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氏之子”与“誉之曰”中的“之”意思相同,都是“的”的意思。
B.“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豆蔻年华”指女子年满十五岁。源自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D.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昆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妈妈温和地对我说:“没关系,下次继续努力!”
B.你要知道好歹,赶紧离开这儿。 万一他有个好歹,这可怎么办!
C.花生的好处很多,味道很美,还很便宜。
街边摊贩吆喝着:“过来瞧一瞧啊!便宜卖啦!便宜卖啦!”
D.敌人一有动静,要马上向上级报告。 屋里静悄悄的,一点儿动静也没有。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5分)
(1)小强目不转睛地看着(zháo zhāo zhe)《小牛向前冲》,简直着(zháo zhāo zhe)了魔。
(2)美国科学家模(mó mú)拟出外星人眼中太阳系的模(mó mú)样。
(3)为人处(chǔ chù)事要恰到好处(chǔ chù)才能让人佩服。
(4)科学家证明:猴子为了宁(níng nìng)静,宁(níng nìng)愿放弃食物。
(5)《论(lùn lún)语》中关于水的言论( ):源洁则流清。
4、请你把下面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x___ l___ q__ __ào __iàn k__
驯 良 玲 珑 堆砌 噪 音 留恋 刊物
5、按要求填空。
1.“举”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部,除部首外再查______画。“举”的解释有:①向上抬,向上托;②提出;③推选,推荐;④全;⑤举人的简称。在“举世闻名”中“举”的意思是______。(填序号)
2.下面是“挨”的解释:
挨 āi ①靠近:居民区~着一条河。②顺着(一定次序):~家查问|~着号叫。
挨 ái ①遭受,亲身受到:~饿|~打|~骂。②困难地度过(岁月):~日子。③拖延:他~到晚饭后才开始写作业。
(1)在“挨门挨户”中,“挨”应读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2)在“挨到天亮”中,“挨”应读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句子采用哪种说明方法,请填在括号里。
(1)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米远。(______)
(2)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一个大火球。(______)
7、补充词语并将词语填入合适的语境中。
(______)(______)大雨 太平(______)(______)
丰(______)足(______) 四(______)八(______)
呕(______)沥(______) 自(______)多(______)
爱是什么?爱是____________时妈妈递过来的雨伞,是哭泣时好友小心翼翼送上的纸巾,是灾难后____________的人们源源不断送去灾区的救援物资。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 )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 )起来:( )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 )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9、阅读《范仲淹的故事》片段,回答问题。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饭,一位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饮食如此之差,心中不忍,就送银子给范仲淹改善生活,但范仲淹委婉地谢绝了。好友见他不肯接受银两,第二天便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范仲淹好意难却,只好接受了。可是,几天过去了,食品发霉变质了,也不见范仲淹吃一口。好友有些不高兴地说:“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儿吃的东西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太伤心了!”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想吃,而是不敢吃。我已经习惯食用粗茶淡饭,担心现在吃了鸡鸭鱼肉,以后就再也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了。你的好意我心领了,请你千万不要生气。”
【1】这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语段中那些地方体会到的?(抓住一处读有自己的理解即可 )
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
①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有一件事我永远忘不了……
②当我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有早晨躺在床上不起来的毛病。每天早晨醒来,看到阳光照到玻璃窗上了,我的心里就有一阵愁。心想,已经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 辩)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被罚站在门边,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我( )很懒惰,( )也知道害羞呀!所以又愁又怕,每天都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奔向学校去。最糟的是爸爸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
③有一天,从早晨起就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我听着、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我上学( )要迟到了,( )在这夏天的时候,还要被妈妈逼着穿上肥大的夹袄,拖着不合脚的大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地上学,我(竞 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过一会儿,妈妈进来了。她看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紧皱了眉头,低声向妈妈(要求 哀求)说:“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
④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当她转身出去,爸爸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
⑤“怎么不起来?快起!快起!”
⑥“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⑦□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⑧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果然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⑨爸爸气极了,一下把我从床上拖起来,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我挨打了!
