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这么远,箭射不到。
B.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C.这么远,箭不可能射不到。
D.这么远,箭难道射得到吗?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蓑毛(suō) 石榴(liú) 一箩(luó) 侵略(luò)
B.冠军(guàn) 击缶(fǒu) 任丘(rèn) 雏儿(chú)
C.酬谢(chóu) 稀罕(han) 衰老(shuāi) 玉簪(zān)
D.鹰隼(sǔn) 牙龈(yín) 便宜(pián) 间隔(jian)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蛮横(hènɡ) 潜水(qiǎn) 依偎(wēi) 万马齐喑(àn)
B.执拗(niù) 垂蔓(màn) 石榴(liù)丢三落(lā)四
C.眼睑(liǎn)崩塌(tà ) 依偎(wēi) 平衡(hénɡ)
D.勉强(qiǎng)树冠(guān)潜水(qián) 诺(nuò)言
4、照样子变成新字,再组词。
例:米+羔=__糕__(糕点)
鸟+它=___________ 折+言=___________
波+女=___________ 秃+页=___________
田+心=___________ 南+犬=___________
因+心=___________ 非+车=___________
俞+心=___________ 日+广=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fèng xiàn dǎn qiè zhào jí shāng yì
( ) ( ) ( ) ( )
dà chén diǎn lǐ bīn kè shì ruò
( ) ( ) ( ) ( )
6、查字典填空。
“逸”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__画。“逸”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安乐,安闲;②超过一般;③避世隐居;④散失,失传;⑤逃跑。在“逃逸”一词中,“逸”字应选第__________种解释;在“安逸”一词中,“逸”字应选第__________种解释。
7、主题积累
下列诗句描写的是哪个季节?请写一写。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________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________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________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或理解填空。
(1)关于读书,古人有不同的见解。孔子告诉我们:“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朱熹强调“读书有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还积累了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诗句,请你写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时景物皆成趣,“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是山居秋暝独有的特色;“姑苏城外寒山寺,___________。”以动衬静,表达了诗人_________的心情。
(3)父爱之舟不仅承载着父亲对“我”的_________。也承载着“我”对父亲的_________。
(4)“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作者说“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是因为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_________(时间),他看到了___________却没有见到一只鸟;他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______________(时间),他看到了___________的热闹景象。句中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___________,第二个鸟的天堂还可以说成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_。
9、阅读《父亲的礼让》,完成试题。
父亲的礼让
王玉芬
①那一年夏天,我在学校贫因生申请表上签了字。我想减轻父母的忧愁,因为学校有规定,一旦被确定为贫困生,将可免去全年的学杂费,而这些学杂费用,足够我家人一年的生活开支。
②最后,只有我和嘎子被列为准贫困生,之所以被称为准贫困生,是上面只给了一个名额。
③所以,我和嘎子之间,只有一个会成为正式的扶助对象。
④接下来,学校分别派两名老师前往我们两家作调查。我陪老师到家时,已经是中午了,父亲急忙上前迎接,说:“今天早上喜鹊不停地叫,我就知道有贵客要来,欢迎老师。”
⑤我帮忙招呼老师坐下后把父亲和母亲拉进里屋,向他们详细说明我的申请以及准贫困生的事。最后一本正经地说:“只有一个名额,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
⑥父亲低下头想了想,问我:“那嘎子家境如何?”
