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
B.一年一年过去,牛郎渐渐长大了。
C.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传,成为风。
2、下列句子中的关联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做笔记因为锻炼了我的记忆力,所以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B.很多同学在实践中体会到,只有多读多写,作文才会有进步。
C.既然听到什么声响,它们就立即四散游开。
D.圆明园虽然建筑宏伟,但是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3、下列词语中搭配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A.改善生活
B.提高知识
C.发挥优点
D.端正习惯
4、请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①( )中不足 ②路不拾( ) ③( )天动地 ④心旷神( )
(1)在字典里“足”的解释有:A.充足、足够;B.脚、腿;C.足以、值得。
①词中的“足”的意思是:______(填字母)
(2)仿写一个含近义词的成语:______;含人体器官的成语:______。
(3)选一个词语造句: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天空中闪着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 )
2、会场上乱作一团,像热水开了锅。( )
3、谁没有父母兄弟?谁没有妻子儿女?我们难道忍心用枪来打这些受人压迫受人打骂的穷朋友吗?( )
4、教室里静极了,连根针落在地上也能听得见。( )
6、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他举起老花镜,让太阳光聚焦在玻璃瓶里的棉线上。
——聚焦
(2)高斯朝那位慈祥的老人笑了笑,感激他的关心。
——感激
(3)面对这个瓶子,她认认真真地动起脑子来。
——认认真真
7、读短文,看拼音写词语,要把字写端正,写漂亮。
猪,是一种lǎn duò(______)的动物,很少有人对它产生aì mù(______)之心,人们的餐桌却少不了它的ēn huì(______)。但是,近段时间猪肉价格shàng zhǎng(______)较快,fáng ài(______)了人们的购买。随着猪的大量fán zhí(______),chí yán(______)段时期价格就会回落,很快我们就又能吃上心爱的jǐ bèi(______)肉了。
8、读拼音,写词语:
qǐ dí bì yè jiān zhí zhǐ xiè zhǔ fàn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9、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
①一日,来了一个自称华佗的医生,他说听闻关公中了毒箭,特来医治。这时,关公的右臂痛得厉害,他正和马良下棋来分散注意力,以免自己露出痛苦的表情而乱了军心。
②华佗看过关公的箭伤,说:“君侯的手臂若再不治疗,恐怕便要废了!如果要根治,便得把君侯的手臂牢牢缚在柱上,然后我用刀把皮肉割开至见骨,刮去骨头上的毒,再敷上药,以线缝合,这才治得好,但恐君侯惧怕。”关公听了,笑说自己不是世间俗子,不怕痛,更不用把手臂缚在柱上。他让人先送上食物,说:“先生远道而来,请先用酒菜!”
③关公喝了几杯后,便伸出了右臂,说:“现在就请动手,我照样下棋吃喝,请先生不要见怪!”华佗也不再说什么,取出一把尖刀,请人在关公的臂下放上个盆子,看准了位置,下刀把关公的皮肉割开。关公吃喝如常。华佗气定神闲地说:“我用刀把君侯骨头上的毒给刮走,这就好了!”华佗的手法娴熟,话刚说完,手上的刀子已经在关公手臂的骨头上来回刮,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流出的血也溢出了盆子。将士见到这情景,都掩面失色,唯独关公仍继续下棋吃喝,谈笑风生。
④不久,华佗把毒刮尽,敷上药,并把伤口缝合。关公大笑而起,对众将说:“此臂伸舒如故,一点儿也不痛了。先生真是神医!”华佗说道:“我为医一生,从未见到过你这样的人。君侯真天神也!君侯箭疮虽治,但必须爱护,过百日后,手臂就会平复如旧。”
【1】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2】故事改编自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__》第七十五回,根据短文内容猜猜这一章节的回目是以下哪个选项?( )
A.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B.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
C.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
D.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
【3】选文三次写了关公的“笑”,请任选一处,走近他的内心。
①关公听了,笑说自己不是世间俗子,不怕痛,更不用把手臂缚在柱上。
②将士见到这情景,都掩面失色,唯独关公仍继续下棋吃喝,谈笑风生。
③关公大笑而起,对众将说:“此臂伸舒如故,一点儿也不痛了。先生真是神医!”
我选择句子 联系上下文,我猜测关公当时是这样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不仅细致描写了关公这一人物,还用了很多笔墨描写华佗、其他将士,请联系选文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智者的四句箴言
一位16岁的少年去拜访年长的智者。
智者笑着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怎样跟他们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一些?”
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要,而且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着:“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默默思索着,回答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你留着以后慢慢品味吧!”
