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国(yān guó) 涟漪(lián yì)
B.血泊(xuè bó) 牲畜(shēng chù)
C.蚌壳(fēng ké) 倭瓜(wō guā)
D.威吓(wēi hè) 点缀(diǎn zhuì)
2、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不可以用括号里的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
A.人活着要有理想,有作为,切不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B.东西好不好要大家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是没有用的。(直言不讳)
C.老师教育我们要吃水不忘挖井人,做懂得感恩的人。(饮水思源)
D.小明做什么事儿都前怕狼后怕虎,许久不能决定。(畏首畏尾)
3、下列汉字起笔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门 尖 必 为 B. 月 光 长 丸
C. 丑 民 司 君 D. 玫 革 在 成
4、花落谁家(选词填空)。
(1)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 )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2)我不想再去书店,但求知的( )迫使我再度来到熟悉的街路。
(3)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 )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
(4)我庆幸它( )没有被卖出去,仍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
(5)胜利( )属于意志坚强的人。
(6)她说下午要下雨,( )下雨了。
5、给下面的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______)敌人来了,我们(______)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
2.人藏在洞里,(______)不气闷,(______)不嫌暗。
3.(______)进了活道,敌人(______)过不了关口。
4.在地道里(______)有警戒洞,(______)有迷惑洞。
6、我是“地”,我的后面是动词,我的前面应该填写什么呢?快来试一试吧!
( )地听着 ( )地歌唱 ( )地摇晃 ( )地响着 ( )地猜测
( )地呼吸 ( )地走着 ( )地数着 ( )地讨论 ( )地刮过
( )地往树上爬 ( )地跑来跑去( )地蹦来蹦去 ( )地敲打
7、把诗句补充完整。
一去二三里,________,________,八九十枝花。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或按要求答题。
(1)红日东升,_____________。河出伏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鳞爪飞扬。__________,百兽震惶。鹰隼试翼,__________。__________,矞矞皇皇。干将发硎,__________。
(2)圆明园中有____________的殿堂,也有__________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_______________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__________的山乡村野。
(3)在强国梦想的激励下,无数杰出人物为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有被誉为“核潜艇之父”______、“杂交水稻之父”_______、“原子弹之父”________等。
9、课外拓展阅读。
白玉兰的开放,都在中秋前后。那时母亲每天都到院子里抬头看看、闻闻花香。只开一朵花,当然不能采下来。直等它一瓣瓣自然(谢 懈)落了,母亲连忙拾起,生怕花瓣着土就烂了。因为白玉兰花瓣是可以做饼吃的。母亲把它先放在干净的(蓝 篮)子里,也不能用水洗,一洗香味就走了。等水分略干后,就用手指轻轻剥碎(也不能用刀切,怕有铁腥味)。剥碎后和入面粉鸡蛋中拌匀(jūn yún),只加少许白糖,用大匙兜了放在浅油锅里,文火半煎半烤,等两面微黄,就可以吃了,(即 既)香又软又不腻(nì nìng)口。熟透了的玉兰花瓣,有点粉粉的,像嫩栗,而更清香。
如今每回想起清香的玉兰酥与母亲所做的各种美味,心头就感到阵阵(辛 幸)酸。母亲,一只辛苦的蜜蜂,终年忙碌无怨无艾,她默默地奉献一生,也默默地归去了。
几十年来,我从未见过家乡那种清香的白玉兰树,也无从学做香软的玉兰酥。中秋节一年年地度过,异乡岁月,草草劳人,心头所有的,只有无限的思亲之情。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生字和读音。
【2】“母亲,一只辛苦的蜜蜂,终年忙碌无怨无艾,她默默地奉献一生,也默默地归去了。”在本句话中,作者把母亲比作________,写出了母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__”画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句话。
10、阅读理解。
侠义行为
就在今天下午,加伦让我们知道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因为有事,我进教室稍晚了一点,不过老师还没有来。几个男孩子正在逗弄可怜的克洛西——就是那个残了一只手臂,还有一个卖菜的妈妈的男孩子。他们用尺子戳他,用剥了的粟子壳砸他的脸,恶意地模仿他残臂的姿势,取笑他是个残废,是个怪物。他孤零零地坐在板凳上,脸色惨白,求饶的目光从一个人的脸上移到另一个人的脸上,恳求他们放过他。突然,一脸坏相的费兰提跳上一张长凳,装作两臂各挎一只篮子的样子,取笑克洛西那个卖菜的母亲。许多人开始大笑。克洛西狂怒了,他抓起一个墨水瓶,用尽全身力气向那坏蛋砸去。
费兰提一闪,避开了,墨水瓶刚巧砸在走进教室的老师身上!
