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梧州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面对课文的描述,不恰当的一句是(   

    A.《祖父的园子》以儿童的视角描写园子中的景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平静、自由的园子。

    B.《月是故乡明》用非常直白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浓烈的感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C.“梅花魂”中的“魂”,不仅是梅花不畏严寒精神的体现,也是外祖父爱国之情的写照,更是中国人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D.阅读古典名著,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应该反复琢磨或者借助工具书理解。

  • 2、下列四句话,与读书无关的一项是( )

    A.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 3、下列与“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表达的情感相似的一项是(  )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家家乞巧望秋月,家尽红丝几万条。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劝客情。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多少事,从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争朝夕。

    (2)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穿尽红丝几万条”写的是_____________(节日)的习俗,与这个节日有关的民间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_》。

    (4)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根据课外阅读完成下面题目。

    三圣母是天上的神仙,她喜欢上人间一个叫刘彦昌的书生,两个人结为夫妻,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沉香。

    按照天朝律令,神仙是不可以跟凡人结婚的。三圣母的哥哥二郎神知道了此事,非常生气,把妹妹三圣母压在了华山下面。

    沉香十岁的时候,爸爸告诉他妈妈被压在了华山下面,他决定救出自己的妈妈。沉香去找舅舅二郎神的途中,遇到了一位叫吕祖的道人。吕祖告诉他:“沉香,你现在根本不是二郎神的对手,我可以教你武功,打败他。”沉香拜吕祖为师,学了很强的武艺。武功练成,沉香找到二郎神,说:“舅舅,请您把华山的钥匙交给我,让我把妈妈救出来!”

    “小屁孩,敢说这样的话,不给你点颜色看看,怎么知道我的厉害?”二郎神说着,就跟沉香打了起来,结果打了三天三夜也没打过沉香。二郎神只好把钥匙交给了沉香。

    那钥匙原来是一把闪闪发光的月牙斧。沉香用月牙斧把华山一下子劈成两半,救出了妈妈。从此沉香一家人就团聚了。

    这个是中国民间故事里的《__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你喜欢他吗?说一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照样子写词语。

    裸裸      

    熠熠生辉:      

    恩重山:      

    丫丫提示:词语分很多种,如ABB式、AABB式、AABC式、ABCC式等,另外还有一些比喻式的,像上面题中的恩重如山。把词语归类可以大大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哟!

     

  • 7、填空题

    (1)漫步在中国古典名著长廊,走进书中的人物,我们认识了______的诸葛亮,____________(填人名)。

    (2)我最喜欢《_____》(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中的_______(人名),因为他(她)____(人物特点)

  • 8、根据音节和词语填上恰当的汉字。

    mu 羡_________ _____________

    xiao ______________售碧____ 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

    鸟的天堂(节选)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应接不暇”在文中指什么?请你用“_____”画出相关语句。

    【2】选段展现的是“鸟的天堂”的_______(动态 静态)美。我可以用一个小标题概括这一画面:_________

    【3】根据选段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

    ①第一自然段中,“大的,小的,黑的”写出了鸟的形态和颜色,“有的……有的……有的……”写出了鸟的姿态。_____

    ②画波浪线句子围绕“热闹”一词展开,用两个“到处”写活了众鸟活跃的场景。_____

    ③选段写的是作者第二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景象,作者在对“鸟的天堂”感到惊讶的同时,也呼吁人们爱鸟、护鸟,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喜爱及对其处境的担忧。_____

    【4】作者最后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人生第一课

    ①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②“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个很浅显的童话。

    ③“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④)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厅中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⑤“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 象)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钉 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了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⑦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

    【1】用“/”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

    【2】请写出画横线句子中引号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特定称谓

    B.表示引用

    C.表示讽刺和嘲笑

    【3】请问人生第一课里,孩子们到底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风向袋的制作

    风无影无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呢?可以借助一些容易随风飘动的物体,比如风向袋,根据它飘动的方向判断风向。

    制作风向袋可以分为下面几个步骤:

