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教诲(huǐ) 恒心(hén)岂有此理(qǐ)
B.背诵(sòng)可耻(chǐ)比比皆是(jiē)
C.书卷(juǎn)美差(chā)栩栩如生(xǚ)
D.传记( zhuàn)发酵(xiào)煞风景(shā)
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爱慕 懒惰 光滑 梳理
B.吩咐 荒唐 轮换 漫游
C.慌话 恩惠 馅坑 煤碳
3、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白鹭 口唢 见识 淘气 棉袄
B.猎物 韵味 雏鸟 严历 羞愧
C.防讯 威风 为难 规矩 俯冲
D.战役 赤道 篮子 拒绝 天体
4、拼音乐园。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茂密——( ) 舒服——( ) 信任——( )
抖动——( ) 呼叫——( ) 竟然——( )
6、成语联想。(看到下面成语,你想到了哪些俗语?)
畏首畏尾:____________ 孤掌难鸣:____________
直言不讳:____________ 饮水思源:____________
7、补全四字成语,并完成练习。
举世(____)名 内(____)外患 民不(____)生
不(____)声色 路不拾(____) 负(____)请罪
①他是个很沉稳的人,干什么事都(______)
②形容社会风气好,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的词语是:(______),它的近义词是(______)。
③以上词语中形容国家动荡或百姓无以为生的是:(____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语言气势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着我中国少年顶天立地:在郭沫若眼中,“白鹭实在是一首诗,________________。”
2.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枫桥夜泊》)”表达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诗句“______________,非是藉秋风。(《蝉》)”暗示了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__。(《乞巧》)”表达了少女们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观书有感)》)”道尽了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9、课内阅读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片段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1】这是伟大的作家______写给____信里的话。
【2】文中有两处写到“美好的东西”,第一处是指_____,第二处是指_______。
【3】在“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中,“给”指____,“拿”指_____。
【4】读了信中的话,高尔基的儿子一定会对父亲说: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福建省历来以方言复杂著称。全国汉语方言有七大类,福建境内就占有五种:闽语、客家语、赣语、吴语和官话。分布最广的是闽语。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分裂、人民的迁徙、民族的融合和地理的阻隔。
材料二:福建人的普通话自带乡音,笑点无数。
A:我好喜欢铃铛啊!
B:铃铛?哪个铃铛?
A:就是超级铛啊!
B:超级铛?
A就是打羽毛球的那个铃铛啊!
B:那是林丹!你哪儿人?
A:胡建的!
B:胡建的?来跟我读一遍:做人要有担当!
A:做人要有铛铛…
每种方言都代表了一种地域文化。普通话可以让你走得更远……但是方言,可以让你不要忘记你从哪里出发。
【1】下列不属于福建境内方言的是( )
A.闽语
B.粤语
C.吴语
D.客家语
【2】方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社会的分裂 ②祖辈相传 ③人民的迁徙 ④发展不平衡 ⑤民族的融合 ⑥地理的阻隔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③⑤⑥
【3】在福建省境内分布最广的方言是( )
A.客家语
B.赣语
C.闽语
D.吴语
【4】材料二中,福建人A口中的“铃铛”指的是( )
A.风铃
B.林丹
C.铃声
D.门铃
【5】有人说,我们要大力推广普通话,杜绝方言。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联系生活,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 )你们要像花生,它( )不好看,( )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宝贵(____) 羡慕(_____) 辨别(____)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4】父亲拿花生和苹果、桃子、石榴对比,突出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5】文中的父亲借花生,告诉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这样的写法叫_______________。
【6】你希望自己做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下面短文,答题。
①蛙不仅善于捕食害虫,有益农事,它们还是田园音乐家。
②夏夜的乡村,便是蛙的世界。
③【A】太阳刚刚落下山坡,黄昏的薄霭像轻纱一样笼罩着田野,蛙声便(逐 遂)渐热闹起来了。这时候,劳作的人们要是从田埂上经过,就只听见路两旁扑通扑通的声音——蛙儿们纷纷呱呱跳入稻田去了,蛙声也暂时停息;但是人刚一走过,它们又扯开嗓子,放肆地叫起来了:呱呱,呱呱,呱呱……
④【B】一到夜里,又高又蓝的天空稀疏地缀着宝石一样的星辰,空气里(迷 弥)漫着泥土、雾露和稻子的清新气息。夏夜特有的像梦幻一样的寂静,使得一切生物似乎都朦胧入睡了。
⑤而这时候,蛙们却叫得格外起劲了。【C】无边的田野,一片蛙声,如沸如腾,如鼓角齐鸣,如风潮迸涌。千万只蛙各自歌唱,却组成一部和谐、动人的乐曲。这乐曲深沉、宏大、雄浑,殷殷洪洪,掩盖一切……
⑥古人称蛙鸣为“蛙鼓”,我想,只有富于战斗性的鼓声,才能组成这样壮丽的乐曲。它给人感情上的影响是健康、饱满、乐观,是和平与劳动的欢愉,是秋后丰收的喜悦。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选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汉字,划上横线。
