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音字]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使劲”的“劲”相同的是( )
A.强劲 B.干劲 C.劲敌 D.劲舞
2、不属于形声字的选项是( )
A.蚱
B.瓢
C.中
D.耘
3、选词填空。(5分)
夸奖 夸耀 夸大
(1)大家都( )他进步快。
(2)虚心的人从不在别人面前( )自己。
虽然 居然 依然
(3)在环境优美的公园里,他( )随地乱扔废物。
(4)小明( )跑在队伍的最后面,但( )坚持跑完全程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轻快——________ 机警——________ 宽敞——________
敏捷——________ 光滑——________ 强烈——________
5、请你根据拼音,结合语境,写出相应的词语。
一百年前,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她肩负shén shèng(________)使命,唤醒沉睡的国人;她tuán jié(________)劳苦大众,播撒红色的种子;她历经重重磨难,改写历史的gé jú(______)。从此,中华民族掀开了zhǎn xīn(_______)的一页。
6、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侦察_________ 渺小_________ 担心_____________
反义词:糊涂_________ 畏惧_________ 悲剧_____________
7、民间故事推荐。
在课外阅读中,你一定读了许多民间故事,其中你最欣赏的人物是(____________),这个人物出自《_______________》,请说出你欣赏他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语境,规范地写出词语。
母亲fēn fù( )我们在后园的bàn mǔ( )地里种花生。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fān dì( )bō zhǒng( )jiāo shuǐ( )最后收获了不少花生。晚上,大家在máo tíng( )里品尝花生,一直到深夜才结束。
9、读一读下面的民间故事,完成练习。
列那狐的故事(节选)
“我就不相信你不下来,我总会等到你下来的那一天。”
“那你准备等多长时间? 亲爱的列那先生。”
“我发誓一直等下去,我可以在这儿守七年!”
“七年? 啊!这太让我伤心了!”蒂贝尔假装悲伤地说,“想到你七年不吃不喝,还真叫我伤心呐! 你已经发过誓了,你可不能再离开这儿了。”
列那气急败坏地瞪着蒂贝尔。蒂贝尔瞟了列那一眼,然后又不慌不忙地吃起了香肠。
突然,列那把耳朵竖起来了,显得有些紧张。
“蒂贝尔,你听这是什么声音?”他问。
“不过是一段美妙的乐曲声,” 蒂贝尔回答,“可能是一支游行的队伍在唱歌。唱得真好听!”
但是,列那知道蒂贝尔是拿自己开心,因为远处传来的明明是猎狗的叫声。
于是列那坐立不安起来,准备要逃跑。
【1】“蒂贝尔瞟了列那一眼”中的“瞟”字表现了蒂贝尔对列那的( )
A.轻视 B.厌恶 C.关心
【2】列那说了要守着蒂贝尔七年,却因为要逃命而食言了,这说明列那是一只 ( ) 的狐狸。
A.诚实守信 B.懂得自保 C.忘性大
【3】读了选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那很怕猎狗,猎狗是狐狸的天敌,你还知道狐狸有哪些天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文精彩回放。
蝉和狐狸
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
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
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圈套(quān juàn) 察觉(jiào jué)
以为(wéi wèi) 灾难(nán nàn)
2.狐狸设了怎样的圈套?
3.蝉为什么会对狐狸有戒心呢?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11、阅读理解
第四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________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________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每个人既要讲究“公德”,也要讲究“私德”,要“建筑人格长城”。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
【1】在文中的“________”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用“既要……也要……”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公德”的意思是________。“讲究‘公德’”就是要我们平时这样做(试举生活中的一个事例):________;文中的“私德”的意思是________。“讲究‘私德’”就是要我们平时这样做(试举生活中的一个事例):________。
【4】文中的“真人”“建筑人格长城”加引号,作用是________,这里的“真人”实际上指________,“建筑人格长城”实际上指________。
【5】陶行知有很多关于做人的名言,请你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按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
(2)读课文第三小节,说出圆明园在园林建筑上有三个主要特点。
(3)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13、课外阅读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的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脑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神经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肌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国外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⑤“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
【1】第③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A.举例子、打比方 B.下定义、打比方 C.作比较、打比方 D.作比较、举例子
【2】第②自然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概括最准确的是( )。
A.人的脑神经细胞足够一生使用。 B.人的天脑皮层有多少个神经细胞。
C.人的脑神经细胞很多。 D.人一生只用到10多亿个脑细胞。
【3】第④自然段提出“多用脑,可防老”这一观点的原因是( )。
A.多用脑可以保持大脑活力,让人心理状态良好。
B.多用脑既可防止肌体、器官早衰.又能使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C.多用脑可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让人身心愉悦。
D.多用脑可以保养神经细胞,使大脑更加发达。
【4】下列不符合短文内容的项是( )。
A.多用脑可以让人更加聪明。 B.多用脑可以延缓人的衰老。
C.多锻炼可以防止青少年早衰。 D.懒人的大脑更容易发生早衰现象。
【5】给短文加个题目,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大脑研究 B.大脑常用不生锈 C.勤于用脑 D.用脑袋习惯
14、课内品读
想着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
“妈妈!”
