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间故事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情节,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化作了一对美丽的蜻蜓。
B.阿诗玛被害死后,她的身体化作了一个湖泊。
C.刘三姐骑着大鲤鱼上了天,到天宫成了歌仙。
D.法海被白娘子打败后,一头钻进了乌龟壳里。
2、语音调配站。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哺乳(bǔ pǔ) 上腭(yuè è) 四散游开(sǎn sàn) 适应(yīng yìng)
3、下列词语与其他三项不是同一类的是( )
A.丹青
B.货郎
C.客官
D.布衣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介绍了主人公__________,救________,得_________,劝________,最后变成_________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5、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舐犊( )( ) 恩重( )( )
博大( )( ) ( )( )相连
( )( )三迁 寸草( )( )
6、课文回放站。
【1】《将相和》中蔺相如是一个( )的人。下列四个词语中不够恰当的是( )。
A.顾全大局 B.机智勇敢 C.神机妙算 D.以国为重
【2】《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文中,加到了那些物体运动速度,请根据它们运动速度依写出来:① 光 ② 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⑤ ________ ⑥ ________ ⑦ _________ ⑧ __________⑨ ________________。
【3】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文中描写了人们___________的情景。
(2)把描写人们动作协调有序的词句画出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
7、句子训练
1.爷爷的书法写得越来越好,我赞美道:“爷爷,您的技艺真是芝麻开花——_________”。向爷爷询问原因,他说:“台上三分钟,___________,才会有今天的成就。”我记住了爷爷的话并努力去做,希望能像爷爷一样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填写恰当的歇后语和谚语)
2.两个差人押解林冲来到了柴进庄上。(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和蔼可亲的李老师给大家讲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坚持课外大量的阅读,增长了许多知识。(修改病句)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的痴迷。法布尔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师恩难忘。面对老师,你会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死去_________万事空,__________不见_________同。
(2)_________霜满天,_________对_________。
9、课内阅读。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严厉 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须 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划去文中括号内错误的词语。
【2】文中对蔺相如的描写主要运用了( )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
【3】从“负荆请罪”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_________的人,廉颇是个_________的人。
【4】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我家门前的小溪流
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溪流——极平常极平常的溪流。水位最高时,水面也就四米高;水浅时,鼓足了劲,一下子就能跳过去。溪岸长着几株婆娑的柳树和一棵小桃树,对岸便是稻田。
这一切,都是那样平常,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地方。然而,我却非常喜欢它。
“当……当……”时钟刚敲了四下,我就来到了溪边,眼前一片朦胧,过了一会儿,从溪底看见天空中稀稀疏疏地点缀着几颗星星,像有一长串珍珠镶嵌在黑缎子似的天幕上。夜幕渐渐合拢,眼前的小溪展开了一幅动人的画卷。瑰丽的朝霞映红了半边天,也将绚烂的色彩柔和地晕染在溪水里。胭脂红、玫瑰红、金红、橘黄、金黄、柠檬黄、紫罗兰、孔雀蓝、湖蓝,五光十色,美丽动人,像燃烧的熊熊火焰,像销熔的灿灿黄金,像浮动的道道彩绸。啊,真想不到,小溪竟是这样的美!从此,我对小溪着了迷。上学前,放学后,我都要去看看它,好像看望我的老朋友。
我爱溪中的流水声。我爱溪中变幻无穷的景致。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1)模模糊糊,看不清。(_______)
(2)向别人显示自己的本领,有功劳。(_______)
(3)形容不断地改变。(_______)
【2】请用曲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3】文中第3自然段的第4句话中共有9个描写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至少3个)
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喜欢小溪的原因是( )
A.因为它极为平常,朴实无华。
B.因为它为我们提供用水,默默地为人们奉献。
C.因为它有悦耳的流水声,并且在溪水中能看到五光十色、变幻无穷的景致。
【5】文中画“____”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
B.过渡段,与上文是递进关系。
C.过渡段,与上文是转折关系。
【6】根据短文的内容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的色彩 (_______)的流水声 (_______)的朝霞
11、课外阅读我能行。
父爱陷阱
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他拼命呼喊父亲,但这一切都是徒劳。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
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大声呼喊,可父亲还是没听见。父亲看了一会儿,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他想,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可是,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他能坚持两天吗?
