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黄石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说法与课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白鹭》这首诗开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和结尾“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首尾呼应,赞美了白鹭的美丽。

    B.《落花生》中,作者借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特点,来说明做人的道理。

    C.“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通过对比,突出了母亲对家乡桂花的思念。

    D.从《将相和》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本领比廉颇强多了,廉颇只会鲁莽行事。

  • 2、画“ ”的词语实际表达感情色彩和另外三句不同的是( )

    A.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B.草船借箭的故事体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C.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就不怕诈骗分子的诡计多端

    D.北国的春天仍然冰雪覆盖,南方却已春意盎然了。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时体会文章的动态美和静态美,能使我们更好地感受景物的独特魅力。

    B.理解文章时,遇到一些难理解的语句,需停下来反复琢磨,弄懂其意思。

    C.读课文时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D.写作时要写好一个人物,不仅要认真观察,还需掌握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如选用典型事例,把事例写具体;如用多种手法表现人物特点等。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填空。

    在书房里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你会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给划线的字注音。

    ( )            ( )            ( )               ( )( )        ( )( )

    ( )            ( )       ( )( )

    ( )          ( )蒙湖          ( )

  • 6、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词。

    1.黄鹤楼送孟浩然广陵  ___________________

    2.竹喧归  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居秋   ___________________

    4.家祭无忘告  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杭州作汴州  ___________________

    6.不拘一格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

  • 7、请将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歇后语填空。(填序号)

    A.梁山泊的军师——____________

    B.四月的冰河——___________

    C.咸菜烧豆腐——____________

    D.隔着门缝吹喇叭——___________

    (1)北京烤鸭那可是( )啊!人们到北京旅游都会品尝一下。

    (2)我们搬家了,很多旧家具都成了( )了。

    (3)听了老师的讲解,我的思路被打开了,正如“( )”,不一会儿就把这道题解答出来了。

    (4)他俩早就( ),无论谁输了,都要请对方吃饭。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慈母情深》中,母亲虽然工作艰辛,但还是满足了“我”___________的愿望,课文歌颂了________。《父爱之舟》中,“我”回忆了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 等画面,表达了“我”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猎人海力布》中海力布具有______的特点,《牛郎织女》中牛郎具有______的特点,《将相和》中蔺相如、廉颇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填写四字词语)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 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他们梅花的共同特征是(  )(在括号内填写序号) 

    A.顶天立地    B.鲜艳无比

    2.文中画  的句子表达的意思是(  ) 

    A.外祖父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要有梅花的坚强不屈秉性。

    B.外祖父希望像梅花一样迎风傲雪,不畏艰难。

    C.这句话是外祖父借梅花作比喻,表示他对的殷切希望。

    3.老人赞美梅花,实际赞美的是什么?

    4.你知道哪些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 10、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二氧化碳

    提起二氧化碳,人们就会自然地想起它是呼吸器官排出的废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就会导致动物的死亡。把一只小白鼠放入一只充满二氧化碳的瓶子里,不到几分钟,这只小白鼠就会一命呜呼,人如果进入这种环境情况也是如此。

    但是,你可知道:地球上要是没有二氧化碳,那地球上现有的众多生物就不可能存在。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一种成分,它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的。在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时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非常高,动物所需要氧气的含量却微乎其微,后来,在生命的发源地——海洋中出现了植物,绿色的生命。它们吸收了水、二氧化碳,在阳光的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于是,大气中氧气的含量逐渐提高,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却慢慢减少。随着岁月的流逝,地球上陆续出现了一些动物,最后出现了人。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于是,大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就基本不变了。可以设想一下,大气中要是不存在二氧化碳,那么,地球上便不会出现绿色的生命,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也就不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动物,更不会有人类这样发达的社会。

    在今天的人类社会中,二氧化碳还能为我们做许多事。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也比较稳定,把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瓶子放在桌子上,瓶口向上,不加盖子,里面的二氧化碳也不会跑掉。因此,用二氧化碳和一些灭火剂制成的泡沫灭火机,成了人们灭火时的有效工具。二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当它从灭火机中喷射出来,就迅速覆盖在火的上面,隔绝了火与大气中氧气的联系,火得不到氧气的助燃,最终只有熄灭了。

    用机器把二氧化碳制成晶体——“干冰”,用飞机把它撒在干旱地区的上空的云层里,可以吸收周围的水分,达到人工降雨的目的,消除旱情。

    夏天,清凉可口的饮料——汽水中也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当人喝汽水时,二氧化碳能带着大量热量从人体跑出。

