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弹洞前村壁。( ),今朝更好看。诗句的前一句分别是( )
A.古台摇落后 夕阳依旧垒
B.当年鏖战急 装点此关山
C.五月天山雪 笛中闻折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迟延 派遣 顷盆大雨
B.借鉴 稀罕 金碧辉煌
C.硝毁 抵御 富丽堂皇
D.谴责 惩罚 决口不提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终于买到了这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B.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
C.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D.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而且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4、按课文的内容填空。
1.我喜欢读历史故事,《将相和》中______________的蔺相如,______的廉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人难忘。我喜欢读书,冰心奶奶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读好书。世间之书,需要用方法去读,《论语》中告诉我们要保持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那么重。”这句话主要写__________ ,作者使用了_______说明方法。(《鲸》)《落花生》的作者是__________,学了这一课后,我们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冬天最美是早晨。______当然美,就是在遍地___的早晨,或是在_______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_________________。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______________啊!
5、看拼音写词语。
xùn qī(______) fǔ chōng(______) xié tiáo(______)
yǒu xù(______) yǔn nuò(______) shāng yì(______)
lǎn duò(______) diǎn lǐ(______) dǎn qiè(______)
jù jué(______) bú shèng méi jǔ(_______) shān hóng bào fā(______)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青山________ 歌舞________
7、课文再现
1.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一日难再晨。_______________,岁月不待人。
3.非淡泊_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雪白的_________,那全身的_________,那铁色的_________,那青色的_________,增之一分则嫌_________,减之一分则嫌_________ ,素之一忽则嫌_________ ,黛之一忽则嫌_________。
7.春天最美是__________。东方一点儿一点儿____________鱼肚色天空,染上_________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___________。
8.红日初升,______________。河出伏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鳞爪飞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tuó niǎo guàn jūn pēn qì chì dào
( ) ( ) ( ) ( )
fǔ chōng huā shù yuán quān àn zhào
( ) ( ) ( ) ( )
9、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多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
【1】结合选文,请你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这几个人的特点。
(1)诸葛亮——( ) (2)鲁肃——( ) (3)曹操——( )
【2】联系上下文,品析下面的语言。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1)选择“大雾漫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_______
(2)军士“擂鼓呐喊”是为了________
【3】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诸葛亮为什么笑着说?
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想象一下,当曹操发现上当后,他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题
有人送我一株草
①1971年的夏天,我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求学。
②不知是抵美的第几个日子了,我由一个应征事情的地方走回住处。那时候身上只剩下一点生活费,居留是大问题,找事没有着落,前途的茫然将步子压得很慢,穿过校园时,头是低着的。
③远远的草坪边半躺着一个金发青年,好似十分注意地凝视着我。他看着我,我也知道,但没有抬头。他站起来了,仍在看我。他又蹲下去在草坪上拿了一样什么东西,于是,这个人向我走来。
④他步子跨得那么大,轻轻地吹着他的口哨,不成腔调又愉快的曲子。
⑤我不认识走过来的人,没有停步。
⑥一片影子挡住去路,那吹着口哨的青年,把右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捏着一株碧绿的青草,正向我微笑。
⑦“来!给你……”他将小草当珍宝一样递上来,我接住了,讶然地望着他,然后忍不住笑了起来。□对□微笑□就是这个样子□他轻轻地说。说完拍拍我的面,将我的头发很亲切地弄弄,眼神送过来一丝温柔的鼓励,又对我笑了笑。
⑧然后,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悠悠闲闲地走了。
⑨那是我到美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
⑩小草,保留了许多年才找不到了,连名字都没有法子知道,他的脸在记忆中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法子忘记他。
⑪很多年过去了,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将信心和快乐传递给另外一些人。将这份感激的心,化作一声道谢,一句轻微的赞美,一个笑容,一种鼓励的眼神……送给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
⑫我喜爱生命,十分热爱它,只要生活中一些小事使我愉快,活下去的信念就更加热切。虽然是平凡的日子,活着仍是美妙的。这份能力,来自那株小草的延伸,将这份债不停地还下去,就是生存的快乐。
【1】在文中的“□”中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2】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句并填空。
