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鞍山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有过客商,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对过网。

    B.黑色食品走红,黑芝麻、黑米锅巴、黑糯米等销路极佳。

    C.酒家告诉武松:这瓶酒叫做《透瓶香》,又唤做《出门倒》。

    D.在我这个小孩眼中,故乡的水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

  • 2、[字义]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是( )

    全年,整个村子都在桂花的香气里。

    A.侵略

    B.逐渐

    C.浸泡

    D.渗透

  • 3、[人物品鉴]班级搜集读书人物风云榜评价语,下列评价语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蔺相如足智多谋,为赵国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B.诸葛亮七擒孟获,真是兵不厌诈,诡计多端

    C.司马迁呕心沥血编写《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篇章。

    D.巴迪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兴高采烈地说道:“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词语巧搭配。

    ________的旋律    ________的大海    ________的项链    ________的礼物

    ________的舞台    ________的方式    ________的情感    ________的笛声

  • 5、查一查划线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快车从这里驰而过。________

    一场病使爸爸的身体不如以前了。________

    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________

    他不学无术,一天到晚瞎日子,让父母很伤心。________

     

  •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结合语境选词填空。

    举世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多端

    ________远扬 ________和 流________

    (1)他从来都是有借无还,已经_________

    (2)桂林山水_______,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

    (3)请葛亮_________,具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

    (4)这家伙心术不正,_______,不可信任。

  • 7、我会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看拼音,写词语,相信你一定能书写正确、美观。

    bāo guǒ qīng xiè  ān mì  hóng rùn  jié zuò jiézhǐ yì chū  rán shāo guīzé fàn wéi

    (   ) (   ) (   ) (   ) (   )(   )( ) ( )( )(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舌尖上的浪费

    材料一:

    自2012年年末开始,“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最少倒掉2亿人一年的口粮。2012年2月,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的民意调查。下面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表。

    年龄段

    打包比例

    浪费情况

    20岁以下

    38.6%

    12.6%

    21-30岁

    43.2%

    16.1%

    31-40岁

    56.5%

    13.0%

    41-50岁

    58.7%

    10.3%

    51-60岁

    53.3%

    11.6%

    60岁以上

    56.5%

    10.5%

    材料二: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尚懂得“________”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吃不了,“兜着走”。

    【1】根据材料一,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  )

    A.20岁以下

    B.31-40岁

    C.41-50岁

    D.60岁以上

    【2】根据材料一,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  )

    A.20岁以下

    B.31-40岁

    C.41-50岁

    D.60岁以上

    【3】联系上下文,填入材料二横线处最合适的名言是(  )

    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B.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C.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D.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4】短文中“必剩客”“光盘族”“兜着走”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我喜爱的鱼

    在我们家的写字台上,摆放着一个大鱼缸,里面游着十几条色彩鲜艳的金鱼。

    我最喜欢的是珍珠鱼、墨龙睛和狮子头。珍珠鱼长得胖胖的,肚子鼓鼓的,可游起来却十分自如。珍珠鱼在阳光的照耀下,鳞片像一粒粒的小珍珠。它的颜色红白相间,尾巴大大的,十分漂亮。那条墨龙睛,名副其实,全身都是黑的。它的眼睛泡和嘴巴很大,尤其是那两只眼睛,真像两个小鼓。狮子头呢,它长得小巧玲珑,身上是洁白的,头上像戴了顶鲜红鲜红的帽子,真像童话中的小红帽,它最引人注目,也是金鱼缸里最漂亮的一条。鱼儿们吃食时,嘴巴总是不断地冒泡泡,这多么有趣啊!

    每个星期我都要给鱼儿们换一次水。在冬天,如果水凉的话,我就把鱼缸搬到暖气旁边,让鱼儿们暖和一些。每天早晨喂鱼时,鱼儿们总要争先恐后地抢着吃,生怕自己吃不到。我觉得它们吃饱后好像在用感谢的眼神看着我,好像在对我说:谢谢小主人,谢谢小主人!我这时总是微笑着看着它们,心里特别高兴。

    鱼儿们最爱吃小鱼虫,我每周都按时给它们买一些。在冬末春初的时候,市场上没有卖的,我只好先让它们吃干鱼食。那一阵子,我每天都要去市场上看看有没有活鱼虫,有了,就赶紧买回来喂它们吃,因为它们吃了活鱼虫,就长得很快,很健壮。

