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的情感不一样的是( )
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B.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刘罗锅智告贪官》中贪官指谁?( )
A.和珅
B.刘墉
C.赵高
3、下面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镜匣( jiá ) 便宜( pián ) 眼睑( jiăn )
B.允诺( ruò ) ##dot## 任丘( rén ) 间隔( jiān )
C.发誓( shì ) 削弱( xuē ) 嫂子( săo )
D.灰烬( jìng) 划分( huá ) ##dot## 冠军( guàn)
4、名言运用。
(1)爸爸意味深长地对我说:“‘______________。’”做什么事都应该要有羞耻心,这样才可以很好地约束自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2)爸爸为人处事常常受人赞赏,那是因为他讲道义,为人正直,不像那些唯利是图的人,正所谓“_______________”!
5、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我们(_______)没有见过面,我和妈妈(_______)接到过您的问候。
(2)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______)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3)(_______)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灾难,(_______)全世界人民都反对战争。
6、用加点的词语造句。(6分)
①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临时借用的农家房舍里,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能写出下列歇后语中本来的字吗?
1.下雨天不戴帽-----临( )到头上
2.胸口上长草-----心慌( )
3.旗杆上放炮仗-----想( )得高
4.森林里生火-----就地取材( )
5.飞机上挂暖瓶-----高水平( )
8、请把下面的字词语补充完整。
风尘(_____)(_____) (_____)(_____)有礼 忠心(_____)(_____)
倾(_____)大(_____) (_____)水(_____)接 (_____)不转(_____)
不(_____)不(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放飞一只蝴蝶
一个秋晨,我到学校办公室刚坐下,便有人通知说我们班教室里有两块窗玻璃在昨晚刮风时被打碎了。我马上意识到这件事在这个管理甚严的学校里意味着什么。
中午,我找来昨天的值日生朱兰。她怯怯地说:“昨晚放学时,教室里有两只蝴蝶,赶来赶去,总有一只飞不出教室。我只好开着一扇窗户,好让外面的飞进来,或者里面的飞出去,让它们结伴去玩。想不到大风打破了玻璃……”小女孩儿几乎落泪,嗫嚅着说愿意赔这两块玻璃。
我一直无语,然后摸了摸她的头,说:“不用了,去玩吧。”
后来我去了财务室:“请在我下个月的工资中扣两块玻璃的钱。”
这是一笔我很乐意付的钱。
(1)朱兰为什么做完值日后要开着一扇窗户?
(2)“我”为什么很乐意付这笔钱?
10、课内阅读。
小鸟和守林老人
起初,鸟儿们非常惊诧:怎么来了个白胡子老头?是捕鸟的吧?打猎的吧?不像。带了一条黑狗,可没带猎枪。老人在树林里盖了一幢小屋,住不了。奇怪。鸟儿们用晶亮的小眼睛彼此询问着,用它们鸟国的语言争论着。
不过,很快,鸟儿们就发现,他是个好老头,是它们天堂的保护神。那天,来了一伙偷砍树木的人。老人带着黑狗,叫喊着去阻拦利斧的挥舞。激烈的争吵。黑狗的狂吠。老人展开一张布告。那伙人虽然还在吼叫,但他们终于发现,老人是一尊真正的山神。他们低下了头。那伙人走了,老人轻轻抚摸受伤的树干,抚摸流出树脂的伤痕,又拾起从树枝上震落的鸟窝,轻轻地安放在树枝上…… 老人取得了鸟儿们的信任,鸟儿们认定他是一个“好人”! 老人走动在浓密的树荫里。白发满头,是一朵硕大的蒲公英,是一盏明亮的神灯啊!鸟儿们开始拜访老人的小屋。叽叽,喳喳,翻译出来是:“您好!您好!”老人呵呵笑着,用饭粒和爱抚招待他的客人。一只大胆的黄色小鸟,衔着一颗草莓停落在老人肩上。老人伸手接住了这珍贵的馈赠。接着又是一颗,又是一颗……
这一夜老人睡得很好。时间在树叶上写了许多故事,许多故事深深地嵌进树的年轮。老人开始和每一只小鸟、每一棵树告别。敏感的鸟儿知道,已经很老的老人,一定是要走了。林中的小屋没有升起炊烟的那天,鸟儿们知道老人走了。树林里又静寂又暗淡的一天呵。
谁也没邀约谁,鸟儿们都来了。成百上千的鸟儿,在林中小屋上盘旋,哀鸣。整座山林都在摇晃,树叶和树枝轻轻拂动。
鸟儿们衔来无数的花瓣,无数的绿叶。伴着阳光,树林里下了一场花瓣雨,绿叶雨。飘落的花瓣和绿叶呵,掩盖了林中小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地招待 ( )的故事 ( )的老人
【2】细细地读第二段内宾,回答问题。
第3自然段中“它们”指什么?“天堂”又指什么?是什么事让鸟儿们发现白胡子老头是它们天堂的保护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与理解。
两茎灯草(节选)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dǎo dào)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此文极力描写严监生临死前因见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便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的情形,这属于( )
A.动作描写
B.心理描写
C.神态描写
D.侧面描写
【3】作者写严监生临终前为两茎灯草不肯断气,其作用是( )
A.严监生有极强的求生欲望。
B.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严监生的吝啬。
C.体现只有赵氏才真正了解他。
D.突出严监生害怕侄子瓜分他的财产。
【4】假如严监生还能说话,他可能会对两个侄子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群文阅读。
荷包蛋
一天平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真不让!”儿一口就把蛋给咬了一半。
“别后海?”“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诚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了自己碗里面也藏卧着的荷包蛋。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蜡烛
