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会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时,可以通过体会人物的内心,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通过阅读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能够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
C.《军神》一文通过刻画人物的外貌,让读者感受人物内心的一系列变化。
2、民间故事存在于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一千零一夜》是( )的民间故事。
A. 中国 B. 法国 C. 阿拉伯 D. 英国
3、用“/”划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拘束(sù shù) 勾勒(lě lè)
迂回(yū yú) 浑黄(hún hūn)
开凿(zuò záo) 矗立(chù zhù)
逞凶(chéng chěng) 即使(jí jì)
4、读语段,根据拼音写词语。
去年12月,四百公里之外的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给我们中小学生带来不同xúncháng( )的太空科普课很受同学们欢迎。同学们看得jīn jīn yǒu wèi( ),谁都无法jùjué( )课堂上令人nán yǐ zhì xìn( )的新奇乐趣。 “天宫课堂”让我们在知识的diàn táng( )漫步,qǐ dí( )我们的智慧,激发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
5、查字典,完成练习。
“详”字是 结构的字,用部首查字法查这个字,先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查这个字,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
“详”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详细;②说明,细说;③(事情)清楚。“内详”的“详”应选“ ”,“不厌其详”中的“详”应选 ;“内容不详”中的“详”应选 。
6、_________________ ,天连碧水碧连天。
7、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碧( )万( ) 引( )入( ) 神( )妙( )
抓( )挠( ) 转( )为( ) 半( )半( )
(1)诸葛亮______,巧“借”东风打胜仗。
(2)考试中,有个问题难住了小明,时间不多了,他急得______,就是做不出来。
8、请根据提示的俗语或成语填上意思相近的俗语。
(1)( )——直言不讳 (2)( )——畏首畏尾
(3)( )——得过且过 (4)( )——一曝十寒
(5)( )——弄巧成拙
9、阅读平台。
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儿。牛郎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出来,没人听他的,可是牛咧开嘴,笑嘻嘻的,好像明白他的意思。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牛好像全了解,虽然没说话,可是眉开眼笑的,他也就满意了。自然,有时候他还觉得美中不足,要是牛能说话,把了解的和想说的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那该多好呢。
【1】当牛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牛的表现用三个“好像”来说明,我从中体会到(_______)
A.牛并不是真的全部听懂了牛郎的话,只听懂了其中的一部分。
B.牛不会听牛郎说的话,这只是牛郎想象的。
C.牛郎和牛的关系非常亲密,也为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做了铺垫。
【2】牛的哪些表现让牛郎满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时候他还觉得美中不足”中,“美”指的是________,“不足”指的是__________。
【4】想象一下:牛郎会和牛说哪些话?
早晨,他们一块儿来到小村外,牛郎说:“________________。”
傍晚,他们一块儿回到家,牛郎说:“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节选自《落花生》
【1】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希望我们做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下列事物可以形容人具有怎样的品格?(写出关键词即可)
胡杨____________ 荷花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选 择
①他本来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
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的妻子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道:“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三天早饭时 父亲说 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 您们每天上班 孩子又上学 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 所以 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 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
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向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lǚ)了捋衬衣上的褶(zhě)皱,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无限神圣的亮光。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准备回去后与她作一次心与心的交流。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商量——(________) 冷清——(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 连连碰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寝食难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文三小节加上标点。
【4】认真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认真读第1-6小节,父亲第一次选择了什么?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认真读第7小节,概括地说说父亲第二次选择了什么?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①“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睛在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把话又咽了回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无限神圣的亮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最可惜的是带出来的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出差时也同在家里一样,躺到床上后必然要读书,我不能想象,上床后不读书便可以安然入睡。但那一晚真够狼狈,临时去借书又不可能,躺在床上后,百无聊赖,浑身不自在。忽然,我眼光扫到了屋中书桌上的台历,啊,那不也可权且当作一本书吗?于是,我兴奋地跳下床,抓过了那一摞台历。那是一份《中外历史知识台历》,真棒!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那一个夜晚就此免去了空虚和寂寞,我像往常一样读了书。
在旅途中,火车上、飞机上,我自然更是要读书。
不可一日无书。古人早就倡导过抓紧榻上、厕上、马上的时间读书。仔细想来,马背上何等颠簸,古人却仍要抽空读书,我们今天的条件无论如何总要比马背上好,怎能荒废时间,整天不读一页书呢?