很快,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提高警觉,掏出那把猎刀,做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
父亲跑过来拥抱他。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爸爸,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1】根据提示,梳理选文的故事情节。
掉入陷阱→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白苦心
【2】这陷阱是谁挖的?为什么要挖这样一口陷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多次运用了伏笔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一处并用“~~~”画出来。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现代文阅读。
父亲的高度
①好多年都没有看过露天电影了。
②记得小时候,家在农村,那时电视、碟机这类玩意儿在乡下人们压根儿就没见过,更别说是享用了。所以要是逢有哪个村子放电影,周围十里八村的人就都赶着去看。在那露天地里,黑压压的一片,煞是壮观。
③那时父亲还年轻,也是个电影迷。每遇此等好事,他就蹬着他那辆老自行车,带着我去赶热闹。到了电影场,父亲把车子在身边一撑,就远远地站在人群后边。我那时还没有别人坐的板凳腿高,父亲就每每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直至电影结束才放下。记得有一次,看《白蛇传》,我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睡着了,竟尿了父亲一身,父亲拍拍我的屁股蛋子,笑着说:“嗨!嗨!醒醒,都‘水漫金山’了!”
④一晃好多年就过去了,我已经长得比父亲还高,在人多的地方,再也不用靠父亲的肩头撑高了。春节回家,听说邻村晚上放电影,我问父亲去不去看,父亲回答:“你自个儿去吧,我都六十几的人了,凑什么热闹!”
⑤来到电影场,人不算多,我找个位置站定。过了不大一会儿,我的身边来了一对父子,小孩直嚷嚷自己看不见。如多年前父亲的动作一样,那位父亲一边说着“这里谁也没有你的位置好”,一边托着孩子骑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孩子在高处咯咯地笑着。我不知怎么搞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眼前这一幕不就是我找寻的结果吗?
⑥我想起了许多往事,再也无心看电影。我回到家,敲门,父亲披衣来开门,看着昏黄灯光里父亲花白的头发和那已明显驼下去的脊背,我的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⑦是啊,父亲一生都在为儿子做着基石,把儿子使劲向最理想的高度托,托着托着,不知不觉间自己就累弯了腰,老了。我知道,这一生,无论我人生的坐标有多高,都高不出那份父爱的高度,虽然它是无形的,可我心中有把尺啊。(有删改)
【1】根据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水漫金山”是指___________;“基石”是______。
【2】短文写了两次看电影的场景,第一次是_____;第二次是_______。
【3】“能准确代表父爱的动作”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_。
【4】第⑥自然段画横线部分是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
【5】联系短文内容或生活实际,说说你对第⑦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
太阳已经偏西,暮色lǒng zhào着这片liáo kuò的草原。深蓝的天空中,云霞镶着金色的边,像是谁在天边点了一把火,映得草叶是金色的,野花是金色的,qīng tíng和mà zha薄薄的翅膀是金色的,就连蜿蜒着的小河也成了一条闪闪发光的金龙。极目yuǎn tiào,牛羊披着金色的轻纱,悠闲吃草;牧童正横坐在牛背上,笛声悠扬;一群jùn mǎ奔驰而来,鬃毛在晚风中飞扬。夜幕降临了,草原一片宁静,静得__________,静得__________。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词语。
