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这些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这些大月亮,怎么能比得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呢?
B.这些大月亮,难道能比得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吗?
C.这些大月亮,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D.这些大月亮,比得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2、玉石上没有斑点。________
A. 无瑕 B. 波澜壮阔 C. 峰峦雄伟 D. 危峰兀立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负荆请罪( )
A.依仗
B.背
C.享有
D.遭受
4、积累运用园地。
1.书信的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
2.读到:月夜,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清泉和小桥,还有那几株风中多情的青松。情不自禁会想起王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二字让画面动了。
3.自己读书该向朱熹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到之中,__________最急。
4.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多读多练。
5、先填空,再使用其中两个词语写一段话。
(______)闻名 怒发(_______) (____)智(____)谋 (_____)之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赏析句子,完成练习。
(1)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①“或”在文中的意思是:___。
②“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这个人不想回答无意义的问题。
B.因为这个人发现自己前后的说法是有冲突的。
C.因为这个人没有听清楚提出的问题。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①加点字“诣”的意思是:___。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词积累与运用。
1.《四时之风》中描写春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夏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秋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冬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课文内容填空或按要求回答问题。
(1)“夕阳西沉,________、__________,那___________,听起来愈发叫人__________。”句子描写的是四季中______(季节)的美,主要运用的是________态描写。
(2)“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__________地站立于小树的__________,看来像是不_________,而它却是很__________。”句子选自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
(3)《忆读书》的作者是_______。她指导儿童读书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爱之舟》一文最难忘的场景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9、阅读。
“偷饼贼”
①有位女士在机场候机,在起飞之前她还有好几个小时时间,她在机场商店里买了一本书和一袋甜饼之后,找了个地方坐下。
②她沉浸在书里,却无意中发现坐在她身边的一个男人竟然毫无顾忌地抓起放在两人中间的那个袋子里的甜饼吃了起来。
③她试着回避这件事,避免大发牌气。她继续读着书,使劲嚼着甜饼。她看了看表,同时用眼角的余光看那个“偷”饼干的人,他居然也在做同样的动作。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她更生气了,暗自思忖:如果我不是这么好心,这么有教养的话,早就把这个无礼的家伙打得鼻青脸肿了。
④她每拿一块甜饼,他也跟着拿一块。当剩下最后一块饼干时,他不太自然地笑了笑伸手拿起那块甜饼,掰成两半,给了她一半,自己吃了另一半。
⑤她接过那半块甜饼,心想:这人真是太没教养了!甚至连声谢谢都不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厚颜无耻的人。
⑥听到登机通知后,她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她急忙把书塞进包里,拿起行李,直奔登机口,看都没看那个“贼”一眼。
⑦在飞机上坐好后,她又开始找那本没看完的书,突然她愣在那里,她因意外而紧张得透不过气来——那盒甜饼还原封不动地放在包里!
⑧“如果这是我的,”她绝望地呻吟道,“那么另一包就是他的,而他却尽力与我分享! 她是那样难过,那个无知无礼的偷饼贼,恰恰是自己!
