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吉安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请选出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吩fu     妒jí     然而至qiǎo

    B.腼diǎn   写ténɡ    误入途qǐ

    C.逼qiǎnɡ  裂qūn  才傲物zhì

    D.怯懦què  船huá   心沥血ǒu

  • 2、圆明园里有很多奇珍宝。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       

    A.奇特

    B.害怕

    C.不同

    D.惊奇

  • 3、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但悲不见九州同”“九州生气恃风雷”两句诗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B.一个人唠唠叨叨,没完没了地说话,我们可以用“能言善辩”形容他。

    C.为了提高阅读的速度,我们要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回读。

    D.《桂花雨》中的两个“漫”字把无形的花香写得可感可触,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我会查字典。

    “潜”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_,再查音节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再查_____画。“潜”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隐在水面下活动;②秘密地,不声张:③隐藏,隐蔽。下列句子中的“潜”字的意思分别是:

    1.随风入夜,润物细无声。________

    2.在我国的领海区域,发现了敌人的一艘艇。________

    3.父母的一言一行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________

  • 5、疑难探究。

    对比阅读三首古诗,说说它们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根据要求填写词语和句子。

    (1)朱熹所写的《观书有感》两首诗中,我最喜欢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示儿》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诗人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国家统一之事,叮嘱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食堂里要张贴标语,教育同学们珍惜粮食,我们可以推荐朱用纯的那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少年中国说》原文填空:红日初升,________________。河出伏流,________________。潜龙腾渊,鳞爪飞扬。________________,百兽震惶。

  • 7、必读与必背

    (1)古诗可以动静相宜:王维在《山居秋暝》里,“____________。”写尽了山中雨后的静谧秋景,“________________。”又写出了山林河中的动态喧闹;古诗也能花鸟关情:《枫桥夜泊》中,“______________。”最能读出浸满了作者张继愁绪的江景,《长相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更是体现了风雪夜中将士们思乡难入眠;古诗还满怀爱国情感:“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在《示儿》中读出了陆游临终对祖国统一抱有的必胜信念,也在林升讽刺的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中读出了他直斥当政者忘了国仇家恨,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做了故都汴州。

    (2)_______,戒奢以俭。——魏征

    莫等闲,___________。——岳飞

    (3)本学期我们读了许多民间故事,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______,因为______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在“()”内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西沉,_______,那风声( )虫鸣( )听起来也愈发叫人_______

    (2)从古至今,每个中华儿女都深爱脚下这片土地;林升忧国忧民,“_______,西湖歌舞几时休”满含他的悲愤;龚自珍希望国家改革,能涌现大批的杰出人才“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要多读书,如孔子一般“______________,诲人不倦,”要不忘毛主席教导“多少事,从来急;______________。一万年太久,_______”,要时刻牢记“今日之责任,______________”,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不息。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西湖的“绿”》节选,完成练习。

    ①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面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②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洞绿得闲。漫步苏堤,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茵茵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的山水画。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

    ③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选自宗璞《西湖的“绿”》有删改

    【1】请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莽莽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作者描写了四处西湖盛景绿的特点,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着画线的句子让我想到描写荷叶的诗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借助文章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将相和》节选

    ①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②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同心协力”的“协”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部, 除部首外再查_______,“协”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姓;②共同;③调和,和谐。“同心协力” 的“协”的意思是_________

    【2】“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句子的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坐车出去,看到了廉颇,他为什么要避开廉颇?请用简单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选文第2自然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选文第2自然段的描写中你认为廉颇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加油站。

    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妻子拦住曾子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

    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骗他,(     )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1.在短文的括号里填上适合的关联词语。

    2.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   ,一边   ,所以曾子的妻子就   孩子说,要    给孩子吃。 

    3.曾子的妻子    曾子杀猪,因为她觉得她只是和孩子       

    4.曾子坚持杀猪是为了什么?

  •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谁的眼睛最好

    ①说到眼睛的犀利,人们总想到雄鹰;谈及目光的短浅,也总忘不了老鼠。其实,这只是人类的片面看法。如果真的能够让动物们对“谁的眼睛最好”发表意见的话,我们就会听到一个异口同声的回答:“自己的眼睛最好!”

