玩具飞机,将他紧紧地抱在胸前,便高高兴兴地走出了商店。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
(1)形容非常的谨慎和小心,一点不敢疏忽。__________
(2)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__________
【2】想一想,哪种分段方式最恰当(把字母填在括号里)( )
A.第一段:第①②节 第二段:第③④节 第三段:第⑤⑥节
B.第一段:第①节 第二段:第②③④节 第三段:第⑤⑥节
C.第一段:第①②节 第二段:第③④⑤节 第三段:第⑥节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从第③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小男孩当时犹豫不决的心情。
(2)“判若两人”的意思是同一个人与先前的行为举止不一样。文中小男孩刚进店的时候_____________,后来,他因为_______________而喜出望外。他的心情前后转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内容,在第5节的横线上补写合适的内容。
【5】文中的小男孩和父亲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再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联系内容说说理由。(3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吃 豆 包(10分)
有个年轻人,特别喜欢写作,可写出来的稿子总也发表不了。他特别生气,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埋怨编辑没眼光。
他的母亲是个退休教师。一天上午,她把自己的同事请来几个,给儿子的作品会诊。那些老同志心直口快:文章虽然长,但是很空洞,没用的东西写得太多。年轻人听了很不服气,就和他们争论起来。大伙一看,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就纷纷站起来走了。
送走了客人,年轻人觉得肚子饿了,就问母亲:“中午吃什么呀?”母亲说:“我给你蒸了豆包。”年轻人高兴了,因为他特别爱吃豆包。拿过一个来,咬一口,咦,怎么没见馅呀?又吃了一口,还是没馅。他掰开一看,这叫什么豆包呀?一共才三四个豆。他就问:“妈,这么大的豆包,一共才这么几个豆,叫人怎么吃呀?”他母亲微微一笑,说:“孩子,那么长的文章,才那么点儿有用的东西,叫人怎么看呀?”年轻人听了脸一红,不再说什么了。
(1)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后面的括号里。(2分)
①性格直爽,有话就说。 ( )
②指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用的内容和空话较多。 ( )
(2)《吃豆包》这个故事的起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大伙“纷纷站起来走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年轻人听了脸一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3分)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写文章没有内容,就像_____________ __。(2分)
(4)这个故事对你在写作方面的启发是: 。(3分)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麻雀(节选)
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哪怕那个人并没有看见它,它也赶忙逃掉。它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夹子,张在空中的透明的网,等等。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眼睛远远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
【1】用简洁的话概括短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_______”的句子写出了麻雀__________的特点。这两句话写得好吗?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的句子,结合《珍珠鸟》文中“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句,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wáng huáng)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lín líng)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péng féng)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fú fó)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在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上打“√”。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景观——( ) 仿照——( ) 仿佛——( ) 环绕——( )
【3】缩写句子。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在内容上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昔日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日落即景
①下午时分,太阳悬在天空的西边。日落即景,此时如果你注意去看,就能看到太阳与天空最美的一面。
②太阳慢慢接近地平线了,它射出耀眼的金光,将西边的天空映得一片金黄。地面上的建筑、田里的作物、农家的牲口,还有人们的脸都被映成金色的了。天地间的万物,都像太阳一般,闪着金色的光芒,柔柔的,暖暖的。
③太阳继续下沉,西边的地平线便一点一点泛红了。这时的太阳如同一位画家,在天空这张巨大的画卷上描绘着一幅生动的画。灿烂的霞光就是这幅画的底色,从地平线向上数,先是一层淡淡的红晕,向上就是闪亮的金黄色,再向上,金色渐渐淡了,取而代之的是天空原本的浅蓝。可这位画家觉得还不够,于是又拿起画笔,在这画卷中点缀了一个个生动的形象——彩云。在这无边无际的画布中,先是跑来一只小羊,在云朵铺成的草地上尽情地吃草。突然,又不知从哪儿来了一只老虎,悄悄地靠近小羊,眼看着就要碰到小羊了,可一下子又变模糊了……你看,这美丽的天空,不就是大自然馈赠给人们的一幅最美的画卷吗?
