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故事中,不是民间故事的是( )
A.《大闹天空》
B.《猎人海里布》
C.《田螺姑娘》
D.《牛郎织女》
2、下列词语中,字形、字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烦琐 英雄 一知半解 (解:解释。)
B.所谓 无限 兴亡盛衰 (盛:盛大,隆重。)
C.辛酸 窥见 不言而喻 (喻:明白,了解。)
D.凯旋 述说 敏尔好学 (敏:聪敏。)
3、根据语境,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1)在那( )的岁月里,黎民百姓( ),不得安宁。
(2)这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子,依水环山,民风淳朴,村民相处和谐,真的可以做到( )。
(3)这个地方曾经何等繁荣昌盛,可是由于连年战乱,如今却是( ),满目凄凉。
A.兵荒马乱 流离失所 夜不闭户 多事之秋
B.国泰民安 安居乐业 路不拾透 生灵涂炭
C.国泰民安 安居乐业 夜不闭户 生灵涂炭
D.兵荒马乱 流离失所 夜不闭户 哀鸿遍野
4、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1.“杭”是_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_,音节是________,组词________、________。
2.“拓”是_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_,音节是________,组词________、________。
5、我会读拼音将汉字写美观。
dào qiè
咱们身边经常发生(________)电动自行车的案件,令广大市民气愤不已。
gào jiè xián yí shěn pàn
我们要(________)这些犯罪(________)人,作恶多端必将接受法律的(________)。
6、看拼音,写词语。
(1)曾经的丝绸之路促进了古代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和文化交往;今天的“一带一路”开启了中国对外交流的新piān zhāng( )。
(2)yè mù( )jiàng lín( ),晚霞收回了最后一丝yú guāng( ),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在树下休息说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当今社会中显得yù fā( )xián yì( ),让人心生向往之情。
7、积累填空。
(1)中国的诗词博大精深,诗词能叙事林杰说:“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诗词能言志,陆游说:“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2)《少年中国说(节选)》中的句子“_____,其道大光。_____,_____。_____,鳞爪飞扬”,气势恢宏,慷慨激昂。
(3)《将相和》一文是根据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的《_____》改写的。课文讲述了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
(4)你想劝不爱学习的小明趁年少抓紧时间学习,免得将来后悔,你可以用岳飞的名句劝他:“_____,_____,空悲切。”
8、根据语境,填写词语。
小xī liú( )的旁边,一只ɡuāi qiǎo( )xùn liánɡ( )的小鹿正在喝水,一只母鹿用它ruì lì( )的眼睛jī jǐng( )地注视着周围,qīnɡ xiù( )的面容布满了专注的神情。
9、 非雪天不能读书
①读书不分四时。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而我读书,似乎与杏花、春雨、莲叶无缘,飘满记忆中的是山乡茅屋的一天风雪。
②我年少时插队山区,每年繁忙的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常常是忙得两头摸黑。虽然有时雨天不出工,但能够留给我读书的时间毕竟太少,也太零碎。
③一个不大的旧木箱,里面零零散散地摆放着一些比较破旧的带霉味的杂书,在箱子盖上写上一副对联就成了我“移动的书房”。冬天,对我来说是奢侈的日子,因为不仅有整把整把的时日,还有火炉相伴,烤红薯充饥,吃完后还能翻开喜爱的书恣意地重读一遍。
④雪夜读书对我也是欢乐的事。一炉红火,满室雪光,四野静谧的落雪声,我时而默诵,时而低吟,时而畅想,一直到雄鸡初啼才恋恋不舍地吹灯睡觉。现在回想起来,我生平所读的书,在那些雪天里读的最多,也记忆最深。
⑤后来返城了,我的书房也旧貌换新颜了。雪夜读书,这一欢乐的事,已经成为历史,永远不会再出现了。我常常思忖:为什么我一回忆起读书的生活,总是想到那些苦寒的雪天?难道我就没有杨柳岸边书相伴的日子吗?难道我今天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读书不值得留恋吗?