    鹰眼视野宽阔,视力敏锐,翱翔于两三千米的高空也能发现地面上的小动物。人要是处于那样的高度,能看到的范围就要窄得多,但人生活在陆地上,并不需要老鹰那样的眼睛。

    ③虎、豹等食肉动物的眼睛长在头部前侧,两眼的视野部分重叠,具有较好的立体视觉,不仅能看清楚物体,还能很好地分辨周围物体的前后位置和距离,这样的眼晴利于追捕猎物。牛、羊、兔等食草动物的眼睛长在头部两侧,两眼的视野互不搭边,总的视野比较宽阔,加之对动的东西特别敏感,这样的眼睛利于及时发现前来偷袭的天敌。但由于两眼之间距离较远,所以需要通过不断转头来看清楚周围的物体。

    ④水生动物的眼睛只适于在水里看东西;生活在空中和陆地上的动物,眼睛在水中是不好用的;青蛙、海龟、海豹等水陆两栖的动物,眼睛则能水陆两用。

    ⑤白天活动的昼行动物的眼睛,适于白天看东西;值夜班的猫头鹰却有一双极好的夜视眼;像猫那样昼夜都活跃的动物,瞳孔的大小能调节自如,眼睛昼夜都好用。

    ⑥长颈鹿的眼睛适于从高处看东西。老鼠的眼睛适于在黑暗中贴近地面看东西。变色龙的两只眼睛可以相互独立地向任意方向转动,这是适应一只眼睛盯着前方的猎物,另一只眼睛防备“黄雀在后”的需要。空中善飞的小昆虫的视野需要特别宽阔,它们的眼睛是半球形的复眼。复眼中成千上万只“小眼”的视野镶嵌排列,就构成了宽阔的总视野,前后、左右、上下都能看得见。

    ⑦小动物的眼睛的尺寸相对于身体来说特别大,大动物的眼睛相对就很小。海豚、蝙蝠蒙上眼睛依靠听觉也能“看”得见周围的一切,蚯蚓没有眼睛只靠感光细胞照样生生不息。

    ⑧每种动物的眼睛对于它本身都是最好的,都能很好地适应生存,这难道不是自然界生命现象的奥妙之处吗!

    【1】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你用这种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

    【2】“守株待兔”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但兔子撞树的故事是否真实可信呢?请你根据第3段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每种动物的眼睛对于它本身都是最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

    ①我的幸福看得见,摸得着,它就装在我的小枕头里。

    ②小时候,我就有落枕的毛病,早晨起来,常常是至着脖子,疼得直掉眼泪。母亲小心地在我颈上揉捏着,愁眉不展。市场上买不到合适的枕头,母亲决定自己动手为我做枕头。这可是个细心活,棉花太软了易凹,太硬了又易伤。母亲便用筷子把棉花弹得蓬松,感觉适中才放进枕袋。两天后,我终于有了舒适的枕头。晚上,头枕在上面,枕头的中间凹得适中,我的颈椎正好被高起的部分托举着,被棉籽轻轻按摩着,那感觉只能用幸福来形容。枕头就像母亲温软的手,枕着它,就像躺在母亲的怀里,呼吸之间全是爱的味道。

    ③可是夏天来了,棉花被汗水一浸,难免要发霉,皮肤特别敏感的我索性推开枕头,仰着头睡觉。结果自然是又歪了脖子,母亲又有了心事。

    ④后来我就有了一只绿豆皮做成的枕头。枕着它,只要轻轻一动,就会发出一种“咯吱咯吱”的声音,就像没有歌词的童谣,在静静的夜空弥散。枕着这只绿豆枕,就是枕着满满的幸福,我自然睡得格外香甜。后来才知道,为了攒这些绿豆壳,妈妈学会了自己生豆芽,并一个一个把绿豆壳从豆芽上剥下来。

    ⑤上中学了,离家那天,母亲又在我的行李中悄悄地塞进一只新枕头。 新枕头溢着一股股药香,沁人心脾。母亲说,这个枕头里面装着红花、当归等好几种中药材,不仅能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还能安神助眠。这只枕头也是母亲亲手缝制的。枕着药枕,听着中药材的窸窣声音,我仿佛又找到了家的感觉。每一次闭上眼睛,就像是一手牵着父亲,一手牵着母亲,来到了一片落叶林,眼前一地金黄。幸福就像那金黄的落叶一样,唱着歌,缓缓飘进我的梦里。

