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淮南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面句子中带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游客们登上了山顶观看日出,个个得意忘形

    B.狐狸为了吃到乌鸦嘴里的肉,想了很多诡计,真是足智多谋

    C.如今的农村己经大变样了,农民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的生活。

    D.李时珍处心积虑,写成了《本草纲目》一书。

  • 2、语文老师写了首《多音字》歌,下面是部分歌词,请你读一读,下列多音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睦邻友,亲密无, 富国兵,因利乘便

    广厦方,人民欢颜。 为汉字骄做,为中华自豪!

    A.hǎo jiàn qiáng biàn jiān

    B.hào jiàn qiǎng pián jiàn

    C.hǎo jiān qiáng biàn jiān

    D.hǎo jiān qiǎng pián jiān

  • 3、在大麦地小学文艺宣传队演出时,青铜送葵花一件礼物是( )

    A.蝴蝶结 B.丝巾 C.冰项链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读句子,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

    (2)火神赫淮斯托斯很敬佩普罗米修斯。( )

    (3)我殷切期待的目光可能引起了她的注意。( )

  • 5、填空。

    1.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己交杂诗》)

    2.七夕今宵看碧霄,________________。(《乞巧》)

    3.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4.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论语》)

    5.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________________朝窠里飞去。(《四季之美》)

  • 6、对于好书,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结合课文,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好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望天门山》的作者是__朝大诗人___,我们都学过他的那首著名的诗:床前___光,疑是___霜。举头望___,低头___。”他被人们称为____”。

  • 8、词语书写。

    yǐn bì     huāng táng     méi tàn     yǎ yì     jī xiè

    ( )   ( )   ( )   ( )   ( )

    zào shēng   fán suǒ     lǎn duò     qiàn rù     lún huàn

    ( )   ( )   ( )   ( )   (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yuè lè),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tiáo diào)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嘁,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给文段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2用“____”画出与文段中画“﹏﹏﹏”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想一想诸葛亮为什么命令士兵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叫船上的军士擂鼓、呐喊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操为什么不敢派兵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段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_________的人。

    6将《三国演义》中成语与人物连线。

    乐不思蜀   黄忠 

    宝刀未老   刘禅  

    刮目相看   吕蒙  

    赤膊上阵   曹操  

    望梅止渴   许褚

  • 10、

    鲁迅先生的全部生活内容里,书籍占着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看书以前,总是要先把手洗干净了,然后才捧书阅读,以免把书弄脏,造成坏损。

    成年以后,鲁迅一直把读书、买书、借书、抄书、修书,作为自己一种极大的乐趣和事业。对稀有的好书,他就亲自动手翻印,装订成册。

    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那是一些简单的划线仪器,几根钢针,一团丝线,几块砂纸以及两块磨书用的石头。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使得他珍藏的一万多册图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出现污损、破散的情况。

    鲁迅先生一向乐意把书借给别人看,特别是青年学生。但是,归还时,如果书面上有了破边卷角等损坏的情况,那是会不高兴的。对于那种不爱护书的借阅者,鲁迅宁愿把书送给他,也不忍看到那本被“蹂躏”过的原书再转回来。

    鲁迅先生常把一些好书主动寄赠给需要用的人。每当把书送出去时,总是非常仔细地包扎妥帖。这种花在包书上的心力,是为了友人,更是为了书籍。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用“——”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3.短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几件事?

     

  • 11、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只听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洪水涌了出来,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1】文段中画“”的句子是对海力布的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海力布__________的品质。

    【2】用“﹏﹏”画出与小白蛇说的话相照应的语句。

    【3】文段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你觉得最不可思议的是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为什么要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许多年后,躲过灾难的乡亲们再次回到家乡,看到海力布变成的石头,他们会怎么向自己的子孙介绍海力布呢?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掌声

    一个在巴黎旅游的外国人,在街头遇到一个卖艺者,其琴声悠扬,令人感伤,吸引了不少行人。拉完一曲,周围的人纷纷向钱罐里丢钱,有的面额还不小。转眼工夫,钱已装满了罐子,但卖艺者脸上并没有一丝(欣喜 欢喜)的表情。