    总之,别看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无形,但它却和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1】第一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用这种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第三自然段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密切关系。

    【4】找出本文的中心句,然后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地球上要是没有二氧化碳,那地球上现有的众多生物就不可能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氧化碳在人类生活中有哪些用途?请简要答出两个例子。(可结合短文,也可结合生活实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类文阅读。

    故乡的冻梨(节选)

    余平

    故乡人做冻梨一般选用大白梨,做法也非常简单,只需把买来的大白梨洗净擦干,放在室外存储,在天寒地冻的故乡,只要冻上三四天,大白梨就变成外皮黑色的冻梨了。

    吃冻梨时要有耐性,如同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样,若心急也一样品不出冻梨味。直接把冻梨拿着吃,咬在嘴里的梨像块冰,在嘴里含也不是,咽也不是,嚼也不是,吐也不是。故乡人吃前都会把冻梨放在盛水的盆中化冻,他们把化冻叫成。待冻梨表面厚厚的冰层逐渐软化,去除包围着冻梨的冰渣儿,冻梨此时已经软了。缓透了的冻梨果肉软滑,果汁甘甜,特别是饭后吃上几口,颇为惬意

    多年前离开了故乡去南方生活,每到冬天我就愈发怀念故乡冻梨的美味。我曾多次试着把大白梨放在冰箱的冷冻室,可这样做出来的冻梨不是在故乡风霜雨雪中完成蜕变的,吃在嘴里,虽说也绵软也甘甜,但味道就是没有故乡的冻梨地道。原来,人的记忆可能会模糊、黯淡,但是人的味蕾永远不会欺骗和背叛,因为味蕾深处是故乡。

    1根据文章内容,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惬意——______)   蜕变——______)   黯淡——______

    2请你用简短的词语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冰箱里做冻梨,可是味道没有故乡的地道,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平台。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

    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1】从选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减弱——__________ 赶快——__________

    【2】“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中的“机”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为什么要避让廉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蔺相如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

    搭上子弹蚁的“便车”

    ①子弹蚁是一种生活在中南美洲亚马逊地区的凶猛蚂蚁。子弹蚁体型大,远看它像蜂,却有着强壮有力的上额和尖锐带毒的尾刺;近看它是蚁,喜欢挥动一对大钳,耀武扬威。

    ②谁要是将它惹急了,它就会使出杀手铜——用尾部的毒针刺入猎物的皮肤,把神经性毒素注射入对方体内。被子弹蚁叮咬后的疼痛感,就像被子弹打中,所以它才有了这个霸气的名字。一般情况下,被一两只子弹蚁叮咬,并不会伤及性命,但疼痛感会迅速扩散。比如,你的手被叮咬,肩膀也会觉得疼,甚至整个胳膊都会在几个小时内动弹不得。

    ③毒素是子弹蚁攻守兼备的生存利器。子弹蚁战斗力十足,竟将比自己体型大许多的昆虫视为捕食对象,令不少大型动物闻风丧胆。在捕捉猎物时,蚁毒能够起到麻痹,甚至杀死猎物的作用。在防卫巢穴、抵御天敌时,蚁毒引起的剧烈而长时间的疼痛又是信号明确的“逐客令”。有了这样效果超群的“武器”,子弹蚁在自然中少有天敌。

    ④亚马逊雨林里的“大裂五山柳苏木”却搭上了子弹蚁的“便车”。这种植物拥有独特的“花外蜜腺”,能够通过“賄赂”的方式博得子弹蚁的青睐,获得保护。“花外蜜腺”是指植物上位于花朵之外的能够分泌蜜汁的腺体。“大裂五山柳苏木”的叶柄末端,与基干相接的区城长有花外蜜腺,能够分泌出大量的蜜汁。这些蜜汁对于子弹蚁来说,简直是唾手可得的免费大餐。它们用自己的大颚采集树上的蜜汁和水滴,帶回巢中食用、储备和哺育幼虫。

    ⑤在“大裂五山柳苏木”的树干下部、根部附近,人们常常能够发现子弹蚁的巢穴。子弹蚁在蚁巢洞口进进出出,在树干、叶片上覓食、警戒,无形中为这种植物披上了一层“防护罩”。那些以“大裂五山柳苏木”为食的昆虫,有的被“妈蚁保镖”吓得落荒而逃,有的成为子弹蚁的盘中餐。雨林中的其他动物也都忌惮子弹蚁的威力,对这种植物敬而远之。

    【1】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文中的蚂蚁之所以被称为“子弹蚁”,是因为被它叮咬后的疼痛感,就像被子弹打中了。