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达他获得生命的快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
女娲对她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广阔了,她工作了很久,还是没有实现她的愿望,而她已经疲倦不堪了。
(1) 她一开始造了一个小人儿,这个“人”一落下来就具有生命,开口叫她“妈妈”。“妈妈”这一声呼喊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里感觉?
(3)女娲辛劳地工作,为了加快速度造人,她用藤条沾泥浆一挥,造出了更多的人。晚霞里,星光下,女娲忙碌疲倦,这样的描写显露出一位母亲 的身影。
①勤劳 ②智慧 ③伟大 ④善良 ⑤勇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4)请在选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有关女娲给孩子命名以及她心理、神态描写的句子。
15、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黄山四绝: 、 、 、 。
(2)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______________,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___________”的__________了。
(3)迎客松___________,枝干遒劲,虽然____________,却仍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有一丛_____________,如同好客的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_____________,乃至______________。
(4)陪客松正对____________,如同一个________________,正______________。
(5)送客松_____________,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_____________”。它向山下_____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黄山松_________。它们或__________,或_________,或________;或_______,或_______,或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它们__________,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16、阅读。
灯景旧情怀
①灯节(元宵节)还是转眼就到了。长工们忙着打扫前院,准备祭品迎龙。大龙要在我们家大院子里滚。所有的孩子们都会提着各种各样的灯来看热闹。我嚷着要买漂亮的灯,跟小朋友们比一比。母亲说:“家里前前后后全是灯,还不够多的?”她就是舍不得花钱买。阿标叔又戴起老花眼镜,给我糊一盏在地上慢慢爬,不像兔子也不像狗的,不知什么灯。四只脚是用洋线团木心子做的。红纸不透明,哪有外面卖的那种五光十色透明玻璃纸的灯好看呢?外公老是吹自己会糊各种各样的灯——关刀灯、轮船灯、莲花灯……可是事实上,他只会给我糊直统统的鼓子灯。他说年轻时行,现在手发抖,糊不起来了。我做出很喜欢的样子说鼓子灯最好,不小心烧个大窟窿,马上可以再用红纸补上。外公笑呵呵地说:“鼓子直通到底,表示正直,无忧无虑。”外公对什么东西都会说出一番道理来。
②十五晚上,前院早已摆好祭桌,几丈长的百子炮高高挑起,人潮一波一波地涌来。我把鼓子灯挂在树上,在人丛里挤来挤去找小朋友玩。可是一听锣鼓响起,鞭炮齐鸣,我又躲到大人身后面,从人缝里看大龙。大龙昂着头,瞪着一双大眼睛,张牙舞爪地来了。我有点害怕。龙开始舞动了,每个舞龙者手举一段龙身,穿花似的美妙滚舞。他们平时都是普普通通的农夫,但这时都变成了龙的一部分,那样神奇的契合,看得我目瞪口呆。心里总是在盼望着,“再多舞一下,再多舞一下”,可是还有好几处有祭典,大龙终于摇头摆尾从大门出去了。人潮也随着散去,最后的热闹高潮也告结束了。
③我呆呆地站在地上,外公取下鼓子灯递给我说:“快回到厨房帮你妈妈搓汤团,在汤团里许个心愿。”
④“许个什么心愿呢?”我茫茫然地问。
⑤我也不知道。我只想天天像过年这样的热闹,外公不要回山里去,爸爸也不要常常出远门。大家都在一起,还有阿荣伯,阿标叔都要统统在一起。”
⑥外公笑了一下说:“那容易,只要你用功把书念好。”
⑦“这跟念书有什么关系呢?”我不大明白。
⑧“只要是读书人,无论是男是女,长大后都会有一番事业,有了事业,你就可以接了大家相守在一起,不是天天跟过年一样的热闹吗?”