    上个星期六的早上,我起床后,首先看鱼儿们怎么样了,没想到墨龙睛死了,我很伤心,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它是怎么死的?我仔细想了想,可能是食喂得太多的缘故吧。我真恨自己。我拿出一个火柴盒,双手捧着这条鱼,将它放在里面,埋到离我家最近的一片空地上,每当我从这里经过时,心里就有一种难过的感觉……

    我爱那些快活的鱼儿们,它们给我的课余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鲜艳——(   ) 洁白——(   )

    尤其——(   缘故——(   )

    增添——(   无限——(   )

    2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a.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

    b.形容小而灵巧、精致。(     )

    c.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

    3作者养了十几条色彩鲜艳的____,作者最喜欢的鱼是__________。鱼儿们最爱吃____

    4这篇文章描写了鱼儿的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对鱼儿的_____之情。

    5第三自然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  画出作者自己想象的句子。

    7墨龙睛是怎么死的?的心情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吃芒果

    去年夏天,大姨去海南开会,回来时给我们带来了几个芒果。这芒果黄中透绿,散发出阵阵诱人的香味儿。

    我拿起一个,在水龙头下冲了冲就要吃。妈妈赶忙拦住我,芒果的皮可不能吃。来,妈妈把果皮剥了你再吃。皮剥掉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啊! 真好吃,香甜的果汁顺着我的嘴角往下流。妈妈笑眯眯地看着我那贪婪的吃相,像是在欣赏一幅动人的图画。 慢点吃 别噎着  吃完还有那 她拿着毛巾一边替我擦着果汁 一边不住的说 我问妈妈 妈妈 您怎么不吃呀 我吃不惯芒果的味儿 你爱吃就多吃点

    吃完芒果,我走进里屋去做作业。刚拿起笔,我发现手上还有黏黏的果汁没洗干净,便向厨房走进去。当我走到厨房门口,眼前的景象使我吃了一惊。只见妈妈正拿着我刚才没吃干净的芒果核,津津有味地啃着核上剩下的一丝丝芒果肉,她吃得是那么的香甜。

    啊!原来妈妈每次说不爱吃、吃不惯的时候,我却从来没有多想一想……我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眼前浮现出妈妈那整天忙碌的身影:早晨,为了能让我吃得好些、多些,妈妈总是很早就起来,挑我爱吃的做;家里买菜、洗衣、做饭都离不开她。无论什么事,她总是先想着我,从来不为自己想。可我呢?我真恨自己……

    妈妈转身看见了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我大步走进厨房,拿起一个最大的芒果,郑重地送到妈妈手上,哽咽着说:妈妈,这个芒果该您吃!

    (1)给第二自然段结尾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3分)

    (2)用 画出记叙妈妈整天忙碌的句子。

    (3)读读画横线的句子,回到:

    ①“这个芒果指的是:   。(1分)

    ②“哽咽着说是因为:

     

  • 12、阅读

    瓦拉纳西小站的警示牌

    ①地处印度东部的瓦拉纳西火车站,一直是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乡村小站,每天仅有三四趟列车从此经过。而在1968年9月24日这一天,这个小站却一夜成名,令整个印度为之震惊。

    ②瓦拉纳西的“成名”,源于一场惨烈的车祸。这天傍晚时分,一列火车缓缓驶来,即将进站。但就在这一刻,司机发现,指挥行车的信号机架上爬满了蜜蜂,为了看清显示的信号,司机便探身窗外,仔细观望。不料他刚睁大眼睛,一只蜜蜂突然飞了过来,盘旋几圈后落在了他的脸上。

    ③可恶!也许当时司机心情很不爽,一边咒骂一边挥起了巴掌。

    ④这绝对是一个足以致命的错误举动!

