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并把该项序号所在的方框涂黑。( )
A.锻炼 包伏 矛盾
B.难勘 武艺 手腕
C.缈小 簇拥 诊所
D.拔草 恢复 水寨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家的果园里有许多的果树,有苹果树、梨树,杏树……
B.黄继光喊了一声:“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C.《珍珠鸟》一课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依赖”人的变化过程。
D.圆明园中收藏着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3、选字填空。
查 察 暴 爆
明 检
粗
破
觉 调
引
发
票 视
风
光
阅 警
残
炸
4、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读诗悟情。诗词能叙事,李白说:“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词能绘景,王维说:“月出惊山鸟,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奔腾不息的黄河,我想到了陆游的诗句:“三万里河东入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书法。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中的“颜筋”,就是形容_________的书法筋肉丰满,浑厚有力。唐代书法家__________自幼出家为僧,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与张旭齐名。
(3)面对疫情,有人捐赠口罩,有人却恶意哄抬口罩价格,牟取私利。这让我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多行不义,___________________”,那些趁机牟取不义之财的人必会受到谴责和惩处。
5、读拼音,正确书写汉字。
yǐn bì chóu xiè xiāo qiǎn jiǎo jiàn
( ) ( ) ( ) ( )
6、积累运用。
半个学期以来,我积累了不少诗句,从王昌龄的“黄山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里,我感受到了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壮士豪情,在陆游的“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愤慨里,我看到了百姓对回归祖国的期盼,在“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____”中,我与杜甫一起狂喜。当然,我更羡慕古代牧童那种“__________”的生活,真希望也能像他们一样坐在牛背上,用笛子随意地吹着小曲。在孟郊“__________”的反问中,同样感受到赤子炽烈的情谊!(填诗句)
7、填空。
1.寒雨连江夜入吴,____________________。
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______。
(《芙蓉楼送辛渐》)
2.____________________,烟花三月下扬州。
______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3.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8、根据拼音写字词。
(1)这起bào zhà(______)案造成了4人bì mìng(______),16人受伤的惨剧。两个被告被判处死刑。
(2)他找到了那把用红绳shuān(______)着的钥匙,我们才得以打开图书室的suǒ(______),chāo(______)了些历史资料。
9、阅读理解
蝉和狐狸
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
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
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1】狐狸设计的圈套是什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是个圈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一个聪明的人”指的是________,它的聪明体现在哪里?在文中用“________”画出相关的句子。
【3】文中“别人的灾难”是指________,从“________”一句可以看出。蝉从中吸取的教训是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狐狸和乌鸦》中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中的蝉却没有受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材料一:
材料二: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快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了。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材料三:
2016年11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如“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的谚语,再如民间有“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的俗语,等等。
【1】上述材料中出现的节气有:谷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谷雨有食香椿的习俗,冬至有吃饺子的习俗。( )
(2)谷雨节气都是在每年的4月20日。( )
(3)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3】概括写出“材料二”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代诗人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描写的是__________节气。你还知道哪些与节气有关的诗句、谚语或俗语?选一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信服——(________) 强壮——(_______) 平顺——(_______)