【3】短文中画线的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仿照对例句【A】的赏析,请你从【B】或【C】处选择其中一句说说表达效果。
例如:【A】作者把黄昏的薄霭比作轻纱,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山野在黄昏的薄霭笼罩下若隐若现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散文以什么为线索?请选出回答正确的一项。( )
A.蛙
B.蛙声
C.乐曲
D.音乐家
【5】对文中标点符号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只听见路两旁扑通扑通的声音——蛙儿们纷纷呱呱跳入稻田去了。(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
B.这乐曲深沉、宏大、雄浑,殷殷洪洪,掩盖一切……(省略号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C.古人称蛙鸣为“蛙鼓”。(引号表示否定和讽刺)
D.它给人感情上的影响是健康、饱满、乐观。(顿号表示词语和意思并列)
【6】对短文的理解,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三自然段加点字“放肆”是贬义褒用,意思是“毫无顾忌,随意为所欲为”。
B.文章第四自然段写夏夜田野的美丽和安谧,与下段蛙声殷殷洪洪对比,更衬托出蛙鸣曲的壮丽。
C.蛙虽善于捕食害虫,但是呱呱声不绝于耳,在夏夜略显聒噪。
D.文章结尾点明中心,借赞美蛙鼓,来表达人们秋后丰收的喜悦。
13、阅读。
人脑用多了会笨吗
①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②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会笨”的事情。
③“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④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⑤“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让我们大家养成勤于用脑的良好习惯吧。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舒展_______ 敏捷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充分有力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意在向我们说明一个道理:_________。
【4】短文第③自然段主要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摘下翅膀,送给学生飞翔
①“爱身边的每个人。没有什么索取,就是奉献。”父亲常常笑着这样提起她。
②“她在身边总感觉有一种温暖围绕。”同事常常笑着这样提起她。
③“老师的批语写得比我的作文还长。”学生常常笑着这样提起她。
④她就是张丽莉。美丽的丽,茉莉的莉,花一样的名字;1984年出生,28周岁,花一样的年龄;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语文教师,园丁一样的职业。
⑤张丽莉出身于一个教师世家。小时候,她的大眼睛经常盯着爷爷案边那一本本已被翻旧的教科书,很羡慕;长大了,她的耳边经常回响着父亲与爱徒们谈至兴起时的喝彩声,很渴望;高中毕业,她的报考志愿表第一栏填写了师范类院校的名称,很自豪;工作了,她用青春年华放飞师爱,在三尺讲台收获成长,很开心……
⑥2012年5月8日20时38分,一个让人心痛的时间。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门前挤满了刚刚下晚自习的初三学生,四辆汽车停在校门口,学生正排队上车准备回家。“我刚出校门惨祸就发生了。”十九中学生刘晔目击了惨祸,当时有的学生在过马路,有的学生在上车。门口一辆黑D08139金龙大客车突然启动,撞向前面的那辆大客车,当时有几个学生背对着大客车走着,完全没意识到危险。“张老师冲了过去,救出两个学生。这时,前面这辆大客车撞到了一辆依维柯客车,而张老师已被碾到车底下去了。随后,依维柯客车又撞向了对面的一辆本田轿车。”回忆起出事的那个晚上,第十九中学初三七班班主任李金茹的眼泪还是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当时李金茹距离站在车旁疏导学生的张丽莉仅几米远。事发时张丽莉向前一扑,用手将车前一名已经吓傻的学生推到一边,自己却被猛冲过来的客车撞倒在地,沉重的车轮在张丽莉身上碾轧了过去。
⑦面对疯狂冲向学生们的大客车,丽莉其实可以选择原地站住或者后退,这其实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但她选择了向前。她不顾自身安危,凭着一种师者父母心的本能,迈开腿、伸出手,救出两名学生,而她自己却被卷入车下,双腿截肢。那一瞬间,她1米68的高挑儿背影成了一道最美的风景线,镌刻在中华大地。她用刹那间绽放的大善大爱大勇大美诠释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
⑧摘下翅膀,只为让学生飞翔。
【1】从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索取——( ) 轻松——( )
【2】文中①~③自然段运用了( )(A.反复 B.排比 C.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用“她”而不直接点明姓名“张丽莉”的作用是( )
A.引起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B.简明表达
C.为了结构对称
【4】品读画线句子,将文中具体描写“那一瞬间”的语句用波浪线画下来。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是指( )
A.她个子高挑,从后面看,背影很美,是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B.她救学生时动作优美,形成了美的风景线
C.她不顾自身安危救学生的行为形成了一道最美的风景线,永远刻在了人们的心里。
【5】文章结尾“摘下翅膀,只为让学生飞翔”的意思是_________,这样结尾的特点是__________。
【6】你最喜欢你们学校的哪位老师?学习第⑧段的写法,写写他(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少年中国说(节选)》片段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1】片段中,“干将”这个词的正确读音是( )
