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牙齿。”这个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A. 下定义 B. 作比较 C. 分类别
2、下面句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B.魏晋时期有了楷书。
C.金文是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
D.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
3、下列括号中依次填入的成语,正确的一组是( )
他通过多媒体电脑制作了一份( )的电子邮件,发送给在美国的表姐。
这样的计划给人以( )的感觉,好像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即。
老张定计划,做决定,很少检查研究,常常( ),还自夸“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学习或做事,如果( ),随心所欲,那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A.绘声绘色 虚无缥缈 无的放矢 闭门造车
B.惟妙惟肖 无的放矢 信口开河 虚无缥缈
C.绘声绘色 虚无缥缈 闭门造车 无的放矢
D.身临其境 闭门造车 虚无缥缈 信口开河
4、看拼音,写词语。
chì dào chén jìn dăn qiè yĭn bì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òu huĭ jìng rán téng tòng róng shù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形近字组词
侍( ) 邀( ) 宛( ) 抡( )
待( ) 迤( ) 婉( ) 沦( )
6、比一比,再组词。
稳________ 张________ 谴________ 协________
隐________ 涨________ 遣________ 胁________
7、用积累的四字词语填空。
(____________)的诸葛亮 (____________)的武松
(____________)的孙悟空 (____________)的林黛玉
8、看拼音写词语。
zhāo pái zhuī zhú gào jiè xīng luó qí bù
( ) ( ) ( ) ( )
mó liàn mán yuàn xiāo yān yè yǐ jì rì
( ) ( ) ( ) ( )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神奇的克隆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
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里,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把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长成新的仙人掌……此外,一些植物还可以通过压条或嫁接培育后代。凡此种种,都是植物的克隆。
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那么,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从20世纪开始,科学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
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于人类的科技成果。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大大提高饲养效率。克隆技术还可以挽救一些濒危物种,让一些濒临灭绝动物免遭厄运,从而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
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1】短文介绍的先天具有克隆本领的植物中不包括( )
A.马铃薯
B.柳树
C.仙人掌
D.玫瑰花
【2】“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这句话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A.作比较
B.列数字
C.打比方
D.分类别
【3】文章开头以孙悟空为例,这样写的好处是()
A.使文章言简意明
B.便读者一目了然
C.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D.增加神秘感和趣味性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起了什么作用()
A.总述作用
B.承上启下
C.归纳作用
D.总结作用
【5】克隆技术有着哪些诱人的前景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挽救一些濒危物种
B.培植人体器官
C.培育高产、优质的粮食和蔬菜
D.使恐龙重生
【6】“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这句中“装配”的意思是移植,如果把“装配”一词直接换成“移植”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敬重卑微
①我读到一篇英国文章,讲的是蚂蚁。
②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工蚁持家。它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③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④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ĭ)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⑤如果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就会全军覆没。
⑥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⑦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⑧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体积,而是精神。千里之堤(tī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用“/”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读第④⑤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④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 ”这一句相照应。用横线画出第④自然段中由事物引起联想的句子。
(2)第⑤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运用你已有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
(3)蚂蚁家族“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 和 这两种精神。
【3】“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想起了相关的哪些人、哪些事?请选一个方面,用简要的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句中的“滴穿”是指________________,“顽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滴水穿石”的精神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12、课内阅读我最棒。
①一年一年过去,牛郎渐渐长大了。哥哥嫂子想独占爹娘留下来的家产,把他看成眼中钉。一天,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装得很亲热的样子说:“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老人家留下一点儿家产,咱们分了吧。一头牛,一辆车,都归你;别的归我。”
②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说:“我们挑顶有用的东西给你,你知道吗?你要知道好歹,赶紧离开这儿。天还早,能走就走吧。”
③牛郎听哥哥嫂子这么说,想了想,说:“好,我这就走!”他想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待他,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那辆车不稀罕,幸亏那头老牛归了他,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
④他就牵着老牛,拉着破车,头也不回,一直往前走,走出村子,走过树林,走到山里。从那以后,他白天上山打柴,柴装满一车,就让老牛拉着,到集市上去换粮食;夜晚就让老牛在车旁边休息,自己睡在车上。过了些日子,他在山前边盖了一间草房,又在草房旁边开辟了一块地,种些庄稼,这就算安了家。
⑤一天晚上,他走进草房,忽然听见一声“牛郎”,他从没听见过这个声音。是谁叫他呢?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老牛嘴一张一合的,正在说话。
⑥老牛真会说话了!