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一时体会不出。但这四句话之间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怎样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别。
后来少年变成了中年人,又变成了老年人。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一位智者,因为他是一个愉快的人;而且也给每一个见过他的人带来了快乐。
【1】智者说这位16岁的少年有这样的愿望是很难得的,他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请从原文找出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品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看看下面对这三处神态描写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三处描写,从神态上就显露出智者对少年聪明与美好心灵的肯定和赞许。
B. 三处描写,从侧面上反映少年的回答表明他已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
C. 三处描写,作者从智者的:微微点头——两眼发光——哈哈大笑,逐渐显示对少年的赞许。同时又避免了描写的雷同,很成功。
D. 三处描写,一方面显示智者对少年回答的赞许,另一方面也看出智者想逐渐加深问题难度,想难住少年的几分狡诈。
【3】“第四句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你留着以后慢慢品味吧!”请你认真品味这第四句话,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罢此文,你也许有不少启示。改变人的一生也许就是一句或几句话。现请你把你认为有益的话写出一例,供别人借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下面对本文分析不当的一项( )
A. 智者的四句话很能给人启示,告诉我们,只有给人带来快乐才会给自己最大快乐这一生活哲理。
B. 智者的四句话单独读起来很有哲理性,但联系起来看有自相矛盾之处,如第二句话说把别人当成自己,第三句话却说把别人当成别人。
C. 智者的四句话是他毕生时间和经历的结晶,它们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统一的。
D. 智者的四句话貌似简单,实则充满了智慧,它们告诉了人们人生意义何在。
11、阅读跷跷板。
在大海中永生(片断)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1】这段话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邓小平爷爷的功绩和影响。
A. 拟人 B. 排比 C. 比喻
【2】想一想,奔腾不息的浪花还会把邓爷爷的骨灰送到哪里呢?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________;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________……
【3】片断中的“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邓小平爷爷的影响超越时代,超越国界……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邓小平爷爷的杰出贡献吧!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选文,展开想象写句子。
随着奔腾不息的海水,邓小平爷爷的骨灰走过千山万水,想一想,那里的人们会怎样说?把句子补充完整。
台湾同胞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澳门、香港同胞会说:“您是我们伟大的领袖。在您的‘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下,我们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您放心地去吧,我们会共同努力,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的。”
世界各国人民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太阳(节选)
①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了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②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要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盘子那么大。
【1】选择下列句子正确的说明方法。
A.列数字 B.举例子 C.作比较 D.打比方
(1)大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______
(2)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______
【2】这两段文字主要介绍太阳______、______的特点,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准确形象,且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读画“__”的句子,想一想“差不多”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第三问,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工作的好坏对我们今天和未来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学校和班集体中,你们多多少少都承担着一些工作,如值日、值勤、班级和学校的管理等等。这些工作虽然都是一些小事,却能培养我们的责任心,锻炼我们的办事能力,是我们将来步入社会做大事的基础。认真负责地做好自己手上的每一件事情,这也是一种学习,一种和听课、读书、作业同样重要的学习。
1. 这段话中,“这些工作”指的是( )
A、学校和集体的所有工作。
B、值日、值勤、班级和学校的管理等工作。
2. “这也是一种学习”中的“这”指的是( )
A、认真负责地做好自己手上的每一件事情。 B、每天问问自己。
3.这段话中陶校长运用( )的说明方法,主要讲了( )方面的事情。
A、举例子;学习 B、设问;工作 C、举例子;工作
4. 陶校长之所以要求问“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是因为( )
工作的好坏对我们今天和未来都有很大的影响。
B、工作是比学习还重要的事。
C、陶校长认为工作也是学习。
5. 这段的前四句中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明知故问地提出问题,自己再回答问题,目的是引起读者的______________。 ( )
A、反问;注意和思考
B、设问;反思
C、设问;注意和思考
1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降到人间察访,察访了好久,才知道织女在牛郎家里,跟牛郎做了夫妻。一天,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妈妈走,就跑过来拉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儿女,一时说不出话来,只喊了一句:“快去找爸爸!”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察访——________ 可巧——________
【2】从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中表现出王母娘娘要带走织女的决心。
【3】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体现王母的冷酷无情。
B.体现小男孩的勇敢。
C.点明小男孩的力气小。
【4】下面对王母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王母,冷酷无情。
B.王母同情牛郎和织女,因此每年七月七让他们见一面。
C.设置王母这个人物,是为了反衬牛郎织女的反抗精神。
【5】你喜欢王母娘娘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①大熊猫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迄今所发现的最古老大熊猫成员——始熊猫的化石出土于中国云南禄丰和元谋两地,地质年代约为800万年前中新世晚期。在长期严酷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中,和它们同时代的很多动物都已灭绝,但大熊猫却是强者,处于优势,成为“活化石”存活到了今天。
②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00~1800mm,尾长100~120mm。体重80~120kg,最重可达180kg,饲养的熊猫略重于野外生存的大熊猫,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秦岭地区的个体偏大,体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泽。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则个体较小,体毛也较前者为细,腹毛栎色不明显,但凉山的个体并不偏小。
③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相对锋利的爪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有利于大熊猫能快速爬上高大的乔木。
④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身体不同部分的皮肤厚度也不一样,体背部厚于腹侧,体外侧厚于体内侧,皮肤的平均厚度约为5毫米,并且色白而富有弹性和韧性。