【2】读短文、完成填空。
文章写了在初春“我们”一家在田野散步,在散步中发生了分歧:_______________;后来决定走小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中的“两全”具体指_____。分成两路,两全其美,各得其所,“我”却“终不愿意”,那是因为_____。
【4】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文章通过对一家人散步情形的描写(_____)
①赞美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②渲染了一种对生命、对亲人的朴素而真挚的爱。
③表现了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好风气。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游龙门石窟
①龙门石窟坐落于洛阳市东南方向,分布于伊河两岸的崖壁上。一个冬日的下午,我顶着凛冽的寒风,游览了这座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宝库。
②刚走进龙门石窟的广场,满眼望去便见许多mù mínɡ ér lái( )的游客。走进石窟大门,远远地便见伊河两岸巍峨的青山竖立着。放眼望去,在崖壁之间,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石窟,犹如一扇扇错落有致的窗户。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有的高若几十米的大楼,有的小若几指宽的小盒,其造型各异,风格独特,逶迤绵延。窟内造像雕刻( ),造型( ),构图( ),题材丰富多样,正如白居易评价:”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③龙门石窟里较大且比较有代表性的便是奉先寺,尤其中间那尊巨大的卢舍那雕像,真是一件jīnɡ měi jué lún( )的艺术杰作,据说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化身。走进细细端详,那尊佛像丰腴饱满,修眉细长,眉若新月,眼眶下垂,嘴角微翘,笑而不露,头部稍低,又似俯视状。纵观佛像,不仅庄重而温雅,而且睿智明朗,令人敬而不惧。
④在古阳洞内,龙门二十品吸引了我。上面的字体端庄大方,刚劲质朴,既有隶书格调,又有楷书因素,是”魏碑”体的代表,它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历来被世人所推崇。
⑤在石窟之内,步移景换,不时赞叹,有时精美绝伦的雕塑震惊得我mù dènɡ kǒu dāi( ),一下子忘记了挪步,引得后面的游客高声呼喊。细观各类佛像,有的粗犷豪放,气势逼人;有的圆润丰满,姿势优美;有的仪表堂皇,和善开朗;还有的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每具石窟都极具艺术魅力和欣赏价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赏心悦目,肃然起敬。很难想象,如此众多的人物塑像,竟没有一个重复的和相似的,并且工艺都十分精美,不得不让人佩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同时我在思忖,这些艺术又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呢?
⑥龙门石窟自北魏开凿以来,唐朝尤为盛行,它经历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沧桑岁月,既见证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历朝历代的演变。直至今日,每一个无论是心诚,抑或是即兴观光的游客,都因佛法的恒久、佛像的庄重,惊叹甚至于顶礼膜拜。
⑦徜徉于伊水河畔,倾听千年流淌的河水,却波澜不惊。千年龙门石窟的变迁,叙说着华夏民族的千年风霜雪雨,早已yān xiāo yún sàn( )。时空在变化,而不变的却是华夏民族世世代代改变自然,祈求自然造福子孙后代的永久信念。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写出词语。
【2】把“别致、精湛、美妙”三个词语选填入第②自然段的括号里。
【3】根据意思,在文中第⑤自然段找出相应的成语,写在括号中。
(1)( )--形容女性姿态各异,美丽娇媚,轻盈柔美。
(2)( )--指看到美好的事物而心情愉快。
(3)(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4】“在崖壁之间,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石窟,犹如一扇扇错落有致的窗户。”这句话主要写了石窟的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13、阅读理解。
①小的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那么一个圆盘,红光光的,偏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的呢?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庄稼不能离了它,树木不能离了它,甚至花花草草的也离不得它。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啊!我们便想有一天突然能到太阳上去,那里一定什么都是红的,光亮的,那该多好,但是我们不能;想得痴了,就去缠着奶奶讲太阳的故事。
②“奶奶,太阳是住在什么地方呀?”
③“是住在金山上的吧。”
④“去太阳上有路吗?”
⑤“当然有的。”
⑥“啊,那怎么个走呀?”
⑦奶奶笑着,想了想,拉我们走到门前的那块园地上,说:“咱们一块来种园吧,你们每人种下你们喜爱的种子,以后什么就会知道了。”
⑧奶奶教了一辈子学,到处都有她的学生,后来退休了就在家耕作这块园地,她的话我们是最信的。到了园地,我们松了松土,施了施肥,妹妹种了一溜眉豆,弟弟种了几行葵籽。我将十几枚仙桃核儿埋在篱笆边上,希望长出一片小桃林来。从此,我们天天往园地里跑,心急得像贪嘴的猫儿。10天之后,果然就全发芽了,先是拳拳的一个嫩黄尖儿,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肉肉的,像张开的一个小嘴儿。我们高兴地大呼小叫。奶奶就让我们5天测一次苗儿的高度,插根标记棍儿。有趣极了,那苗儿长①得生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②出一大截来;一个月后,插到6根,苗儿就相对生叶,直噌噌长得老高了。
⑨可是,太阳路的事,却没有一点迹象。我们又问起奶奶,她笑了:“苗儿不是正在路上走着吗?”
⑩这却使我们莫名其妙了。
⑪“傻孩子!”奶奶说,“苗儿5天一测,一测一个高度,这一个高度,就是一个台阶;顾着这台阶上去,不是就可以走到太阳上去了吗?”