⑩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最后我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像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大枚铜板坐车上学。
⑪虽然迟到了,但是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因为下雨天可以被原谅的缘故。
⑫老师叫我们先静默再读书。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后,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五分钟。老师说:“想想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的功课有没有做好?今天的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地道别了吗?……”我听到这儿,鼻子不禁抽搭了一大下,幸好我的眼睛是闭着的,泪水不至于流出来。
⑬静默之中,我的肩头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睁开了眼,原来是老师站在我的位子边。他用眼神告诉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转头,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⑭我刚安静下来的心又害怕起来了!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师,征求他的同意。老师也微笑地点点头,表示答应我出去。
⑮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钢板给我。
⑯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只记得从那以后,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
【1】给短文起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2】用“√”选择括号里合适的字和词语。
【3】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括号里。
A.不但……而……B.虽然……但是……C.因为……所以……
【4】用“____”,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5】给⑦第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6】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第⑮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用“○”圈出描写父亲动作的词语。从这句话我体会了:______________。
【8】文中的“我”第一次花钱坐车上学,你成长中的“第一次”是什么?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火神山医院是首个接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也是凝聚多方力量、诠释“中国速度”的一座医院。几百台大型机械、数千名工人同时作业,施工画面吸引4000多万中外网民在线观看……广大网友变身“网络包工头”“云监工”,密切关注医院建设过程。10天10夜争分夺秒,火神山医院在日夜轰鸣的机械声中拔地而起。这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建造技术的创新,是更丰富的抗“疫”经验,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材料二)无论是非典还是此次疫情,我国皆在第一时间紧急建设专门收治病人的医院,如武汉火神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北京小汤山医院,现将三所医院相关数据对比如下:
A.火神山医院的建成与使用完美诠释了“中国速度”,是技术创新和中国力量的体现。
B.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5G网络全覆盖,得益于中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和进步。
C.北京小汤山医院与武汉火神山医院编设床位数一样,建设用时也相同。
D.疫情防控不是单个人或是单个部门的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
【2】结合材料谈谈在“中国速度”的背后,你看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为武汉火神山医院写一段讲解词。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1】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________。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齐宣王和齐湣王都喜欢听吹竽,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郭先生为什么要逃走?( )
A. 他不想为齐湣王吹竽。
B. 他喜欢合奏而不喜欢独奏。
C. 齐湣王要听独奏,他不会吹竽混不下去了。
【4】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你能不能为逃走后的南郭先生指明一条道路,让他通过努力变成一个有出息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类文阅读。
庄严的军礼(节选)
“你!”她傲气的脸顿时沉了下来,气冲冲地走进岗亭,拿起话筒,拨了个号码。“喂,爸爸吗?爸爸,我进门没下车,被岗哨拦住了,他还锁了我的车,你快来,我等你。”
不一会儿,朝门岗走来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军人。他,魁梧的身材,脚步十分沉重。看见爸爸的身影,她迎上去,好不神气地瞟了哨兵一眼。陈司令员并不理睬她,径自向哨兵走去。他深沉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哨兵那张涨红的脸上,然后,缓缓地举起右手,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霎时,热血在战士的身上沸腾了,他强忍着要涌出的泪花,一个挺胸立正,向司令员回敬了一个军礼。一老一少两代军人的心在庄严的军礼中紧紧地贴在一起了。
(1)文中的“她”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陈司令员年龄特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描写他体态特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他神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 )
①他们站得更近,身体靠得更拢。
②老少两代军人相互理解,心心相印。
(4)哨兵的泪花是( )
①惭愧的泪。 ②后悔的泪。
③激动的泪。 ④害怕的泪。
14、阅读品味
我的老师
我最喜爱教英语的王老师,因为她最能理解我们的心情。
记得五年级时有个转学来的陈晖同学,他对英语没有兴趣,很怕上英语课,连英语26个字母都背不出。王老师很理解他的心情和学英语的难处,就着重辅导陈晖,并用一些形象的图片、例子来增强陈晖对单词和语法的记忆。每当陈晖掌握一种语法或一个单词,甚至一个字母,王老师就会当众表扬他。陈晖学英语的积极性高了。
王老师不但理解我们,还善于引导我们。那是一次自习课上,她拿着试卷给我们评讲。正当讲得起劲的时候,忽然,从操场上传来“嗡嗡嗡”的马达声。怎么回事?同学们都忍不住伸长了脖子向外观看。原来,是自然老师在做牵引飞机试航。同学们希望去阳台看一看。顿时,教室里轻轻骚动起来。
王老师见我们不认真听讲,她先是一愣,露出疑惑的神情。当王老师转头看到自然老师在做模型飞机试航,回头又看到我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时,才恍然大悟。她果断地一挥手说:“到外面去看看吧!”同学们都高兴地欢呼起来。
回到教室,同学们一时还安静不下来。王老师就微笑着开了口:“你们很喜欢飞机吧。可要知道现国国外航天事业比我国强得多,这就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而外语是学习研究国外先进技术的必要工具……”这时,教室里显得格外安静,大家又继续认真地听王老师评讲试卷。
这样的老师怎不叫人喜欢呢?