【2】画横线的句子让你想到了哪句古诗,请你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围绕草原的“静”,展开想象,在短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4】画波浪线的句子,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①教育家陶行知多次告诫青少年:不要把自己关在笼子里,要学会“解放自己的空间”,努力到自然界,到社会中去扩大视野,获取丰富的知识。“解放自己的空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②利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在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多读一些课外书,这样能使课内的知识学得更好更活。鲁迅曾经多次号召青年:可以多看看本份以外的书,比如学理科的,可以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可以看看科学方面的书,他还认为:“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壶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青少年时期,人的精力旺盛,多读书,储存丰富的知识,可受益终生。
③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不断培养自己的特长爱好,以后可以把自己的爱好,特长发展为自己的职业和事业。科学家达尔文从小就有搜集标本的爱好,这一爱好后来发展为专长,使他成为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
④走出校门,开阔视野,开辟学习的新天地,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读社会这本无字巨著。参观工厂、农村,观看画展、科技展览,可以获取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进行调查访问,接触和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丰富阅历,增长才干;游览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⑤“解放自己的空间”,可以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有实力。
【1】根据选文内容,填上合适的词语。
扩大( ) 丰富( ) 储存( )
陶冶( ) 开辟( ) 观看( )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一辈子都能得到好处。( )
(2)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很出名。( )
(3)广泛阅读各种各样的书。( )
【3】“采过许多花”是指______,“叮在一处”是指________,“酿出蜜”是指________。
【4】选文告诉我们,解放自己的空间可以从几个方面人手。分别是哪几个方面呢?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中有许多语句包含着精辟的道理,能给人很大的启示。请你在文中用直线画出,并针对所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感动中国”颁奖现场,屏幕上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宁静的深夜,一位衣着朴素的农家妇女正捧着长长的十字绣图,埋头数着针路,数完便飞快地刺出一针又一针,好像在和时间赛跑。“她叫姚厚芝。”看着画面主持人讲起了她的故事。
②1999年,姚厚芝随丈夫一起赴山东煤矿打工,她在家操持家事,丈夫一心挖煤,养育着两个孩子。
③2006年,姚厚芝检查出患了癌症,高额的手术费让她选择了放弃治疗。这个柔弱却又刚强的母亲对孩子隐瞒了病情,独自盘算着:孩子还小,我得为他们留下点什么。
④2009年2月,姚厚芝从电视上得知,绣十字绣能卖大价钱。她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自己也可以试着绣一幅。第二天,她坐车辗(zhǎn)转十多个小时,咬牙花了2800元买回一幅6.5米长,0.85米宽的《清明上河图》绣样。也是从那天起,姚厚芝过起了“两点一线两头黑”的生活。
⑤姚厚芝清早6点起床,凌晨1点睡觉,除去给孩子做饭、送孩子上学和干杂活的两小时时间,剩下的17个小时,她只专心干一件事——绣十字绣。记不清多少次,针尖刺破了她的手指,她只是眉头微微一皱,继续飞针走线,腰酸了,眼花了,她全然不顾。2012年7月,经过3年零5个月的昼夜追赶,这幅大气、精美的《清明上河图》终于完成了,一共127万针,图上绣有684个人物、96只牲畜、122座房舍、88顶轿子、25艘船、124棵树……
⑥有人出20万想买这幅作品,姚厚芝却不肯:“我得把这幅十字绣保存下来,将来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让丈夫把它卖出去,孩子们上大学的钱就不用愁了。”
⑦感觉心愿已了,姚厚芝这才向儿女们说出真实病情。孩子们伤痛不已,哭个不停,接下来的学习成绩也开始下滑。可是姚厚芝咬咬牙,花光所有积蓄又买回一幅22米长,0.85米宽的《清明上河图》绣样。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十字绣,刺绣的难度和需要的时间远远超过前面那一幅。
⑧病情加重的姚厚芝每绣一针,都会引发胸口一阵剧烈的疼痛。但她说:“我现在就是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我不知道生命何时会终结,只是想把这件事做好,一方面给孩子攒些钱,将来用一方面也来督促小孩,妈妈带着病都能给自己一个很大的挑战,希望孩子们也能加油,不要被困难吓倒。”是的,姚厚芝是在尽自己所能,多给孩子留下点什么。