    ⑤司机毫不费力地拍死了蜜蜂。然而,不等死去的蜜蜂落地,司机已惊得目瞪口呆:只见成千上万的蜜蜂黑压压地扑来,争先恐后地飞进机车,疯狂地刺他的脸、脖子和手臂。顷刻间,他裸露在外的皮肤上爬满了复仇的蜜蜂。

    ⑥司机疼痛难忍,视线也一片模糊。好在失去意识前,他拼命拉下了刹车杆。但强大的惯性仍然驱动列车闯入车站,撞上了停在同一条轨道上的列车。灾难就此发生,5节车厢倾覆,300多名旅客非死即伤。

    ⑦惨剧发生后,印度铁路部门马上组织专家,赶赴现场进行调查。结果很快出来了,这完全是那只被司机拍死的蜜蜂惹的祸。原来这种蜜蜂死亡时会发出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激素信息,附近的蜜蜂接到信息,便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战队”,以最快的速度发动猛攻。

    ⑧得出结论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避免悲剧再次发生。为此,铁路部门开始向社会征集有效的补救措施。有人提出,将瓦拉纳西周边的树全部砍掉,清理出隔离带;也有人建议,调集大批消防人员,喷洒农药,剿灭蜜蜂,捣毁沿线树丛里的所有蜂巢,永绝后患。这些方案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执行起来非常困难,还不一定能收到预期效果。论来论去,相关部门始终没有敲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件事,慢慢被搁置下来。

    ⑨就在瓦拉纳西事件发生的第四年,一个小男孩的举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每年春天,小男孩都会背一书包花籽,撒种在距离瓦拉纳西小站铁路线百米远处。夏天来临,花开缤纷,清香扑鼻,成群结队的蜂蝶都被吸引过去了,连蜂窝也搬到了那里。更出人意料的是,在当年那个司机探出头观望的地方,小男孩还竖起了一块警示牌:“嗨,不要打它。”

    ⑩过往的司机都清楚,它,指的是蜜蜂。

    小男孩说,蜜蜂只有在感觉受到威胁时才会攻击敌人。我们给它花蜜,爱护它,做它的朋友,它就不会攻击我们。小男孩还说,他的父亲也在那场车祸中遇难,永远离开了他。

    与其剿杀,不如呵护;与其恨,不如爱。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在很多时候却往往被忽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目瞪口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先恐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火车司机打死一只蜜蜂→_____________→征集可行方案均未通过→_____________

    【3】第②段画线句中的“成名”一词加上了引号,引号在这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第⑤段加点的“毫不费力”一词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第⑨段,用“__________”画出描写小男孩举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的思维过程,想想男孩为什么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段结尾写道:“与其剿杀,不如呵护;与其恨,不如爱。”结合现实生活,说说你对这句话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  你是谁 为什么哭  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  青年时代玩纸牌 中年时代打麻将 家产都败光啦 如今我一无所有 我真后悔呀 流浪汉说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huán  hái)童……”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 liàng  liang )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次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hǎo hào )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 bēi  bèi )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就觉得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纸牌、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失魂落魄地流浪,懊悔地哭了起来。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乞()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次青春。我做了一件蠢( chǔn )事!时光老人冷笑着: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1)“√”选出文中带点字正确的读音。

    (2)给第1自然段中缺少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3)“有许多种,请你再写出几种不同的来。

    例如:冷笑  __________   __________

    (4)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由衰老恢复青春。 ( )

    ②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③什么都没有。多形容非常贫穷。(

    (5)怎样理解时光老人所说的真正的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从现在开始你将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1:神奇的汉字

    汉字书写不仅讲究形体匀称、上下左右适中,也非常讲究笔画。点如雨珠,横要平稳,垂如悬针……从最初的实用,上升为审美艺术,成了文人雅士的墨宝,同一个字用不同字体写起来又有不同。小篆圆转匀称。隶书多棱角,笔画方折平直又有波势。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讲究原则,讲究稳定。草书点画飞动,结构多条优美,血脉联通,气韵天成,转化跌宕,气势磅礴,奇逸潇洒。行书舒展有形,行云流水。汉字艺术,可谓深得造化之妙!

    材料2:创意菜单

    以歇后语命名的菜名,如:

    青龙卧雪——黄瓜蘸白糖 关公战秦琼——西红柿炒鸡蛋

    以数字为首的菜名,如一品天香、三色龙凤、七星豌豆、八仙聚宴等。

    以动物为主料的菜,如:美食蟹、北京烤鸭、脆皮卤鸽等。

    材料3:小吃菜单

    小吃类

    拌面 3元

    扁肉 4元

    套餐类

    鸡腿套餐 9元

    排骨套餐 9元

    汤品类

    玉米排骨汤 7元

    熟地猪舌汤 8元

    酱卤类

    鸡腿 5元

    鸭腿 6元

    材料4:汉字的传播

    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数千年来,它对中国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对世界文明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汉字还是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国的通用文字也是联合国组织书面文字之一。