1.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迷惑——( ) 宁静——( )
2. 联系上下文理解加横线的词语。
回头又看到我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时,(她)才恍然大悟。
“期待”指的是
“恍然大悟”指的是
3. 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这样的老师怎不叫人喜欢呢?
4. 按要求从文中第三至第五自然段中画句子。
(1) 用“——”从文中画出一句老师善于理解我们的句子。
(2) 用“”从文中画出一句老师善于引导我们的句子。
5. 根据内容填空。
(1) 文章用和两个事例写“我”喜欢王老师,这两个事例是用这句话连接起来的。
(2) “我”喜欢的王老师是一个 的人。
15、震旦鸦雀
张浩一动不动地蹲伏在一片芦苇丛中,通过镜头观察着一只美丽的小鸟。这鸟实在太漂亮,黄嘴粉足,颈前的绒毛一片雪白,像是系了一条优雅的围巾。
这种鸟叫震旦鸦雀,极其珍稀,在张浩所生活的地区已经近乎绝迹。张浩是无意中发现它们的。他是一个摄影师,这次对他来说是个获奖的绝好机会,他想拍摄一组震旦鸦雀哺喂雏鸟的画面,而这鸟巢里刚好有尚未出巢的雏鸟,他的运气太好了。
震旦鸦雀开始喂食,张浩的心跳得厉害,他调整了焦距,开始拍摄。但是浓密的芦苇在风中不停地摇摆,妨碍了他的视线。他换了两个机位还是不行。
这让他很是着急,明天就是摄影大赛的截稿日,他还没有拍到满意的照片。
忽然他想到了什么,悄悄从包里拿出了一把小刀。等雌鸟飞走后,张浩开始割芦苇,只一袋烟的工夫就在芦苇丛中割出一条小径,他知道这样做对雏鸟很不利,因为震旦鸦雀必须借助浓密的芦苇隐蔽才能得以安全,否则很容易被红隼、白腹鹞等猛禽发现,但是他顾不了那么多了。割好芦苇后,他打开镜头,果然视线好了许多,但支撑鸟巢的五根芦苇仍然是个难题,因为拍摄时其中三根会遮挡母鸟喂食的画面,大大影响照片的美感。但是如果把其中的三根芦苇剪掉,鸟巢就会变得很不稳固,随时有可能被风吹倒。
到底要不要剪掉芦苇?张浩点燃一支烟,蹲坐在相机前。他又想到了摄影大赛,这次大赛的级别很高,能够在这次大赛中获奖是一个摄影师梦寐以求的荣誉。他踩灭烟头站起身来,轻轻走到鸟巢前,小心翼翼地剪掉了那三根芦苇。
现在,他隐蔽在鸟巢芦苇后,把镜头伸到前面,视野一片清晰。
一阵风轻轻地吹过苇叶,震旦鸦雀来了,公鸟也来了。它们显然觉察到了什么,在鸟巢上下跳跃翻飞,但最终没有弃巢。公鸟变成了一个称职的警卫,立于芦苇之上向四周眺望。母鸟则开始哺喂……张浩屏息凝神,按下了快门。
之后的几天,张浩每天都来到这片芦苇地,观察着这一对震旦鸦雀以及它们的雏鸟。他希望这一窝雏鸟能顺利出巢,而不要发生什么意外。
这一天张浩又早早来到那片芦苇地,他估摸着再过两天雏鸟就能顺利出巢了,他也正好再多拍几组照片。当他接近鸟巢的时候,忽然一只大鸟猛然从芦苇丛中窜出,迅疾地展翅飞去。“啊……”张浩惊讶地叫出声来。一种不详的预感涌上心头,他急忙向震旦鸦雀的巢穴跑去,可是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鸟巢已经被破坏,凄凉地摇摆在风中,地上是一小滩血迹和一些零散的未成形的雏鸟羽毛,母鸟也不知去向,只有公鸟在空中凄哀地盘旋鸣叫。
张浩一下子瘫坐在地……
这时他的手机发出了振动:祝贺摄影作品《震旦鸦雀》获得了大赛一等奖……
【1】根据故事内容,将情节补充完整。
发现鸦雀(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作品获奖
【2】“他的运气太好了”中的“运气”具体指( )(多选)
A.震旦鸦雀极其珍稀
B.无意中发现了震旦鸦雀
C.鸟巢里有尚未出巢的雏鸟
D.在摄影大赛中斩获大奖
【3】第4自然段“这让他很是着急”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你读出了张浩怎样的内心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拍摄震旦鸦雀哺喂雏鸟的画面,张浩做了哪些不利于震旦鸦雀的事?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忽然一只大鸟猛然从芦苇丛中窜出”,“一只大鸟”最可能是( )
A.震旦鸦雀母鸟
B.震旦鸦雀公鸟
C.红隼
D.鹰
16、拓展阅读。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证据
为了中国审判战犯和远东国际法庭的审理,南京市议会自1945年8月即开始收集资料,历时两载。
中国军事法庭于1947年2月初审判“南京大屠杀”首要战犯第6师团长谷寿夫。亲历其境之证人如美籍人士贝德士及史迈士教授等1250余人出庭或具结作证,连同物证资料提作审判依据。
