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揭阳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面有关四大名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草船借箭的真正原因是东吴要与曹操在水上交战,需要弓箭。

    B.《景阳冈》的主人公是武松,武松又是《水浒传》中主要的人物之一。

    C.《猴王出世》选自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D.《红楼春趣》写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 2、下面是小常写的故事人物榜评价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诸葛亮足智多谋,熟知天文地理,在历史上享有盛名。

    B.司马迁呕心沥血编写《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篇章。

    C.八九岁的巴迪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兴高采烈地搂住他,赞扬声雨点般落在他的身上。

    D.牛郎织女为了能见上一面,真的是处心积虑,费尽心思。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白蛇传》都是民间故事。

    B.读完《珍珠鸟》我明白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C.课文《落花生》围绕落花生依次写了“种花生”“收花生”“议花生”“尝花生”的过程。

    D.《将相和》主要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照样子填空。       

    表示“看”意思的词语有:眺望、俯视、仰望等,那么请你写出表示“说”意思的词语:( )( )( )等。

  • 5、关联词语填空 。

    (1) 报警的(   ) 值夜班的看守, (   ) 被划破的玻璃。

    (2)(   ) 玻璃被打碎, 碎片(   ) 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 不会伤人。

    (3)(   ) 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 人们(   ) 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

    (4) 临街的房子(   ) 装上这种玻璃, 街上的声音传到房间里(   ) 只剩下 20 分贝了。

    (5)(   ) 它十分坚硬, (   ) 受到猛烈撞击后仍然安然无恙。

     

  • 6、模拟词语。

    (1)了如指掌(含比喻)

    (2)实话实说(ABAC式)

  • 7、按照课文内容回答。

    1.《泊船瓜洲》的作者是________,默写《泊船瓜洲》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新型玻璃》一课中采用的两种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3.《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依次写了接受任务——( )——( )——( )——( )

    4.“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看拼音写词语。

    夜,jì jìng(______)而迷人。月亮爬上了树梢,méng lóng(______)的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像zhàng zi(______)般遮盖了大地,一切变得qí huàn(______)无比!tǎng ruò(______)你此时心怀感伤,这眼前的一切必会带给你一丝wèi jiè(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请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

      毛泽东从小就聪明,人们都夸他长大了一定有出息,是个天才。

      那是毛泽东4岁的时候。过年了,外婆给他穿了一身新衣服,头上戴着一顶红风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喜欢跟孩子们逗着玩。他故意(  )板着脸,翘起白胡子,吓唬(  )小孩子们,说:“不许你们在这儿玩,否则我要割掉你们的耳朵。”

      小朋友们一听,都吓得跑掉了,只有毛泽东站在那儿不动。白胡子老头就问他:“你为什么不跑呢?你不怕我割耳朵?”毛泽东一点都不害怕他,反而问道:“老阿公!你为什么要割我的耳朵呢 ?”

      白胡子老头觉得这个孩子挺有意思,一本正经地说:“我要割下你的耳朵做下酒菜!”

      毛泽东一点也不害怕,也一本正经地说:“一个人做事要讲道理。老阿公,你讲不讲道理?你如果有道理,我的耳朵就给你吃;你要是没道理,我就扯掉你的胡子。”

      毛泽东边说边笑嘻嘻地望着白胡子老头,还把红风帽子的扣解开,把耳朵露在外面。

      白胡子老头大吃一惊,心想:一个4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胆量(  )和智慧,真是少见。

      毛泽东在外婆家住的时候,他的八舅开了一个家教馆教孩子们读书。4岁的毛泽东跟着去当“旁听生”。几个弟兄背书的时候,因为他们平时贪玩,一个个都憋得满头大汗,脸涨得通红,谁也背不下来。这时候,小小的毛泽东站起来,说:“八舅,让我背吧!”八舅惊奇(  )地说:“你能背吗?”“我能背下来,不信,你听!”毛泽东从容地把“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一气背了下来,一个字也不错。

      毛泽东6岁就开始跟着大人干活。他常和几个小伙伴去放牛。小孩子贪玩,玩高兴了,就忘了牛,不是让牛吃了人家的禾苗,就是牛吃不饱。怎么才能又让牛吃得饱,又玩得好呢?毛泽东想了一个好办法:把小伙伴们组织起来,一伙人放牛,一伙人采野果子、割青草。然后,把牛拴起来,让它们吃割来的青草,小伙伴们就可以做游戏、讲故事了。

    1我能在文中括号里写出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2我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并造句。

    一本正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短文,我知道文章讲了毛泽东小时候的三个故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组学习的课文及平时的阅读,说说你对毛泽东的了解: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鼓励的魅力