    ⑥直到现在。无论是走亲戚,还是旅游,我上哪儿都得带上我的小枕头,有了它我才能睡得安稳。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的小枕头里装得满满的都是母亲的爱,是幸福。

    【1】请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2】第③自然段中母亲的“心事”是_________

    【3】短文写了“我”的三只枕头,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所以让“我”幸福,是因为________

    【4】文中画“——”的句子是“我”枕着枕头时联想和想象,请写出你对这些描写的理解。

    _________

    【5】文中作者用枕头生动地写出了幸福。如果让你以“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你会选择下面的哪些材料来表达?(多选)(        

    A.绿萝有若顽强的生命力。

    B.在坐公交车忘了带钱时,我得到了陌生人的帮助。

    C.奶奶常在我回老家时为我做上一碗我爱吃的饺子。

    D.在考试前,老师热情鼓励我们。

    E.爷爷记不清很多事情,却不忘给我买我最爱吃的烤红薯。

    F.爸爸总是批评我。

  • 14、   故乡情

    ①汽车奔驰着,我伏在窗口,贪婪地、忘情地阅读着平原的八月——

    ②望不尽的莽莽苍苍,涌涌荡荡;望不尽的千顷秋色,万斛秋光——水稻黄了,微风里,金浪叠涌;棉花炸嘴,雪白银亮,宛如银河的繁星;花生秧儿、红薯蔓儿把地皮都盖严了,碧绿碧绿,如潮似海,如果不是车儿跑得快,说不定还会看.到它们根部被饱满的果实顶开的裂隙呢!八月的苍穹,一片碧蓝,是那样深邃、空阔、高朗,几只大雁横过天空,而圆圆的麦秸垛下,三五只母鸡却悠闲地刨着生活的安逸……

    ③素素淡淡的鲁西大平原啊,浓浓艳艳的鲁西大平原啊,你把秋的甘甜,秋的色彩,秋的芬芳,像亮亮的雨丝,洒在我干涸的心上了。

    ④故乡的八月,你那烫金的封面,彩色的插图,你那多彩斑斓、丰厚而充实的文字,曾给我童年带来多少欢欣,多少稚趣,吸附了我多少时光!

    ⑤故乡啊,你还记得么?还记得那个光着脚丫在沙路上奔跑的小毛猴么?还记得从八月的枝头偷摘酸枣而划破衣服、扎破手指的小调皮么?

    ⑥故乡啊,你还记得么?孩提时,我常趁大人不在意,钻进密密实实的庄稼地里,躺在垄沟里,透过层层叠叠的叶子,望着那瓦蓝瓦蓝的天空。大人们急了,四处寻找,满村响起母亲悠长悠长的喊声。可是,我们就是不答应,不出来,用小鼻子使劲地吸着,吸着庄稼成熟的芬芳,吸着大地的乳香,吸着母亲慈爱

    的、带着焦急的呼唤……

    ⑦故乡啊,你还记得么?我和小伙伴爱坐在拉庄稼的大车上,那铁轮大车,拉着一车金黄,一车喜悦,悠悠荡荡,摇摇晃晃,吱吱嗡嗡,唱着欢乐的歌。赶车的大叔鞭花甩得真响,像过年的炮竹。更好玩的是那长长的牛鞭,鞭梢上系着漂亮的红缨,鞭杆晃来晃去,那红缨像火焰般的鸟儿……

    ⑧车儿摇荡着,我微微困倦了。我昏昏沌沌地睡去了。我愿梦见母亲慈爱的朗笑;我愿梦见侄儿甜甜的叫喊;我愿梦见挂在老枣树枝上的蝈蝈笼儿;我愿梦见在玉米田咀嚼“甜杆”的童年……

    ⑨车过黄河大桥,一阵钢铁的轰鸣,把我的疲倦和困意惊飞了。我睁开眼,淡淡的暮霭已罩上了原野。

    1“我”的故乡是__________,文章描写的是__________(季节)的故乡。

    2文中画“___”的句子是__________(动态静态)描写,描写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⑥⑦三段都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开头的,这三段描写的都是我__________(童年 成年 老年)时候的事。