一盖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杆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被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说:“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可你呢?土里土气,在桌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
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谦虚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好好想想,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高傲呢?”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嫩耀自己,忽然闪了三下,就再也不发光了。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啊!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主人把获默无闻的蜡独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开弄自己、还是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明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数出较大的贡献。”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离开人间。
台灯很感动,心想:“我要学习蜡烛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做出贡献。”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意味深长:______________
(2)趾高气扬:______________
【2】从体裁来看,《荷包蛋》是___________,《蜡烛》是___________
【3】用“ ”画出《荷包蛋》中最能揭示主旨的句子;用“﹏﹏﹏”画出《蜡烛》中最能揭示主旨的句子。
【4】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的意图是什么?( )
A.要求儿子让蛋。
B.告诉儿子他的年龄。
C.借用典故教育儿子要有谦让精神,不要贪图便宜。
【5】儿子三次借用“孔融让梨”典故的意图是( )(多选)
A.告诉父亲自己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
B.强词夺理、为自己占便宜找借口。
C.巧言善辩、还想占便宜。
D.故作姿态,试探父亲,还怕上当。
【6】“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这句话表现了( )
A.台灯骄傲自大,瞧不起蜡烛。
B.台灯不想和蜡烛说话。
C.台灯教育蜡烛要正确认识自己。
D.台灯确实比蜡烛作用大。
【7】《荷包蛋》中的父亲通过来_______教育儿子,表现了这是一位_______的父亲;《蜡烛》则通过蜡烛和台灯的_________,表现了蜡烛__________的精神。
【8】读了这两个故事,你分别从父亲和蜡烛身上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洋洋居住的小区中,社区服务站新设立了一个书吧,洋洋周末经常去读书。下面是书吧人口处的“读者须知”。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1】书吧入口处的“读者须知”没有文字说明,只有标识,你知道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
第2个表示:______________
第3个表示:________________
【2】请仿照例句,把第4个标识转化成一句温馨的提示语。
例:第1个标识的温馨提示语——静静地听书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吧不仅提供了社区居民看书的地方,还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下面的问题你会吗?
你能写写课外阅读过的民间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吗?并简单说一下他(她)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帮书吧在墙上张贴一张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吧。
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我非常喜欢仙人掌,不仅喜爱,而且还敬佩。
我有幸去了墨西哥。在那里,由于太阳和土地的爱抚,仙人掌遍地都是。世界上的仙人掌有两千余种,而墨西哥竟独占一半,所以它享有“仙人掌之国”的美誉。
那里的仙人掌家族非常庞大。从形状上看,这些“亲属”之间并不十分相似,有球形、圆柱形、山形、片状、瓣状、穗状等等。有的形状奇妙极了,从主茎上伸出一根根平行向上弯曲的分茎,每根茎的直径都宽达几十厘米。远远看去,它活像是一座小山般大的翡翠烛台。仙人掌家族的基本“肤色”是绿色,花朵却是五颜六色的:鹅黄、金粉、猩红、淡蓝……仙人掌浑身带刺,其貌不扬,却能为跋涉在荒漠中的人们解除饥渴。采摘一片嫩茎放在嘴里,细细地咀嚼,( )它没有桃李的脆生,没有荔枝的滑润,( )它那酸涩中带着丝丝甘甜的味道,足以令人神清气爽,忘掉旅途的疲乏。
仙人掌大多生长在终年干旱的地区,严酷的自然条件淘汰了弱者。仙人掌是强者,你砍掉它的茎,等于帮助它繁殖。( )你连根挖掉它,它横卧在地上( )会滋生出新体。你要试试用干旱来威胁它吗?一颗重37公斤的仙人球,6年无水,仍可维持26公斤的体重!你若用火烧它,它那饱满的汁液会抵消火舌的威力。你若对它置之不理,它照样会倔强地活上百年。
无论是在孤寂中还是被遗忘,无论是被蔑视还是受到其他不公正的待遇,仙人掌总是保持本色:它会悄悄地在额头上顶出一朵朵花;它会热情地挂满一身酸甜的果;它会吐出片片嫩茎供人们采食;它会用自己的绿来装点穷乡僻壤。
归国前,一位爱画画的朋友要为我作一幅画,以作为对墨西哥的纪念。我对他说:“画仙人掌吧,画一株体现出信仰与生命力的仙人掌。”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用“____”画出与“我对他说:‘画仙人掌吧,画一株体现出信仰与生命力的仙人掌。’”相照应的句子。
【3】本文倒数第2自然段中的“本色”指什么?请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本文第3自然段中的“庞大”主要突出了仙人掌的_______、_______。
(2)本文第3自然段是从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方面表现仙人掌的特点的。
(3)仙人掌是无私的,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解句子,注意加点的词,体会句子蕴含的思想感情。
(1)仙人掌浑身带刺,其貌不扬,却能为跋涉在荒漠中的人们解除饥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若对它置之不理,它照样会倔强地活上百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一片绿叶的回忆
