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美差”中的“差”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差别
B.差评
C.差使
D.参差
2、下列加点词语不能用括号里的词语替换的是( )。
A.好一个齐整风筝!(整齐)
B.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为何)
C.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反正)
D.拖男挈女(带领)
3、下列划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马齐喑(沉默) 地履其黄(踩)
B.心到最急(急切) 敏而好学(敏锐)
C.学而不厌(满足) 举世闻名(全)
D.默而知之(记住) 负荆请罪(背着)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亲密——______ 温和——______ 仿佛——______
照看——______ 周到——______ 微弱—______
5、根据提示,写出名言警句。
(1)青春一旦过去便不可能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勉励自己,光阴流逝,并不等待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男儿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_____,_____,_____。
6、选词语填空,并用关联词语造句。(12‘)
(1)我们( )要学会关心他人,( )要学会理解他人。
(2)奶奶教育我们要爱惜粮食,( )掉在桌上的饭粒,( )要捡起来吃了。
(3)他是个读书迷,( )爸爸怎么劝,他( )要看到晚上十一二点。
(4)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吴玉章( )年高体弱,( )还在积极宣传、推广汉语拼音和普通话。
7、语言积累。
(1)许多家长常用《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来教导孩子不以向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岳飞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悲切”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
(3)《蝉》中“_____________,非是藉秋风”表达了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8、补充词语,完成练习。
国(____)民安 丰衣足食 安(____)乐业 兵(____)马乱 生灵(____)炭
民不(____)生 (____)通人和 太平(____)世 哀(____)遍野 家破人亡
(1)与画线的词语构词方式一样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2)与“丰衣足食”构词方式一样的词语是:__________。
9、课内外对比阅读。
牧场之国(节选)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
【1】选文主要写了从_______到______时荷兰牧场的景色,表现了荷兰夜晚___________的特点。
【2】选文中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
A.静态
B.动态
C.动静结合
【3】车船的到来和离去反衬出了_________。沉睡的牲畜、_______、_________、远处的灯塔、微弱的光,营造出一种___________的境界。
【4】选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是_______态描写,运用这种写法将“雨后的公园”这一情景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朋友
儿子今年读五年级,每天放学后都忙着呼朋唤友、打打闹闹、互换各类卡片,周末还要组织同学们搞小队活动,上兴趣班,看上去忙得很。( )星期天下雨,搞不成活动,没有小朋友来,他( )会打开窗户朝外面看他养的花花草草。别看他年纪小,其实在他心里,早就有自己的兴趣和玩伴了。
记得儿子上幼儿园时,一天傍晚,从外面玩回来,满头汗,花猫脸,浑身上下泥迹斑斑,手里却举着一捧新鲜的桂花枝,说是阿婆朋友送的。我没大留意他的话,随手拿了只玻璃杯装了点水递给他,让他自己摆弄。
过了几天,儿子又带回一捧缀满绿叶红果的桔树枝。一进门就对我说:“阿婆朋友家的桔子多好吃呀!妈妈,你也吃一个。”我看着他,问:“阿婆朋友到底是谁呀?”儿子说:“上次我和小朋友们在阿婆家外面玩,周林鼻子出血了,阿婆给他止了血。阿婆还说,下次,我们有困难就找她,她是我们的朋友!”
后来,我们搬家了,儿子也上一年级了。一天放学回家,儿子脖子上挂了一只红绒绒编的小网袋,里面是一只绿壳鸭蛋。儿子兴奋得结结巴巴,过了好长时间,我才听清了这只鸭蛋的来历。
我真的好感动,为这一老一少纯真的感情。
【1】用“√”标出文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绿壳鸭蛋(ké qiào) 困难(nán nàn) 兴奋(xìng xīng)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留意( ) 纯真( ) 兴奋( )
【3】在第1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4】根据提示,补充文章中留下的空白。(提示:这一天可能是什么日子?是谁给“儿子”送的鸭蛋?)
【5】本文为了表现阿婆和儿子纯真的友谊,依次写了哪三件事?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6】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请你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
芳芳:周六妈妈带我去游乐国,结果由于游人太多,排队等候时间大长,我只玩了其中的三个游戏项目,真是太扫兴了!
明明:你入园后要去领取快速通行证呀!有了快速通行证就不用长时间排队,只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前往专用入口等待就可以了。这样你就能合理安排七大项目的游玩时间啦!
