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澄迈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有点儿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B.他累得失魂落魄,想马上休息一下。

    C.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D.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但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

  •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章中借事物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可以使读者深受启发。

    B.带着问题读文章,遇到不懂的词语,定要查字典理解,然后再往下读。

    C.可以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

    D.反复朗读,可以体会出作者蕴含的情感变化。

  •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计就计  信将疑  调兵遣

    B.战无不  利在望  美不

    C.协有序  兵遣将  虎离山

    D.接不暇  得心手  有尽有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课文再现。

    少了一个_____,丢了一只______。丢了一只_____,跑了一匹_____。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_____。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_____

  • 5、比一比,组成词语。

    ( )       ( )       ( )

    ( )       ( )       ( )

  • 6、形近字组词

    撒(岭( )   植(棵(

    撤(铃( )   值(课(

  • 7、主题探究

    期待变革之情:《己亥杂诗》

    1.找出《己亥杂诗》中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

    2.“万马齐喑”的本义是__________。比喻人们__________。诗人为当时社会上这种“万马齐喑”的局面感到__________

    3.诗人最大的心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诗句回答)

    关于这两句诗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的殷切希望,呼唤着改革,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B.诗人内心的愤懑无法表达,只能与天公对话。

  • 8、给形近字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 

    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往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照样子写词语(各两个):

    嘀嘀嗒嗒____________________又尖又细 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句子说法是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对的打“√”错的打“×”

    1)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_____

    2)母亲笑纹如花。 ______

    3)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_____

    3填空: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这句话中,母亲的梦__________

  • 10、阅读。

    阿尔卑斯山听雪

    无论在法国、奥地利,还是瑞士,无论从哪个角度,我们看到的阿尔卑斯山都像一幅美丽的图画。遥远的山林静如图画,玫瑰山麓的雾气正在阳光下消散,露水从蓝栎树和冷银杉的叶子上滴落下来,空气中洋溢着花和阳光的气息。这里是绝对宁静的世界。

    我在阿尔卑斯山的怀抱中徜徉了十来天后,才不紧不慢地从瑞士的卢塞恩出发,向着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最美的山峰——铁力士峰攀登。这时正值四月,漫山的树林一片青翠,晶莹的湖水倒映着皑皑的雪峰,牛群在草地上移动,山坡上时有牧人悠闲地仰卧在岩石上看飘浮的云彩。公路旁的杨树整齐地伫立着,直直地伸入蓝天,像卫兵一样守卫着神圣的阿尔卑斯山。经过几小时的疾驰,我们乘上缆车,像飞鸟一般从巨大的松树顶梢掠过。半小时后,我们终于登上了银光闪烁的铁力士峰。山顶上静极了,静得连我自己的心跳都听得到,我目力所及,尽是银装素裹。山下虽然春光正好,春意正浓,但这里却是雪花朵朵。洁白的雪花正一片片地落下来,落在了我的身上,染白了阿尔卑斯山高贵的头颅。我俯下身子,全心倾听阿尔卑斯山,尽情地吮吸着它芬芳的空气。置身于阿尔卑斯山,每走一步,内心都在激荡。

    【1】读了短文第1自然段,我感受到阿尔卑斯山的(动态   静态)美。(在正确选项下打“√”)

    【2】短文画“ ”的句子运用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其中描写树林、湖水、雪峰时,运用的是_______描写;描写牛群时,运用的是________描写。从这些描写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

    【3】短文画“﹏﹏﹏”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表现了铁力士峰顶_____________的特点。

    【4】“置身于阿尔卑斯山,每走一步,内心都在激荡。”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登上阿尔卑斯山后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

    【5】词句积累与书写。请在下面横线处抄写你想积累的好句子,注意书写要工整,布局要合理。

    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

    “地下森林”

    ①在黑龙江省镜泊湖北约60千米,有一处中外闻名的奇景——“地下森林”。

    ②大约在一万年以前,这一带的火山爆发后,留下了七个不规则的深坑。不知过了多少年,幽暗的坑底竟然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起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人们为它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地下森林”。