⑨听完姚厚芝的故事,观众席响起一片掌声。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姚厚芝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的理解,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短文把姚厚芝生病、买十字绣、绣十字绣的时间介绍的很清楚,主要是为了( )
A. 说明故事很真实
B. 二说明他年岁已大
C. 突出生病的她在跟时间赛跑
【3】短文第⑤自然段中划线“ ”的语句主要对人物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描写使我们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两次提到姚厚芝想给孩子们“留下点什么”,这位母亲给孩子们留下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6】你赞同文中母亲的做法吗?为什么?(选做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下面短文,答题。
①蛙不仅善于捕食害虫,有益农事,它们还是田园音乐家。
②夏夜的乡村,便是蛙的世界。
③【A】太阳刚刚落下山坡,黄昏的薄霭像轻纱一样笼罩着田野,蛙声便(逐 遂)渐热闹起来了。这时候,劳作的人们要是从田埂上经过,就只听见路两旁扑通扑通的声音——蛙儿们纷纷呱呱跳入稻田去了,蛙声也暂时停息;但是人刚一走过,它们又扯开嗓子,放肆地叫起来了:呱呱,呱呱,呱呱……
④【B】一到夜里,又高又蓝的天空稀疏地缀着宝石一样的星辰,空气里(迷 弥)漫着泥土、雾露和稻子的清新气息。夏夜特有的像梦幻一样的寂静,使得一切生物似乎都朦胧入睡了。
⑤而这时候,蛙们却叫得格外起劲了。【C】无边的田野,一片蛙声,如沸如腾,如鼓角齐鸣,如风潮迸涌。千万只蛙各自歌唱,却组成一部和谐、动人的乐曲。这乐曲深沉、宏大、雄浑,殷殷洪洪,掩盖一切……
⑥古人称蛙鸣为“蛙鼓”,我想,只有富于战斗性的鼓声,才能组成这样壮丽的乐曲。它给人感情上的影响是健康、饱满、乐观,是和平与劳动的欢愉,是秋后丰收的喜悦。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选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汉字,划上横线。
【3】短文中画线的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仿照对例句【A】的赏析,请你从【B】或【C】处选择其中一句说说表达效果。
例如:【A】作者把黄昏的薄霭比作轻纱,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山野在黄昏的薄霭笼罩下若隐若现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散文以什么为线索?请选出回答正确的一项。( )
A.蛙
B.蛙声
C.乐曲
D.音乐家
【5】对文中标点符号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只听见路两旁扑通扑通的声音——蛙儿们纷纷呱呱跳入稻田去了。(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
B.这乐曲深沉、宏大、雄浑,殷殷洪洪,掩盖一切……(省略号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C.古人称蛙鸣为“蛙鼓”。(引号表示否定和讽刺)
D.它给人感情上的影响是健康、饱满、乐观。(顿号表示词语和意思并列)
【6】对短文的理解,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三自然段加点字“放肆”是贬义褒用,意思是“毫无顾忌,随意为所欲为”。
B.文章第四自然段写夏夜田野的美丽和安谧,与下段蛙声殷殷洪洪对比,更衬托出蛙鸣曲的壮丽。
C.蛙虽善于捕食害虫,但是呱呱声不绝于耳,在夏夜略显聒噪。
D.文章结尾点明中心,借赞美蛙鼓,来表达人们秋后丰收的喜悦。
17、课外阅读。
圆明园残简
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
她原本是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宕平仄的韵脚。朗之吟之,如痴如醉。
读圆明园,如同读一串珠玑丝裂的玉链,遗珍散珠,蒙尘染垢,我捧玉心焚。
她原本是一身珠光宝气,晶莹剔透,瑞光四射。抚之玩之,如梦如幻。
雨果从巴黎圣母院走来读她,他如痴如醉了:“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的宝库,以宫殿庙宇的形象,那就是圆明园。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她……”
如今我却不能读到她,不能在梦中看到她。
1860年10月的一天,雨果看到“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1860年10月的这一天,简毁珠散,日月无光。
我梦中的圆明园哟,我捧玉心焚的圆明园!
