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或词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敏以求之者也(聪明)
B.余尝谓读书有三到(所谓)
C.山居秋暝(日落时分)
D.九州生气恃风雷(愤怒)
2、下列说法不属于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A.排比句
B.举例子
C.打比方
D.列数字
3、下列词语中,与其他三项中的“泊”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
A.血泊
B.湖泊
C.停泊
D.梁山泊
4、读拼音写汉字。
zhèng bō yǔ dǎo bì chú
(____)府 传(____) (____)宙 舞(____) (____)免 (____)房
5、[积累运用]
(1)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尚书》中这样提到勤俭:“__________,__________。”朱用纯这样教导我们:“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间稍纵即逝,我们应该珍惜时间。毛泽东这样说:“多少事,_______;天地转,_________。一万年太久,_______。”
6、修改病句
一些青少年受坏思想的影响,走上了犯罪。
7、填空。
“契”字共( )画,第二画是( )。
“嗅”字共( )画,第三画是( )。
“巡”字共( )画,第三画是( )。
“惕”字共( )画,第五画是( )。
8、变一变。(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良 玄 弗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叟 申 丂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舀 詹 旁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9、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19世纪的美国大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从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不厌不倦。”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富兰克林出身贫寒,从小没上过多少学,12岁便进了印刷厂做印刷工人。他的读书方法是:
②一借。由于家境贫寒,当印刷工的报酬也很低,他便从自己认识的几个书店的学徒和一些藏书多的人那里借书读。借来之后,他赶快回到家,点起一盏小油灯来读。读得疲乏了,他就用冷水洗洗脸,坐下来继续阅读,直到读完为止。第二天,他准时把书还给朋友。朋友们称赞他是一位守信用的“读书迷”。
③二摘。富兰克林除借书读之外,对特别好的书,他也去买。买下的书,他在读的时候,总是勾勾画画、圈圈点点,把最精彩的字、词、句、段、名言警句摘抄下来。他读过电学、地学、植物学、数学、化学等许多书,光摘抄下来的读书笔记就有满满的好几筐呢!
④三背。富兰克林读书,有一个好习惯。对于好文章中的精彩句段,他总要背下来。
⑤四写。除了写读书笔记之外,富兰克林还常常练习写作。他写作的方式有二:一是仿写。读过一篇文章他仿写一篇。写完之后,他把自己写的文章与原文对照、比较,发现自己在写作上的问题之后,再进行修改。二是创作。在读了许多书之后,富兰克林结合自己对科学技术的乐趣、爱好,练习写自己的研究与发现,阐述自己的观点。
⑥富兰克林这样读书,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富兰克林的读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你的学习,你认为富兰克林的哪种读书方法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⑥段以问题结尾,有什么好处?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段划“﹏﹏﹏”的句子讲了哪三层意思?对学习有哪些借鉴意义?
意思:(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鉴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名著节选,完成题目。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筷子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来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爬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得动他?”说得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选段节选自名著《______》,写的是在大观园里贾母请刘姥姥吃饭的场面,________和________有意拿________取乐,目的是讨好贾母,让大家开开心。
【2】众人为什么“先是发怔”?后来又为什么“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划横线的句子着重写众人笑的具体情形,请你模仿这种写法将同学们当时的反应和表现写生动具体,最少用上两种修辞手法。
语文老师大踏步地走进教室,笑盈盈的说道:“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从今年开始,语文期末考试再也不考作文了!”教室里瞬间沸腾了:____________。
11、生活中的语文。
共享单车是指在校园、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共享租赁服务的自行车。从2016年4月22日第一辆单车入驻上海开始,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共享单车的投量已达海内外50多个城市约1600万辆。截至2017年9月,智能共享单车全国骑行总距离超过25亿公里,相当于往返月球3300次,节约了4.6亿升汽油,减少碳排放54万吨,相当于17万辆小汽车一年的碳排放量,减少了45亿微克PM2.5物质排放。
【1】阅读上面的文字和图片,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字和图片提供的信息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2006年出生的文文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完成了某共享单车APP的实名帐户注册。(_______)
(2)文段中加点的“多”和“约”两字可删,对文段信息没有影响。(______)
【3】对比图文,针对不良现象,请你写一句警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冰淇淋的眼泪
朋友就读于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父亲的努力下,去了县城的中心小学,日子过得平平淡淡,倒也有滋有味。
可是,朋友渐渐地对那种平淡的生活失去了兴趣,于是就在一个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的支援西部的活动中报了名,要求到西部支教。朋友被安置到甘肃西部的一个小山村里。不久,朋友就来信说,那里条件艰苦,工作也累,似乎想知难而退。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的想法。
那天,班上最小的一个孩子问他:“老师,书本上说的冰淇淋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城里的孩子都喜欢吃冰淇淋?”