⑫我们大吃一惊,原来这每一棵草呀,树呀,就是一条去太阳的路吗?这通往太阳的路,满世界看不见,却到处都存在着啊!
⑬奶奶说:“是的,太阳的路是陡峭的台阶,而且十分漫长,要走,就得用整个生命去攀登。正是在这种翠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
⑭我们都静静地听着,站在暖和的太阳下,发现着每一条路和在每一条路上攀登的生命。
⑮“那我们呢?”我说,“我们怎么走呢?”
⑯奶奶说:“人的一辈子也是一条陡峭的台阶路,需要拼全部的力气去走。你们现在还小,将来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得多爬几个这样的台阶,虽然艰难,但毕竟是一条向太阳愈走愈近的光明的路。”
(贾平凹《太阳路》,有删改)
【1】“那苗儿长①(zhǎng cháng)得生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次比一次长②(zhǎng cháng)出一大截来。”结合句意,在括号中给正确的读音打“√”,再分别说说划线的句子中加点的两个“长”的含义。
①那苗儿长得生快: ②一次比一次长出一大截来
【2】“我们天天往园地里跑,心急得像贪嘴的猫儿”是因为______;种子发了芽,我们“高兴地大呼小叫”则表现了“我们”______的心情。
【3】文章的最后一小节奶奶说:“将来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得多爬几个这样的台阶,虽然艰难,但毕竟是一条向太阳愈走愈近的光明的路。”这里的“太阳”是指______,而“太阳路”其实就是指______。
【4】奶奶说:“人的一辈子也是一条陡峭的台阶路,需要拼全部的力气去走。”是比喻人生的路上会遇到______,我们应当______。作者把奶奶的这段话写在文章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拓展阅读
一诺千金
秦文君
(1)我做女孩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向我借钱,而且张口就是借两元钱——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里很穷。
(2)我的为难的样子使他难堪。他低下头,说急用钱,又说保证五天内归还。我不知道怎么拒绝,只得把钱借给他。
(3)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第五天,他竟然没有来上学。我整天都在心里责怪他,骂他不守信用,恍恍惚惚地总想哭上一通。
(4)夜里快要睡觉时,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喊我,打开窗,只见站在窗外,满脸淌着汗,拳头紧紧攥着,哑着喉咙说:“看我变戏法!”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突然松手,手心里像开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的纸币。
(5)我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仿佛我们关同办成了一件事,让山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地。
(6)后来,我从他的作文中知道,他当时借钱是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为了如期还钱,他天天夜里到北站下的早桥帮菜贩捡车。到了第五天清晨;他终于攒足了两元钱。他乏极了,就倒在桥洞中睡觉,本没想到一觉睡到天黑。醒来后他就开始狂奔,路人都猜不透这个少年为何十万火急地在夜色中穿行。
(7)这是我和他唯一的一次交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再看到“优秀”“守信用”这类字眼,总会想到他,( )他身上有一种感人的一诺千金的精神。
(8)据说他后来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也许他早已忘记了那件事,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
(9)一诺千金看来只是一种作风,实在、牢靠,可它更是一种(庄重 郑重)地对待世界的精神。诚挚、严谨的人,为人处世自然磊落,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已经超出了准则的含义,而带着人类理想、精神和正气的光彩。