【1】短文第2自然段中的“她”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读圆明园,如同读一串珠玑丝裂的玉链,遗珍散珠,蒙尘染垢,我捧玉心焚。
________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这个句子的含义是( )
A.那些描写圆明园的古书,都残破了,也没有标点,我读不懂。
B.那些描写圆明园的古书,残破不堪,我没有办法为书籍标点。
C.曾经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英法强盗毁于一旦,已经残破不堪,我内心无比痛苦。
【4】请用横线画出短文中雨果描写圆明园壮美情景的句子。
18、阅读下面的文章
满
①那时候,母亲总在家里,父亲总在家外。
②父亲就像一个熟悉的“客人”,前来“拜访”我们的时候,总会带着礼物。
③有一次,父亲拉着满满当当的木板车回来,我一看,像是一个打了胜仗的“大王”,身后还多了一群呐喊助威的“大兵小将”。他欣然地卸下一张桌子,说让我写字用;又搬下一条高凳子,凳子下面竟然有个小抽屉——带锁!周围无数双眼睛都被它镀亮……这一刻,我无比自豪。
④可有时候,他也会两手空空,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手无寸铁。他眼睛里的火光熄灭了,叹息着,灰头灰脸,嘴唇起了白皮儿,他肯定又饥又渴,脸上什么也没少,但就是让人觉得缺了不少东西。他的腰身弯如无箭可射的猎弓,疲累得好似一件等待果洗的脏衣服。我心里有些难过。
⑤这一天,他做生意亏了本儿,一路风餐露宿,空荡荡地走回家。母亲看到他,神色平静,目光柔和,窸(xī)窸窣(sū)窣地小步快走,从厨房里捧出满满一碗凉好的开水,放到他面前。他“咕嘟咕嘟”一饮而尽。母亲拿走碗,盛来满满一碗饭,放到他面前。在我的记忆里,这情景不止一次,这饭有时是面食,有时是白米盖着菜,有时竟是只有节日里才有的萝卜炖骨头,好像她提前知道他要空着肚子空着手回来似的。当然有时母亲还会特意为他斟满一碗热热的黄酒……看他吃饱喝足、心满意足。我有些疑惑不解:母亲这样招待他,怎么像是在犒劳凯旋的将军?
⑥饭后,父亲并没有上床歇息,而是无牵无挂地坐着,看母亲从井水中捞出洗净的衣服,拧干,晾晒到院子里的绳子上。水拉着被单,起初还显得紧致,慢慢地灌满了风,它们就可以如巨大的翅膀般,扑扇着发出富有节奏的、鼓舞人心的“鼓点”,那声音灌满了我们的耳朵。那些红的、绿的、青的、蓝的、白的土布啊,在风中扑扇出阳光的温煦芬芳,挂满了我们的家园。我们这些孩子在这个快乐的“迷宫”里穿梭、奔跑、喊叫、躲藏。这时候,父亲的眼中似乎也有了光芒。我们沐浴在父亲的目光中,有了满足,有了激动。
⑦再后来,父亲放下了担子,也放下了木板率,和母亲一样,总在家里,总在庄稼地里,总想着将家填得更满些,更满些。可是屋子里,这里还缺一个柜子,那里还少一台收音机,另外一个地方又需要一辆自行车……终于有一天,他们都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吧……”
⑧我们会的,会把所有需要填满的地方填满,也包括他们心里梦里空着的地方。但是我又懂得,在那有他们的地方,其实一直都是满满当当的。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
【1】第③自然段中划横线的词语—“镀亮”的意思是( )
A.这是把新锁,这把锁发出很亮的光。
B.周围的人被吸引了,眼里泛着亮光。
C.父亲这时非常开心,眼里泛着亮光。
【2】第④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抓住了父亲的____和____进行描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
【3】第⑤自然段将父亲做生意亏本回家时的“空”与母亲招待父亲的“满”进行____,突出了______________。
【4】第⑦自然段中父母说“我们都老了,那些空着的地方,你们去填满吧……”,第⑧段中“我”认为“我们最需要的东西,那里一直不缺不空。”。这两句话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活学活用,填成语。
(1)读了《迷人的张家界》我仿佛( ),完全陶醉在奇山秀水之中了。
(2)演奏会上,音乐( ),听众一片茫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3)奶奶摇着蒲扇,( )地给我讲起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4)田老师将小诗编成( )的故事,事隔多年,我仍然( )。
(5)“( ),( )” 是说培养人才不容易,也是长久之计。
20、改写句子。
我放走了那只可爱的小鸟。
(1)改成“被”字句:
(2)改成“把”字句:
扩写句子。
(3)( )小姑娘( )跑过来。
21、句子训练场(按要求完成句子)。
(1)在一个刮着风又纷纷扬扬下着大雪的日子里,已经显得苍老的父亲睡觉的时候,在自己的被窝里发现了热水壶。(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壶伴着父子走过冬天。(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儿子放错了热水壶。
①“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女孩捡起这只好看的贝壳。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笔下生花。
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一写自己读书的喜与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