    ③“地下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东北三省的主要树种在这里都能看到,其中以红松落叶松为主,还有云杉、冷衫、杨树、桦树以及贵重的水曲柳、黄菠萝等几十种。这些树是建筑、造船、仪器及军事上所需要的珍贵木材。

    ④这里树林茂密,野生动物繁多。各种珍禽异兽经常出没。有东北虎、熊瞎子、野猪,还有金钱豹。最有趣的要属聪明机警的羊了。为了防备凶兽侵袭,它们晚上把两只角挂在树上吊在半空中睡觉,所以又叫“悬羊”。在火山口里,经常有成群结队的悬羊出现,当地群众又称“地下森林”为羊圈。

    ⑤夏秋两季,当你来到“地下森林”的时候,一股冷气扑面而来,旅途劳累顿时消失了。在那成堆的大石头上,蒙着一层厚厚的青苔,上面结满亮晶晶的水珠,很像绿天鹅上镶嵌的珍珠。站在坑底仰面观望,蓝天像井口般大,一朵朵白云飘忽而过。抗上坑下只听见有人说话,但谁也看不见谁。

    ⑥“地下森林”真是神秘而有趣。

    【1】文章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将“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

    【2】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地下森林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地下森林”里的一些树木是军事上所需要的珍贵木材。( )

    (2)“悬羊”是指晚上把四只脚挂在树上睡觉的“羊”。( )

    (3)当你夏秋两季来到“地下森林”的时候,就会有一股冷气扑面而来。( )

    【4】如果让你为本文另外拟写一个题目,你打算拟什么题目?并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读课文,回答问题。(14分)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这个文段选自《 》,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可贵( ) 立刻( ) 爱慕(  

    (3)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把花生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较,这样作比较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阿凡提智斗国王

    从前,新疆有个阿凡提,是个聪明机智的人。他常骑着毛驴帮别人干活,还给人们讲故事和笑话,而且十个中有八九个都是讽刺国王的,他也因此而出了名。

    国王听说阿凡提骂他,非常生气,于是派人把阿凡提抓到京城,关了起来。他听说阿凡提很聪明,就准备在杀他之前考一考他,看他是否名副其实。

    这天,国王来到牢房,问阿凡提:人们都说你很聪明,那么我来问你,你能知道你会活到哪一天吗?

    阿凡提装模作样地掐着手指算了算,故意伤心地说:唉!我只能活到今天了!

    国王一听,笑着说:哇,你果真聪明!我的确今天就想杀了你。

    阿凡提说:(   )能算出自己活到哪一天,(   )能算出别人活到哪一天呢!国王吃了一惊,连忙问:那你能算出我活到哪一天吗?阿凡提又扳着手指算了半天,高兴地说:啊,我算出来了,你只能比我多活一天!

    国王一听,慌了神,忐忑不安地问:你今天死,那明天就该轮到我死了吗?

    阿凡提笑了笑说:对,不信,你就试试吧!

    国王是个胆小鬼,最怕死了。于是他当即就放了阿凡提,并且给了他很多钱,嘱咐他吃好睡好,活到一万年。看来这个笨蛋国王还想长生不死呢!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因为……所以……  不光…………

    2名副其实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当国王来到牢房问阿凡提自己能活到哪一天时,阿凡提为什么要装模作样地掐着手指算了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阿凡提之所以能让国王释放他,是因为(  )

    A.阿凡提善于给人们讲故事和笑话。

    B.阿凡提不光能算出自己活到哪一天,还能算出别人活到哪一天。

    C.阿凡提抓住了国王胆小怕死的心理。

    5从这个有趣的民间故事,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

    A.要像阿凡提那样会讽刺国王。

    B.要像阿凡提那样聪明机智。

    C.当身临困境时,不必害怕和惊慌,要想方设法找到对策,从而使自己从困境中解脱。

  • 14、梅花魂(片段)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的,不肯低头折(zhé   shé)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bǐn   bǐng)性才好!