(1)第②段中的“压”字很形象,既写出了我的步子____________,同时也写出了我当时的心情____________。
(2)第⑩段中“他的脸在记忆中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法子忘记他”,作者模糊了____________,但没有忘记____________。
(3)第⑪段中“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的一笔债”,这笔债指什么?请在文中用“ ”画出。
11、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②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 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③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有种习俗,大人往往给孩子一点钱,叫做“压岁钱”。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④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⑤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⑥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第②自然段中“欣喜若狂”的意思是_________。
【2】第④自然段中“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这句话在短文中主要作用是( )
A.总结全文 B.承上启下 C.点名中心
【3】第④自然段中,鲁迅记忆力好,最主要是因为他( )。
A.天生聪明 B.喜欢抄书 C.总写作业 D.看书很多
【4】短文主要写了鲁迅小时候的哪些事?请你简要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结尾:“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结合短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街头雕塑——地方的“名片”
①街头雕塑,就是在道路两侧或交叉口等位置布设的雕塑,主要供在道路上活动的过路者观赏。现在,无论城市,还是乡镇,人们经常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街头雕塑。
②街头雕塑一般分为纪念性、主题性和装饰性雕塑。纪念性雕塑一般是以历史上的人或事件为主题,它布设在特定地点,再现特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显示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民族精神。例如,都江堰市的李冰父子雕塑,就是为了纪念李冰在设计都江堰工程中做出的杰出贡献。主题性雕塑是对某个特定地点、环境、建筑的主题说明,必须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点明主题。例如,王府井大街街头的那座“老北京人力车夫”雕塑(身穿布衫、手扶车把、身体侧倾、注视前方),形象突出了王府井商业老街的百年历史。再如,在甘肃敦煌县城有一座“反弹琵琶”雕塑,就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显示了该城市因拥有莫高窟这一名胜而闻名于世的特色。装饰性雕塑主要用来装饰街道环境,表现的内容比较广泛,雕塑大小也因环境需要而不同。如重庆长江大桥两端设有的“春、夏、秋、冬”为主题的四座雕塑,它们的作用就是装饰大桥,增添景观。
③一座好的街头雕塑,会让我们对一个陌生的地方记忆犹新。从街头雕塑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精神、个性和追求。一些国际大都市和有历史沉淀的城市,都十分重视街头雕塑。近年来,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出现了以突出某地地域特色或文化内涵的巨型雕塑。
④看来,街头雕塑对一个地方的品位的影响不可低估,有人也称其为地方“名片”。它可以使城市更具亲和力,使乡村更富有生机;它既美化了环境,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甚至成为了城市或乡村人文精神的标识。
【1】根据内容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街头雕塑,主要是广场上布设的景观。(______)
(2)街头雕塑一般分为纪念性、主体性和装饰性三种。(______)
(3)从街头雕塑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精神、个性和追求。(______)
(4)街头雕塑对一个地方的品味的影响不会太大。(______)
【2】短文的第②自然段中画“ ”的部分,主要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表达是为了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②自然段的表达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4】为什么说街头雕塑是地方的“名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列内容,回答问题。
别了,我爱的中国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看着船渐渐地离岸了,船和岸之间的水面渐渐地宽了。我看着许多亲友挥着帽子,挥着手,说着“再见,再见!”我听着鞭炮劈劈啪啪地响着,我的眼睛润湿了,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镜面上,镜面模糊了。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沿途停着好几只灰色的白色的军舰。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两岸是黄土和青草,再过去是地平线上几座小岛。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我不忍离了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个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许多亲爱的勇士正在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正在以满腔热情工作着,战斗着。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然而我终将在这个大时代中工作的,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贡献我的身、我的心的。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暂别了,暂别了,在各方面斗争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到你们当中来!
当我归来的时候,我希望这些帝国主义的军舰都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伟大的中国舰队。如果它们那时候还没有退出中国海,还没有被我们赶出去,那么,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以更勇猛的力量,去驱逐它们,毁灭它们!
