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西宁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面加点字解释不恰当的一组是(        

    A.世闻名(全)

    B.学而不(满足)

    C.夜幕降(到来)

    D.漫浪诵读(浪漫感人)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吾盾之     

    B.弗能     

    C.旁李     

    D.株待兔     

  •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漪(lián)       寇(wěi)       胎(péi)       子(guà)

    B.亲(juàn)       叭(lǎ)        唬(hè)        污(diàn)

    C.枝(qiú)        (dūn)       (lū)          (pàng)

    D.宝(chāi)       想(xiá)        带(bēng)     (é)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给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水浒传______________

    _______   智深_______ 地_______

    _______  书_______  烦_______

    _______  荡_______  万_______

    栩如生_______无病而_______

  • 5、完成下列名句填空。

    1.增之一分则嫌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黛之一忽则嫌黑。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审问之,_______,明辨之,________

    4.果能此道矣。__________,虽柔必强。

    5.大学之道,________,在亲民,__________

  • 6、读拼音,写词语。

    1.夏天,在qī hēi________的暗夜,会有无数的yíng huǒ chóng________翩翩起舞。

    2.在落雪的早晨生起熊熊的tàn huǒ________,手捧着火盆穿过zǒu láng________时,那xián yì________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

  • 7、把成语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的题。

    同心( )       应接不( )   ( )然自得

    ( )民安       ( )马乱   内忧外( )   

    选择其中的一个成语,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写出来:___________

  • 8、《月迹》中说:“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有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月宫,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田野上的白发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吗?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儿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定身了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堙上步履蹒跚,田堙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东西便散去了。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堙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宜享一享福吗?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堙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叉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是干的,被汗渍和泥水浸透了。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浸透了,沾在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常年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吗?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蹒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关于母亲的场景

    母亲的形象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默读第⑧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发”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发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B.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C.白发是母亲形象的象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

    【6】“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吗?”这个结尾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忆读书(节选)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补充词语。

    栩栩( )( )     ( )( )无味     朦朦( )( )

    无病( )( )   ( )( )不出     心动( )( )

    【2】根据选文内容,写出作者对下列书籍的评价。

    《西游记》____________《封神榜》____________

    《荡寇志》____________《水浒传》____________

    【3】选文主要告诉我们,看书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是____________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试着写几句关于读书的名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幼稚(   )   寂寞(   )

    不声不响(   )

    2.用“____”画出说明骆驼能沉得住气的句子。

    3.将画  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后应是(  )

    A.您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

    B.您说,它们不是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

    4.就骆驼脖子底下系铃铛这个问题,和大人的想法是不同的。

    爸爸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管闲事的丹麦人

    丹麦人喜欢“管闲事”。这是在丹麦工作多年的一个朋友极深的印象。在公共场所,你的车子没有准确地停进划定的位置,或者你停车后没有及时熄火,从路上走过的任意一个人,或者一直在远处长椅上发着呆的一个什么人,便会走到你的身边来,请你把车子按规矩停好,或是请你让车子安静下来,停止排气。你在钓鱼,一些毫不相干的人会走过来。你以为他来给你助兴,他其实是来看你的鱼桶。如果你钓的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他就会要求你把这些鱼放回到你钓鱼的水里去。并且,提出这些要求的时候,他们不只是提醒一下,说说而已,而是一直要在旁边监督着,直到你完全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他们才欣然地跟你道一声谢谢,然后继续他们的路或去发他们的呆。邻里之间更是管得紧。哪家的房子油漆好久没刷了,屋顶上的草发黄了,别人就会来敲你的门:“你的房子该修修了,要不要帮忙?”你如果说眼下没有工夫,或是要出门旅行,别人就会帮你请来油漆工或检修工。等你回来,把账单给你,你如数付账就是了。

    丹麦很开放,许多方面可以说自由得不得了。然而一个人倘没有或缺乏维护公共生活准则的自觉,便会处处受制,颇不自由。丹麦是禁止养鸟的,但丹麦的鸟食市场却又大又兴旺。人们买了鸟食,便悬挂在自己的庭院里,专供自然界的鸟群食用。吃完了,他们又再去买。庄子说过“族与吾同类”的话,丹麦人乃至北欧人,对自然的崇尚,对与自然万物达到融洽相处的追求,大有一点庄子理想的境界的意思。