    【1】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凌”在字典的解释有:①冰;②侵犯、欺负;③杂乱、交错;④迫近、逼迫;⑤升,高出。下列词语中的“凌”分别是什么意思?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欺凌( )     凌晨( )     凌乱( )     凌空一跃( )

    【3】“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中的“他们”是指热爱中国、有坚强不屈的气节的人。我能写出几个咱们中国这样的人,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外公说的这段话里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梅花与( )( )被称为“岁寒三友”。我还能写出描写梅花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练习。

    听说主席来了,枣园的乡亲们可高兴了,乡亲们扶老携幼,热热闹闹地向乡政府赶来。

    主席和其他几个中央首长见乡亲们都来了,立刻迎出来,向乡亲们祝贺新年好。主席、周副主席和任弼时等同志,拉住几个老年人的手,请他们坐下,又是递烟,又是让茶,还不时地给孩子们抓瓜子、花生、糖果,一时,乡政府的小院里,充满了欢乐。

    说了一会儿话,主席对大家说:大家对政府有啥意见呀?大家都夸部队和干部们对群众的好处,主席还是请大家多提意见,他诚恳地启发大家说:批评我们就是帮助革命。只有通过批评,才能改正错误,把工作做好,革命就能早日胜利。

    不知不觉过了两个小时,主席和中央手掌该走了,乡亲们依依不舍。主席拉着乡亲们的手说:咱们是一家人,欢迎你们常到我那里去。

    主席走后,一直过了几天,全村都沉浸在幸福和欢乐之中。

    1.给这篇短文拟个题目:  

    2.读第二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中央首长动作的词语,思考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第三自然段中画   句子的意思的?

    4.概括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

     

  • 16、课内阅读

    慈母情深(节选)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_____ 纫机_____ _____

    【2】“母亲掏衣兜,掏出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这句话是对母亲的________描写;“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是对母亲的_______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________的人。

    【3】用“______”画出文中的一句排比句。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母亲为养家_______;“我”对母亲的___________。

    【4】“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内阅读。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责备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   shú)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cǎi   chǎi)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luò   )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   cuò),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搭石》节选)

    【1】用“√”选择文中加点汉字的正确读音。

    【2】文中表现了乡亲们的哪些美德?(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摘抄短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选文的中心向,再围绕(2)所给出的中心向续写几句话。

    (1)选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课间的校园,是同学们欢乐的海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落花生(节选)

    那晚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回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姐姐、哥哥、“我”各是怎样表述花生的好处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晚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这句话说明(       

    A.说明父亲平时不喜欢跟我们在一起。

    B.说明父亲平时不喜欢在坏天气出门。

    C.说明父亲平时工作很忙。

    【3】父亲把花生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对比:花生生长在___________,那些水果高挂在___________,从而赞美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4】这几段话可以用小标题概括为(吃花生 收花生 议花生),属于(详写略写)。(在正确的词语上打“√”)

  • 19、阅读并回答问题。

    鸟的天堂(节选)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第1自然段作者从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人手,细致刻画了大榕树的长势和形态。

    【2】“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主要体现在: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中“颤动”是指________,这样写形象地表现了________

    【4】“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照样子,写句子。

    例: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1)今年的春天有点冷,不就是人们所说的春寒料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美妙的琴声怎么不令人陶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读句子,注意神态动作描写,体会人物内心,再照样子写一写。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用上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人物“期待落空”的内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句子乐园。

    1.鱼儿欢快。(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戴眼镜的老爷爷聚精会神地看报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你在家吗 (给句子标上合适的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小练笔。

    “金铃、星期五、桑桑、葵花、马小跳、皮皮鲁”认识这些人吗?你肯定读过关于他们的作品、故事。在这些人物当中,你最喜欢谁?他是哪篇作品里的?作者是谁?说说他的特点,或者聊聊他的趣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