    理发师带了个徒弟,徒弟学艺几个月后正式上岗。

    这天,他给3位顾客理完发,顾客都不太满意,可是听完师傅的话都满意地告辞了。

    晚上打烊,徒弟愣诱地问师傅:“师傅,您为什么处处替我说话?反过来,我没有一次做对了。”

    师傅宽厚地笑道:“不借,每一件事都包含了两重性,有对有错,有利有外。我之所以在顾客面前鼓励你,是希望你以后把活做得更加漂亮。”

    徒弟很受感动,从此,他越发刻苦学艺。日复一日,徒弟的手艺更加精湛了。

    人,在鼓励中扬起生活的风帆,在鼓励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鼓励中创造奇迹。鼓励他人既是处世的艺术,又是做人的美德。被鼓励的人心怀感激,恰是对鼓励者最好的回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在短文中找一找.填一填。

    (1)晚上打烊,徒弟( )问师傅。

    (2)师傅( )笑道。

    (3)徒弟很受感动,从此,他越发( )学艺。日复一日,徒弟的手艺更加( )了。

    【2】想一想,填一填。

    (1)短文中有( )次对话。

    (2)师傅之所以在顾客面前鼓励徒弟是希望他( )

    【3】用短文中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鼓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是……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选。

    对短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正确的(       

    A.这段话概括了鼓励的作用。

    B.被鼓励的人一定要懂得回报他人。

    C.告诉我们应该学会鼓励他人,同时接受鼓励要心存感激。

  • 11、阅读。

    小群是个双目失明、失去母亲的苦孩子。他非常热爱这个世界,这都因为父亲就是小群的眼睛。

    很小的时候,父亲让小群触摸柔软的、凉凉的东西,说:“这是水,可以流动,长江、黄河和大海都是这样的水组成的,水多了便浩荡奔(bèn bēn)腾,可以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不久,小群真的由父亲和父亲的一位朋友带到海边去玩,父亲还教会了小群游泳。

    难度最大的是向小群解说颜色。小群生下来就面对着一个黑暗的世界,怎么让他理解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呢?比方给他解释红色,太阳就是红色的,它发光,能把黑夜变成白昼;它发热,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把人晒暖和。“我懂了,”小群说,“红色就是让人感到光亮和温暖!”“不全对。”父亲细致地解释,“xiě xuè)也是红色的,但它不会发出什么光来;人血也是温热的,鱼血却是冷的,但鱼血也是红色的。红色并不总同光和热联系在一起。”小群(困惑   疑惑)了起来。父亲再作耐心地解释:“发热发光的是太阳,而不是红色;只是太阳能发光发热,同时又是红色的。红色只不过是有视力的人看到的一种颜色。”经过这样的循循善诱,小群才逐渐有所(感悟   领悟)。

    以后,虽然父亲也这样反复地给小群讲解天空的蓝色、大地的黄色、作物的绿色,但小群却对同光和热有关联的红色情有独钟。

    渐渐地,小群觉得世界不是陌生黑暗的,而是熟悉多彩的。他懂得世界上有许多用不着看便能感受的事情。可是有一次,小群真生父亲的气了。那次,小群让父亲买个红色的米老鼠书包,当书包买回来小群背着上学的时候,一位阿姨赞赏地对小群说:“小群这个绿色书包可真漂亮!”小群回家便对父亲喊:“爸爸我让您给我买红书包,您怎么给我买绿色的呢?您知道我看不见便骗我!”说着,小群便哭了起来。父亲听了,愣住了,半天没吱声,过了好一会儿才为小群擦眼泪,说:“爸爸对不起你,小群…那天买书包时售货员说只剩一个米老鼠的书包,所以绿的也买下了……小群,爸爸是爱你的。”小群感到爸爸用他那慈爱的大手抚摸着自己的脸庞和头发,小群就在那一刻理解了爱!时光就这样慢慢地流过,小群读书的成绩越来越好,当小群学会了按摩、能够自食其力的时候,父亲却突发脑溢血去世了。父亲的匆匆离去让小群痛不欲生。小群想,今后谁还能做自己的眼晴呢?