    在丹麦生活了几年的中国人,自然也会受到这风气的影响。中国驻丹麦大使馆,常有一只狐狸来光顾。使馆几位爱好者每天为它备好食物,狐狸吃完,抹嘴就走,来亦无影,去亦无踪。有段日子,几位狐狸之友因为出差而未能及时备食,狐狸竟然对中国使馆有了意见,悄悄溜到台球室,把台球叼到院子里,掏个洞埋起来。但打台球的人并没有把台球的失踪同狐狸联系起来,甚至压根儿就不往狐狸头上想。狐狸看看人们这么缺心眼,意识到自己的恶作剧太过复杂,弯子绕得太大,让人不懂,便又把那些台球从土里刨出来,让它们滚得满院子都是。总算使馆人们开了窍,开始用心思,找原因。分析来分析去,终于分析到狐狸头上。在那几位狐狸之友回来之前,恢复了对狐狸的供给。大使馆这才天下太平。

    1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确________(zhǔn  zǔn)    号________(fǔ  fú)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喜欢——________         准确——________

    安静——________         开放——________

    3丹麦人喜欢“管闲事”,文中举了哪些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这是在管闲事吗?谈谈自己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在文中找到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谨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这两种声音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类文阅读。

    麻 雀

    田园沃野中,有它活泼的身影;枝头梢末上,有它欢快的歌声。它就是麻雀,每时每刻都是那么欢乐的小动物。

    仔细欣赏麻雀那一身滑稽的打扮吧:一顶土灰色的小帽戴在头上,黄澄澄的小眼睛,总是(hǎo hào)奇地瞅着四方;有光泽的小肚皮,盖上一层软软的绒毛;还有它那迷彩服(sì shì)的羽毛,就这样,搭配成一个活泼可爱的小麻雀。

    大概是麻雀喜欢闲谈的原因吧!每天早晨,我总能看见不远处的老柳树上有一群唧唧喳喳、高谈阔论的麻雀。它们或在树枝上蹦来跳去,锻炼锻炼身体;或凑在一起,海阔天空地侃大山。若有情况,一群麻雀就如惊弓之鸟,惊慌地飞起。等了好久,确定并没有危险时,它们才小心翼翼地回到柳树上,又热闹起来。

    麻雀貌不惊人,平淡无奇。不过,俗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是挺喜欢麻雀的。朋友,你呢?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音节上打“√”

    2分别写出第2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3自然段中找出四个成语,用“____”画出。

    4现实生活中,麻雀等不少野生动物经常被少数人捕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用简短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与理解。

    小屋的窗子是朝西开的,我便有机会尽情地欣赏那迷人的夕照了。

    透过窗子向下看,是一排整齐的红砖瓦房.砖瓦房后面立着一排挺拔的钻天杨。每到黄昏时分,太阳顺着这排杨树缓缓滑落下去,便出现了如诗的夕照。

    ①太阳被裹上橘黄色,没有了刺眼的光芒,稳稳地站在那排杨树的树梢上,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红润的光,变得波光粼粼一般了。很明显,这雀跃着的“波纹”是夕阳得意的杰作。那平静的“湖面”难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吗?②啊,它和我们一样喜欢蹦蹦跳跳!

    这样想着想着,眼前的太阳便又向下溜了一截。

    这会儿,太阳的脸上开始泛出微红,轻轻的,如纱一般。不一会儿,那红色变深了,成了小姑娘脸上害羞的红云了。

    一会儿,那张可爱的脸渐渐变红,变红,最终像一颗熟透了的“大石榴”出现在树权当中。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出来,映着钻天杨矫健的身影,在天际形成一幅绝妙的工笔画。让人心境开阔,精神格外愉快。

    天空的黑色渐渐漫了过来,几乎要把太阳包住了。太阳则变得越发的红,宛如一团燃烧的烈火将黑暗照亮。我呆呆地望着这如火的夕阳,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