⑦牛郎并不觉得奇怪,像是听惯了它说话似的,就转过身子去听。
⑧老牛说:“明天黄昏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是一片树林,树林前边是一个湖,那时候会有些仙女在湖里洗澡。她们的衣裳放在草地上,你要捡起那件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里等着,跟你要衣裳的那个仙女就是你的妻子。这个好机会你可别错过了。”
⑨“知道了。”牛郎高兴地回答。
【1】“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装得很亲热的样子”,哥哥为什么要“装得很亲热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
【2】怎么理解“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
【3】离家后,牛郎是怎么生活的?用“ ”画出。由此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老牛真会说话了!”读这句话时应该读出____的语气。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儿童肥胖会影响其生长和发育、影响其心理健康,还易引起其他并发症。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家长应当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体力活动,拒绝滋补保健品。同时,不要盲目地去减体重,否则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材料二:看图。
材料三:
肥胖也属营养不良
当前,我国儿童肥胖问题日趋严重。实际上,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肥胖儿童的营养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再加上运动不足,就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因此,肥胖儿童更需要注意均衡膳食的摄入,减少高热、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增强运动,以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
重视学生一日三餐
北京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尽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超重等健康问题。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马冠生指出,应制订学生餐营养需求及营养操作相关标准,同时要加强学生餐供餐管理;鼓励学校开设食堂,为不同年级、不同生理状态的学生提供相应的群体配餐。
【1】请在材料一中找到一句话,用来说明材料二中图1和图2所表达的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同意材料三中专家说的“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杨时是宋朝学者。他年轻时很爱好学习,非常尊敬老师。
有一次,他和一位同学在读书时为一个问题争吵起来。为了尽(jīn jìn)快找到答案,他们冒着鹅毛大雪,一同去请教大学问家程颐。
他们走到程颐家门口,守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睡午觉(jiào jué)。杨时悄悄地对同学说:“咱们就在这儿等一会儿吧!”他们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静静地等着。雪花的天空中飘舞,不一会儿地上便积满了雪,凛冽的寒风,吹得他们直打哆嗦。可是他们没有拂一拂身上的积雪,也没有跺跺冻僵了的脚。过了很久,程颐醒来了。当他知道门外雪地里有两个学生在等着,就急忙出去把他们拉进屋里。程颐见他们全身是雪,心疼地说:“外边雪这么大,为什么不早进屋呢?”
杨时望着程颐慈祥的面容,说:“老师,你在休息,我们怎么能惊动您呢?”
程颐被他们尊师好(hǎo hào)学的精神感动了,详细地解答了他们的问题。
(1)用“—”线画出括号里带点字的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
一声不响: 凛冽:
(3)你认为从文中哪个句子最能表现杨时他们尊师好学的精神?用“———— ”画出。
(4)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6)你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吗,写在右边的横线上:__________
15、晴空下的长江(节选)
碧绿的湖水留给我的是温柔、清新的回忆,蔚蓝的大海引起我无数美好的遐想。长江,没有湖水的清澈,缺乏大海的神奇,但它以独特的风格深深地吸引了我,特别是晴空下的长江,更有一种令人说不出的风韵。
天空,湛蓝湛蓝的,是那么明净;云儿,雪白雪白的,是那么轻盈。明媚的阳光交织成一张巨大的金网,罩在江面上,罩在岸边,罩在武汉三镇广阔的土地上。站在长江大桥上,长江的丰姿和两岸的美景尽收眼底。俯视江面,只见浑浊的江水卷着漩,打着转儿,仿佛在跳跃、舞蹈,终于,孩子似的撒一阵欢,飞快地向东流去。航标灯在浪花的簇拥下,摇来晃去,可真惬意啊。一艘艘轮船”呜呜”地鸣着汽笛,在江面上破浪前进。”若至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是的,此乐何极!虽然江面上没有优美的渔歌声,但那声声嘹亮的汽笛不正组成了动人心弦的乐章吗?