(10)然而大千世界里,太多人随意许诺,却从不(兑现 实现)。他们似乎活得轻松。可惜,这种情景不会长久,一个人失信多了,他的诺言也就被当成戏言,大打折扣。且不说别人会怎样看轻他,就是他自己,那种无聊、倦怠也会渐渐袭上心头。
(11)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天降大雨,我打着伞去车站接一个朋友。我们曾约定:风雨无阻。我在车站等了好久,没见朋友露面,倒是看见一个少年,没带伞,抱着肩瑟瑟地站在车牌边守候。我把伞伸过去,他感激地说声谢谢,他告诉我,他也是在等一个朋友。
(12)车一辆一辆开过,雨在伞边形成一道雨帘,天地间茫茫一片,怎么也不见我们所盼望的人。我对身边的少年说,他们也许不会来了。可他固执地摇摇头。又来了一辆车,从车上跳下另一个少年,无比欢欣地叫了一声。伞下的少年一下蹿了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那份快乐是如此纯净、充实,相互的欣赏流淌在那一击中。
(13)我最终未能等到我的那份欣善。我失望而归,在家接到朋友的电话,她说雨实在太大,所以……我想说些什么,但是,我什么也没说出口,只是轻轻地挂断了电话。
【1】在(9)(10)两段文字中,选出括号内运用正确的词语。
【2】短文写了哪两个故事,请简练概括写下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对待诺言有怎样不同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考:(9)(10)两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写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体会划线语句的含义。再找出一句这样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品读最后两段文字,试着做一处批注。
【7】在(7)段括号内,填写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
1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少年爱国者
①一艘法兰西轮船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驶往意大利的热那亚。船上乘客有法兰西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瑞士人。其中有一个十一岁的意大利少年,他衣衫破烂,避开人们,像野兽似的用白眼看着大家。两年前,他被卖给了杂技团。杂技国的师傅残忍地打他,踢他,不给他饭吃,强迫他学艺卖艺,带他去法兰西、西班牙到处跑。
②在巴塞罗那,他受不了虐待与饥饿,终于逃了出来,到意大利领事馆请求保护。领事可怜他,叫他乘上了这艘轮船,要把这个孩子送回他的家乡。这个可怜的孩子,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成为二等舱中人们关注的目标。众人都盯着他看,目光中带着疑问。有人还走过来与孩子打招呼。可是,这个孩子什么也不回答,仿佛憎恨、厌恶所有的人。他所遭受的一切不如意与挫折,已使他的心灵布满了伤痕。
③尽管如此,有三位乘客仍然不断地询问,终于,这个孩子开口讲话了。他夹杂着法语、西班牙语,用意大利语大略地讲了自己的经历。这三个客人虽不是意大利人,可是也听明白了他的话,一半因为怜惘,一半因为酒的醉意,他们给了那孩子一些钱,然后继续逗弄他,想从他那里再听到别的一些事。
④少年低声答谢,把钱收入袋中,眼神中第一次流露出笑意。他回到自己的床铺,拉上帘子,静静地沉思:有了这些钱,可以在船中买点好吃的东西;到了热那亚,可以买件衣服换上;拿了钱回家,总可以多少得到一点像人的待遇。对于他来说,这钱就如同命运的恩赐,带给他许多的希望。
⑤与此同时,那三位乘客仍在二等舱的大厅里,围着饭桌谈个不休。他们一边喝着酒,一边谈论着自己旅行中所经过的地方,最后谈到了意大利。一个人抱怨意大利的旅馆,一个人则攻击意大利的铁路。酒渐渐喝多了,他们的该论也就渐渐露骨了。一个说与其到意大利,不如到北极去好,意大利住着的都是骗子与强盗,意大利的官员连字都不认识。“蠢笨的国民!”一个说。“下等的国民!”一个说。“强盗。”另一个说。
⑤忽然银币铜币像雹子一般落在他们的头上和肩上,在桌上地板上滚着,发出很大的声响。
⑥“拿回你们的钱!”这个孩子轻轻地说,“你们这些家伙悔辱我的祖国,我决不会要你们一个钱的!”