【1】在她摸到自己的甜饼前,她认为那个男人是个( )的人。
A.无耻
B.大方
C.无知无礼
D.偷窃、没有教养
【2】第3自然段写“她试着回避这件事”,她是怎样努力“回避”的呢?( )
A.她拿着甜饼离开了。
B.她把甜饼收进了行李包。
C.她把甜饼给对方吃。
D.她继续看着书,使劲嚼着甜饼,看着钟点。
【3】文中说“她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采用比较多的人物描写方法有( )
A.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B.心理描写外貌描写
C.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D.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5】事情发展的过程中,对这位女士的情绪变化过程,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忍耐——气愤——羞愧——鄙夷
B.忍耐——气愤——鄙夷——羞愧
C.气愤——忍耐——鄙夷——紧张
D.忍耐——气愤——羞愧——紧张
【6】结尾处省略了作者的几句话。你认为作者要告诫人们什么?请根据前文内容把它补充完整。(4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美丽的月牙泉(节选)
罗彩君
走近月牙泉,沙漠驼铃清脆悦耳的“叮咚”声,声声入耳,如同仙乐。放眼望去,只见沙漠中竖立着一块石碑,刻着“第一泉”。
依偎在泉边白色的栅栏上,我静静地、仔仔细细地品味着月牙泉,与她进行无声的交流,用心聆听她的呼吸。月牙泉太像一只美丽的大眼睛了,你看那一潭碧水,就是她那明亮的眼眸,那茂密的绿色芦苇就是她长长的睫毛,那四周金色的鸣沙山,就是她诱人的眼皮了,忠实地保护着她。月牙泉就是大漠中一只美丽的大眼睛,时刻仰望着蓝天白云,守护着她温暖的家园——月泉阁。
据记载,月泉阁位于月牙泉南岸,原有庙宇一百余间,亭殿楼阁,辉煌大气,游人登亭观赏,享受大自然妙趣,思索这沙漠奇观,无不 。可惜动乱年代,古刹胜迹,毁于一旦,让人惋惜。我们现在看到的月泉阁是重建的,虽然没有原来的 ,但也不失精致典雅,仿古建筑, 。月牙泉和月泉阁、鸣沙山相依相偎,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吸引着来自 数以万计的游人。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古色古香 气势恢弘 赏心悦目 四面八方
【2】把“月牙泉太像一只美丽的大眼睛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声声入耳”,你有没有想起一副非常有名的对联?请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牙泉是“大漠中一只美丽的大眼睛”,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近年来,月牙泉面积大幅缩减。为了不让月牙泉消失,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zhuó zháo)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qiáng qiǎng)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chǔ chù)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1】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作者认为《水浒传》比《荡寇志》强多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对《红楼梦》的态度起初是_____,后来喜欢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揭开水并不浑的秘密
在我们学校操场的一角有一口大大的水井,它解决了五百多名师生的饮水问题。可是每到春夏季节,一场大雨过后,地面雨水渗入井里,井水就变得浑浊不堪,不能饮用。
怎样才能让井水不浑浊呢?学校采取的加隔离板、挖沟排水等措施都不见效。最后自然老师们又想到一个办法:把水井周围的空地修成一个个花坛,花坛里种上花草。这样一来,校园一角变绿了,变美了,更奇怪的是,不论什么季节,井水都十分清澈,不再浑浊。我们都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去问老师。老师不告诉我们,让我们自己去找答案。但我查了许多科学书都没有弄明白。
有一天,我偶然看到一篇关于植物的文章,总算真正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文章说:植物是天然的净水器,它的根系能截留、吸收水中的有机物质。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将污水通过柳树、芦苇和水葱组成的绿地净化,结果污水中的悬浮物减少了30%,氯化物减少了90%,水的硬度降低了97%,酚、苯、胺等物质几乎全部被吸收。植物的根真神奇!
在敬佩老师之余,我对绿色植物更多了一层认识:它是人类最真诚的朋友,在默默地为人类作贡献。保护环境,关爱地球,我们就首先要绿化地球。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经常—(______) 提高—(______)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学校采取的加隔离板、挖沟排水等措施没有效果。(______)
(2)植物能够净水的原理是它的根系能截留、吸收水中的有机物质。(______)
【3】作者对绿色植物有哪些新认识?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13、阅读乐园。
_________________
在气象学上,闪电属于灾害性天气系统。人们不喜欢闪电,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闪电,又将会怎样呢?
科学家说,如果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大作时,大气中的部分氧气被高温高压激变成了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还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可达3万摄氏度,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原先浑浊的空气在一场雷雨之后变得纯净清新!
