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加下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乃不知有汉 见渔人,乃大惊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若听茶声然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关于《水浒传》,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宋江,人唤“及时雨”。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整日舞文弄墨,书写文书,是一刀笔小吏。晁盖等七个好汉智取生辰纲事发,被官府缉拿,幸得宋江事先告知。晁盖派刘唐送金子和书信给宋江,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挟,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被迫上梁山。后宋江做了梁山泊首领。
B.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花和尚”。本名鲁达,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为了躲避官府缉捕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后又因搭救林冲,流落江湖,与杨志、武松一同在二龙山落草。其事迹有“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倒拔垂杨柳”“大闹快活林”等。
C.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东京人氏,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最终被逼上梁山落草。后火并王伦。他参与了梁山一系列的战役,为山寨的壮大立下汗马功劳。
D.李逵,小说《水浒传》中主要人物,梁山108将之一。肤色黝黑,性格暴烈,心粗胆大,绰号“黑旋风”。惯使一双板斧。梁山受招安后,随军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恐龙无处不有》说明了“板块构造”理论,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B.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怀。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
C. 学习了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我们初步了解了“物候”“物候学”,明白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物候现象是由于高下的差异因素造成的。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民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民歌,共305篇,内容上分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其基本手法。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B.央视《经典咏流传》最大的创新点是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结合,有了这种传承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青少年中开花、生根、结果。
C.“伸手的人生没滋味,拼搏的人生才幸福。”雅安市积极支持贫困户靠自己的努力走上脱贫致富,涌现了一大批不等不靠的自主脱贫典型。
D.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用一封封书信传递着自己的惦念。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1】最后一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其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幼立志而孜孜以求。 B. 人到中年而尚未如愿。
C. 壮志未酬而雄心不死。 D. 现实无望而寄于梦境。
【2】对这首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以梦境写心境,上片写梦中见到的战争情景,下片写此人梦醒后悲愤的心情。
B. 词中回忆发生在雁门西、青海际的一场战斗,描写出当时整肃的军容和浩荡的军威。
C. “睡觉寒灯里”这句意思是说词人从梦中回到了现实中,见到的是凄凉寂寞的情景。
D. “鬓虽残,心未灭”对比强烈,深刻地反映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流露了激愤心情。
6、诗、文名句填空。
①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②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④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⑤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⑥青青子佩,__________。(《子衿》)
⑦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自己想从政而无人引荐,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巴扎诺娃发现柯察金两鬓已有银色的发丝,便轻轻地说:“……您已经准备了五年,现在决定动笔了,这很好。但是您怎么写呢?”保尔笑着安慰她说:“明天他们会给我送一块刻好格子的板子来,是用硬纸板做的。没有这块板子我没法写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准备五年决定动笔的作品是什么?为什么没有板子他没法写字?
8、阅读《社戏》一文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下面对选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写“我”和小伙伴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
B.写“我”和小伙伴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所看到的美丽景物。
C.写“我”和小伙伴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
D.写“我”和小伙伴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可以去赵庄看戏了。
【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的自由、欢快的心情。
B.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的自由、欢快的心情。
C.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我”脱离母亲约束时内心十分的畅快和愉悦。
D.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我”脱离母亲约束时内心十分的畅快和愉悦。
【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节选部分文字有三处对于豆麦的描写,目的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B.第①段中“点”“磕”“退后”“上前”等词语表现小伙伴驾船技术还不熟练。
C.第②段中,作者将连山说成是“踊跃的铁的兽脊”,运用了化动为静的写法。
D.第③段中“淡黑的起伏的连山”“远远地向船尾跑去”是用衬托方法写船行之快。
9、写作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双翅膀:年幼时,我们渴望拥有一双"独立"的翅膀,能挣脱父母无微不至的庇护;长大后,我们渴望拥有一双追梦的翅膀,能达到自己努力追寻的地方;苦痛时,我们渴望拥有一双"超越"的翅膀,能帮助自己飞过绝望,看到希望;被束缚时,我们渴望拥有一双"自由"的翅膀,到达一个任由心灵翱翔的世界……
请以“翅膀”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⑵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3)字数不少于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