这是我的誓言!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模糊——________ 放弃——________
勇猛——________ 毁灭——________
【2】在船上,“我”看着许多亲友________,听着________,“我”的反应是________。
【3】为什么说“我“是一个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离开中国的目的是________;“我”的誓言是________ 。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世界读书日”是哪一天?( )
A.4 月22 日
B.4 月23 日
C.5月22 日
D.5 月23 日
【2】“今天你读了吗?”这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
A.提出问题,希望得到解答。
B.批评训斥,责怪人们缺少阅读。
C.引发思考,提醒人们重视阅读。
D.设置悬念,提示内容。
【3】下列哪一项说法最贴合这张图片的主题?( )
A.只要读一本好书,一生的财富就有了。
B.赚了一生的财富,还不如读一本好书。
C.好书就像财富一样,因此要多读好书。
D.财富就像好书一样,因此要多挣财富。
【4】本学期你阅读了哪些课外书籍?(最少写两本书名),书中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与理解。
材料一
材料二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对他的精彩故事津津乐道,他就是狡猾又幽默的狐狸列那。他的故事来源于ロ口相传的法国民间传说。后来,法国女作家M.H.吉罗夫人对这些民间传说进行了搜集整理,并以叙事诗的形式将其连缀成篇,结集出版,以影射当时的法国社会,这就是目前流传最广的版本《列那孤的故事》。
《列那狐的故事》是法国同类叙事诗中成就很高、响很大的作品,它从法国走向了世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列那狐的故事》是法国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___________)
(2)这本书是M.H.吉罗夫人根据法国的民间传说整理而成的。 (___________)
(3)买《列那狐的故事》《窗边的小豆豆》这两本纸质书只需要花24.80元钱。(_________)
【2】把《列那狐的故事》推荐给同学们,结合上述材料写出你推荐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同桌萱萱想花35.20元钱买到《列那狐的故事》《达尔文女孩的心航线》《我和小鹑》这三本书,你觉得可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故乡,那片桃林
青青绿草 铺满山下 路边开野花 河水弯弯 围绕着她 这就是我的家 每当听到这首熟悉的歌曲 家乡 心儿就会情不自禁地飞回我的故乡 飞回故乡那片令我魂牵梦萦的桃林
我的故乡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沟。她本来没有名字,只因为那里种着很多桃树,春天一到,漫山遍野都是红的桃花,所以大家都叫她“桃花沟”。虽然故乡名不见经传,鲜为人知,但我喜欢她;真的,打心眼儿里喜欢。
在我的心中,故乡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恬静而美丽。
且不说那淙淙流淌的、似乎凝聚着山的灵气的清亮的小溪,光溜溜的、五彩斑斓的鹅卵石,活乱跳的小鱼小虾;也不说那软绵绵的、像铺着一张大绿毯似的桃花坡,红尾巴的小靖蜓,绿油油的大妈蚱,单是山腰里的那一片桃林,就有说不完的乐趣。
故乡的那片桃林,是我童年时的乐。那里留下了我欢快的笑声,洒下了我辛勤的汗水,也烙下了我难忘的回忆……
当温柔的春风刚刚吹过故乡的桃林,桃树枝头就透出一点浅浅的新绿,渐渐地,槐林里又多了几片精巧的翠叶,又探出了几点深红的花蕾。一夜春雨,桃花沟就像换了一个世界,你瞧,桃林里,千万朵绯红的桃花在浅笑低语:“开了!开了!”那一片漫山遍野的绯红,就像天上的一匹彩锦落到了桃花沟。
天气渐渐地暖了,枝上的桃子已有麻雀蛋那么大了。摘一个尝尝,酸酸的还带点儿涩。
五、六月间桃子成熟了。这时的桃林,果实累累,枝头都挂满了白里透红的大蜜桃,有的把树枝都压弯了,整个桃花沟都弥漫着桃香。这时的我,会整天和伙伴们高兴地拍着手,追逐着,嬉闹着,从桃林的这边钻到那边,又从那边钻到这边,偌大的桃林里到处都荡漾着我们那无忧无虑的笑声;跑累了,顺手摘下一个熟透了的大蜜桃,在衣服上蹭掉薄薄的茸毛,对着红红的桃尖咬一口,桃汁便顺着嘴角了下来,呀!好哪!吃饱了蜜桃,再找一个三杈的树枝躺着,在浓荫匝地的桃林里美美地睡上一觉,该多么惬意!
斗转星移,时光如箭,眨眼间我离开故乡已经七八年了。虽然大城市里繁华、陆离,但那无休无止的喧嚣却整天包围着我,使我得不到片刻的宁静,因此心里总时时想起故乡,不知故乡如今会变成什么样子?儿时的那片桃林还在不在?真想回去看一看。
耳畔不禁又响起了那熟悉的歌声:“风儿吹动,花儿树枝,天边挂彩霞;一片安详,一片幽雅,她是我的家……
哦!故乡,那片难忘的桃林……
【1】给第1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用“ ”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顺序的句子。
【3】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1)你瞧,桃林里,千万朵绯红的桃花在浅笑低语:“开了!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一片漫山遍野的绯红,就像天上的一匹彩锦落到了桃花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一下,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①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②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③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④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⑤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⑥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⑦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瓜,就结一个瓜。⑧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⑨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1】在作者的心中,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等都是怎样的?它们过着怎样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这样写,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第④⑤两句与后面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
【4】仿照文中画“ ”句子,写一组排比加拟人的句子。
树绿了,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蝉叫了,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飞来了,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谁会成为蚊子的大餐》
谁会成为蚊子的大餐
作者:王亚宏 来源:《意林》
我们在挑西瓜的时候,要么听声辨音,要么给西瓜相面,要么干脆就凭运气。可蚊子会选择谁作为大快朵颐的对象呢?科学研究表明,蚊子也有类似的“挑瓜术”,只不过,它们关注的,是人的一些生理指标。蚊子靠什么来选餐?