材料二
快速通行证免费提供,数量有限,派完即止。(注意:每人ー次仅限领取一张快速通行证,在所持有的快速通行证底部注明了您可以再次领取的时间)领取步骤:
第一步:找到游客服务中心,在自助一体机上描门票。第二步:在自助一体机上选取景点。第三步:领取快速通行证,前往专用入口耐心等候。
材料三
游戏项目 | 注意事项 |
飞越地平线 | 人气最旺的项目,不刺激,老少皆宜 |
创极速光轮 | 客身高必须为122厘米或以上,心脏病、高血压、严重晕车者不宜乘坐 |
七个小矮人矿山车 | 游客身高必须为97厘米或以上 |
雷鸣山漂流 | 游客身高必须为107厘米或以上 |
其他项目 | 没有身高、年龄等特殊要求 |
【1】从材料一中我们知道使用快速通行证是为了( )
A.展示游戏项目
B.减少等候时间
C.检验游客身份
D.快速通过安检
【2】从材料二中,我们知道以下关于快速通行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领取通行证需要交押金
B.为了通行方便可以领多张
C.通行证全天无限量派送
D.每人每次限领一张通行证
【3】以下领取通行证的操作步骤中,正确的是( )
A.扫描门票→选取景点→领取通行证
B.扫描门票→领取通行证→选取景点
C.领取通行证→扫描门票→选取景点
D.领取通行证→选取景点→扫描门票
【4】暑假里,妈妈带身高为100厘米的小明和患有高血压的爷爷去该游乐园玩。小明可以去玩哪些项目?(至少写出两个)爷爷可以去玩哪些项目?(至少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______________;华如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如丹,________________。朵如葡萄,核如____________,壳如红缯,膜如紫绡,________________莹白如冰雪,________________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________________,二日而_______________,三日而________________,四五日外_____________。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1】把文章补充完整。
【2】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语句)
【3】文章依次向人们介绍了荔枝的产地、__________、__________、花、果实、朵、核、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然而,“蓄须”也不是( )的。当他最终从香港返回上海之后,日本人、汉奸轮番登门,有的说“小胡子是可以剃掉的嘛”,有的说“年纪大不再登台,也可以,出来说一段话,与年纪大和胡子都是没有关系的嘛”。面对这些劝诱甚至威胁,梅兰芳一律( )地拒绝。他一方面坚持蓄须,一方面甚至不惜自伤身体。为了拒绝日伪的邀请,对疫苗过敏的他曾请私人医生为他一连注射三针伤寒疫苗,致使自己连日高烧不退,差点失去性命。梅兰芳的( ),终于击碎了日伪的( )。
【1】梅兰芳是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原文,按正确的顺序在括号内填空。(只填序号)
A.良苦用心 B.痴心妄想 C.斩钉截铁 D.一劳永逸
【3】文中的“汉奸”是指什么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拒绝日伪的要求,梅兰芳做的两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让你为这个片段加个小标题,你会选择( )
A. 蓄须 B. 自伤 C. 坚守
【6】从这个片段中,我们能感受到梅兰芳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可爱的马丁,”尼尔斯俯向他说,“喝一口水吧!你可以看到,你立刻会振作起来的。”
但是白鹅动也不动。
于是尼尔斯用两手抓住他的脖子,努力向水边拖去。
这并不是桩容易的事情。在尼尔斯家的鹅群中,马丁是最强壮的一只公鹅,妈妈把他喂得很肥很肥。尼尔斯自己呢,现在并不比麻雀大上多少。可是无论如何,他还是把马丁拉到湖边,而且把他的头浸到冰冷的湖水中去。
起先,马丁一动也不动地躺着,接着他睁开了眼睛,喝了一两口水,勉强地站了起来。他站了一会儿,摇晃了一会儿,接着就向湖中走去。他一直走到水齐脖子深的地方,这才浮了起来,在冰块之间游来游去。他不时地把嘴向水中一啄,把头向后一仰,贪婪地吞下水藻和小虫。
“他倒痛快,”尼尔斯嫉妒地想,“但是我从早晨到现在还没有吃过一点儿东西哩。”
于是尼尔斯立刻觉得非常想吃东西,好像他的肚子里有什么东西在吮吸一般。
那时候马丁已经游到岸边,嘴里衔着一尾银白色的小鲈鱼。他把鱼在尼尔斯前面一放,说:“在家里,我跟你并不是朋友,但是你在我遭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因此我要谢谢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振作——( ) 勉强——( ) 嫉妒——( )
【2】在马丁遭遇困难之时,尼尔斯是怎样帮助他的?用“——”画出来。
【3】马丁是怎样回报尼尔斯的?从选文中找到相关句子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选文第五段中画出描写马丁动作的词。从这些词可以看出马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父亲的难题(12分)
①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经常同他的孩子在一起。父亲喜欢孩子,总是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别的故事。
②一个星期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田径鞋,因为他要参加学校明天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已经听过好些遍了,实在叫人腻味。
③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慢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④保罗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看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
⑤爸爸心里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说:“我没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⑥“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保罗反驳道,“要不然傻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与兔子较量。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100倍。”
⑦“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会睡觉,”爸爸坚持道,“它是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的。”
⑧小保罗把两只小手的手指勾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着。“我可不相信。”他站起身来,“乌龟的胜利完全是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中途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跑赢兔子。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100倍,它仍跑不过兔子!”