天呐! 。
老师脸色苍白地走上讲台,用严厉的声音责问道:“谁干的?”没有人回答。
老师提高声音,又问了一遍:“谁干的?”
加伦突然站起身来,坚定地说:“是我。”
老师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呆坐的学生,然后平静地说:“不是你。”
顿了顿,老师又说:“这一次我不会惩罚那个犯错的人的,站起来吧!”
克洛西站了起来,抽泣着说:“他们砸我……还侮辱我,我气昏了头,才……”
“坐下吧。”老师说,“欺辱他的人,站起来。”
四个人耷拉着脑袋站了起来。
“你们几个,竟然去侮辱一个根本没有冒犯你们的同学,竟然去挖苦嘲弄一个本来就不幸的人,竟然去攻击一个无力自卫的人。这是卑鄙的行为!懦夫!”
说完,他走到加伦的面前,注视着加伦的双眼,对他说:“你是一个高尚的人!”
【1】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同学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呢?请在第4自然段的横线上写出同学们的表情和心理。(要求不少于15字)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作者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当时老师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读着短文的第2自然段,哪个词句让你特别有感触?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请把你找到的词句和你的阅读感受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伦并没有说出真相,为什么老师却称赞他是一个“高尚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
天鹅
天鹅的面目优雅、形状妍(yán)美,与它那种天性的温和正好相称。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优美的线条,皎洁的羽毛,传神的动作,忽而兴致勃发,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态……总之,天鹅身上的一切都让我们感到舒畅。无论它到哪个地方,它都会成为这地方的点缀品,使这地方美化;人人喜欢它,人人欢迎它,人人欣赏它。
我们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轻便、那么自由,就不能不承认它不但是禽类里第一名善航者,而且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海术中最完美的典范。可不是么,它的颈高高的,胸脯挺挺的、圆圆的,就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它的宽广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为了便于疾驶,向前倾着,愈向后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就像船舳;尾巴是地道的舵;脚是宽阔的桨;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帆,它们推着这艘活的船舶,连船带驾驶者一起推着跑。
天鹅在一切方面都高于家鹅一等。家鹅只以野草和籽粒为生,天鹅却会找到一种比较精美的、不平凡的食料;它不断地用妙计捕捉鱼类;它做出无数的不同姿态以求捕捉的成功,并尽量利用它的灵巧与气力。它会避开或抵抗它的敌人:一只老天鹅在水里,连一只最强大的狗也不怕;它用翅膀一击,连人腿都能打断,共迅疾、猛烈可想而知。
【1】这篇短文的作者也是《松鼠》一文的作者——法国作家____________。
【2】短文介绍了天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3】短文第2自然段采用____________的结构,从哪些方面具体说明了天鹅的体形非常便于它水上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一个作比较的句子,用“﹏﹏﹏”画出一个举例子的句子,并选择其中一种说明方法说说它的作用。
【5】先读画“ ”的句子,再读下面的句子,比较一下这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不同。
天鹅颈修长,超过体长或与身躯等长;嘴基部高而前端缓平,眼睑裸露;尾短而圆,尾羽20-24根;蹼强大,但后趾不具瓣蹼。在水中滑行时神态庄重,飞翔时长颈前伸,徐缓地扇动双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乐园。
列宁与哨兵
十月革命刚刚胜利,一天早晨,朝阳透过薄雾,把金色的光辉洒在高大的斯莫尔尼宫上。
人民委员会就设在斯莫尔尼宫,在门前站岗的是新战士洛班诺夫。班长叮嘱他说:“洛班诺夫同志,你今天第一次站岗,到这里来的人很多,你的任务是检查他们的通行证。列宁同志要来这里开会,你千万不能让坏人混进来!”
“是,班长同志。”洛班诺夫行了个军礼,“我以革命的名义保证,一定为列宁同志站好岗!”
太阳越升越高,到斯莫尔尼宫看演出的人真多,有工人,有士兵,有农民,还有学生。洛班诺夫认真地检查了他们的通行证,并一一收取。
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来了。他一边走,一边在考虑什么问题。
“同志,您的通行证?”洛班诺夫拦住了他。
“噢,通行证,我就拿。”列宁急忙把手伸进衣兜里拿通行证。
一位来开会的同志看到洛班诺夫拦住了列宁查通行证,就生气地嚷起来:“放行吧,放行吧!他是列宁!”