    然而,就在给父亲开追悼会的时候,小群听到了一句话,这句话犹如红太阳的光芒照亮了小群的一生。一位叔叔在追悼父亲时说:“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求和奋斗,他对身边的人充满爱心,作为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他让我们每一个结识他的人都从他身上汲取了力量和勇气……

    就在这一shà chà)那,父亲对生活、对自己的那份热爱和勇气仿佛一下子全贯注在了自己的身上。“父亲呀,”他默默地(祷告   祈祷),“我会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的,就在我的心上!”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用“/”划掉括号内错误的拼音、词语选项。

    【3】理解分析。

    对文中父亲错买书包这一情节,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父亲事先知道买的是绿书包,二、父亲事先不知道买的是绿书包。你同意哪种理解?请根据文章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1)他非常热爱这个世界,这都因为父亲就是小群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的,就在我的心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爱无声,却一直都在!同学们,你在生活中一定感受过来自父亲的爱,请你写一写父爱深深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松鼠》选段,完成练习。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它们的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在清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1松鼠讨人喜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第2自然段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松鼠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快乐阅读,我能行: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1)语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聊胜于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口授一张路线图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一步体会,路线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归途中的沉思

    1881年,詹天佑从美国留学回来。归途中,他满怀希望,准备为祖国效劳。在轮船的甲板上,他提着一只小皮箱,陷入了沉思。

    耶鲁大学的毕业晚会开始了,校园里到处是音乐、鲜花、美酒。可是詹天佑并没有去参加舞会,他来到老师的办公室,líng老师的临别叮咛。老师说:“我衷心地祝贺你出色地完成了学业!”接着她拿起一只小皮箱,又说,“这箱子里装着修铁路的资料,是我多年来搜集的,现在就送给你吧。希望你能利用它,为自己的祖国作出贡献。”詹天佑紧握着老师的手,激动得连声道谢。

    想到这里,詹天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他轻轻地抚摸着这只珍贵的小皮箱,深深地怀念老师的崇高友谊。突然,詹天佑怒目远望,屈辱的心事涌上心头。

    这是美国诺哈夫中学的一堂地理课,黑板上垂挂着屏幕,詹天佑正在听课。

    屏幕上出现了铁路、火车、满载的货物、肥沃的土地。老师开始讲解:这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最新式的火车。目前,美国和欧洲已把它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屏幕上出现了另一幅景象:贫瘠)的土地、枯瘦的农民,老牛破车在缓缓地前进。老师说:“这样的车子,这样的速度,国家落后,人民贫穷……”

    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詹天佑痛心而惭愧地低下了头。

    下课以后,他仍然坐在那里默默不语。一个美国学生走过来,对詹天佑说:“那老牛破车是哪个国家的?”詹天佑不予理睬。那个学生说:“高才生,怎么连这个也回答不出来?”詹天佑站起来说:“是我们国家,但,那是暂时的!”“哈……”在一阵哄笑中,另一个学生说:“听说英国在中国修了一条铁路,可你们的皇帝却硬说那是怪物,把它拆了,扔到河里去了。”“哈……”又是一阵哄笑。詹天佑怒视着这一群傲慢的洋学生,强忍屈辱,毅然离开了教室。

    “呜”汽笛声打断了詹天佑的沉思。轮船靠岸了,他望着岸上同胞的亲切笑脸,兴奋地踏上祖国的土地。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聆听:______

    ②贫瘠:______

    【2】请概括出短文中詹天佑回忆的两段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多处描写了詹天佑的神态,从中谈谈詹天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读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欣赏,学习方法。

    日出即景

    6点左右,黑夜悄悄地藏到了茂密的树叶下,躲进了撒满露珠的草丛中。于是,大地从沉睡中慢慢苏醒过来。

    啊,变了,变了!610分,东方的天空中出现了淡蓝色的云彩,最远处是细细的如抛物线般的金黄色的云彩。

    慢慢地,金黄色的云彩向四周扩散,把天空染得如同一幅美丽的油画。不一会儿,东边的天空变得十分耀眼,银白色的光洒满整个天空。这时,一对美丽的云雀从太阳即将升起的地方飞过,给美丽的天空增添了光彩。

    转眼间,天空变成了橘红色的。就在这一瞬间,火红的太阳从云层中冉冉升起,犹如一根无形的线扯起的圆形红灯,不到两分钟太阳便跳了起来。太阳起初是红色的,可是转眼间就射出万道金光,金光迅速地洒向天空,洒向大地,洒向天地间的万物。不多时,太阳已升高了很多,阳光给堤下的防护林披上了令人赏心悦目的水红色轻纱。之后,太阳变得像银子一般白,射出银白色的光,给厂房、烟囱、点点片片的田园村舍披上了盛装……

    我所熟识的家乡,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得更加可爱,更加壮丽了!我沐浴在这温暖的阳光中,浑身散发着无穷的力量。

    【1】本文开头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离去、_____来临的情景写得生动形象,增添了文章的美感。

    【2】从“6点左右、________、慢慢地、______”这些词可以看出本文是按照_____顺序来写日出过程中天空景物的变化的。

    【3】天空中云彩的颜色有哪些变化?请找出文中表示颜色的词写下来。________

    【4】画“——”的句子属于( ),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 )

    A.静态描写                     B.动态描写

    【5】作者依次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美景的变化,呈现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日出美景图。

  • 16、拓展阅读实训

    枣核 (节选)

    ——萧乾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1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 同窗 托幅 贵重 揣起

    B. 用途 尚若 枫叶 解释

    C. 掀启 痴情 缩影 挑选

    D. 慰藉 张弛 凉亭 依恋

    2文中划线句子“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根据上下文,你认为作者缺的是什么?