    已赚到不少钱了,他为什么还不快乐?旅游者望着卖艺人那依旧(忧郁 忧伤)的面孔,疑惑地问。

    也许他需要掌声吧。她的朋友淡淡地说了一句。

    旅游者的心被触动了,她缓缓地抬起手来,为之鼓掌。果然,卖艺人那张黯淡瘦削的脸慢慢舒展开了,眼睛里还溢出了感激的泪水。

    不错,卖艺人心底最终期盼的是掌声。

    钱只不过是别人因可怜他而给予的一种(恩惠 恩赐),而掌声则是对他人生经历的赞许和鼓励,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无私认可。

    人生旅途往往险峻崎岖,布满荆棘,不幸、灾难随时都可能降在头上,人为了生活不得不与之斗争。在斗争的过程中,难免会坠入危难的境地。此时,最好的帮助就是给予一点掌声,为之喝彩,因为这能给人以生之动力,给人以生之信心。

    这掌声能帮助一个水手 ;这掌声能使一个求知者 ;这掌声能使一个绝望者

    这掌声能使人感到自己受到了关注,得到了(赞同 赞许)。他们因为有了掌声而倍感欣慰,他们也因为有了掌声而信心百倍。

    你的举手之劳或许正是别人的真正需要,不要吝啬你的掌声,慷慨赋予吧,它会给别人带来快乐,或许是一切。

    【1】选择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画“√”。

    【2】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恰当的句子填到横线上。(填序号)

    ①在深山密林中找到通幽之径 ②解冻“冰心”,重整生活之旗鼓

    ③在黑暗、广袤的海洋中找到希望之灯

    【3】找出文中表现卖艺人琴艺高超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

    【4】为什么说卖艺人心底最终期盼的是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给过别人掌声或者你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吗?请结合实际谈一谈你对掌声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松树的风格

    我对松树怀有敬仰之情不自今日始。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暑,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材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它自己的树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阴下休憩;在黑夜,可以把它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粉身碎骨了。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1.松树的风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一选。

    第二自然段的结构是_______,第三自然段的结构是______。

    A.总   B.分   C.总

    3.找出文中描写松树用途的句子,读一读再填空。

    松树的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松树的脂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松树的根和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粉身碎骨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松树怀有敬意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横线画出来。

    6.举例说说你身边的什么人具有松树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趣味故事:

    在长征路上,有一次,我一不小心跌下河去,我醒来时,已经躺在铺上了。同志们告诉我,我的毯子和被子被水冲走了,这下可糟了!这么冷的天,夜里没盖的,怎么办呢?

    过一会,毛主席的警卫员来了,警卫员说:傅医生,你跌坏了没有?毛主席派我来看你。

    主席怎么知道了?还派人来看我!我心里一阵热,立刻坐了起来,急忙说:没什么,你请主席放心吧。

    警卫员又指着手里的被子说:这是主席叫我送来的,主席说你没有被子,夜晚会着凉的。

    被子!送给我?这怎么行呢?长征途中,每个人带的东西很少,毛主席也只有一条被子,一条毯子,现在毛主席把被子给了我,夜时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挡严寒呢?不管怎么说,警卫员还是硬把被子盖住了我身上。

    我双手抚摸着柔软的被子,一股暖流从手上直流到全身。这条被子是毛主席盖的,现在却盖在我身上,我越想心里越觉得温暖,就好像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一样。

    (1)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概括文意,写在文前横线上。

    (2)给下列词找反义词。

    严寒——( ) 柔软——( )

    (3)用“‖”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短文。

    清贫

    方志敏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方(这里指国民党方面)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心希望在我身上能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子、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激怒起来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摆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威吓地吼道:“赶快把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士兵坚决不相信。

    “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另一个士兵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新将我的衣角裤裆仔细地检查,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了!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我再向他们解释。

    等他们确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时候,也就停手不搜了,又在我躲藏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依旧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的失望啊!那个持弹欲放的兵士,也将拉着的引线,塞进榴弹的木柄里,转过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最后两人说定表和笔卖出钱来平分,才算无话。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同声命令说:“走吧!”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夏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选自《可爱的中国》)