⑥清人袁枚说 “书非借不能读”,而我想说“书非雪天不能读”。寒冬,是时令的雪天;艰难逆境,是人生的雪天;清静寡欲,是情志的雪天。雪天读书,正如旅人在风雪之夜对家园的思念,更有一番神思的投入和彻骨的深味。
【1】(提取信息)第①段中,“有接天莲叶相伴”一句,是由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的诗句“____________”转化而来。
【2】(积累词语)写出三个形容刻苦读书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言运用)仿照例句,续写句子。
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秋天读书,__________________;冬天读书,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句子)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冬天,对我来说是奢侈的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合理选择)下列对“非雪天不能读书”这个标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天”既指时令的雪天,也指人生的雪天和情志的雪天。
B.只有雪天才能读书,读书可以让人忘记季节的寒冷,让人在艰难逆境中找到继续奋斗的动力。
C.读书不应挑时间,无论在什么环境下,我们都应该坚持学习,多读书。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荷花
世界上,花儿的品种繁多,色彩各异,假如有一天谁要选“花王”,那我就给荷花投 一票。
人们常说“牡丹为花中王”,可我觉得,牡丹除了有娇艳的容貌可供人观赏外,它还能为人们奉献什么呢?
牡丹以它那娇艳的容貌摘取了“花王”的桂冠。它总是美滋滋地听着人们对它的啧啧称赞,然而,它既怕冷又怕热,对生活环境很挑剔,只能生活在肥土沃壤之中,而荷花呢,凡是有水的地方都可能有它的踪迹。
我喜欢荷花,( )它美,( )是海棠般的红荷花,小姑娘般的粉荷花,( )那雪一样的白荷花,( )那么美。它到哪儿,就会给哪儿增添一丝幽雅。
荷花家族中,美丽出众的要算白荷花了。雨过天晴,一朵朵白玉般的荷花玉立于片片翠绿的荷叶之中,绽开的花瓣像张张笑脸不住地向观赏者点头致意。荷叶上有许多小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恰似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小珍珠。水面泛起了波纹,小珍珠合并了,长大了,又合并了,成了一颗大珍珠,镶嵌在碧玉盘似的荷叶上。
荷花除了能供人观赏之外,还对人们的生活有益处。你吃过荷叶粥吗?它是荷叶盖在粥锅上煮的,能清心去火。爽口的藕是它的地下茎,那藕节还是一味中药呢。你吃过莲子吗?它中央有个黄色的丝状物,那是荷花的胚芽,叫莲子蕊,虽然味苦,却是治高血压的特效药哩。再有花蕊、荷叶、荷叶梗也都是中药材。此外,据说鲁班还根据荷叶的结构造出了伞。
荷花浑身是宝,但最可贵的是虽然出自污泥,但亭亭玉立,一尘不染。你说,荷花该不该戴上“百花之王”这预“桂冠”?
1.选出画线字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桂冠(guàn guān) 沃壤(rǎng yǎng) 绽开(zhàn dìng)
叶梗(gēng gěng) 胚芽(pī pēi) 天晴(qíng qín)
2.在( )里写出画线字的读音。
(1)世界上,花儿的品种( )繁多,色彩各异。
(2)牡丹除了有娇艳的容貌可供( )人观赏外,……
(3)它总是美滋滋地听着人们对它的啧啧称( )赞。
3.给文中( )内填入正确的关联词语。
4.找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比喻词,并说明是将什么比作什么。
(1)一朵朵白玉般的荷花玉立于片片翠绿的荷叶之中。
喻词:( ),是将( )比作( )。
(2)荷叶上有许多小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恰似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小珍珠。
喻词:( ),是将( )比作( )。
(3)镶嵌在碧玉盘似的荷叶上。
喻词:( ),是将( )比作( )。
5.为什么说荷花“对人们的生活有益处”?它都有哪些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在文段中方框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用“﹏﹏﹏”画出文段中的过渡句。
【3】圆明园内的景观主要分为三类:(1) 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根据文段中画线的部分,仿写下面的句子。
动物园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应用( )的语气来朗读。
A.焦急、无奈
B.沉重、低沉
C.激动、自豪