王云凤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像浮萍一样随波而去,也有许多事情像树根一样牢牢地扎在人们的心上。每当我翻看纪念册,看到一张卡片上夹着的那一片绿叶时,我就深深怀念起我的启蒙老师叶老师。
我的童年时期,是在一个让我难忘的小山村度过的。叶老师是我童年最好的引路人。那时,叶老师才20岁,文静少语,但却喜欢和我说话。叶老师喜欢我,我也敬重她。
叶老师喜欢绿叶,在她的书里常可以看到用绿叶制作的书签。一次,我和叶老师在野外散步,我看见她低头捡起一片宽大的绿叶。“叶老师,你为什么这么喜欢绿叶?”我不禁问道。叶老师給我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位小姑娘患了重病,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死了。她望着外面的常春藤说:“常春藤上最后一片叶子落下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人间了。”这件事被一位年迈的画家知道了。老画家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抱病画了一片碧绿的叶子,把它牢牢地扎在常春藤上。此后不久,老画家溘(kè)然长逝,而那位小姑娘却从此坚强地活了下来。听着叶老师娓娓的讲述,我悟出了她喜欢绿叶的真正原因。
后来,我离乡来津。分手时,叶老师送我一束花,可我却说:“您还是送我一片叶子吧。” 叶老师会心地笑了,她笑得那么甜。
去年教师节的时候,我特意去看望叶老师,她显得有些老了,但比以前开朗健谈。她见到我非常高兴,我也有点儿舍不得离开她。临别时,她送给我一张非常精美的小卡片,上面镶嵌着一片绿叶,绿叶下面抄写着一段名言: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谦逊的。
此后,我一直珍藏着这张卡片,像是珍藏着叶老师的一片心。
(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溘然长逝:__________
谦逊:__________
【2】仔细阅读短文第3自然段,下面的分析与其内容相符合的是( )(多选)
A.叶老师喜欢绿叶,热爱教育事业,是一位性格谦逊的好老师
B.叶老师给“我”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使“我”悟出了她喜欢绿叶的真正原因
C.画家画的碧绿的叶子,给了生病的小姑娘生活的信心,挽救了小姑娘的生命
D.一位小姑娘患了重病,这位小姑娘就是作者“我
【3】老画家在风雨之夜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
【4】点题,就是用简要的话把文章或谈话的中心意思说出来。请你从文中找出点题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
【5】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爸爸和他讲好价钱了。人在卸( )煤,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 )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粘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1】在选文中将加点词加上拼音。
【2】作者如何描述骆驼咀嚼的?找出原文中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我”的牙齿也动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与理解。
小群是个双目失明、失去母亲的苦孩子。他非常热爱这个世界,这是因为父亲就是小群的眼睛。
很小的时候,父亲让小群触摸柔软的凉凉的东西,说:“这是水,可以流动,长江、黄河和大海都是这样的水组成的,水多了便浩荡奔腾,可以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不久,小群真的由父亲和父亲的一位朋友带到海边去玩,父亲还教会了小群游泳。
难度最大的是向小群解说颜色。小群生下来就面对着一个黑暗的世界,怎么让他理解这个世界的五光十色呢?比方给他解释红色:太阳就是红色的,它发光、能把黑夜变成白昼;它发热,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把人晒暖和。“我懂了,”小群说,“红色就是让人感到光亮和温暖!”“不全对。”父亲细致地解析,“血也是红色的,但它不会发出什么光来;人血也是温热的,鱼血却是冷的,但鱼血也是红色的。红色并不总同光和热联系在一起。”小群困惑了起来。父亲再作耐心的解析:“发热发光的是太阳,而不是红色;只是太阳能发光发热,同时又是红色的。红色只不过是有视力的人看到的一种颜色。”经过这样的循循善诱,小群才逐渐有所领悟。
以后,( )父亲也这样反复地给小群讲解天空的蓝色,大地的黄色,作物的绿色,( )小群却对同光和热有点联系的红色情有独钟。
渐渐地,小群觉得世界( )陌生黑暗的,( )熟悉多彩的。他懂得世界上有许多用不着看便能感受的事情。可是有一次,小群真生父亲的气了。那次,小群让父亲买个红色的米老鼠书包,当书包买回来小群背着上学的时候,一位阿姨赞赏地对小群说:“小群,这个绿色书包可真漂亮!”小群回家便对父亲喊:“爸爸,我让您给我买红书包,您怎么给我买绿色的呢?您知道我看不见便骗我!”说着,小群便哭了起来。
父亲听了,半天没吱声,过了好一会儿才为小群擦眼泪,说:“爸爸对不起你,小群……那天买书包时售货员说只剩一个绿色的米老鼠的书包,所以绿的也买下了……小群,爸爸是爱你的。”小群感到爸爸用他那慈爱的大手抚摸着自己的脸庞和头发,小群就在那一刻理解了爱!
时光就这样慢慢地流过,小群读书的成绩越来越好,当小群学会了按摩,能够自食其力的时候,父亲却突发脑溢血去世了,父亲的匆匆离去让小群痛不欲生。小群想,今后谁还能做自己的眼睛呢?
然而,就在给父亲开追悼会的时候,小群听到了一句话,这句话犹如红太阳的光芒照亮了小群的一生。一位叔叔在追悼父亲时说:“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求和奋斗,他对身边的人充满爱心,作为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他让我们每一个结识他的人都从他身上汲取了力量和勇气……”
就在这一刹那,父亲对生活、对自己的那份热爱和勇气仿佛一下子全贯注在了自己的身上。“父亲呀!”他默默地祈祷,“我会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的,就在我的心上!”
【1】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们学到了很多方法。如果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这篇文章,你用到了哪些方法?请写出两种。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震耳欲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有独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文章中的括号内。