⑦我说:“比我家强不到哪儿去,他父亲上山打柴折了腿,靠母亲支撑全家。”
⑧父亲最后对我说:“这个名额我认为归人家,你不能争,我们家境比他强,况且我和你娘还能挣钱。”
⑨好说歹说,父亲骂了我一通,说我年纪轻轻的不学好,我觉得一肚子委屈。
⑩父亲到外面招呼老师说话,转回头对母亲说:“娃他娘,今天有贵客,把家里的鸡杀一只。”接下来,他乐呵呵地笑着,对老师说:“没啥,孩子听话就行,关于学费的问题,我和娃他娘都认为不算啥,我们有能力承担,谢谢校领导的关心。”
⑪老师吃惊地望着父亲,我站在院子里,感觉眼眶里都是泪水,我真的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这样会损害我的尊严。
⑫母亲在院子里抓鸡,几次都没抓住,父亲过来帮忙,院子里鸡飞狗跳的。抓到时,父亲对老师说:“家里每年都会养几十只鸡,足够生活开支啦。”
⑬父亲还破例从井底取出放了几十年的老酒。那天,父亲喝得大醉。当晚我没有回学校,夜里醒来时,我听到父亲的咳嗽声和母亲的哭泣声。
⑭直到多年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选自《维普期刊》专业版)
【1】题目是“父亲的礼让”,读完文章,你知道父亲“让”出了什么( )
A.食物
B.贫困生名额
C.学费
D.尊严
【2】父亲为什么礼让?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他觉得接受扶助会让他很没面子。
B.因为他认为别人更加需要这份补助。
C.因为他觉得自己家境富裕,不需要补助。
D.因为他有能力让自己孩子交上学费。
【3】对第四自然段加点词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加点词语表现了“我”特别需要这个名额,一心想争取。
B.加点词语说明“我”态度坚决,希望父母也要重视。
C.加点词语说明这件事很严肃。
D.加点词语完全可以去掉
【4】认真体会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想想父亲这样做的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在老师面前好面子。
B.敬重老师;希望老师善待孩子。
C.尊重老师;向老师证明家里条件不错。
D.讨好老师;帮孩子争取名额。
【5】文中“我”的情感,随着故事的发展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下正确的一项是( )
A.迫切——委屈——生气——豁然开朗
B.迫切——委屈——怨恨——豁然开朗
C.迫切——委屈——怨恨——恍然大悟
D.焦急——委屈——生气——恍然大悟
【6】读完文章,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请联系文本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结尾说:“多年以后,做了父亲的我才忽然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的良苦用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中国皮影戏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
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皮人涂有各种颜色,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绘画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风、花、草、云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用龙、虎、水、云等纹样。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旦、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
皮影戏表演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皮影戏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竟达到四五十家。
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中国皮影戏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短文画线句中的“中国灯影”加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讽刺
B.表示强调
C.表示否定
D.表示特定称谓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第2~4自然段依次介绍了中国皮影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皮影戏起源于___________年前,在_________________时已经极为盛行,_________________ (时候)传到欧洲,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3】根据第3自然段准确提取信息,写出皮影戏的制作过程。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句中“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鸽子
邻居朱伯伯养了四只鸽子。这四只鸽子全身长着灰色的羽毛,中间还夹杂着几簇雪白的羽毛。它们还长着金黄的小嘴,红红的小脚,漂亮极了。它们那亮得像宝石似的小眼睛总是警惕地看着四周,好像时刻在提防谁来侵犯它们似的。
它们的“卧室”很讲究,是个两层楼房,上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和下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好像不认识似的。有一次,我把上层的一只放到下层,把下层的一只放到上层。嗬,这下可热闹了,鸽子们打起来了!你用嘴啄我的身子,我用翅膀打你的头。结果,你啄我打,两败俱伤。我只得把它们各自送回自己的家里。
两对鸽子渐渐长大了,两只母鸽都生蛋了。不久,小鸽子孵出来了。它们长着细细的羽毛,长长的嘴,活像一只只小鸭子。我觉得挺有意思,就伸手去摸。谁知还没碰到小鸽子,我的手就被母鸽子用力啄了一口,鲜血流了出来。朱伯伯看到了,对我说:“母鸽子最爱自己的孩子,就像妈妈爱你一样。你伸手去摸小鸽子,母鸽子以为你要伤害小鸽子,所以就啄了你。”我听了点点头。
啊,小鸽子,你们真有意思!
【1】读了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听录音两遍,完成练习
小草
当万紫千红的春天到来的时候,柳绿桃红,春光明媚。然而,每当这时,却很少有人想到那山坡上、大路旁的小草。
小草虽然微小,但是有着坚强的性格和蓬勃向上的精神!寒冬刚过,小草便发出了嫩芽。无论是高山,还是草原,到处都可以看到小草的身影。她不怕狂风暴雨,不怕电闪雷击,不怕野火烧身,哪里有春风,哪里就有小草。我爱那漫山遍野的绿茵茵的小草。
小草一生,绿化大地,默默无闻装点着人的生活,给人类带来了生命,带来了幸福。它将一生献给了大地,但是它从来没有什么要求,怎么能不叫人敬念呢?我要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我更要歌颂具有像小草一样无私奉献的品格的人。
【1】写出文中三个描写景色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叙述顺序是( )。
A. 按事情发展顺序 B. 按方位变化顺序 C. 按时间顺序 D. 按事件内容
【3】这则文段的主要思想是( )。
A. 本文赞扬了小草无私奉献的生命力。 B. 文中赞扬了小草奉献的精神。
C. 表达了作者敬爱具有小草精神的人。 D. 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关爱。
13、阅读《月光启蒙》,完成文后任务。
①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②“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③“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④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⑤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⑥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⑦“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⑧“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⑨“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⑩民谣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⑪我问:“朝哪里猜?”