放眼望去,江面上闪烁着耀眼的金光,时而聚拢,时而散开,莫非是一群快乐的精灵在嬉戏?远处的江面停泊着几艘运煤船,船上那一座座小山闪耀着光芒。啊,这才是真正的金子--乌金啊!再往更远处看吧,水天交接处,依稀看到一线山痕,那些从天边驶来的和向天边驶去的船只,不由得使人想起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这朦胧的景色,似乎把人带到了虚无缥缈的仙境。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浑浊 --( ) 痛苦 --( )
散开 --( ) 渺小 --( )
2.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按( )的顺序写了( )的长江。
3.第三自然段按( )的顺序写了( )的长江。
4.找出文中引用的古诗,说出他们的出处、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湖水和大海留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长江呢?晴空下的长江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别了,我爱的中国
①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看着船渐渐地离岸了,船与岸之间的水面渐渐地宽了。我看着许多亲友挥着帽子,挥着手,说着“再见,再见!”我的眼眶(润湿 润泽)了,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镜上,镜面(迷糊 模糊)了。
②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沿途停着好几只灰色的白色的军舰。不,那不是悬挂着中国国旗的军舰,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③两岸是黄土和青草,再过去是地平线上几座小岛。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④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⑤我不忍离了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许多亲爱的勇士正在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中国,正以满腔热情工作着、战斗着。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⑥然而,我终将在这大时代中工作,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贡献我的身、我的心。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暂别了,暂別了,在各方面斗争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到你们当中来!
⑦当我归来的时候,我希望这些帝国主义的军舰都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悬挂着中国国旗的伟大的中国舰队。如果它们那时候还没有退出中国海域,还没有被我们赶出去,那么,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以更勇猛的力量,去(驱动 驱逐)它们,毁灭它们!
⑧这是我的誓言!
⑨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背景材料)本文作者郑振铎(1898—1958)文章写于1927年,当时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处于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郑振铎作为一个爱国热血青年,为避开国民党政府的压迫,毅然出国,在他离开祖国之际,写了一组感人的文章——《离别》,本文是其中的一篇。
【1】在文中( )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在下面打“√”。
【2】文章第③自然段是一段动人的景色描写,与前文中对帝国主义军舰的描写形成了强烈的________,表达了“我”对祖国的________之情。
【3】阅读文章,结合补充的资料可知,作者自称是“罪人”,是因为作者在祖国处于_________时刻离开,这是一种______的心情。然而,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罪人”,是因为他只是暂时离开,要去国外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来________侵略者,求得更好的经验来________祖国。
【4】下面对画“________”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多爱国志士正为建设美好的祖国而忘我地奋斗。
B.许多爱国志士不怕流血牺牲,正在为驱逐外国侵略者、建设美好的祖国而战斗。
C.许多勇士正用他们的血和汗,为美好的祖国创造财富。
【5】“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在文中出现的几次?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将相和(节选)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选文中蔺相如的话里有两个问句,第1个是_______句,第2个是_______句。请将第2个问句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画“___”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中“往回赶”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片段,你觉得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快手刘
①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
②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忍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你看见了 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球朝我惊奇地一闪 跟着换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 不会吧 你可得说准了 猜错就得买我的糖 “行!我说准了!”我无比相信自己的眼睛,立马大声回应。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难道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里?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在碗里边。四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块棒糖,站到人圈圈后边去。从此我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
【1】给第二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2】你从下面的句子中体会到人物怎样的内心?写一写。
句子 | 体会到的人物内心 |
“行!我说准了!”我无比相信自己的眼睛,立马大声回应。 | __________ |
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块棒糖,站到人圈圈后边去。 | __________ |
【3】第二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这件典型事例,结合__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出了快手刘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文中写到“四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他们为什么唏嘘呢?此处,作者又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快手刘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搭石(节选)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1】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介绍“什么是搭石”的句子。
【3】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乡亲们摆搭石过小溪,体现了乡亲们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能描绘身边景。
课文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让我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致:“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也能仿照这样的写法把身边的景描写具体。
(1)周末的街头,热闹极了。 ______
(2)我家门前,有一棵大榕树。 _______
21、按要求完成句子。
少先队员怎么能怕困难呢?(改陈述句)
22、按要求改写句子(8分)
(1)天空的黑色渐渐要包住太阳了。
改为“把”字句: 。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改为陈述句: 。
(3)太阳的光芒把我照成光亮的了。
改为“被”字句: 。
(4)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
缩句: 。
23、作文
我最喜爱的________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东西,这个东西可以是玩具,可以是一种漂亮的植物,可以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也可以是一本书……
同学们,请仔细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它长什么样子,有什么作用,给你带来怎样的乐趣?将题目补充完整,再把它写下来。
温馨提示:(1)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来写清楚它的特点;(2)围绕喜爱之物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3)不要在文中出现自己的班级、姓名等个人信息哦;(4)400个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