    第一,准备竹竿、细铁丝、粗铁丝、尖嘴钳、尼龙纱巾或其他较轻的纺织品、塑料绳、针线等材料和工具。

    第二,缝制口袋。用尼龙纱巾缝一个圆锥形口袋,袋口直径约10厘米,袋长40~50厘米。用细铁丝做一个和袋口一样大小的圆圈,用针线把细铁丝固定在袋口处,把袋口撑开。

    第三,剪下4根长约10厘米的塑料绳,在袋口边缘分别扎4个小洞。将4根塑料绳的一头分别穿过4个小洞,绑在铁丝圈上,另一头绑在一起,打一个结实的绳结。

    第四,拿一根细铁丝,在离竹竿顶端10厘米处缠2~3,不要缠太紧,做一个可以在竹竿上自由滑动的细铁丝圈。离细铁丝圈上下各1~2厘米处,用尖嘴钳把粗铁丝在竹竿上紧紧缠绕3~4,这样细铁丝圈就只能在缠紧的粗铁丝圈之间上下滑动。再剪下一根15厘米长的塑料绳,一头绑在之前打好的绳结上,另一头绑在竹竿的细铁丝圈上,把口袋系在竹竿上。

    将竹竿固定在空旷的场地上,在观察前确认东西南北的准确方位。当风向袋随风飘动时,观察它飘动的方向。风向袋飘动的反方向就是风向。

    1为什么要制作风向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在介绍制作步骤时,用了哪些表示顺序的词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步主要讲了_____。在介绍第二、三、四步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读课文片段,做题。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片段选自___写的《___》。这篇课文出自长篇小说《___》。

    【2】这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___的生活。

    【3】这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4】作者描写祖父的园子里很多事情,目的是(       

    A.说明祖父的园子里的很乱。

    B.说明祖父的园子每人打理。

    C.说明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快乐的。

    D.说明祖父不勤快,任由它们玩耍。

  • 13、微群阅读。

    【语段一】: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或软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语段二】:树林能遮阴、降温,也能蒸发大量水分。树林通过改变太阳辐射和大气流通,直接影响空气的温度、风速、降雨量等自然因素。有林区比无林区夏天温度低3~7℃,冬季要高0.5~2℃,雨量可增加15%~20%,暴雨通过林带风速能降低20%~25%。一棵树仅一个夏天,平均要向空中蒸腾2000公升水,故在森林的上空和附近,湿度要比没有森林的地区高15%~20%。森林自己形成一个小循环,使蒸腾的水蒸气补充大气温度,凝结成雨云而降水。

    【1】根据下面的图我们可以知道说明文主要有八种说明方法,至少写出四种,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语段,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语段一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分类别和作诠释。

    B.语段二主要运用的是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语段一主要介绍了雾凇的形状及分类,让读者对雾凇的认识更加明晰。

    D.有树林的地方夏天温度要比无林区低,冬季温度要比无林区高一些,这说明有树林的地方相对来说冬暖夏凉。

    【3】根据语段内容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晶状雾凇就像冰晶,结构比较紧密,硬度大,所以也叫硬凇。( )

    (2)树林能遮阴、降温,也能蒸发大量水分。( )

    (3)一片小树林就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使蒸腾的水蒸气补充大气温度,凝结成雨云而降水。( )

    (4)一棵树仅一个夏天,平均要向空中蒸腾2000公升水,可见植树造林对于改善环境有着巨大的作用。( )

    【4】阅读语段二,说说树林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①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②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③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力气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1填空。

         )身碎(        (     )落(     )谷   

          )落山(      

    2阅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

    (1)仿照第①句的样子,用“一面……一面……”造句。 

                        

                                        

    (2)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是把(   )比作(   )。

    (3)第③句中表示动作的词语有(   )。

  • 15、阅读理解。

    一只小鸟

    有一只小鸟,它的巢搭在最高的枝子上,它的羽毛还未丰满,不能远飞,它每日只在巢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它们都觉得非常快乐。

    这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脆和柔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

    树下有许多的小孩子,听见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望着——

    这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最后他们便想捉住它。

    它又出来了!它正要发声,忽然“嗤”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下去。

    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地落到地上来。

    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

    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

    【1】理解词语。

    ①根据形声字特点,我们可以猜想“啁”的读音是__________;联系上下文,我们还可以猜出“啁啾”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消歇”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_,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阳光       ( )的树木       快乐的( )       动听的( )

    【3】读懂句子。

    这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最后他们便想捉住它。

    从“天天”一词可以体会到小孩子们对小鸟___________的感情,这句话也让我们明白了孩子们伤害小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你想对这群孩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拓展阅读。