    【1】“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新将我的衣角裤裆仔细地检查,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句中“新的发现”指什么?正确的一项是( )

    A.财物

    B.武器

    C.文件

    D.药品

    【2】方志敏认为,革命者能战胜许多困难靠的是什么?正确的一项是( )

    A.精良的武器

    B.先进的战术

    C.杰出的人才

    D.清贫的作风

    【3】“我”为什么要把去年夏天穿过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称为“传世宝”?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是“我”的最珍贵的物品,有传世价值。

    B.“我”家境贫苦,想把这些留给自己的孩子。

    C.“我”甘于清贫,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

    D.那些物品我用得最习惯,值得保留下来。

    【4】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的结构上的关系的正确一项是( )

    A.首尾呼应

    B.回环反复

    C.层层递进

    D.承上启下

    【5】文章花了不少篇幅描写国民党兵士搜“我”身时的言行,有读者觉得没有必要,可以略写。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方志敏,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浦城县就是方志敏率领红十军解放的。为了纪念他,我们浦城还有一个广场命名为“方志敏广场”呢。此时,你最想对方志敏说什么呢?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你对方志敏的了解来说说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短文

    家乡的年糕

    每年的腊月里,母亲都会为我特地蒸年糕。

    说来有点怪,我对糯米做的食物特别偏爱,尤其喜欢吃年糕。放在粥锅里,或直接丢在清水里面煮,都是我爱的吃法。姐姐不喜欢,弟弟不喜欢,我嫁的那人也不喜欢,独独我喜欢。

    我喜欢“糕”这个字,这是个让人充满温暖怀想的字。你看呀,一个“米”字,再加上“羔”字,是米做的小羊呢。它有着洁白柔软的身子,有着纯净若水的眼睛。

    街上卖年糕的,进入秋季就有了。是个中年汉子,他用改制的自行车推着,车前,焊得平平实实一个铁皮箱,箱子上,放一个匾子,里面很有次序地排列着一排一排的年糕。他从大街上走过,车前的电喇叭里在叫:年糕,年糕。这样的叫卖,让人提早想到过年的好光景。

    乡下人家过年,最隆重的,莫过于蒸年糕了。那可算得上是巨大工程,全家总动员,淘米、磨粉、烧水、上笼、出笼……一年忙到头,那些披星戴月,那些流过的汗水,那些向往中的幸福,彼时,一一落到实处,变成年糕,可触可摸。让人心满意足得很。

    蒸年糕有专门的模具,称作糕箱。有意思的是,糕箱的底板上,都雕刻着花纹。这样蒸出的每块年糕上,便都印着漂亮的花纹了。我曾很迷恋于那些花纹,盯着能看半天,花非花的,充满不可言说的神秘。

    蒸年糕时,大人们会关照小孩子做一件事,就是给每块年糕“点红”。用事先泡好的红粉(可食用),泡好的红粉装在小碗里,小孩子一人一只碗端着,用筷头蘸着,往糕上点,点在糕的正中央。一块一块的年糕,上面就缀着一个一个的红朵朵了。如同美人眉心的一颗痣,有了千娇百媚的味道。

    现在人们的日子好过了,年糕不再只过年时才有,平常的日子里,商场里也有卖。我吃过不少地方的年糕,品种繁多,有枣年糕、豆年糕、年糕坨等等,花样百出。如浓墨重彩的女子,艳是艳了,却让人难窥其真貌,味道过甜过腻。我还是偏爱家乡的年糕,那是单纯的糯米粉做成的,不掺任何辅料,它们从糕箱里倒出来,一小块一小块的,周正得很。像乡下常见的那种女孩子,朴质,纯粹,反而让人回味无穷。