如果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本来,大气中含有78%的游离氮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但经过闪电时的高温加工,空气分子被加热到了3万摄氏度,以至大气中的这些不活泼的氮跟氧化合,变成二氧化氮。大雨又将二氧化氮溶解成为稀硝酸并随雨水降至地面与其他物质化合,最后变成了作物能够直接吸收的氮肥。据计算,全球每年由雷雨放电而“合成”的天然氮肥就有20亿吨以上。这就是说全球每年单是由雷电“制造”的天然氮肥就相当于20万座年产1万吨的小氮肥厂全年产量的总和。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请用“——”画出文中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3.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你能试一试吗?
14、狗不理
①运河边上卖包子的狗子,是当年跟随他爹从武清来到天津的。他的大名高贵友,只有他爹知道;别人知道的是他爹天天呼他叫他的小名:狗子。那时候穷人家的孩子不好活,都得起个贱名,狗子、狗剩、梆子、二傻、疙瘩等等,为了叫阎王爷听见不当个东西,看不上,想不到,领不走。在市面上谁拿这种狗子当人,有活儿叫他干就是了。他爹的大名也没人知道,只知道姓高,人称他老高;狗子人蔫不说话,可嘴上不说话的人,心里不见得没想法。
②老高没能耐,他卖的包子不过一块面皮包一团馅,皮厚馅少,肉少菜多,这种包子专卖给在码头扛活儿的脚夫吃。干重活的人,有点肉就行了,皮厚了反倒能搪时候。反正有人吃就有钱赚,不管多少,能养活一家人就给老天爷磕头了。
③他家包子这点事,老高活着时老高说了算,老高死了后狗子说了算。狗子打小就从侯家后街边的一家卖杂碎的铺子里喝出肚汤鲜,他就尝试着拿肚汤排骨汤拌馅。他还从大胡同一家小铺的烧卖中吃到肉馅里边油汁的妙处,由此想到要是包子有油,更滑更香更入口更解馋,他便在包馅时放上一小块猪油。之外,还刻意在包子的模样上来点花活,皮捏得紧,褶(zhě)捏得多,一圈十八褶(zhě),看上去像朵花。一咬一兜油,一口一嘴鲜。这改良的包子一上市,像炮台的炮一炮打得震天响。天天来吃包子的比看戏的人还多。
④狗子再忙,也是全家忙,不找外人帮,怕人摸了他的底。顶忙的时候,就在门前放一摞一摞大海碗,一筐筷子,买包子的把钱撂在碗里。狗子见钱就往身边钱箱里一倒,碗里盛上十个八个包子就完事,一句话没有。你问他话,他也不答,哪有空答?这便招来闲话:“狗子行啊,不理人啦!”
⑤别的包子铺干脆骂他“狗不理”,想把他的包子骂“砸”了。狗子的包子原本没有店名,这一来,反倒有了名。人一提他的包子就是“狗不理”。
⑥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好名没人稀罕,骂名人人好奇。“狗不理”是骂名,却好玩、好笑、好说、好传、好记,里边好像还有点故事,狗子再把包子做得好吃,“狗不理”这骂名反成了在市场扬名立万的大名了!