⑨我还是想不大通。走进厨房,看母亲已经搓好一大木盘的汤团准备要下了。我在她耳边轻声地说:“妈妈,代我许个心愿,随便你怎么说。”母亲笑笑,没有作声,只把菜油灯心剔得高高亮亮地。又在碗厨抽屉里取出那对红蜡烛,就着菜油灯点着了,套在灶上的两个烛台里。“风水烛,一年到头都顺风顺水。”她喃喃地说。
⑩吃汤团的时候,我问:“妈妈,您刚才许了什么心愿呢?”母亲笑嘻嘻地说:“我不用许什么心愿了。一家团团圆圆的,已经再好没有。外公,您说是吗?”外公摸着白胡须连连点头。
【1】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正确的一项。
(1)“我”小时候喜欢的是哪种灯?( )
A.阿标叔糊的不知道叫什么的灯。 B.五光十色透明玻璃纸的灯。
C.关刀灯、轮船灯、莲花灯。 D.外公糊的直统统的鼓子灯。
(2)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 )
A.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 B.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C.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3)分析“我”对外公的感情,哪一项不准确?( )
A.“我”爱戴外公,不想外公难过,所以表现出很喜欢外公做的鼓子灯。
B.“我”深爱外公,希望外公不要回到山里,和“我”永远生活在一起。
C.“我”尊敬外公,外公一直引导“我”做一个正直的人,认真学习的人。
D.“我”不喜欢外公吹牛,他老是说自己会做各种各样的灯,却只给“我”做鼓子灯。
【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发生在元宵节的民俗活动。
做花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加点的“害怕”和“盼望”这两种情感是否矛盾?请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写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外公对什么东西都会说出一番道理来。听,外公说:“鼓子直通到底,表示正直,无忧无虑。”请你仿照外公的说法写一句:_____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外公希望“我”在汤团里许个心愿。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合理想象小作者可能许的心愿?(写出四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知了学飞
传说在很早很早的时候,知了是不会飞的。一天它见一只大雁在空中自由的飞翔,十分羡慕,于是就请大雁教它学飞,大雁高兴的答应了。
学飞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知了很怕苦,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爬来爬去,学习很不认真。大雁给它讲飞的道理,它只听几句就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大雁教给它本领它只试了几下,就自满的嚷道“知了,知了”
秋天到了,大雁要到南方去了,知了想跟大雁一起展翅高飞。可是它用力的扑腾翅膀,还是没能飞离树梢。
这时候,知了远忘着万里长空,只见大雁振翅远飞,真后悔啊,可是这是已经晚了,它只好叹口气说“迟了,迟了”
【1】读短文,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
【2】知了为什么说迟了迟了,从短文明白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课文片断,完成习题。
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和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选段所描写的是( )
A.拇指
B.食指
C.中指
D.无名指
【2】“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的“左右屏障”是( )
A.拇指、食指
B.食指、无名指
C.无名指、小指
D.中指、小指
【3】“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这句话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他”写得________。横线上应填( )
A.夸张 借物抒情
B.比喻 条理清晰
C.排比 点明中心
D.拟人 灵动生趣
【4】选段中画线的句子可以用下面哪个成语来概括?( )
A.贪天之功
B.首当其冲
C.避让三分
D.默默无闻
【5】选段中描述的手指“养尊处优”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我能行。
读书破万卷
20世纪30年代的一天,南京国学图书馆的馆长办公室里来了一位少年。馆长听完少年很有礼貌的诉说后,非常吃惊。原来,他请求在图书馆里,用一年的时间,把馆藏的中国历代典籍通读一遍。馆长同意了,但他对面前这位文弱的少年用一年时间要读完数万卷书,心里也不免有些怀疑。
以后,每天第一个走进阅览室的人是他,最后一个走出阅览室的人还是他。他读了一册又一册,而且边读边记。有一天,他竟来回借阅了30多部古代文集,就连十分热心的图书管理员也被他频繁地借书搞得有些不耐烦了。
就这样,每天读书达十几个小时的他,终于用一年的时间,奇迹般地把数万卷书读完了,而且还整理出了数百万字的资料。几年以后,《中国思想史》一书从他的笔下诞生。书中引用了大量的资料,这些资料正是他从苦读中得来的。
这位有志少年,便是后来的复旦大学副校长、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先生。
【1】听了少年的请求,馆长为什么非常吃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馆长同意了少年的请求后,为什么心里又有所怀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年读书的方法是什么?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少年刻苦读书的语句。
【4】文中画线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丰子恺先生在《手指》一文中,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具体生动的描写,刻画出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如,写出了最肯吃苦,讨巧的事却轮不上的大拇指;“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的中指。
模仿写中指的语言特点写人的眉毛:再用1—2句话描写生活中类似大拇指性格的人。
写眉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似大拇指性格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练兵场(按要求完成句子)。
(1)兴安岭多美呀:有青松、白桦,还有野花。(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丛里还隐藏着小红豆。(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不改变原意,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没有人不佩服神鸟的机智。(改成反问句)
(2)泉水清澈透明。 (改为比喻句)
(3)她不仅聪明伶俐、美丽动人,而且有一副美妙的歌喉。(用加点词语造句)
23、习作。
在你成长的岁月里,一定遇到过很多让你印象深刻的老师,选择其中一位,想想这位老师的外貌、性格、喜好等方面的特点;再结合具体的事例来突出这位老师的特点。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习作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