      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冉有曾告诉过孔子:“不是不喜欢你讲的道理,就是实行起来力量够不上呢。”孔子说:“力量够不上的,走一半路,歇下来,也还罢了:可是你现在根本没想走!”这就是冉有的情形。子路不然,子路是个痛快人,孔子曾说他三言两语就能断明一个案子。有一次,孔子开玩笑说:“我的理想在中国不能实现的话,我只好坐上小船到海外去,大概首先愿意跟着我的准是仲由了。”子路当了真,便欢喜起来。孔子却申斥道:“勇敢比我勇敢,可是再也没有什么可取的了!”这就是子路的脾气。孔子对他们说的话,都是对症下药。

    1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两组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①三言两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症下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与子路向孔子请教的问题一样吗?是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是怎样答复他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给冉有和子路的答复不一样呢?用“________”画出来。

    6教育方法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内精彩回放。(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已经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

    2从第1自然段“揉得皱皱的毛票”“龟裂的手”的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3自然段用了大量的________描写,分别从侧面和正面描写来表达_________________

    4第4自然段反复出现“立刻”,这样写在表达上有___________效果。请你再写出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拿到钱时,为什么“鼻子一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鲁迅爱书的故事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毛病,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干不干净。脏桌子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过去的翻书习惯。因为这样翻书,在书页上就会留下指甲刮过的痕迹,容易损坏书本。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帐”统计,从1921年至1936年,就有19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保存得很好。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2】把下面的字换个偏旁构成新字,再组词。

    _____( )( )

    ____( )( )

    _____( )( )

    【3】把第1自然段的重点句抄在下面的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先生爱书,表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外阅读。

    白尾地鸦——地上跑的鸟

    白尾地鸦是一种鲜为人知的荒漠鸟,只分布在中国南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它们没有绚烂的外表,甚至不如披着一身黑得发蓝的羽毛的乌鸦来得华丽,个体也不如乌鸦壮硕,但却是全球分布最狭窄、最濒危的鸟类。“地鸦”是名副其实“在地上跑的鸟”,它们能在沙漠上健步如飞,被当地维吾尔族人形容为“克里尧丐”(拐来拐去、大步流星、奔跑如飞的意思)。

    白尾地鸦生活在沙漠绿洲边缘地带和沙漠腹地。在沙丘间,在有稀疏植被、胡杨林的地段,甚至在沙漠公路两旁或临时停车场的垃圾堆里,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它们成为沙漠里生活工作的人类为数不多的鸟类伙伴,一些养路工、石油工人经常见到它们单独或成对活动。

    白尾地鸦在百年的进化历史中发展出一系列适应沙漠环境的特征。白尾地鸦被覆密毛的鼻孔,能抵御干旱和沙尘,而沙褐色的羽毛经常让人们与之擦肩而过。白尾地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嘴峰长而稍向下弯曲,有时候会像乌鸦一样挖掘、运输和埋藏食物。真不知道它们是如何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上定位,找到自己埋藏的宝藏的。我们最不解的是,有时它们会对着戈壁上一块形状奇怪的石头快乐地尖叫。

    根据粗略的计算,白尾地鸦的数量是7000只。这种分布很狭窄的鸟类,种群数量本身就受到沙漠极端环境的制约,随时面对着环境改变可能造成的毀灭性打击。由于塔里木河流域自1999年来开垦种植棉花,白尾地鸦的栖息地与营巢地正在迅速消失;大小河流上游的水利工程造成下游断流,植被严重退化;烧荒开垦瓜地破坏了地鸦重要的繁殖地……更令人担忧的是,白尾地鸦在我国至今仍未被列入国家和地区的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因而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这一坚强而脆弱的物种正面临着并不乐观的未来。

    1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同语的意思。

    (1)鲜为人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广袤无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介绍了白尾地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的内容。

    3白尾地鸦为什么能适应沙漠环境?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4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请选择其中一句用波浪线画出来,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的最后一句说白尾地鸦是坚强而又脆弱的物种,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中“坚强”“脆弱”的含义的?读完这句话,你有怎样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句子乐园。

    1.外祖父递给我一块手绢。

    改成字句:    

    2.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3.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改成转述句:  

     

  • 21、天气突然变冷了。(尝试加入天气变化前后的样子,将画面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我会缩写句子

    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了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

    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

    警卫员端端正正地向毛主席敬礼。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下另一条路你自己经历过或看到听到过这样的事吗?把它写下来介绍给同学们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