蚊子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其口味,主要依据是人身上的化学信息。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昆虫学家乔普·范·龙发现,蚊子会根据二氧化碳的“痕迹”寻找“美食”。当人们呼气时,从肺里呼出的二氧化碳并非立即与空气混合,而是暂时形成类似面包屑那样的团块状气流。蚊子跟踪的正是这种气流。通过特殊习性和感觉器官,蚊子跟踪人体留下的细微化学痕迹寻找叮咬对象。蚊子能根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痕迹辨别方向,为了更好地感知到二氧化碳浓度高的地方,它们会花更大的力气逆风飞行。
蚊子猎食的时候会用上所有的感官,但“嗅觉”更重要,研究发现,新陈代谢更快、体温更高、汗水更多的人更可能被蚊子叮咬。
我们身体产生的乳酸、呼出的二氧化碳会吸引蚊子。乔普·范·龙表示,利用二氧化碳痕迹,蚊子会锁定距离50米以内的“目标”。当蚊子靠近(距离小于一米)一群潜在的“受害者”时,它们的感觉器官开始读取各种参数,例如皮肤的温度,上面是否有蒸汽和微生物等。总体来说,色香味俱全的人会成为蚊子优先选择的进食目标。
蚊子选择这个人而非另一个人作为叮咬对象,其依据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皮肤上微生物菌落产生的化学成分。皮肤上的微生物会产生一种由300多种不同成分组成的“化学花束”。科学家指出,它的成分取决于环境和人的遗传结构。此前有研究显示,和其他男性相比,皮肤细菌成分更多样的男性被蚊子叮咬的可能性更低。
【1】蚊子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其口味的主要依据是哪一项?( )
A.年龄
B.皮肤厚度
C.衣服的颜色
D.人身上的化学信息
【2】下面的人最不容易被蚊子叮咬的是哪一项?( )
A.汗水更多的人
B.皮肤细菌成分更多样的男性
C.色香味俱全的人
D.新陈代谢更快、体温更高的人
【3】下面快速阅读本文的方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哪一项? ( )
A.王琳琳在阅读时遇到“大快朵颐”“团块状气流”等不理解的词语时,没有停下来,没有回读。
B.短文中有不少有趣的词语,如“挑瓜术”“长腿自助餐”“化学花束”等,李秀非常喜欢,于是来回多读几遍,体会作者生动的表达。
C.周楚带着“谁会成为蚊子的大餐”这个问题,一边阅读一边思考。
D.张萌萌在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时,看到第一句话,就知道这段话要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了。
【4】文中画线句中括号里的内容是否可以删去?试着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明明是学校足球队的一员,每次踢完球后都是满身大汗,他有一个困扰——招蚊子。读了本文后,请你帮助明明解决一下他的困扰吧。(提示:说明原因并给出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金碧( )的殿堂,也有玲珑(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_____、元、_____、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我能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剔”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再查音节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
【2】请把短文第一句中的两个词语补充完整,填在括号里。
【3】我能在短文第2自然段中的橫线上填写朝代名称。
【4】判断题,请在正确的说法后打“√”。
(1)“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句话在文中起过渡作用。 ____
(2)“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句话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____
(3)“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圆明园没有什么特点。 ____
【5】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 )
A.因为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能让我们牢记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B.因为想告诉我们如果要重建圆明园,就要记住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样子。
C.因为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就能更加吸引大家去了解圆明园,明白要保护好圆明园遗址。
20、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找到了月亮。(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要求写句子。
(1)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仿照说说“快”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体操运动员的动作真灵巧,她在高低杠上的表演就像猴子在树林间攀援、穿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选择以下一个情景写一写)
游子回到家乡 暴雨突然降临 歌声在空中回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年糕把牙牢牢地钳住,就像是拔掉了似的疼。(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是,到了这种地步,是不是猫,又有何干?(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武松是一位打虎英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展示台。
你一定读过好多本书,有的特别感人,有的神奇有趣,有的富有启示……请你选一本你最喜欢的书介绍给大家,题目自拟,35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