④随着太阳渐渐沉入地平线,这块画布的底色也慢慢暗了下去。画家停止了作画。我眼中的美丽画卷一点点消失,一点点被夜幕吞噬(shì)。不忍心让这份美丽逝去,于是我用手中的笔将这美丽定格于此。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馈赠——( ) 吞噬——( )
【2】根据提示,提取文中的关键词,将日落变化的全过程补充完整。
( )→( )→太阳继续下沉→( )
【3】短文第②自然段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等静态事物进行描写,想象画面,眼前会被一片______的光芒笼罩。
【4】短文第③自然段采用了静态和动态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先按照__________的顺序写出了天空中有层次的颜色,再抓住________的变化进行动态描写,给我们展现了大自然馈赠给人们的最美画卷。
【5】短文第④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对美景即将逝去的____________之情。为了突出作者的心情,朗读时要用______、______的语气来读。
【6】短文第③自然段中有一个省略号,请你发挥想象,运用动态描写的方式,继续补充省略号中有可能省略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请给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挑_________( )_________( )
泡_________( )_________( )
【3】在括号里写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
(1)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
【4】母亲为什么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
________________
15、奇异的琥珀(节选)(15%)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用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松脂继续滴下来,最后积成了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后来,陆地渐渐地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地冲刷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埋没在泥沙下面。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
在那块 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 。我们可以看见 ,还可以想象
,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 。
从那块琥珀里,我们可以推测 ,并且可以知道,
,世界上早已有 。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1%)
重重( ) 淹没( )
(2)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写在下列括号内。(1%)
前仰后合( ) 腐朽( )
(3)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空。(8%)
(4)通过读短文,我们知道了琥珀的形成需要具备的四个条件是:2%
(5)读短文的第二小节,思考这一段中的“刚”和“刚好”两个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鼓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比喻句是将________比作________。
【3】“精彩极了”指____________________
“糟糕透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盘古开天地
很多很多年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的景象只是混沌的一团。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这个其大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混沌之中。
他在混沌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一直经过了十万八千年。
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哎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模糊的一片,闷得怪心慌的。
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用力一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下降,变成地——当初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划分开了。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 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长得极长了。
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有人说有九万里长。这巍峨的巨人,像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当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混沌的机会。
孤独地站在那里,坚持着把天和地分开,又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代。到后来,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逐渐成形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拢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终于倒下了。
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 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湿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总之一句话: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
【1】本文是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改写的,全文围绕一个“______”字,解释了宇宙的起源。
【2】从内容上看,本文先写了 的景象,再写 ,最后写 。
【3】“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中加点的“这种状况”指什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中的“这样”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古代,人们对某些自然现象无法理解,便用神话来解释,像本文这样的神话你还知道哪些?写一写。(写三个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一)萤火虫
尹衍国
①“萤火虫,萤火虫,飞到西,飞到东。好像星星眨眼睛,好像盏盏小灯茏……”
②关于萤火虫,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相传,我国晋朝时有个青年叫车胤,他酷爱学习,但由于家贫买不起蜡烛,不能读书,于是就捉了很多萤火虫,装在薄薄的布袋子里。四五十只萤火虫发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点燃的蜡烛呢!他就借着萤火虫的光刻苦学习,后来成为一位有大学问的人。
③萤火虫的一生要变四个模样。萤火虫妈妈喜欢在潮湿腐烂的草丛中产卵,它的卵小得很,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见。卵孵化出幼虫后,生活几天就变成蛹。最后由蛹变成萤火虫。萤火虫的幼虫个儿很小,但胆量很大,敢与蜗牛较量,直至把蜗牛吃掉。萤火虫幼虫有一套神奇的“法宝”。你看,当幼虫找到蜗牛以后,先用它那针头一样的嘴巴在蜗牛身上敲几下,这是干什么呢?原来这是给蜗牛打麻醉针。连打几下以后,蜗牛就迷迷糊糊地失去了知觉,动弹不得,最后终于瘫痪了。这时候,幼虫又狠狠地给蜗牛注射消化液。蜗牛皮内的肉开始化成了稀稀的鲜美的肉汁。这时幼虫便呼唤它的同伴们,兴高采烈地围在蜗牛四周,一齐把针管般的嘴巴插进蜗牛的皮内,津津有味地吸起来。幼虫们吸足了,蜗牛也就完了。它们帮农民除了害,立了功,是农作物的好朋友。
④幼虫长到成虫以后,开始在夜空中飞舞,一边飞舞一边发出短暂的闪光。萤火虫闪光是为了什么呢?原来是在招引异性。那雄萤火虫在地面上空飞舞时发出闪光,意思是在寻问:“萤姑娘,你在哪里?”附近草地上的雌萤火虫也发出闪光,那是回答的信号,意思是说:“萤小伙,我在这里。”雄萤火虫得到信号以后,便向雌萤火虫飞去,直到甜蜜地相会为止。
⑤萤火虫那美丽的闪光是怎么发出来的呢?科学家们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发现在萤火虫的腹部有个发光器。这发光器由发光层、反射层和透明表皮三个部分组成。发出的光是由呼吸时使称为“荧光素”的发光物质氧化所致。萤火虫发出的光是冷光,它不会产生热。人们通过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荧光灯——日光灯,它比同样功率的普通灯泡明亮得多。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矿灯,用在矿井里。因为矿井里有瓦斯,达到一定浓度,遇到一定热量就会爆炸,这种灯不发热,所以使用安全。科学家们还用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制成生物探测器,把它发射到其它星球表面,去探测那里是否有生命存在。
⑥你瞧,小小的萤火虫,趣闻还真不少呢!
【1】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萤火虫的发育过程和萤火虫的有关特性。
①萤火虫的发育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萤火虫的有关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萤火虫幼虫有一套神奇的‘法宝’”中的“法宝”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句话概括第⑤段说明文字的中心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即使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作者将威尼斯的小艇先后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小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文中画“ ”的句子中有一处错误,请找出来并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
20、猎人终于把狼打死了。(改为“被”字句)
。
21、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找到了月亮。(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一只画眉鸟站在树枝上叫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却从不做偷卵捉雏等等破坏它们家庭幸福的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人都说这是一只漂亮的贝。(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按要求写作文。
题目:读________有感
要求:
①你读了一本什么书一篇文章?里面讲的是什么内容?你读后有何感想?
②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作文,写出自己的读书感受。
③字数在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