    B.毒素是子弹蚁的“武器”,动物被它们叮咬后都会丧失性命,所以它们在自然中少有天敌。

    C.子弹蚁有着强壮有力的上颚、尖锐带毒的尾刺和-对大钳。

    D.子弹蚁喜欢食用“大裂五山柳苏木”的花外蜜腺。

    【2】说“大裂五山柳苏木”搭了子弹蚁的“便车”,原因是( )。

    A.子弹蚁借着“大裂五山柳苏木”的蜜汁生存、繁殖。

    B.“大裂五山柳苏木”依靠子弹蚁的威力赶跑昆虫,获得保护。

    C.雨林中的其他动物都忌惮“大裂五山柳苏木”的威力。

    D.“大裂五山柳苏木”以花蜜吸引子弹蚁。

    【3】对比这两段话,谈谈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①子弹蚁体长约三厘米,体型约为普通蚂蚁的五倍,有上颚、尾刺和一对大钳。

    ②子弹蚁体型大,远看它像蜂,却有着强壮有力的上额和尖锐带毒的尾刺;近看它是蚁,喜欢挥动一对大钳,耀武扬威。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野地花》,完成下列各题。

    野地花

    ①每次下班,我总是喜欢从离家不远的一条小道穿进去,绕过叫上蒋的这个小村庄。农田,小屋,调皮的狗,胆小的猫,还有那有着乌溜溜眼睛的孩子,在路边成了景致。

    ②每次,我总是能够看到那些蓬蓬勃勃的白色的花,白的丝状的叶片一缕缕,中间是蓬松成向日葵形状的花的心。花很小,不到小指的指甲大小,可是很多,开得热热闹闹,仔细听,似乎还能听到那些喧闹的歌唱和叫喊。

    ③记得刚刚注意这些小花是在那黄色花的告别之时。河畔黄花曾经盛极一时,但是最终避不过夏的亲昵,凋谢了,化成了蒲公英的绒毛,飞呀飞,曾经的芳香便飘散在记忆里。

    ④这白色的花,我们唤作长茅草的花,便悄悄开放。一朵两朵,引不起你的注意,就是有也是小家碧玉似的羞怯。可是突然有那么一个早晨,不小心有那么多的花,一色的白,纯洁、热热闹闹,掩盖了原本浓密的叶,竞相赶集似的涌在了你的眼前。不知道你会有怎样的惊讶,又会是怎样的心旷神怡!

    ⑤小路的出口是一块空地,丛生着各色的花草。不甘寂寞的小白花,密密丛丛地,从早开到晚。已近两个月了,尽管许多的花抵挡不住酷暑悄悄逝去,它却还是勇敢地接着开放。

    ⑥那么多的长茅草,长啊长,一枝一枝,一片一片,开始着生命的长跑。花儿,也快乐着这样的喧闹,起先是三三两两,不久便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竞赛似的享受着绽放的快乐。不为人们的关注,只为自己的尽兴,或者是享受着同伴间的鼓舞。同一时间,有的开放,有的凋谢,生命蓬勃的力却不可抵挡。

    ⑦于是,它们一直开到现在。

    【1】第1自然段中“在路边成了景致”中的“景致”不包括( )

    A.调皮的狗

    B.古怪的猫

    C.孩子

    D.农田、小屋

    【2】“不小心有那么多的花”中的“不小心”的意思是( )

    A.故意

    B.没留意

    C.做事粗心大意

    D.有意识的

    【3】根据短文內容,下面说法有误的项是( )

    A.作者刚刚注意这些小花是在那白色花的告别之时。

    B.长茅草不为人们的关注,只为自己的尽兴,或者是享受着同伴间的鼓舞。

    C.这种叫长茅草的花一朵两朵时,有种小家碧玉似的羞怯。

    D.许多的花抵挡不住酷暑悄悄逝去,可长茅草的花还是勇敢地接着开放。

    【4】下列诗句与文中所描写的景象不符合的一项是( )

    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B.野花如雪绕江城,坐见年芳忆帝京。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5】概括第2自然段中长茅草的花的外形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长茅草身上有什么优秀品质?你会想到生活中的哪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背影(节选)

    朱自清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选文以背影为线索,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

    2请用“_____”画出描写父亲背影的句子。

    3选文在描写“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前,先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父亲”?“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结尾时,“我的眼泪又来了”。你能说说此时“我”的心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爱之舟》中,吴冠中看到了父亲_______的背影,朱自清看到了父亲_________的背影。这两位“父亲”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书法艺术