⑤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这是由于大熊猫长期生活于密密的竹林里,光线很暗,障碍物又多,致使其目光变得十分短浅。此外由于它的瞳孔像猫一样是纵裂的。因此,当夜幕降临的傍晚,它们还能活动。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大熊猫的历史源远流长,和它同时代的其他动物都灭绝了。( )
(2)野外生存的大熊猫体重比饲养的熊猫轻,雄性大熊猫略重于雌性大熊猫。( )
(3)秦岭地区的大熊猫个体偏大体毛偏细,岷山的则个体较小,体毛较前者粗糙,凉山的个体最小。( )
(4)大熊猫的体毛为黑白相间,没有其他杂色。( )
(5)语段⑤是围绕“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这句话来讲的。( )
【2】语段①中的加点字“约”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大熊猫是“活化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短文从不同角度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语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用“____”画出描写榕树静态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榕树静中有动的句子。
【2】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大榕树的赞美之情?请工整地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在中国史乃至世界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殷商时期,统治者信奉鬼神,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都要用甲骨占卜,预知吉凶,并将所问之事刻于甲骨之上。这里用到的甲骨多是乌色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这些刻了字的甲骨真实地记载了殷商的历史。公元前十一世纪,殷商灭亡,甲骨文开始了3000年的沉寂。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安阳小屯村偶有农民耕地翻到被刻画过的骨头。历经千年,甲骨文终于重见天日。最初,甲骨文被当成龙骨,作为中药使用。直到1899年,人们才有意识地把它作为珍贵的资料收藏。而1899年也被学术界定为“甲骨文发现年”
1936年6月12日,考古人员在殷墟发掘过程中惊喜地发现大量的刻字骨中,这是殷墟发掘以来收获最大的一次。经统计和研究,考古人员共发现刻字甲骨17096片,其中完整的有300多片,内容极其丰富。
随着研究者们的不懈努力,甲骨文研究从“草创时期”“发展时期”“继续发展时期”到今天的“全面深入发展时期”,成为一门国际性学问。
[材料二]
[材料三]
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单字四千多个,其中已经认出的有一千多个,主要记录祭祀、战争、狩猎、农事、气象等内容。字形的象形性较强,写法也不固定。由于是刀刻,字的线条比较纤细。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字的线条粗壮,早期部分字形的象形性还很明显,西周晚期之后,字形逐渐规整、美观。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的,秦统一全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它将篆书圈转的线条改为直笔或方笔,象形意味已基本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字的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魏晋时期有了楷书。“楷”是规矩、楷模的意思。楷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比隶书更加便于书写和认读。进入南北朝以后,楷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1】请填写下列表格。
字体 | 使用时间 | 字形特点 |
甲骨文 | 商周时期 | 象形性较强,线条纤细 |
金文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小篆 | ______________ | 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 |
隶书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楷书 | 魏晋时期出现,南北朝开始通行,至今 | ______________ |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止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刻字的甲骨真实地记载了殷商的历史。(______)
②有些字的字形,早期的甲骨文、金文与中后期的小策、隶书、楷书相比差别很大。(______)
③小篆是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______)
④我国最早统一的文字是小篆。(______)
【3】材料一中画线的句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四季之美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1】春天最美是________,夏天最美是________,秋天最美是________,冬天最美是__________。
【2】短文描写夏天的美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一是明亮的________,或漆黑的暗夜,此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的夜晚,此时有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人写黄昏时,经常会写什么?而作者与众不同地描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你读到“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时,你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文中没有写到的自然景观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也描写了一天中的一个时间段,请你根据理解,选择合适的词填一填。(填序号)
_____藤_____树_____鸦,_____桥_____水人家,古道西风_____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①昏 ② 小③ 枯 ④瘦 ⑤老 ⑥流
19、阅读课文片断。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zhǐ zhī)很多,他操纵自如,(豪 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zhuǎ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的往后倒(dào dǎo)退,我们的眼(晴 睛)忙极了,不知看(哪 那)一处好。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最能体现船夫驾驶技术好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
【3】这段是围绕“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4】船夫的驾驶技术好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请用最简练的语言将句子的意思概括出来)
2.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要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将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3.爸爸常说:“记得改革开放前,我上小学那会儿,天天步行7公里上下学,中午还得饿肚子。”(改成转述句)
4.2014年9月28日是孔子诞生2565周年纪念日。中国多地举行盛大的“祭孔大典”,以表示对先贤的仰慕和追思。(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连成一句,再写一句孔子说过的话)
21、汉语乐园。
请将下面的把字句改为被字句,并保持句意不变。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幼龟,把它送到大海。
22、句子花园
1.缩句: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变词序,句意不变: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反问句: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做笔记丰富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加了我的理解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书面表达
探究靓舞台。
课文是这样描写松鼠的警觉的:“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学习课文的这种写法,写一小段话来描述一种小动物的特点(如淘气、 贪吃、 乖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