    新加坡华裔居民占其人口的3/4,汉字是其官方文字之一。

    据史料记载,远在两千多年前,汉字就传入日本,早期的日文作品都是用汉字写成的。汉字在日文中有着相当大的作用。现在日文中使用汉字约为1926个。当然,同一个汉字,中国和日本对其解释不大一样。

    韩国也使用汉字,韩国当局于1961年公布的《常见汉字表》收录1300个汉字,1972年又规定中学教学汉字1781个。此外,泰国、马来西亚等国也不同程度地使用汉字。

    【1】材料1中的图片,从左到右看,“福”字的字体分别属于( )

    A.行书——楷书——草书——隶书——小篆

    B.隶书——行书——楷书——小篆——草书

    C.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小篆

    D.草书——小篆——行书——楷书——隶书

    【2】“青龙卧雪”的创意命名是根据( )得来的。

    A.食物的颜色

    B.食物的味道

    C.食物的煮法

    D.食物的口感

    【3】1972年规定中学教学汉字1781个的国家是( )

    A.中国

    B.韩国

    C.日本

    D.泰国

    【4】下列表述与文本内容不相符的是( )

    A.汉字成为艺术,不仅表现在书法方面,还体现在菜单命名上

    B.汉字非常古老,对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C.汉字是联合国组织的书面文字之一

    D.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在汉字使用方面都与中国完全一致

    【5】“材料2:创意菜单”与“材料3:小吃菜单”你更喜欢哪一种菜单?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谁与我同行

    ①每周总有两三晚的补习课。家离学校有三里来地,白天不觉怎样,三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有点可怕了。

    ②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岭是我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独轮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令人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丫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便如兜着一只小兔。

    ③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④一天晚上补习归来,刚上山岭,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有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⑤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了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鼓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⑥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⑦回到家中,我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上根本就没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

    ⑧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还照亮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到的。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

    ⑨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

    【1】用“______”画出一处能表现“过岭是我极惧怕的”的句子。

    【2】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A.前后呼应

    B.总起全文

    C.承上启下

    D.点明中心

    【3】第⑤段中提到“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惊跳”的原因是______。从画“        ”的句子中能感受到父亲是一个______的人。

    【4】第⑧段中“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这句话中“夜行的路人”实际上是_______;“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中“夜行的快乐”指______

    【5】“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读到这样的结尾,你一定感慨万千。如果你就是作者,当你得知真相后,会有什么话想对父亲说?

    我想对父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习题。

    材料一: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大城市7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00个男生就有12个超重、5个肥胖,100个女生就有7个超重、3个肥胖;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对此,专家指出,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1)要控制饮食。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

    (2)要增强运动。每天不仅要增加运动量,而且要延长运动时间。

    材料二:

    【1】材料一、二是针对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的一项调查统计。

    【2】材料一中的哪一句话说明了材料二中两幅图所表达的信息,请抄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的减肥场所越来越普遍,面对那些涌进减肥场所减肥的人们,你准备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鼓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比喻句是将________比作________。

    【3】“精彩极了”指____________________

    “糟糕透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内语段阅读。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这段话属于_____(静态 动态)描写。

    2从两个到处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鸟____的特点。这几句话从鸟的_____________突出了这一特点。

    3文中写出了鸟儿不同的姿态,但肯定不止这些,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带点的词再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内阅读。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读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1】文段节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_

    【2】读文段中画横线的句于,回答问题。

    (1)从句①中的两个”第一次”可以体会到“我”懂得了( )

    (2)句②中“数落”的意思是_______,从母亲的数落中我们能够感受到______。“凑”字说明了_______但母亲还是给“我”凑足了钱、足见慈母情深。

    【3】为什么“我”觉得自己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

    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

    改间接引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改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每一个中华儿女怎么会不盼望祖国的统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列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1.圆明园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   圆明园也叫圆明三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   会出现一束光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   谁也不相信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圆明园被破坏了。   改变不了圆明园的文化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园地。

    题目:一

    提示和要求:生活中,定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吧,也许是“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也许是“一次”亲密愉快的合作;也许是“一堂”生动有趣的课……请你好好回忆一下,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写。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字数不少于400。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