“冰淇淋是一种冰做的食物,里面放有奶油、巧克力等物,吃着凉凉的、甜甜的,在夏天可食用,可消暑、增加人体能量……”他面对一群瞪大眼睛的孩子,忽然感到自己的解说是那样苍白无力。
“老师,巧克力是什么呀?”他刚刚顿住,另一个孩子就迫不及待地问道。
看着孩子们迷惑的眼神,朋友感到了问题的棘手,就匆匆地应付了几句,孩子们听得似懂非懂。后来,无意中发现了那个县城唯一的冷饮店,他决定为班上的二十几个学生每人买一个冰淇淋带回去。好在那天天气还不是很热,他向老板要了一个塑料盒子,又找来一些棉花、布片,包着装有冰淇淋的食品袋,赶了近二十里的山路,朋友才回到了山村,还好,冰淇淋才稍微化了一点。他将冰淇淋分给了孩子们,看到他们欢呼雀跃的样子,心里才稍稍多了一些安慰。
第二个星期,他看到了一个孩子的作文:“我们都很爱我们的老师,他是一个好人,给我们每个人买了一个冰淇淋,很好吃。我们以前谁都没有吃过冰淇淋,那时,我们感动得流泪了,冰淇淋也很感动,它流着白色的泪水……”
【1】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1)遇到了困难就放弃。( )
(2)急迫得不能等待。( )
(3)高兴地呼喊着,像雀儿一样跳跃起来。( )
【2】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六自然段中“赶了近二十里的山路”一句中的“赶”字能否换成“走”?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冰淇淋的眼泪”表面上指_______,实际上指______
【5】读完本文,你认为文中的青年教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语段赏析屋。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第一句话总写松鼠的_______、________的特征,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运用 、 的修辞手法来写松鼠的外形。用“ ”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 ”的眼睛,写出了松鼠的 。特别是在写尾巴时,更加细致生动:先写其 ,把它比作“ ”,表现出松鼠尾巴的 ;再写 ,能“ ”,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形体的 之处。
14、课外阅读。
鼾声
①我已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乡村老屋里的老父。
②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身躯像是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我的泪水滚了出来,连忙推去所有事务,一刻不敢停留地往故乡赶。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风尘仆仆的儿子,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地笑着。
③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唠过一阵子家常,窗外夜风起处虫鸣渐深。
④我打了个呵欠说:“爸,咱睡吧。”
⑤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门外走。“我爱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⑥我拦住他笑说:“爸,我是您的崽,像您,也打鼾,您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⑦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于是,我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那头,我这头,彼此傍着一双臭脚。
⑧月亮在窗外移,树梢摇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亲切的鼾声。
⑨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
⑩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⑪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上仍然没有那亲切的鼾声。
⑫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时,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沾枕头就睡过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眠,我就用脚踹醒他,叫他熬着等我睡去后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于是,就装作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⑬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
⑭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脸上划过时,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鼻子一酸,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⑮我哽咽着答道:“睡吧。”
【1】②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 )
A.失望
B.盼望与思念
C.气愤
D.理解与体谅
【2】②自然段中写我第一次流泪是因为( )
A.父亲蹲在路边,像是一块石头。
B.忘记了独自生活在乡村的父亲。
C.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像是一块石头。
D.想起了独自生活在老屋里的父亲。
【3】给下面的词句按文章顺序标上序号。
( )月亮从窗口消失。( )窗外夜风起,虫吗渐深。( )月亮在窗外移。
【4】⑫自然段中,作者一回忆起以前与父亲同寝时的事就心痛的原因是( )
A.父亲睡觉鼾声惊天动地。
B.父亲的鼾声吵得我无法入睡。
C.想起那时不知道关心父亲。
D.想起那时被父亲训斥。
【5】④自然段中写我为什么又一次流泪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通过写“鼾声”表现了父子之间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给女儿的一封信