不是……而是……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4】将短文中画“ ”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写了父亲关爱小群的三件事,请你简要概括一下。
第一件(第2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第3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第5~6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全文,简要说说小群为书包颜色不对责怪父亲时,父亲为什么半天没吱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认真读第8自然段,为什么在父亲追悼会上听到的一句话像红太阳的光芒照亮了小群的一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父。
“我会长出一双明亮的眼睛的,就在我的心上!”(读第7~8 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给短文加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8、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wáng huáng)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反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lín líng)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péng féng)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fú fó)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我会用“√”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景观——( ) 仿照——( ) 仿佛——( ) 环绕——( )
【3】用“~~~~~”划出文中的排比句。
【4】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皇家园林 ( )的亭台楼阁 ( )的山乡村野 ( )的殿堂
【5】缩写句子。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风景名胜( ): A、超过 B、优美的地方 C、能担任,能承受
(2)举世闻名( ):A、用鼻子嗅 B、知道 C、有名望
(3)武陵春色( ):A、情景,景象 B、颜色 C、脸上表现的神情
【7】本文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在内容上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昔日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看着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故乡的芦苇(节选)
多年来令我魂牵梦萦,永远不能忘怀的,是故乡的芦苇。
是的,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一片片,一簇簇, 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青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diàn)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作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匣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各自把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啰!开船啰!”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
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词语。
(1)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
(2)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形容思念情切。( )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3】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与故乡的芦苇有关的哪些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齿冷三天?(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爬出地面来,蝙蝠不敢飞出来从黑暗的地方。(请在原句上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要求写句子。
(1)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仿照说说“快”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体操运动员的动作真灵巧,她在高低杠上的表演就像猴子在树林间攀援、穿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选择以下一个情景写一写)
游子回到家乡 暴雨突然降临 歌声在空中回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乐园。
1.人类的老师不就是自然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群逃难的人狼吞虎咽地吃香味俱佳的食物。(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在看书。(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上的星星在眨眼睛。(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的教导使我终身受到教育和益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题目: 童年
提示: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进行习作。横线上可以填“难忘、快乐、回味、感谢、追忆、留住”等词语。请你挑选一件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情感要真实。
要求: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