12、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cánɡ、zànɡ)故事。虽然已有好多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到一个肩披长发,浓密大胡子、脚蹬长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捕获猎物卖来的钱,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猎枪是因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早晨,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杯酥油茶,突然瞅见几步之遥的对面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大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食。沉睡一夜的他立即来了一股劲,转身回帐篷拿来了猎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大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请求、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chōnɡ、chònɡ)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长泪从它的眼中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地松了一下。但他毕竟是个老猎手了,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上。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那天,老猎手没有像往日那样立即把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呈现、浮现)出给他跪拜的藏羚羊。他感到有蹊跷,他不明白藏羚羊为什么要给他下跪?这是他几十年来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他久久难于入眠,双手颤抖……
次日,老猎手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藏羚羊进行了开膛扒皮。藏羚羊的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老猎手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
这时候老人全明白了—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当天,老人没有出猎,他在山坡上挖了一个大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的孩子一起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猎枪……
从此,老猎人消失在藏北草原上,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1】请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 ”上。
【2】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和音节,打上“√”。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接济(________) 善良(________) 清楚(________) 消逝(_______)
【4】仔细读3—6小节,理出事情的发展顺序,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发现藏羚羊→(_____)藏羚羊→(_____)藏羚羊→(____)藏羚羊
【5】为什么说“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时候老人全明白了……”老猎手明白了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哪句话给你印象最深?先用“~~~~”在文中画出来,再写出理由。
【8】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多年来有些人为了自己私利,肆意滥杀藏羚羊。请你结合读了这篇文章之后的感受,用几句话来奉劝这些人,要善待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①“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②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文中标有序号的两个画线的句子,朗读时各应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第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讲的是 ,一个 字准确地表现出了作者当时 的心情。 一句形象直接地体现了作者的心情。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细致地描写“摇桂花”的过程,仅仅是因为有趣和快乐。
B.作者详细写“摇桂花”不仅仅是因为有趣和快乐,而是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桂花的喜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C.作者详细写“摇桂花”是只为了表达自己对桂花的喜爱。
14、课外阅读部分
纸上树魂
尤金
①那夜停电,尼泊尔南部的一个小村庄,陷入了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泥路两旁的店铺,大多闭门休息了,只有一家还点着一盏古旧的煤油灯,惨淡经营;金黄色的火舌,很努力地制造出一种半昧不明的朦胧风情,满室散发着树木香味的纸张,这时都争先恐后地以无声的语言,说出一个个属于自己的、沾满了沧桑味儿的古老故事。
②守着店铺的是一对祖孙。脸上浮着恬然笑意的老祖母,将一本薄薄的册子递给了我。
③册子上这样写着:“我已经两千岁了。我生长于尼泊尔两千至三千多米的高山区,游客们都把我称为‘手制米纸。我不怕水浸、不怕蠹虫,我还有止血抗菌的功能呢!”
④啊,是手制纸!
⑤仔细审视,那色泽米黄而纹理不一的纸,每张都有着一种令人心悸、使人心动的生命力在蠕动着,侧耳细听,还能听到一个个来自高山的神秘故事呢!