①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过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次对你说:“刚吃完饭,应该休息,让血液去肠胃里工作。如果急着看书,血都跑到脑袋里去了,会消化不良。而且刚吃饱比较糊涂,读书的效果也不好。”只是不管爸爸怎么说,你都不听,才把书放下几分钟,跟着又拿起来。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地喘口气:“哇,我又读了一本。”现在,爸爸终于搞懂了:原来你们班上有读书比赛,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爸爸不反对这种比赛,它确实能鼓励小朋友多读不少书。只是,爸爸也怀疑你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如果你只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②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以“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 )浪费了时间,( )搞坏了身体。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就会有新的收获,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孔子又说:“只知道学习,却不进行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在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是“学”“习”和“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学过的东西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③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不完?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红了的番茄呢?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
④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我希望你每星期只读一两本书,却能在读完之后对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一天对我说:“爸爸!你看我也模仿那本书,写了一个小故事,我还画了几个插图呢!”
【1】在第②小节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2】文中的“展览室”是指:_______________;“种子”又是指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化用了孔子关于“学”“习”“思”的话,请写出孔子的两句原话来: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_;其中的“思”也即朱熹所说的“三到”中的_______。
【4】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都带问号,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②小节中,作者提到了哪两种读书方法?请结合短文和实际对这两种阅读方法进行简单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爸爸希望女儿怎样的读书? 读了此文你觉得自己以前的读书方式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十一”假期,李强同学报名参加了“大别山”三日游。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吴江 | 10月4日多云 20℃—32℃ | 10月5日阴 18℃—24℃ | 10月6日多云 17℃—25℃ |
大别山 | 10月4日 多云,有降雨 10℃—15℃ | 10月5日 阴,短时降雨 9℃—13℃ | 10月6日 多云转晴 10℃—13℃ |
(材料二)
游览线路:
龙井峡景点——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大别山庄度假村
游览时间:三天
距离:约30千米
游览方式:徒步穿越
行进路线:
第一天:沿景点道路进入景点入口(9:00)→花潭石→湘妃池→龙井潭瀑布→双石笋→太极谷→(午餐,12:00);太极谷出发(12:00)→金鸡山→龙门跳瀑布(大别山区最高瀑布,瀑高约70米)→鬼门关→老庙湾(16:30扎营,有土房子)。全程约10千米。 |
第二天:老庙湾(7:00)→好汉坡→仙人门→十里长岗→拳打井→多云尖、多云寺(午餐,11:00);多云寺出发(12:00)→白马尖→奇松走廊→金竹峰→银竹峰→大别山庄。可在大别山庄住宿或山庄露营基地露宿,全程约20千米。 |
【1】李强同学此次旅游的出发地是________,目的地是______,在景区的游览方式是_______。
【2】假如你是一位贴心的导游,你会李强在内的旅游团提出哪些明确的建议?请你根据以上材料信息择要写三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
【材料二】
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圆体育强国之梦,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新贡献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2019年9月17日,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精彩亮相。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也象征着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1】通过阅读,我知道了冬奥会的吉祥物叫做“________”,它是以________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的。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北京冬奥会的会徽名为“冬梦”( )