    家乡的年糕,你让我记忆犹新,忘却不了对故乡的浓浓的思念之情。

    【1】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

    B.总结全文

    C.照应文题

    D.启示下文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年糕和小羊都有着洁白柔软的身子。

    B.到了秋天,在作者的家乡就可以吃到年糕。

    C.蒸年糕的模具底板都雕刻着相同的花纹。

    D.蒸年糕时,小孩子会帮忙给年糕“点红”。

    【3】作者忘不了家乡的年糕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年糕模样可爱

    B.年糕味道香甜

    C.蒸年糕很有趣

    D.年糕里蕴含了浓浓的乡情

    【4】简洁地概括这篇短文中的四幅图画,依次写出。

    “糕”字的含义→____________→点红

    【5】文章第8自然段:商场的年糕如浓墨重彩的女子,而家乡的年糕像乡下常见

    的女孩子。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

    【6】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味道的,不仅有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有我们的心。请参照示 例,说说家乡美食所蕴含的意义。

    示例:年糕——“糕”谐音“高”,祝福人们生活步步高。

    ____________

  • 17、《牛郎织女》选段。

    一年一年过去,牛郎渐渐长大了。哥哥嫂子想独占父亲留下来的家产,把他看成眼中钉。一天,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装得很亲热的样子说:“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老人家留下一点儿家产,咱们分了吧。一头牛,一辆车,都归你;别的归我。”

    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说:“我们挑顶有用的东西给你,你知道吗?你要知道好歹,赶紧离开这儿。天还早,能走就走吧。”

    牛郎听哥哥嫂子这么说,想了想,说:“好,我这就走!”他想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待他,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那辆车不稀罕,幸亏那头老牛归了他,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

    他就牵着老牛,拉着破车,头也不回,一直往前出村子,过树林,到山里。从那以后,他白天上山打柴,柴装满一车,就让老牛拉着,到集市上去换粮食;夜晚就让老牛在车旁边休息,自己睡在车上。过了些日子,他在山前边盖了一间草房,又在草房旁边开辟了一块地,种些庄稼,这就算安了家。

    【1】牛郎哥嫂的话讲了哪些意思?简要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标曲线的句子意思,转换成牛郎自己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段最后一句话,同文中的成语______________意思相近。

    【4】第4段“走”字反复运用,对刻画牛郎“离开家”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台灯与蜡烛

    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干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被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说: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可你呢?土里土气的,扔在桌上还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

    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谦虚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好好想一想,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骄傲呢?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它闪了三下,就再也不发光了。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明啊!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主人把放在墙角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是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光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地离开了人世间。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炫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趾高气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_______划一句表现台灯骄傲的句子,用~~~划一句表现蜡烛谦虚的句子。

    【3】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蜡烛的作用吗?

    【4】读了短文,你是赞同台灯的说法还是蜡烛的说法?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 19、阅读理解

    阅历与读书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ー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 对于生活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获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读书和阅历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现实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阅读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阅读,才能做到读书和阅历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1】联系上下文,写出些列词语的大意。

    阅历:_________

    相辅相成:___________

    【2】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在读本文时,你用到了哪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呢,请你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阅历”的理解,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它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人和事增多,阅历自然而然就会丰富

    B.经验和教训增多,对事物的见解逐渐深入,阅历就会越来越丰富

    C.阅历不等于经历,经历是一种经过,它只是阅历的基础

    D.对经历进行理性思考才能形成阅历

    【4】作者围绕“阅历与读书”这个话题,分别从( )( )( )( )几个方面来阐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5】读第④段,用一句话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照样子写句子

    例:外祖父轻轻地刮去画上的污迹。

    外祖父轻轻地把画上的污迹刮去。

    画上的污迹被外祖父轻轻地刮去。

    ①你一定要保存好这幅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外祖父递给我一个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句子训练营。

    (1) 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情况下,分别用三组关联词语连接句子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为陈述句

     

    感叹句  

     

    (3)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改为肯定句)

     

     

  • 22、根据提示写句子。

    (1)我是母亲。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看病还用学吗?

    改成陈述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小练笔。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造成6万多人不幸遇难身亡,许多人在被废墟掩埋的几十个小时候被成功救出,想像一下他们在废墟中会想些什么呢?你作为一名学生,又应该对灾区人民做些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