⑥尼泊尔人将东北部高山区一种叫“LOKTA”的树砍下,将内层树皮取出,击碎,放入水中,加入苛性钠同煮,煮成浓浆,倒入套在方形木框里的纱布上,放在阳光底下曝晒,半个小时后,慢慢撕出来,再用夹子夹着,晒上几个小时,里里外外都干透了,便一张一张地收起、叠好,再送到首都加德满都进行加工制作,或把它切割装订成大小不一的小册子,或染上色彩做成灯罩,或绘上各类花卉和动物,剪裁成信封、信纸、明信片,等等。
⑦“LOKTA”树具有循环再生的能力,它生长六年便可以砍下造纸,留下的树根再过六年后,又会长成同样高度的树,再砍、再长,如此生生不息,循环不休。
⑧这种以“LOKTA”树皮手制的纸张,极为耐用,水浸不坏、手揉不皱、虫蛀不了,就连无所不能的岁月,对它也无可奈何—尼泊尔一两百年前以这种手制纸张签写的文献至今依然完好如新。鉴于此,尼泊尔人目前依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农村借据、田地契约或是法庭证件,只能以手制纸张来印制或签写。
⑨祖孙俩守着一整间店的手制纸张,犹如守着整个民族珍贵至极的文化产业。煤油灯金黄色的火舌亲昵地舔上他尖尖的脸,镀了一层灿烂的金光。想到我将能以这种附着树魂、吸纳了天地之气的信纸,给远方的挚友献上深深的祝福,我的心,霎时涌满了温柔的快乐。
——选自《广州日报,每日闲情》2016.12.6
【1】按要求概括。
(1)第⑥自然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制纸的特点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课文,按要求填空。
(1)第①自然段是 描写,它的作用是 。
(2)第④自软缎写到“啊,是手制纸呢!”,你体会到此时“我”的心情是 ,因为 。
【3】第8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解释说明 B. 表示语音的延长
C. 表示意思的转折,跳跃或转换
【4】联系文段内容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句子的理解。
想到我将能以这种附着树魂、吸纳了天地之气的信纸给远在他方的挚友献上深深的祝福,我的心,霎时涌满了温柔的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各种新型造纸术不断涌现你觉得“祖孙俩守着一整间店的手制纸张”值得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从选文的第一自然,我们知道圆明园的景观可分为三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 ”的句子在文中起到 的作用。文中还有一个有同样作用的句子,请你用波浪线在文中标出来。
【3】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结构方式是( )
A.总分总 B.总分 C.分总
【4】漫步园内,流连其间,你仿佛来到了哪里?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仿照下文,写一写。
我仿佛来到了风光秀丽的田野山乡,看到了稻浪滚滚,听到了水声潺潺,闻到了稻香阵阵。
我仿佛来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四季之美(节选)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1】选文中的两个自然段都是___________(分——总 总——分)结构。
【2】认真品读文中画“ ”的句子,完成下面各题。
(1)作者展现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幅画面。
(2)采用了_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形象地描绘出了_________(时间)的美丽景色。
【3】第2自然段描绘了冬天早晨的美,这“美”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事物)中,作者看到这些美的景物(事物)时的心情是_________的(从本段中找出一个表示心情的词语)。
【4】这篇短文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莲叶青青
夏天,玄武湖里那一望无边的田田莲叶忽然让我生出了许多感动,我的眼前渐渐地浮出祖母的脸,淡淡地笑着,把我的心照亮。
老家的院子不大,却一年一年地种着一缸荷花。祖母特别喜爱荷花,对荷花下的功夫让人吃惊。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隔年的种藕早已挑好,祖母自己一枝枝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到了小莲叶快要冒尖的时候,老太太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小叶蔫了。
小荷叶终于长出来了,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着祖母,祖母却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夏天到来的时候,才有真正的长杆荷叶亭亭地舒展开来。忽一日,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老太太请她进来坐坐,可女人摇摇头,说出一番话来。老太太这才注意到那孩子生了一头的疮。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痛苦。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原来,女人是来讨荷叶的,中医给小孩儿开的药里,要用到新鲜的荷叶。
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不过,小孩儿的疮倒是确实一天天好起来了。
家里的人都可惜那一缸好荷叶,像这样剪下去,今年别想看荷花了。老太太却念念有词:“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如今看到这一池的莲叶,就像看到了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她又会高高兴兴地把它分送给许多人吧!