(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 )
(3)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 )
(4)北京冬奥会的会徽象征着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
【3】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请你为冬奥会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夜游雁荡山
暮色浓浓,景物朦胧。这浓,浓得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巨大的黑纱;那朦胧,又使人感到神秘。
我站在灵峰招待所门口,抬头看山峰,不禁连连叫绝!刚才阳光还未退去,我只感到山峰像刀削斧劈,十分奇特,现在更出奇了。你说暮色浓浓,山峰却轮廓分明;你说景色分明,却又朦朦胧胧。你就先看看合掌峰吧。站在灵峰寺右角看它像一只雄鹰,再看它那锋利的嘴,假如有人去偷神殿的圣器,它一定会扑过去啄他;它那敛翅的神态,仿佛丢一块石头过去,它就会展翅向你扑来。
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正是来自朦胧吗?如果不是暮色,那山峰所化成的形象就不会这样逼真。我怀着浓厚的兴趣,随着人们走到塔头岭看双笋峰。向西看,山峰像一个梳了发髻的老妇,那眉毛、眼睛、鼻子和没有牙齿的干瘪的嘴巴都十分逼真。她仿佛要与我诉说家务,讲讲儿媳妇的贤惠,儿子的孝顺,邻居的和睦;要与我讲讲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还想多活几十年。再向东南方走过去,老妇隐去了,出来一位老头。这是一位蓄了长须的老头,他立在高山上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月亮出来了,云有时把月亮遮得忽明忽暗的,光线的变化使老头的胡须仿佛微微飘动了。顺着山坡下去,老头归去了,出来一个老僧,在拱着手拜月。故而当地人称这“三景”是婆婆峰、老头峰、僧拜峰。
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破坏了这朦朦胧胧的美。我去看金鸡峰。峰的形状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他躲在暮色里探头探脑地窥视对面的山峰,仿佛在和谁捉迷藏。又走了几步,只见一只犀牛正伸长脖子在望月亮,这就是犀牛峰了。
我意犹未尽,只听见有人大叫:“回去了,回去了!”就不自觉地跟了过去,见许多人上了车,我看看车头上的字,都是温州市乐清县几个单位的。他们特地来夜游雁荡山的,我本是因为时间紧才不得已夜游雁荡山,想不到雁荡山的夜景是这么的迷人。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连连叫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窥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第3自然段,用“______”画出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一个反问句。
(3)按要求改写句子。
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变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出作者夜游雁荡山时看到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落花生》节选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这段话出自 。这篇文章以 为线索,依次写了 ,为了借花生的特点说明 的道理,赞美 ,作者详细地写 的经过。通过这一过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
【2】文中花生最可贵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叙述时作者将花生和桃子、石榴 、苹果 进行对比。
【3】体会意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 “有用的人”指什么?“体面”是什么意思?体会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能在括号里填上最合适的关联词语。
①它( )不好看,( )很有用。
②它( )好看,( )很有用。
③它( )好看,( )有很多人都喜欢它。
【6】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地做着奉献?请联系实际,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变脸(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了。(双重否定)
②我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呢?改成陈述句:
21、按要求完成句子。
(1)照样子,写一写“甜”的情景。
例:这碗面简直太辣了。辣得他面红耳赤,辣得他流出了眼泪,辣得他吐着舌头“呼呼”喘气。
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借助人物细节描写,把“意外的惊喜”这一情景写具体。
例: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________________
(3)把句子补充完整,表现出时间过得快。
这节课老师带领我们走进精彩生动的童话世界,四十分钟的时间__________。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句子补充完整:游子回到家,就像_________________。
22、扩句
①这是声音! ②山上响起了口号声
23、作文。
题目:爱,让我______
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在横线上填上“感到温暖”“变得坚强”“快乐成长”……想一想:是父母的疼爱、照顾,还是老师的关心、帮助,或者是小伙伴的友情让你难以忘记?选择其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写下来。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