A.gàn jiàng
B.gàn jiǎng
C.gān jiàng
D.gān jiāng
【2】第一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少年的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作者用了哪些事物赞美少年中国?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片段,说一说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怎么朗读这篇文章才能读出其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
A.低沉
B.舒缓
C.高昂
D.轻快
16、课内阅读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子。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
【1】“我”是_______的顺序观察榕树的,从“____”一词可以看出来。
【2】用“——”画出描写榕树茂盛的句子。
【3】这株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这句话的作用是( )
A.陈述事实
B.写出了作者遗憾的心情,同时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C.点明中心
17、阅读与理解。
荷叶·母亲
①父条的朋友送给我们两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一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花了——但故多的因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国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因里最初开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妹。大家都喜欢,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展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造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辙拦天空下的荫蔽?
【1】本文500余字,我的阅读时间约是_________分钟。
【2】阅读时,边读边想,找出文章线索,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读短文,摘取文中描写“我”心情的词句,体现“我”心情的变化。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中,为什么“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作者为什么把母亲比作荷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落花生(节选)
那晚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我们争着回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姐姐、哥哥、“我”各是怎样表述花生的好处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晚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这句话说明( )
A.说明父亲平时不喜欢跟我们在一起。
B.说明父亲平时不喜欢在坏天气出门。
C.说明父亲平时工作很忙。
【3】父亲把花生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对比:花生生长在___________,那些水果高挂在___________,从而赞美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4】这几段话可以用小标题概括为(吃花生 收花生 议花生),属于(详写略写)。(在正确的词语上打“√”)
19、课堂连线台。
同学甲:读了课文《鲸》后,我们知道了,鲸不属于鱼类,它是____________。总的来说,鲸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同学乙:这是一篇说明文,给我们介绍了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同学丙:学完了这篇课文,我不但了解了鲸,还学到了许多介绍事物的说明方法,比如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说明方法使说明更清楚,也更形象。
20、用关联词语将下列句子分别合成一句话。
1.太阳离地球太远了。太阳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有太阳。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位作家受到大家的热情欢迎。(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从下面的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照样子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全神贯注:杭州亚运会比赛首日,17岁的黄雨婷自信地走上赛场,她托起枪,凝神瞄准目标,周围的加油声此起彼伏,她没有受到影响,依然聚精会神地盯着前方,然后果断扣动扳机,成为当日的亚运冠军。
◎津津有味 ◎争先恐后 ◎喋喋不休
_____________
23、快乐写作。
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同学们一起快乐地学习生活。快速回忆一下,班里哪位同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先想想这位同学在外貌、性格、喜好等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再选择一两件能突出这位同学特点的事情来写写这位同学。
要求:1.题目自拟。
2.能够结合具体事例写清楚同学的特点,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能够分段表述。
3.语句通顺,书写工整,进行自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