对不起
洛班诺夫严肃地说
我没有见过列宁
没有通行证谁也不能进
列宁把通行证交给洛班诺夫。洛班诺夫接过来一看,果然是列宁同志。他非常不安,举手行礼说:“列宁同志,请原谅,我耽误了你的时间。”
列宁握住这位年轻战士的手,高兴地说:“你做得很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负责任。谢谢!”
他又回过头来对旁边那位同志说:“你不该责备他。我们就需要这样认真负责的好战士。革命纪律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我也不能例外。”
1.给文中处补上标点符号。
2.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考虑( ) 叮嘱( )
反义词:朝阳( ) 遵守( )
3.洛班诺夫接过来一看,果然是列宁同志,他为什么很不安?
4.读完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不一样的风景
大凡上海中小学校门口,早晚都可以看到这样的“风景”:各种车辆排成队,家长挤成堆,有父母送子女的,有老一辈接第三代的,风雨无阻,乐此不疲,舐犊之情,可谓深矣!
然而有一天,我在台湾台北市丽山小学门口看到了另一种“风景”。路边街上站着许多名肩别袖章、口衔哨子的人员,用哨音和手势指挥、护导学生过马路、进出校门。目睹此情此景,使我不由好奇地和身边的一位老婆婆交谈了几句:“请问,你们每天都这样做吗?”
是啊 老婆婆笑笑说 这样做可以保证每个孩子快快乐乐出门 平平安安回家
原来他们是丽山小学“爱心家长导护队”的成员,家长们全是自愿参加,无偿奉献,几年来,寒暑不弃。
这些家长在早、中、晚,上、下学时间准时上岗,保护丽山小学儿童安全。每个时段需要12人(4个岗位),每周共需120人次,每次值勤约需25分钟,用简单的手势和适当的哨音,完成一次完美的服务。
两相对照,我不禁想起古代圣贤的一句话:“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保护好自己的孩子是容易的,但要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他人的孩子却是很难做到的!
同祖同宗,却是不一样的“风景”。而不一样的“风景”,对下一代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的教育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1】给文中的第3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2】给下面的句子换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而不一样的“风景”,对下一代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的教育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我”在上海中小学门口看到这样的风景:__________________;在台北丽山小学门口却是这样一番景象:__________________。互相对比后,“我”感到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回答。
文中说,“同祖同宗,却是不一样的‘风景’。而不一样的‘风景’,对下一代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完全不同的。”作为下一代,你认为两种不同的“风景”会对你产生两种怎样不同的教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作者按照 的顺序,依次介绍了 、 、 、 的情景,最后 。
2.从 的外洞进入内洞必须乘小船经过孔隙,“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 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 ,到 ,到 ,没有一处不 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 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 一点,准会 额角, 鼻子。”通过描写乘船通过孔隙的 和 突出了孔隙 的特点。内洞的特点是 ,特别是里面的石钟乳和石笋真是 、 。
3.细心的同学,不知你发现了没有,作者在记叙游览双龙洞的过程中,不仅为我们介绍了看到的景物,还多处写到了溪水,请你从文中找出和溪水相关的句子。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不难体会到作者以游双龙洞为明线,同时以溪水为暗线写了溪水的来源。
15、阅读乐园。
松树的风格
我对松树怀有敬仰之心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下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
要求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
(2)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
2.找出文中描写松树用途的句子,读一读,再填空。
松树的枝干可以作________________;松树的叶子可以________________;松树的脂液可制__________;松树的根和枝杈可以作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二自然段中用横线画出一个排比句。
4.仿照文中画“”的句子写话。
16、读一读,做一做。
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白天拥挤的人潮已离去,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艳丽的晚霞,像是打翻了的颜料,洒在天边,烘托着鲜红的夕阳。而夕阳却好像喝醉酒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啊的,把蓝色的海洋,都染成了耀眼的殷红。
渔船点点,如浪花上的花蕊,在斜阳的陪伴下,家人的期待中,满载而归。
远天,归鸟盘旋海面,翅边放佛擦过晚霞,此时正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啊!海边的黄昏,真实令人流连忘返。
【1】作者通过对( )、( )、( )、( )、( )、( )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壮美的海边黄昏风景图。
【2】用横线画出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把( )比作( )。
【3】从文中找出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仿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来。
【4】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海边的黄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它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点明题目
B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C总结全文,点明题目,点明中心
17、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美丽的晚霞
红红的太阳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技艺高超的画家也难以描绘。
太阳的身影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神奇的、美丽的云,令人想到仙境,想到梦幻的世界。
我出神地望着,天空仿佛出现了一条龙,金色的龙。它上游下窜,吞云吐雾,喷出鲜艳美丽的水花,随着云彩的移动,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看不见了。森林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飞起一只洁白如玉、顶冠赤色的仙鹤。鹤背上,坐着一个头顶光亮、胡子洁白的老头儿,拄着拐杖,这不是动画片《哪吒闹海》里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吗?那么哪吒呢?他在哪里?哦,看到了!这不,一个坚实强健、系着红兜肚的小男孩,正张开双手,向他师父飘去。
我从幻境中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好看的故事,一幅又一幅如画的美景。
当我回到现实中来时,晚霞已经消失。
【1】下面哪个不是“我”在梦幻的世界里看到的?( )
A.龙、森林
B.仙鹤、哪吒
C.太乙真人
D.太阳
【2】短文中“出神”一词表示什么?( )
A.“我”看呆了
B.“我”分心了
C.“我”陷入思考
D.“我”很有精神
【3】对“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一句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仿佛”可以替换为“好像”
B.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描写了作者看着云的想象
D.写出晚霞的神奇和美丽
【4】如果你看到如此美丽的晚霞,你会产生怎样的想象呢?仿着第三自然段,写几句吧!