1947年3月10日宣布判决:“计我被俘军民,中华门花神庙、石观音、小心桥、扫帚巷、正觉寺、方家山、宝塔桥、下关草鞋峡等处,惨遭集体杀戮及焚尸灭迹者19万人以上;在中华门下码头、东岳庙、堆草巷、斩龙桥等处,被零星残杀,尸骸经慈善团体掩埋者,15万人以上,被害总数共30余万人。”
判决书所定之集体屠杀19万人及零星屠杀15万人,系根据身历其境之1250余人,及当时主持掩埋尸体之许传音、周一渔、刘德才、盛世微等具结证明;具有红十字会掩埋尸体43071具,崇善堂收埋尸体112266具之统计表;灵谷寺无主孤魂3000余具之碑文;及谷寿夫在法庭上犹洋洋自得叙述其以丛葬方式集中掩埋之“万人坑”5处所起出之头颅数千具;并有众多的出版物和照片为物证。
【1】日寇“南京大屠杀”残暴地杀死我方没有战斗能力的被俘士兵与平民的地点,上文列出了12处,请在文中依次用“____”画出。
【2】日寇在“南京大屠杀”中杀死我方30余万人是根据文中列举的前_____处_____万人以上,后____处____万人以上统计出来的。
【3】从首要战犯谷寿夫在法庭上洋洋自得的态度可见其怎样的本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少年中国说(节选)》,做题。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1】选段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请用“﹏﹏﹏”画出选段的中心句。
【2】“故今日之责任”中的“故”与选项( )中的“故”意思相同。
A.事故
B.故意
C.病故
D.故而
【3】阅读资料袋,思考:作为当代少年,你觉得你有什么责任?
【资料袋】到东北上学让少年周恩来开阔了眼界,也看到了国弱民穷受欺凌的国内现状。当魏校长问同学们为何读书的时候,有同学说“为知书明理”,有同学说“为过上好日子”……少年周恩来却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对文中划“ ”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2】父亲把花生和______、_____ 、_____ 相比,说明花生没有_______,却具有__________。
【3】“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有用的人”指______,“体面”是指______。
【4】对句子“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理解正确的是( )。
A.花生长得没有苹果、桃子、石榴好看。
B.做人不要光注重外表,还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C.花生长得不好看,但是有许多的好处。
19、课内阅读。
大拇指汤姆
此后,汤姆住在王宫里。他每月都要回父母的小屋一趟,给他们讲王宫里的故事,逗他们开心。农夫和他的妻子很为自己的儿子骄傲。但是他们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多年前他们款待过一个素不相识的乞丐。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骄傲(______) 款待(_______)
【2】文中的“此后”是指从什么时候开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夫和他的妻子为什么为自己的儿子骄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汤姆住在王宫,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素不相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6】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个句子连成一个句子。
(1)没有人看到我是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父亲坚持让我把鱼放回湖里。
(2)我以后会在别的地方钓到鱼。我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22、扩句
①这是声音! ②山上响起了口号声
23、习作。(30分)
同学们一定做过不少孝敬老人的事,也可能帮助过病人或残疾人,请选择一件写下来。既要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又要写好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