自然,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播知识的书,陶冶性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保证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经过几代读者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作为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虚有其名,粗读可矣。
爱书吧,从你识字以后,书应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
【1】联系上下文,推想“百无聊赖”一词的意思:
百无聊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文中找出与最后一个自然段相呼应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②自然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
13、精彩阅读。
弱种子也要发芽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1】照样子,写词语。
小心翼翼(ABCC式) ( )( )
【2】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
( )→议种瘪种→( )→给儿新生
【3】“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从加点词语中体会到农民对待瘪种子的态度是( )。
【4】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带着问题来读书。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__(A.林海音 B.叶文玲)。课文主要记叙的是她________时代的读书生活。
(2)文题中的“长生果”指的是________,文题的命题方式是________(A.拟人 B.比喻),“我的‘长生果’”的意思是________
A.沉迷于书中的世界,汲取着营养,书伴着我一天天成长。
B.每个人从生下来就应该多读书,走到哪儿都应该带一本书。
15、对比阅读
片段一:
①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②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片段二:
①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然而,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怎能射得到呢?
②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要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盘子那么大。
③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它表面的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以上两个片段虽然写的都是物,但体裁不同。
片段一是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片段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介绍了与太阳有关的知识。
【2】片段一①自然段用_________的修辞,赞美了白鹭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②自然段用_________的修辞,突出了白鹭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片段二在介绍太阳时,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把太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特点说得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请将片段一第一自然段改成说明性文字。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赵王到渑池与秦王会面。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存心侮辱赵王,便向前走了几步,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音乐,希望態能击缶助兴。”秦王很生气,拒绝()了。蔺相如再次上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秦王左右的卫士想杀了蔺相如,但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卫士竟不敢上前。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给文中加点的词换个词语,意思不变。
推辞——______拒绝——______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改为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渑池之会”突出了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声音延长 B. 转折 C. 解释说明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莫高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鹦鹉螺’号的航速怎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我正在纳闷时,突然听到一阵轻微的撞击声。这时,我意识到“鹦鹉螺”号已经完全地停在大洋底下的地上了。我心中更加不安起来。加拿大人没给我发出信号。我很想出去找他,要他改期执行他的计划。我感觉到,我们的航行跟平时不一样,此时逃跑对我们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这时,客厅的门突然打开了,尼摩船长出现了。他一看到我,就亲切地说:“啊!教授先生,我还在找您呢,您知道西班牙的历史吗?”
此时此刻,我精神恍惚,头脑一片空白,在这种情形下,即使是深知自己国家的历史的人,也会说不出一句话来的。
“怎么了,阿龙纳斯先生?”尼摩船长又说,“您听到我的问题了吗?您是否了解西班牙的历史呢?”
“不太了解。”我木讷地回答。
“许多学者都不知道,”尼摩船长说,“来,请坐吧。我来给您讲讲它历史上的一段奇闻轶事吧。”
说着,尼摩船长优哉地躺在了一张安乐椅上。我机械地坐到了他身边,心中暗暗思付船长是不是已经发现了我们的逃跑计划。
【1】上面的文字选自《____》,作者是___国的____。
【2】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
【3】用“√”标画出倒数第二自然段中尼摩船长所讲“奇闻轶事”是指
A.西班牙历史上沉没的宝船 B.西班牙历史上的战争 C.在西班牙沉没的法国宝船
【4】认真读倒数第一自然段,回答:
①“我们的逃跑计划”中有____、____、__三个人。我们的逃跑的时间是___点钟。
②“尼摩船长优哉地躺在了一张安乐椅上。”这句话写出了尼摩船长__的心情。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情是因为:_____
19、课外阅读。
走遍天下书为侣(节选)
所以,我(愿意 希望)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 陆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 省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过 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1】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2】“我”为什么觉得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
A.“我”一个人坐在船里太孤单了,只能把书当成人来相伴。
B.“我”用自己的方式去读书,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我”感觉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是如同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
C.“我”读书的时候会想起以往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所以说就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3】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品味欣赏 ②总结收获 ③想象作者 ④思考内容
【4】用“ ”画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爱书之情、读书之乐的一句话。
【5】你是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缩句。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
21、我能按要求改写句子
我敬仰我的父亲
①改成反问句:
②改为双重否定句:
③改为疑问句:
22、按要求写句子。
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用加点的字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军对战士们说:“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会有保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也许我们是通过自己思考想出了解决的办法,也许是经别人点拨想出了解决的办法……请以“这个办法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