    (材料一):

    在国际艺苑中,书法一直被尊为“东方艺术的结晶与象征”。毕加索当年偶然在博物馆中见到中国书法后相当震撼,惊叹这是“艺术中的艺术”。

    (材料二)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材料三)

    一项关于“书法学习”的网络调查显示:

    ①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

    ②72.5%的受访者认为练习书法能静心,提高学习效率;

    ③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

    ④7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传承中国书法、传承中华文化仍很重要。

    (摘自《中国青年报》)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毕加索惊叹中国书法是“东方艺术的结晶与象征”。(______

    (2)教育部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要安排1课时练习书法。(______

    (3)教育部要求普通高中也要开设书法选修课。(______

    【2】书法成为小学三至六年级必修课,民众怎么看?你的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以上三则材料,请你谈谈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细读《桥》选段,回答问题。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水渐渐窜上来,(放纵 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 拖)出一个小伙子,(骂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呼喊)。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1】“祭”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_部。

    【2】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打上“√”。

    【3】你能从文中找出全村人爱戴老汉的具体表现的句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就是被揪的小伙子,此时此刻你会对老汉说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哪些话使你感动的?用“ ”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6】假如你就是被救的一位村民,在老汉的坟墓前,你有什么话对老支书说呢?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理解。

    玩具飞机

    ①为了谋生,父亲开了一个小杂货店。

    ②有一次,圣诞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我正好在店里,看见一个小男孩进了店门。他大约6岁左右,穿着一件袖口破了的夹克衫,脚上的鞋子很旧,其中的一只鞋带已经断了。小男孩的头发很长,也很凌乱。

    ③小男孩急不可待地走到玩具柜,顿时被各式各样的玩具吸引得眼花缭乱了。他摸摸这个,又瞧瞧那个,有时拿起一件玩具仔细端详一番,然后又轻轻地放回原处。

    ④这时,父亲从楼梯上走下来,向这个小男孩打了一声招呼,和蔼地问:“孩子,你要买什么?”“我想挑件礼物送给弟弟。”小男孩抬起头望着我的父亲,小声说道。“是吗?真是太好了。慢慢挑,一定选一个最喜爱的玩具,好吗?”小男孩听了父亲的话之后,似乎得到了某种赞赏和鼓励,眼里露出笑意,神情也放松多了。

    ⑤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小男孩精心挑选了一架玩具飞机,走到我父亲面前小心翼翼问道:“先生,这个飞机要多少钱?”父亲看看飞机,又看看他,想了想: 才问他:“孩子,你带了多少钱来?”小男孩迅速翻遍了每一个衣兜,然后把所有的钱全摆在柜台上,一共是27美分。我知道这个玩具飞机的价钱是3.98美元,他的这点钱实在是相差太远了。但是,父亲收下了他的钱,还很亲切地说:“这钱正好够买一架玩具飞机,你弟弟看到它会很高兴的。”

    ⑥小男孩顿时喜出望外,与刚才判若两人。他接过我包装好的玩具飞机,将他紧紧地抱在胸前,便高高兴兴地走出了商店。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

    (1)形容非常的谨慎和小心,一点不敢疏忽。__________

    (2)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__________

    【2】想一想,哪种分段方式最恰当(把字母填在括号里)( )

    A.第一段:第①②节 第二段:第③④节 第三段:第⑤⑥节

    B.第一段:第①节 第二段:第②③④节 第三段:第⑤⑥节

    C.第一段:第①②节 第二段:第③④⑤节 第三段:第⑥节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从第③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小男孩当时犹豫不决的心情。

    (2)“判若两人”的意思是同一个人与先前的行为举止不一样。文中小男孩刚进店的时候_____________,后来,他因为_______________而喜出望外。他的心情前后转变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内容,在第5节的横线上补写合适的内容。

    【5】文中的小男孩和父亲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再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联系内容说说理由。(3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两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支撑_______

    隐藏_______

    牢固_______

    【2】文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了地道的构造。

    【3】文段中“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段中体会劳动人民群众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 21、把三句话合为一句话。

    大象走到观众面前。

    大象拿起口琴。

    大象吹了起来。

     

  • 22、爸对我和弟弟说:“暑假我带你们去游泳。”(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展示台。

    完成作文。

    题目:温暖的时刻

    一抹微笑、一句祝福、一声鼓励……仿佛一缕阳光,总是温暖我们的心头。在成长的岁月里,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温暖的时刻,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的甜蜜和温馨,并写出你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