⑫母亲说:“朝吃的猜”。
⑬我歪着头想了一会儿,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⑭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1】带着问题阅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你在阅读时提出的问题是(写一个最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这个问题帮你理解了_______________内容。
【2】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这句话中的两个“长”都是什么意思?第一个长: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长: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中一共出现了________首童谣,你最喜欢的一首是第________自然段的童谣,喜欢它的原因是:__________。请你也用童谣的形式,为天天陪伴你的“书包”写一首童谣吧:_______________
【4】第6自然段的省略号可能省略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个)
【5】第6自然段“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你从这句话体会到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
【6】请用简洁的话概括第1自然段的段意:__________________
【7】第14自然段□里需要填上的标点符号依次是:_______________
【8】散文语言优美含蓄,说明文语言简洁明了。请你尝试用上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下面这句话改写成说明性文字: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母亲(莫言)
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多少年后,当我回忆起母亲这句话时,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1】选文中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含糊其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忧心忡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①段划线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体会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联系上下文,“最可怕的事情”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在选文题目的前面加上一个修饰词,你会写什么?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课文,回答问题。(14分)
纸船——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 和悲哀归来。
(1)这首诗的作者: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妄弃:
②无端: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部分国家人均读书量(2014抽样调查统计)
国家 | 以色列 | 俄罗斯 | 日本 | 法国 | 韩国 | 中国 |
数量(本) | 64 | 55 | 40 | 24 | 11 | 4.77 |
材料二: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个网上流传很广的抱怨,正是很多人真实生活的写照。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中国人33%的休闲时间用在了互联网上,尤其是手机上;17%的休闲时间用在看电视上;10%的休闲时间在进行纸质书本阅读。许多中国人从清晨到深夜一天都有手机相伴,“手机依赖症”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病”。
【1】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社会正在倡导全民阅读,请你为“全民阅读活动”写一句公益广告词,提高大家读书的积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文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将相和(节选)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的《_______》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_____到______的经过。
【2】选文中有一句话: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这句话是__________句。请将这句话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_______________。
【3】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往回赶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个语段,你认为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白鹭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鹭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 )的蓑毛,那全身的( )结构,那( )的长喙,那( )的脚,增之一分则嫌( ),减之一分则嫌( ),素之一忽则嫌( ),黛之一忽则嫌( )。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
【2】“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重点写白鹭,为何又要写对白鹤、朱鹭、苍鹭的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古诗词中选一句描写白鹭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父亲的信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一般不超过一页纸,有时只有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照顾自己等等。
④父亲的信是很随意与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反面才写上几句嘱托。而且家中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色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们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很少有这种感觉。父亲像是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似乎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是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毛钱邮费的。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不禁一怔,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⑥我偶然翻看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⑦到部队后, 。
【1】【想象补白】“到部队后”,“我”会怎样做?请发挥想象,用叙述性的语言在横线上补写后面的情节。(不得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细节】文章中的细节往往能传递很多信息,例如第3段写父亲来信“认真得很”,而第4段却说父亲的信“很随意与马虎”,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握情感】第6段作者翻看父亲的抽屉时,看到了一沓贴好邮票,写好我名字的信封后,不由泪流满面,作者为什么会这样?( )
A.她没有从父亲的信中读到家的温馨和对她的想念之意,感到特别失落,所以泪流满面。
B.她得知父亲居然给她写了这么多的家信,非常感动,所以泪流满面。
C.母亲告诉她真相后,作者感到非常震惊。没想到父亲对她如此牵挂,默默地思念着她,她对自己之前的冷漠感到懊悔,所以泪流满面。
D.作者认为自己以后或许再没有回归的那一天了,舍不得离开父母,所以泪流满面。
【4】【对比感知】文章通过家信表达了亲人之间的挂念。题目用《父亲的信》或者《父亲的爱》哪一个更好?为什么?(至少说出两个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5】【迁移运用】日常生活中你父母的哪些举动也曾让你感动,请简要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营。
(1) 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情况下,分别用三组关联词语连接句子“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改为陈述句:
改为感叹句:
(3)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改为肯定句)
21、按要求写句子。
(1)每当傍晚,他就会回忆起过去的往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凝望着灯光。(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书包。(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题目:我眼中的______________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中可填人物、动物、景物等。
2.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突出所写对象的特征。
3.结构完整,详略得当,主题明确。
4.字数不得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