⑨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无奈地落在膝盖上……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津津乐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以名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保罗的父亲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2分)
小保罗则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2分)
(3)父亲之所以讲龟兔赛跑这个故事的原因是:(2分)
而小保罗认为比赛取胜的关键是:(2分)
(4)你认为父亲遇到的难题是什么?(2分)
16、课内语段阅读。
鲸生活在海洋里,( )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其实它( )属于鱼类,( )哺乳动物。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这段文字是从哪方面介绍鲸的( )
A.鲸的生长。 B.鲸的种类。 C.鲸的进化。
(3)从这段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短语或词语中可以看出鲸的进化过程是漫长的。
(4)鲸是哺乳动物,变成现在鱼的样子,是由于( )
A.生活习惯变化。 B.环境变化。 C.形体变化。
(5)鲸的哪些生活习性能说明它是哺乳动物( )
A.鲸吃食。 B.鲸用肺呼吸。
C.鲸睡觉。 D.鲸是胎生的。
17、阅读乐园。
景山十月
十月的北京,阳光灿烂,凉爽的秋风把我们送到了景山公园。
走进景山大门,抬头望去,高大的万春亭红柱黄瓦,在茂密的翠林映衬下,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山脚下是一个花坛,一朵朵傲霜的菊花,像节日的礼花一样,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我们沿着青石铺成的山道,拾级而上,来到万春亭。举目眺望,那美丽的北京全貌尽收眼底。
东面,一栋栋高大的楼房,鳞次栉比。远远的地方,一个高大的烟囱吐着白烟,像一缕缕白纱在蔚蓝色的天空中飘散开来。西边,北海公园那洁白如玉的白塔,屹立在琼岛的顶峰。岛的四周是明亮的湖水,湖里游船很多,登高望去,仿佛是一片片嫩绿的叶子,飘荡在水面。
向南望,紫禁城庄严的建筑群展现在眼前。橙黄色的琉璃瓦给故宫披上了一层金装,仿佛一条条金带,直通雄伟的天安门广场。远处,是布局整齐、颜色淡雅的一幢幢高楼。我们伟大的首都——北京,今天正迈着巨人的步伐,朝着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离开万春亭,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了果园。这里,果实累累,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金黄的大柿子把树枝压弯了腰。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
太阳慢慢地从西方落下去,火红的晚霞映照着天空。朵朵浮云,像一块块红绸,把景山映照得更加美丽了。
1.请在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和两个感叹句,并抄写下来。
2.这篇短文通过对_____________的描绘,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3.写一写你还到过哪些风景名胜区,它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8、阅读文章,完成试题。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李,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李。“李”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李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李”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李”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3)其他方法。
【资料整理】
类别 | 内容 |
来源 | 传说皋陶曾任尧帝的大理官(掌管刑罚的官职),其子孙以官名“理”为姓氏。后来的“李”姓大多来源于此。唐代时,“李”为国姓。一些姓徐、安、杜、郭、麻、鲜于的武将,因立功被皇帝赐“李”姓。 |
历史名人 | 战国时期的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汉代的李广抗击匈奴,威名远扬;隋代的李春是著名的桥梁专家,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就是他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唐代的李白被誉为“诗仙”;宋代的李清照是一位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明代的李时珍编写了我国古代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近现代的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
现状 | 据统计,2018年全国户籍人口中,王、李、张、刘、陈五个姓氏的数量占据前五名。其中,“王”姓和“李”姓的数量均超过一亿,并且“王”姓比“李”姓略多。 |
【研究结论】
(1)传说,“李”姓来源于上古时代的官名。唐代时,有些姓氏改为“李”姓,这可能为后来“李”
姓人口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2)历史上,“李”姓名人辈出。有水利专家李冰父子、军事将领李广、桥梁专家李春、“诗仙”李白、词人李清照、药物学家李时珍、革命领袖李大钊……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3)2018年,我国户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李”姓排名第二。
【1】这份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是 。仔细阅读研究报告,完成下面图表的填写。
【2】在进行研究时,除了查阅书籍和询问身边人,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比如: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研究报告的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传说,“李”姓来源于上古时代的官名。唐代时,“李”为国姓,一些姓徐、安、杜、郭、麻、鲜于的文官,因立功被皇帝赐“李”姓。( )
(2)隋代的李春是著名的桥梁专家,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就是他参加建造并设计的。( )
【4】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让你围绕汉字,开展活动,你会选择哪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并简要说说研究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松鼠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的四肢灵活,行动(敏捷 敏锐)。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亮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的好像擦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松鼠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 )有人触动一下树干,它们( )躲在树枝底下,或者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晴朗的夏夜,松鼠在树上高兴地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嬉戏。它们好像怕强烈的日光,白天常常躲在窝里歇凉。( )在树枝被风刮得乱摇晃的时候,它们( )到地面来,但是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
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杈儿中间。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窝搭好了,还在上面加一个盖,把整个窝(隐蔽 遮蔽)起来,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它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又暖和,又安全。
(1)画去括号中用得不恰当的词语。
(2)在第二自然段的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讨厌——( )笨重——( )
危险——( )微弱——( )
(4)作者抓住了松鼠身体哪些部位的特征进行描写的?照样子写一写。
例:四肢:灵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______”画出描述松鼠搭窝的句子,并写出表示松鼠搭窝时动作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朱丹轻轻地说:“请原谅,我可以不演奏欢乐的乐曲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他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等到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把鲈鱼放回湖去。(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风景线。
题目:缩写《金色的鱼钩》
要求:1.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语句流畅,条理清晰,故事完整。
2.不超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