【1】阅读文章第①②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少年的经历。(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④自然段中画“”的句子是对少年的____________描写,是少年想象的这些钱的用途,表现了少年____________。这与下文少年扔钱的行为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少年把收到的钱又扔给了那三位乘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称这位少年为“爱国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在国外旅行,听到有人诋毁中国,你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 )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 )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地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他刚喊出“三”,孩子就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在文中括号里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读读画线的句子,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
【2】船长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立刻做出决定:__________________。
【3】从船长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走进书里去
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这样的孩子”是指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把_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_的宴席,把__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_的快餐和可口的零食。
【5】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文中“走进书里去”是什么意思呢?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我能行。
画眉
①画眉是雀形目画眉科的鸟类。“画眉”这个名字相传是我国古代绝世佳人西施给它取的,并且还有一个传奇故事。
②画眉的顶毛紧密而薄,头门宽而有棱角,眉额凸起,顶毛的麻花既细密又清晰。侧头部,由顶部至喙部,犹如刀斧切削而下,再俯视其头形,好似人戴了一顶鸭舌帽。
③该鸟为普通留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丘的浓密灌木林中,喜欢在晨昏时于枝头上鸣唱。画眉性格隐匿,胆子极小,领域性极强。雄鸟性凶好斗,平时只有在秋季才会三五成群地出现。叫声明亮悦耳,为鸣鸟中之佼佼者,常被捕捉饲养而成为笼鸟。
④画眉食性杂,但全年食物以昆虫为主,如蝗虫、蝽象、天社蛾、金龟甲等都是画眉最喜欢吃的。
⑤它不仅是重要的农林益鸟,而且鸣声悠扬婉转。由于画眉的叫声悦耳动听,又能仿效其他鸟类鸣叫,所以历来被民间视为笼养观赏鸟,并被誉为“鹛类之王”而驰名中外。
【1】请你写出描写画眉头部特点的比喻句。
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是( )
A.中心句
B.过渡句
C.总起句
【3】请你用小标题概括②③④段的段落大意。
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①据说画眉的名字是古代美女貂蝉取的。___
②画眉“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丘的浓密灌木林中”,这句话运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___
③画眉食性比较杂。___
19、阅读
山庄湖色
避暑山庄在河北省承德市北部,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庄之一。它虽名为山庄,规模却是很庞大的,那随着山势蜿蜒起伏的宫墙里有着564万平方米的湖光山色。
当你走进山庄的正门,从玲珑精巧的宫殿区开始,而后是峰峦叠翠的山区和景色明丽的湖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山庄里每一颗明珠,无不使人观之辄喜;每处胜景,无不使人流连忘返。
但是,奇妙得很,不知为什么,我在这山庄纵览诸胜时,总是有那么一瞬间,要把视线投向那碧波粼粼的塞湖。我不能不看它,它有着一种魅力,强烈地吸引着我。在我看来,它是绿中之绿,胜中之胜,它是镶嵌在这翡翠画屏上的鲜美晶莹的碧玉。
塞湖是山庄上湖、下湖、澄湖、银湖、镜湖、如意湖六湖的总称。那喷珠吐玉的热河泉,就活跃在澄湖的东北隅。湖上的早晨是迷人的,也许是有了热河泉的缘故吧,轻纱笼罩的湖水显得那样温柔、清澈,像多情少女的眼睛。朝霞仿佛格外垂青这湖上的晨光,它似乎等不及水面上轻柔的白纱散尽,就把自己的全部艳丽倾注进湖中了。这时,是湖上最绚丽多彩的时节。水是浓绿的,像碧玉;霞是艳红的,像胭脂。碧玉般的绿,胭脂般的红,这自然界中最鲜明、最美妙的色彩交融在一起了绿水温情地拥抱着红霞,胭脂尽情地在碧玉上流丹。当人们为这湖上的奇观深深陶醉,一时分不清究竟是湖水飞上了霞中,还是红霞落进了塞湖的时候,朝阳又把万道金光射向湖面了。这时湖上微风乍起.细浪跳跃,真似搅起满湖碎金。当嬉戏的细浪潜到湖底憩息的时候,湖水又恢复了平静。那乱真的倒影,把山庄的胜景都摄进了湖中,于是,塞湖上出现了奇妙的“水中天”。
【1】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1)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忘记了回去。( )
(2)指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 )
【2】文章第三自然段画横线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它”指的是______,“翡翠画屏”指的是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避暑山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庄之一,它位于在河北省承德市北部。 ( )
(2)文章按照先分后总的结构,先具体描写塞湖的壮观图景,然后勾勒出山庄全貌。 ( )
(3)文章通过对避暑山庄湖光山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
【4】阅读文章,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塞湖上奇妙的“水中天”出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画横线和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小女孩捡起这只好看的贝壳。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例句写一写。
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雨点落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3)夏日的夜晚,野地里渐渐安静下来,四下里静得听不见一点狗吠,__________静得______________(想象情景补充句子)
(4)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3、写作
题目:我懂得了________
我们一天天长大,懂得了好好学习,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尊重他人,懂得了珍惜友情,懂得了珍惜幸福,懂得了心存感恩……请你用一两件事将生活中明白的某一种生活道理写下来。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叙事具体,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连贯,写后认真修改。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