我出神的望着,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打开心中的那把锁
一代魔术大师胡汀尼有一手绝活,他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开无论多么复杂的锁,从而逃生,从未失手。他曾为自己定下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要在60分钟之内,从任何锁中(挣脱 挣扎)出来,条件是让他穿特制的衣服进去,并且不能有人在旁边观看。
英国一个小镇的居民决定向伟大的胡汀尼挑战,有意考验他。他们特别打制了一个(坚固 结实)的铁牢,配上一把看上去非常复杂的锁,请胡汀尼看看能否从铁笼中出去。
胡汀尼接受了这个挑战。他穿上特制的衣服,走进铁牢中。牢门“哐啷”一声关了起来,大家遵守规则转过身不去看他怎样打开锁。胡汀尼从衣服中取出自己特制的工具,开始工作。
30分钟过去了,胡汀尼用耳朵紧贴着锁,专注地工作着;45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头上开始冒汗。最后,两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始终听不到期待中的那锁簧弹开的声音。他(精疲力竭 竭尽全力)地将身体靠在门上坐下来,结果牢门却顺势而开。原来,牢门根本没有上锁,那把看似很厉害的锁只是个样子。
小镇居民故弄玄虚,考验了这位大师。门没有上锁,但胡汀尼心中的门却上了锁。
曾经有一位撑竿跳的选手,他一直苦练却无法越过某一个高度。他失望地对教练说:“我实在是跳不过去。”教练问:“你心里在想什么?”他说:“我一冲到跳线时,看到那个高度,就觉得我跳不过去。”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把你的心从竿上‘摔’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过去。”他撑起竿又跳了一次,(果然 竟然)越过。
其实,只要打开心中的那把锁,便可以突破阻挠,粉碎障碍,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确切的词语。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空。
(1)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______)
(2)小镇居民故意将牢门没有上锁,让胡汀尼搞不清其中的缘由,由此考验了这位大师。(______)
【3】用“ ”画出短文中揭示中心的语句。
【4】认真读短文,完成填空。
胡汀尼是一位魔术大师,他的绝活是__________,然而面对英国某小镇居民的挑战,他__________。你觉得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一位撑竿跳的选手一直无法越过某一个高度,但最终他越过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5】写写你读了短文后,从下列句子中悟出了什么,注意画线的词语。
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把你的心从竿上摔’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中说“胡汀尼心中的门却上了锁”,请你联系生活实际或者你的见闻,对这位一代魔术大师讲讲自己的看法或对他提些建议。可以举个事例来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忆读书(节选)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1】“我”少年时读《红楼梦》的感受是怎样的?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2】“我”中年时读《红楼梦》的感受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年和中年读同一本书,为什么有不同的感受?( )(多选)
A.认识的字多了,读明白了意思。
B.理解能力提高了,对文章的体会深刻了。
C.阅历丰富了,对文章的体会深刻了。
D.读得认真了,感受更多了。
【4】对第2自然段内容概括最合适的是( )
A.读书让“我”快乐。
B.读书让“我”明白了道理。
C.读书让“我”明白了做人处世的道理,让“我”感到快乐。
20、海力布对龙王说:“请您把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将军白了秘书一眼:“战士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在岛上吃晚饭。 我在岛上吃明天的早饭。(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我承认父亲的看法是对的。(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童年趣事》
要求:把事情经过写清楚,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语句通顺,有条
理。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