    4文中有许多排比句,请你找出一句自己喜欢的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内阅读。

    商人jiā   jiá)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xiān   xiǎn)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sǎn   sàn)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huá   huā)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用“/”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2】根据选文第1自然段的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人物

    活动

    ____

    沿河做生意

    ____

    ____

    ____

    ____

    老人

    ____

    【3】文段选自课文____,作者是____国作家____。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威尼斯由________的过程。

  • 16、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节选)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1语段中加点字的“这个”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力量”实际上是指生活中遇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警告的力量”实际上是指生活中遇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理解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现代文阅读。

    五月的田野

    麦子熟的时候,豆荚也长大了。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xián)静地微笑。于是,空旷的田野上,洋溢着熟了的麦子和熟了的豆荚那无与伦比的清香。

    那时候,麦子和豆荚诱惑着我们,我们变得忙碌起来。湿湿的,长长的田埂上,通常会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

    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在油光光的泥土上,软软的,冷不丁,泥土会从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真是舒服。折一根柔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竹笛吹一声,鞭子挥一挥,鸭子蹒珊地迈着步子前进了,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跑了……

    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过的地里,把羊儿牵到河边去,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还等着我们带回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田埂上、豆地里,扯一小捧青草,放进竹篮里。累了,我们便往地上一躺,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当我们一觉醒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和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1】给下面加点的“熟”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只填序号)。

    熟: A.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             B.程度深

    C.熟练                                               D.因常见和常用而知道得很清楚

    (1)睡得很( )             (2)豆荚( )

    (3)( )                    (4)能生巧( )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悠闲——( )             干枯——( )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我会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________

    【4】大自然就像一顿色香味俱全的丰盛的午餐,文中描写“色”的词语有①_________、②________;描写“香”的词语是③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兔子还等着我们带回鲜嫩的青草呢!”这句话写出了乡下孩子的懂事与勤劳。( )

    (2)“当我们一觉醒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和豆荚,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这句话在写庄稼长得不好。( )

    【6】这篇短文主要描写了乡村五月田野的美丽和孩子们①__________的生活。全文洋溢着作者愉快的心情和对麦子、豆荚的②_________之情。

  • 18、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月光启蒙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A )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B ),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虽然过着清贫的日子,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关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自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笑,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重谣智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我问:“朝哪里猜?”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1】在第1段中,将“慈祥”、“安详”两个词语分别填入下面括号内。

    (A_______),(B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月光下,母亲为“我”唱民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谜语。

    【3】“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这句话中第一个“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第二个“长”的意思是__________

    【4】理解运用。

    ①本文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月亮,并以“月光启蒙”为题。短文中有一句原话对“月光启蒙”的含义做了具体解释,请你找出来后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明月,容纳着无数中国文人的憧憬与幻想,唐代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写道:“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_。”读这句诗时我们眼前浮现出________________的生动画面。

    【5】句子赏析。

    ①短文中画曲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以“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永远珍藏着那一份母爱”来结尾,和原文比较,哪一个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   变色龙(片段)

    这时,一只色彩缤纷的蝴蝶飞过来,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似睡非睡的变色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伸出它那惊人的舌头——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刹那间,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中,成为美餐。我们被它吓了一跳。

    1这段话主要写了 __________________

    2刹那间可以换成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被它吓了一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文中_____________等词语写出了变色龙捕食速度快。

    5关于变色龙舌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变色龙舌头的长度跟它的身子差不多长。

    B. 变色龙舌头的长度比它身长的两倍多一点。

    C. 变色龙舌头的长度是它身长的两倍。

    6这段话中迅雷不及掩耳是个六字成语,请把下面的六字成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不如一见   有眼不识___________ 有志者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句子花园

    1.缩句: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变词序,句意不变: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反问句: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做笔记丰富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加了我的理解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句型转换。)

    1、少先队员怎么能怕困难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不能影响老师的工作。(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这栋大楼很高。(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一次次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给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焦急等待——他皱着眉,在站台上不停地走来走去,一会踮脚望望远处,一会儿看看腕上的手表,嘴里还念叨着什么。(体会词语表现的人物的内心,再照样子写一写)

    欣喜若狂___________________

    (4)严监生是一个吝啬鬼。(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生活·习作。

    父母之爱,千姿百态。有时如冬日暖阳,有时似狂风暴雨,有时像和煦春风……请用一件事,写出父母对你的爱。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