    3请你说一说文中这个句子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4找出能表现全文中心的句子。

    5课外搜集关于眷恋祖国的名人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 17、阅读理解。

    ①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②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③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④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⑤“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⑥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⑦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⑧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⑨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⑩“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内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将题目补充填写在横线上。

    【2】第2自然段中,“严峻的考验”指这支队伍面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选择关键语句或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完成表格。

    故事情节

    将军的动作

    将军的心理活动

    当听到警卫员说“前面有人冻死”时

    ______

    ____

    ______

    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

    ______

    ______

    ___

    军需处长真令人敬佩

    【4】从文中有关将军和军需处长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军需处长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最后一段是多余的,应该删除。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旅  行  鸽

    旅行鸽和普通的鸽子非常相似。不过,它的后背是灰色的,似(shì sì)乎还有些有蓝,而胸前的颜色又是鲜红的,所以看上去是那么的绚丽多彩。

    旅行鸽不仅好看,而且数量繁多,曾经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当它们组成庞大的队伍,唱着高昂响亮的歌儿,飞过北美洲森林上空时,鸟群遮住了阳光,地面上一片黑暗。有的旅行鸽的队伍长达十五公里,宽两公里,数量足有两亿只!

    改变旅行鸽命运的,是它的肉食用起来味道鲜美。

    如果用木棒向天空挥动几下,就能打下好几只旅行鸽。如果用猎枪,捕杀几百只(或者  甚至)几千只就更不在话下了。这就是当时的事实。那时候,每天都有几百万只旅行鸽被火车送到城里,变成了餐桌上的佳肴。随着人们对森林的大面积砍伐和狩猎活动的普遍进行,旅行鸽的数量逐渐减少了。到1880年,成群的旅行鸽只能在个别地方看到了。即使这样,那里的猎人还是每年向餐桌提供三百万只旅行鸽!

    1900年的一天,随着一声枪响,最后一只野生的旅行鸽被击伤了。1909年,曾经有铺天盖地般阵容的旅行鸽,只剩下三只了,它们生活在一家动物园中。1914年9月1日,最后一只旅行鸽在那家动物园中死去,美国所有的报纸和电台都报道了这一消息。

    旅行鸽铺天盖地到物种灭绝,只有短短的五十年时间。而在二十世纪,竟有数以百计的动物,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或读音。2分

    (2)用 画出文中描写旅行鸽绚丽多彩的句子;并用   从文中画出反映旅行鸽铺天盖地的句子。2分

    (3)旅行鸽的队伍长达十五公里,宽两公里,数量足有两亿只!这里采用了( )

    的说明方法。(1分)

    (4)选择正确的答案:旅行鸽命运的改变主要因为它  (   )1分

    A.长得好看   B.数量繁多   C.味道鲜美

    (5)读文章最后两段,写下你的感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理解 

    骆驼蓬

    骆驼蓬,你是沙漠植物中的骄子。

    啊,你看上去是那么不起眼!没有挺拔的茎,翠绿的叶,艳丽的花,但你一代一代倔(qiáng  jiàng)地生长着,把根须深深地(zhā  zā)进沙砾之中,摄取一星半点的水分和营养,日积月(lěi  lèi),把它储进自己的叶和茎里……但那不是为自己永存,而是为他人造福。

    可不是吗?当长途跋涉的驼队饥渴难忍之时,你无私地奉献出自己地茎和叶,为驼队继续加油出力;当严寒袭击驼队的时候,你还是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的一切,燃起熊熊大火,给辛勤的跋涉者以光明和温暖。

    骆驼蓬,你本是一种普通的,无名的蓬,但人们用“骆驼蓬”这个美号为你命名,这是你的骄傲,也是你的光荣。

    【1】给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请你写出文章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骆驼蓬“为他人造福”,文章是怎样描写具体的。从这些句中,我们可以看出骆驼蓬具有________,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骆驼蓬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文中的骆驼蓬你喜欢吗?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上有喊救命的声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先读句子,体会句子的特点,再仿写具有这样特点的句子。

    (1)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____________

    (2)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基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

    _____________

    (3)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鸟雀怎能如此尽情歌唱呢?(改为陈述句)

    2窄窄的峡谷,经不住如此之多的马驰骋。(改为反问句)

    3在会议上,校长虚心接受和听取了老师同学们的意见。(改病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题目:《我和书的故事》。

    要求:从自己读书的经历中,选取你跟书有关的一两件事或几个片段,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