    渐渐地,夕阳在我的视野中远去,远去,最终完全消失了。我知道,此时它已经到了地球的那一面,又为那里的人们带来一个美丽的黎明。

    【1】根据文章内容给本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____________

    【2】文中“让人心境开阔,精神格外愉快”一句用一个词概括是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给太阳落下的过程排序。

    ( )太阳显露出轻纱般的微红色。

    ( )太阳变成了红石榴。

    ( )橘黄色的太阳没有了刺眼的光芒。

    ( )太阳红得似火。

    【4】文中画“﹏﹏﹏”的两句话都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用“﹏﹏﹏”再画出一句相同修辞手法的句子。在描写方法上,第①句运用了 (动态   静态)描写,写出了太阳落山时的美;第②句写出了太阳 的特点。

    【5】对于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空间顺序写了作者看到夕阳西下的景象,格外迷人。

    B.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大自然景色的美丽。

    C.选文主要表达了作者看到夕照时的愉快、喜悦的心情。

  • 16、阅读理解。

    玩具飞机

    ①为了谋生,父亲开了一个小杂货店。

    ②有一次,圣诞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我正好在店里,看见一个小男孩进了店门。他大约6岁左右,穿着一件袖口破了的夹克衫,脚上的鞋子很旧,其中的一只鞋带已经断了。小男孩的头发很长,也很凌乱。

    ③小男孩急不可待地走到玩具柜,顿时被各式各样的玩具吸引得眼花缭乱了。他摸摸这个,又瞧瞧那个,有时拿起一件玩具仔细端详一番,然后又轻轻地放回原处。

    ④这时,父亲从楼梯上走下来,向这个小男孩打了一声招呼,和蔼地问:“孩子,你要买什么?”“我想挑件礼物送给弟弟。”小男孩抬起头望着我的父亲,小声说道。“是吗?真是太好了。慢慢挑,一定选一个最喜爱的玩具,好吗?”小男孩听了父亲的话之后,似乎得到了某种赞赏和鼓励,眼里露出笑意,神情也放松多了。

    ⑤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小男孩精心挑选了一架玩具飞机,走到我父亲面前小心翼翼问道:“先生,这个飞机要多少钱?”父亲看看飞机,又看看他,想了想: 才问他:“孩子,你带了多少钱来?”小男孩迅速翻遍了每一个衣兜,然后把所有的钱全摆在柜台上,一共是27美分。我知道这个玩具飞机的价钱是3.98美元,他的这点钱实在是相差太远了。但是,父亲收下了他的钱,还很亲切地说:“这钱正好够买一架玩具飞机,你弟弟看到它会很高兴的。”

    ⑥小男孩顿时喜出望外,与刚才判若两人。他接过我包装好的玩具飞机,将他紧紧地抱在胸前,便高高兴兴地走出了商店。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

    (1)形容非常的谨慎和小心,一点不敢疏忽。__________

    (2)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__________

    【2】想一想,哪种分段方式最恰当(把字母填在括号里)( )

    A.第一段:第①②节 第二段:第③④节 第三段:第⑤⑥节

    B.第一段:第①节 第二段:第②③④节 第三段:第⑤⑥节

    C.第一段:第①②节 第二段:第③④⑤节 第三段:第⑥节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从第③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小男孩当时犹豫不决的心情。

    (2)“判若两人”的意思是同一个人与先前的行为举止不一样。文中小男孩刚进店的时候_____________,后来,他因为_______________而喜出望外。他的心情前后转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内容,在第5节的横线上补写合适的内容。

    【5】文中的小男孩和父亲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再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联系内容说说理由。(3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外阅读。

    幸福很小

    朋友买了一间房,面积不大,八十个平方不到。而且是尾房,房间布局不(合适   合理),采光也不是很好。

    我去玩时,朋友和他的太太把我带到露台上。我看到露台上放了一张桌子,还有一些休闲椅。朋友把水果、瓜子从房里搬出来,还给我泡了茶。我坐在阳光里,微风轻拂,惬意极了。朋友的太太在给一些刚绽了骨朵的花儿浇水,她指着不远处操场上的孩子们说:“那儿是个幼儿园,你看这些孩子,玩得多开心啊!”   朋友的太太站在露台上,看着那些孩子,笑意融融的。