【1】读到“一望无际的田田莲叶”,我想到了一句描写江南的诗句( )
A.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D.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2】下列对“一物降一物”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指有一种事物,就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
B.文中指荷叶治好了孩子头上的疮。
C.文中指荷叶能降妖除魔。
D.第一个“一物”指大荷叶,第二个“一物”指孩子头上的疮。
【3】下列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祖母看到这些荷叶,想到可以和邻居炫耀一下,肯定会很高兴。
B.在“我”心中,荷叶所代表的是祖母与人为善、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C.祖母可以享受荷叶做成的美食,一定会觉得很快乐。
D.荷叶很漂亮,看到荷叶祖母会很开心。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写人文章,却用“莲叶青青”为题,是因为那青青的莲叶上映出了祖母那一颗善良慈爱的心,有着祖母关爱、帮助他人的影子。
B.作者一看到这田田的莲叶,触景生情,想起了祖母。这种写法叫作睹物思人,也叫借物抒情。
C.文章开头由莲叶想到祖母,结尾也是由莲叶想到祖母,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能使文章浑然一体,主题更加鲜明。
D.看到自己千辛万苦种出来的莲叶就这样萧条了,祖母很后悔。
【5】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祖母“对荷花下的功夫让人吃惊”?请用“ ﹏﹏”画出来。
【6】第3自然段中,孩子们的“________”与祖母的“________”形成了对比,体现了____________。
1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复活节岛
太平洋的南部,有一个近似三角形的小岛,那就是有名的复活节岛。这个岛过去经常有火山爆发,至今岛上还有许多死火山。//
这个岛出名不在于有火山,而是因为岛上那些巨型石雕人。岛上一共有670个石雕人,其中267个集中在拉诺拉拉库火山下,其余的分布在岛上的其他地方。这些石雕人特别高大,一般在7至10米之间。体重一般在50吨到60吨左右,最重的估计有90吨上下。这真是名副其实的巨人,谁到了它们面前都会发出惊叹。
这些石雕人的模样非常奇特,一个个大头、窄额头、高鼻子,眼眶全都深深的。他们的头微微地往下垂。嘴巴撅得能拴住一头驴。
它们的双手按在鼓起的肚子上,都带着红色岩石雕成的圆柱形的帽子。造型手法非常夸张,好像今天“现代派”的作品。石雕人的表情各不相同,有的高傲,有的平和,有的愤怒,有的快乐,有的忧郁,还有的表现出对什么都无所谓的神态。//
这些巨大的石雕人到底是谁的杰作?这是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想解决而又没有解决的问题。有人说这些石雕人是印第安人的杰作,因为几千年前这一带是印第安人聚居的地方,他们创造过灿烂的文化。可是为什么别的东西都消失了,只有这些石雕人存在呢?这种说法比较渺茫,又缺乏有力的根据,因此许多人都不信服。
也有一些人认为,这些石雕人是宇宙人的杰作,因为要完成这些石雕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从雕刻到运输在今天也是相当费力的,远古的人根本无法做到。这里曾是宇宙人的基地,他们在宇宙里纵横奔驰,到很远的地方去开辟新天地,忘记了这里还有这么一块乐土。当然,这种说法更加离奇了,简直像神话一样,所以它的可靠性就更小了一些。//
说来说去,复活节岛上的石雕人至今还是一个谜,谁也没有揭开。越是这样,这些石雕人的魅力就越大,到那儿去找答案的人也就越多。我们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揭开这个谜。
(1)文章已经用“//”分成四段,写出段落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_______”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的想象推测,这些巨型石雕人可能是谁的杰作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后面的练习。
材料一:2014年9月11日,万米高空,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飞机后舱看望工作人员。一位记者说:“习大大好!您前天在北师大说语文不能‘去中国化’,反响很热烈。”习近平很有感触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材料二: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量统计表
版本 | 总数(篇) | 年平均数(篇) | 增长率 | |||
小学 | 初中 | 小学 | 初中 | 小学 | 初中 | |
2013版 | 69 | 64 | 11.5 | 21.3 | 79.7 | 93.8 |
2017版 | 124 | 124 | 20.7 | 41.3 |
【1】阅读材料,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同桌小丽抱怨古诗文难学,她认为现在又不写古诗文,没有必要学。对此你该怎样劝说她改变这种想法?(至少说出两条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这位老师在读国语。(扩写)
②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扩写)
21、句子练习。
1.凛冽的寒风把繁华的大街吹得冷冷清清。(缩写句子)
2.你对我有救命之恩,我怎忍心使你遭受杀身之祸呢?(不改变意思换个说法)
22、李老师得意忘形地宜布了这个好消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交作业啰!”“老师布置的周末作业真奇葩!”“今天我们没有作业啊!”……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几乎天天都要做作业。布置作业、完成作业、上交作业……围绕着“作业”可能会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发生。请你以“作业”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打开思路,选择有意义的来写,题目自拟,45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