(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搪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扬名立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②段老高做包子“皮厚馅少,肉少菜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第④段顾客来买包子,狗子不理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所写的俗世奇人是“狗不理”包子的创始人高贵友,他的“奇”表现在: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4】联系《刷子李》想一想,作者写“老高”和“别的包子铺”对刻画人物特点起着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 )落以后,( )去小枝小叶,( )上几天太阳,( )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在第二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写上恰当的汉字。
【2】画出描写“我”盼望摇桂花的句子。
【3】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摇花乐,其中“________”字写出了“我”的期待之乐,接着又用“________”等动词写出了“我”的参与之乐。
【4】“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一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飘落的桂花比作雨,写出了“我” ________的心情。
【5】对“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桂花一年四季都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B.桂花香味浓郁,即使花谢了,香味仍然存在。
C.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糕饼也同样香气弥漫,它的香气已不受季节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乡亲们的生活。
16、阅读与表达。
指纹的奧秘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突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A)指纹人人皆有,(B)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小小的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漩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形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弓形纹。各人的指纹除了形状不同之外,纹线的多少、长短、粗细等也有差别。即使是父子、母女、孪生兄弟或姐妹,即使他们的相貌极为相似,指纹也有明显不同。据说,全世界的70多亿人中,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呢。更有趣的是,指纹是胎儿从第4个月便开始产生,到6个月左右就形成了。当婴儿长大成人,指纹只不过变大增粗,它的形状特征却固定不变。
②你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啦!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给大脑这个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握住东西,不易滑掉。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之所以能够那么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里面就有指纹的功劳。
③正因为指纹的这些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利用指纹破案。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指纹在医学上又有了新的用途,有的医生发现,通过检查人的指纹,能够查出某些疾病。近年来,指纹又和电子计算机成了好朋友。
【1】仔细阅读第①自然段文字,在文中括号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A:______B:______
【2】第①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指纹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
【4】用最简洁的话概括本文说明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在英国有位孤独的老人,( )无儿无女,( )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住。因此,老人(宣告宣布 宣传)出售他漂亮的住宅。
( )这是栋有名的住宅,( )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的底价是8万英镑,但是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10万英镑,而且价钱还在不断(高升 提升 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状况不好,他绝不会卖掉这栋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
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面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但是它的底价就是8万英镑,”老人淡淡地说,“而且现在它已经升到10万英镑。”青年并不沮丧,他(诚恳 诚实 诚意)地说:“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
老人站起来,挥手示意人们安静下来。“朋友们,这栋住宅的新主人已经产生了,就是这个小伙子!”
青年以 赢得了这栋住宅的购买权,梦想成真。
【1】在文中的( )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最准确的词语写下来。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蜂拥而至:_____________________
沮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就文中画线句子回答老人当时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位青年为什么能赢得住宅的购买权呢?请把最后一句话补充完整。
【6】你想对文中的那位衣着朴素的青年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李时珍夜宿古寺
①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②这天,他们来到湖北西部山区,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这地方前不见村,后不着店,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③忽然,庞宪发现前面的树丛中隐隐约约露出房屋的轮廓,便拉住了李时珍的衣角:“先生,你瞧!”
④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⑤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⑥“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⑦□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⑧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
⑨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成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⑩“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⑪“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⑫“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⑬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1】朗读第③段,如果想告诉听众是谁看到了树丛中的房屋轮廓,那么朗读这段话时,就应该强调________这个词语。朗读这段话中庞宪说的话,应该读出他当时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读第④段,用规范的符号画出一处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或句子,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在第⑦段中的方框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读第⑧至第⑧段,抓住其中的某个词语或句子,提出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再联系文章内容,思考该问题的答案。并将提出的问题和思考的答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提出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这段话选自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的描写手法。
(1)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
(2)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
(3)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 )
【3】用一个小标题概括选文第2段的内容:___。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_____和廉颇的____;实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第1段中的人物对话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刘伯承将军钢铁般的意志令人惊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感受,照样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文是李明同学写的读后感,请你帮他改一改。
《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书中刻画了许多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我最喜欢的就是好吃懒做的孙悟空。孙悟空就像现代社会中的警察,努力把坏人抓起来,帮助坏人改过自新,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各地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2、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改为陈述句 )
3、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似的排列在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两旁。(缩句)
4、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成转述句)
5、我经常见到这位送报纸的老爷爷。(改变句子顺序,但意思不变)
6、五壮士豪迈的口号声非常大。(改成夸张句)
23、作文。
(一)题目:我__________的一个人
要求:叙述要清楚,描写要具体,可以选择一两件能突出其特点的具体的事情来写。
(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喜爱的东西,在你心目中最喜爱的东西是什么呢?它是什么样子的?你为什么喜爱它?你们之间有什么难忘的故事吗?
请你拿起笔,结合题目要求把它描写出来,题目自拟,语句通顺,字数500字左右。
以上两个题目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