    从朋友家回来,我似乎知道朋友为什么要买下这间房子了。一个在都市之中,还能读懂孩子,还能从孩子那儿感受快乐的人,他肯定是一个能把握住幸福的人。即使这样的幸福很小,小得可以(忽略   忽视)不计,但他们(竟然   仍然)把它牢牢抓在了手里。

    还有位朋友,在杭州一家贸易公司上班,收入并不高。大家都劝他换一份工作,但是他却在那家公司一呆就是十年。

    说起原因,真的让人不敢相信。朋友的家在郊区,为了每天能回去,他五年前就购了一辆车,每天上下班有三个小时在路上。之所以不愿离开那家单位,是因为这家公司有足够的车位,不论他何时到达,车位总不会被停满。

    他(竟然   仍然)是为了一个车位,宁愿放弃其他更好的就业机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但他却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决定是错误的,相反,他的日子过得安安稳稳的。他喜欢过这种工作在城里,居家在郊区的日子,你能说他不快乐、不幸福吗?

    生活是有秘密的,如果你没有接近一个人的心灵和情感,你就不会发现这一切。原来你以为他们那种是枯燥、毫无乐趣的生活,其实,根本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幸福很小,如果你的心很大,那么幸福就擦肩而过了。

    【1】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______(合适   合理)          (忽略   忽视)______不计

    (竟然   仍然)______把它        (竟然   仍然)______是为了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从朋友家回来,我似乎知道朋友为什么要买下这问房子了”。那么,“朋友”为什么要买下这问房子呢?

    __________________

    【4】用横线画出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

  • 18、快乐阅读。

    解放目己的空间

      教育家陶行知多次告诫青少年:不要把自己关在笼子里,要学会“解放自己的空间”,努力到自然,到社会中去扩大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自己的空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利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在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多读一些课外书,会使课内的知识学得更好,更活。鲁迅曾经多次号召广大青年:可以多看看本分以外的书,比如学理科的,可以看看文学书;学文科的可以看看科学方面的书。他还认为:“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青少年时期,精力旺盛,多读书储存下丰富的知识,则可终身受益。

      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课外积极参加兴趣小组活动,不断培养自己的特长爱好,以后可以把自己的爱好,特长发展成自己的职业和事业。科学家达尔文从小有收集标本的爱好,这一爱好后来发展为专长,使他成了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

      走出校门,开阔视野,开辟学习的新天地。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读社会这本无字巨著。参观工厂、农村,观看画展、科技展览,可以获取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调查访问,接触和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丰富阅历,增长才干;游览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解放自己的空间”,可以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有实力。

    1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开阔______   开辟______   陶冶______

    博览______   增长______   提高______

    2理解加点的字,并用所给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还认为:‘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句话中,“他”是指________,“叮在一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2、3、4自然段中,第一句话与后面的内容是________关系,这几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

  • 19、阅读与理解。

    两茎灯草(节选)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dǎo dào)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此文极力描写严监生临死前因见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便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的情形,这属于( )

    A.动作描写

    B.心理描写

    C.神态描写

    D.侧面描写

    【3】作者写严监生临终前为两茎灯草不肯断气,其作用是( )

    A.严监生有极强的求生欲望。

    B.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严监生的吝啬。

    C.体现只有赵氏才真正了解他。

    D.突出严监生害怕侄子瓜分他的财产。

    【4】假如严监生还能说话,他可能会对两个侄子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照例子,将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注意意思不能变。(4%)

    例: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改为陈述句:这是伟大的奇观。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老师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难道不值得我们爱戴吗?

     

     

  • 21、句子花园

    1.缩句: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变词序,句意不变: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反问句: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做笔记丰富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加了我的理解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照样子,把下面加点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例:左右为难

    大家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全神贯注

    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在浩瀚书海中,一定有那么一本书曾打动过你!它或给你启发,或让你深思……选一本你最爱读的书,写一篇读后感,写出你的真实感受。

    要求:题目自拟;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字迹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