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4G会改变生活,5G能改变社会,在未来的通讯行业中,5G网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B.今年3·15晚会曝光了老坛酸菜包的生产过程,脏乱差的生产加工环境,让人触目惊心。
C.开年大戏《人世间》刷新了央视近八年最高收视纪录,老戏骨们精彩的表演令人叹为观止。
D.爱心志愿者们翻山越岭,经过四个小时的颠沛流离后,终于到达了对口支援的小山村。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阅读之后能形成自己的思考和结论,提出问题,就算得上是深度阅读。
B.这起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六千万元以上。
C.自古以来,爱国主义凝结着中华各族儿女对伟大祖国诚挚的热爱,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生生不息。
D.随着北斗走向全球,这项中国技术在助力全球互联互通方面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和赞赏。
3、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学过的小说中有不少性格鲜明的少年形象,如鲁迅《故乡》中的少年闰土、曹文轩《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和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英子等。
B. 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选自其小说集《羊脂球》,其代表作品还有《项链》《巴黎圣母院》等。
C. 谦称是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
D. 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喧哗(huá) 眩晕(yūn) 玉雏儿(chú)
B.瞅瞅(chǒu) 嬉笑(xī) 贝勒府(lè)
C.哄笑(hōng) 煞白(shā) 侍候(shì)
D.忌讳(huì) 落子(lào) 呷了一口(yā)
5、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完成后面的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仔细) 期年之后(满一年)
B. 能面刺寡人之过(当面指责)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C. 闻寡人之耳(听到) 肉食者鄙(目光短浅)
D. 暮寝而思之(躺着) 小大之狱(监狱)
【2】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文章选自《战国策·齐策》,刻画了一个精细、聪明的谋臣形象。文章说明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的道理。
B. 齐王纳谏后三大变化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C. 文中齐威王的形象虽着墨不多,仅应答过程中的一个“善”字的语言描写,表明齐威王意识到纳谏的必要,表明改革的决心大。
D. 文章叙事简洁,剪裁巧妙。设喻、讽谏写得略,齐王纳谏除蔽写得详。
【4】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这两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一名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7、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拟新闻】根据下面的消息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个字)
(新华社北京2017年5月15日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合作倡议。3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进展顺利,成果丰硕,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中国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各方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共享互利合作成果的国际盛会,也是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战略的重要合作平台。高峰论坛期间及前夕,各国政府、地方、企业等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重要举措及务实成果,中方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汇总,形成高峰论坛成果清单。清单主要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
【说图意】下图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徽标,请写出该徽标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话未来】九年级(1)班将举行一次“‘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的专题讨论会,就“一带一路”战略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展开讨论。作为主持人,请你准备一段开场白。(不少于60字)
8、根据课文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望西都,意踌躇,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⑥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⑦当任命一个人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出师表》中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没有对手就没有高手
韩青
①曾有一个鹿园,那些鹿都精神不振、瘦弱不堪,有专家建议,在园里放养几只狼,狼来了之后,结果那些鹿都变得精神抖擞,而且都机警了许多。后来,有的鹿竟敢跟狼抗衡。这就告诉我们:没有对手,就没有高手。
②温源宁先生在《一知半解及其他》里写道:“要是不跟宗岱谈,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炸性有多大。多么简单的题目,也会把火烧起来。”说实话,翻译家梁宗岱喜争辩。他在给徐志摩的一封信中写道:“你还记得么?两年前在巴黎卢森堡公园旁边,一碰头便不住口地吵了三天三夜,连你游览的时间都没有了。”朱光潜先生也是他这样的对手之一。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朱光潜先生是我的畏友,可是我们意见永远是分歧的。当年在欧洲的时候,我们差不多没有一次见面不吵架:为字句,为文体,为象征主义,为‘直觉即表现’。”
③光动口还不够,他还不时因此与人动起手来。古希腊研究学者罗念生曾在文章中回忆了这样一件事:“当年我和宗岱在北京第二次见面,两人曾就新诗的节奏问题进行过一场辩论,因各不相让竟打了起来,他把我按在地上,我又翻过身来压倒他,终使他动弹不得。”这种为学问的精纯而执着的精神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可思议,但是那一辈学人,为了他们的学术信仰就是如此地较劲。也正是在那段时间里,他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大量的文艺评论和外国文学翻译得以发表。可是,如果没有对手与他争辩,那么他也就不会取得那样的成就。
④一个人,有了对手,他就会变得爱思考、爱探究、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浑身充满了力量,如果对手水平越高,就越能激发他的战斗力,这就像一把刀子,越磨越快,而磨的过程就是刀子跟磨刀石交手的过程,可是,如果让刀子闲着,那么它就会生锈,时间久了,也会烂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手就是“一只或一双对的手”,这样的手会拉你一把,让你站在更高的地方,进而更接近你的目标。当然,有时这样的手会推你一把,让你迈出勇敢的一步,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⑤由此可见,对手就像山,当你登上去,你的生命就有了高度,甚至让你觉得“一览众山小”,而山,也因为你的抵达让它明白了:没有它的支撑,你就会毫无高度可言,支撑就是它的意义。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本文内容可分为三层:①/②③④/⑤,请你根据本文的层次特点,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2】第④段运用______和______的论证方法,生动有力地论证了__________,从而进一步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
【3】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中,淘金者在与病狼的殊死搏斗中取得了胜利,假设这个事例是个真实的故事,你认为这一事例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吗?请简述理由。
10、那些无用的美好
顾晓蕊
明黄的灯光下,少女与长者对坐手谈,轻拈黑白棋子,以鹤的姿态优雅地飞落。这是女儿参与拍摄的电视短片中的镜头,看到这近乎唯美的画面,我不由叹道:“女孩子下棋真是件很美的事!”
那年,女儿上初一,已有七年棋龄。她喜好围棋,每周六去棋院上课,我全程接送,风雨不误。棋院门前有棵老梨树,花开时一树梨花白。我会特意早到会儿,站在树下,隔着窗,聆听纹枰落子声。声音清越入耳,如风敲寒竹,如雨打蕉叶,那感觉甚是美妙。
有一天,我从棋院接到女儿,两人说笑着往回走。走出不远,碰到位熟人,也来接儿子下课。寒暄几句后,他说起给儿子报了英语和奥数班的事。得知我女儿在学围棋,他一脸不解地问道:“下棋不就是玩嘛,有什么用?”
隔了几天,又在路上遇见那位爸爸,朝儿子吼叫着什么,颇有风摇雨至的架势。果然,一巴掌抡过去,孩子的脸上留下几道红痕,疼得放声号哭。细听之后,才知是孩子英语没过关,被他怒声斥责。
女儿如受惊的燕子,闪扑进我怀里,调皮地吐吐舌头,眼中闪过一丝恐惧。她许是庆幸,在报班这件事上,我不曾给她压力。亦确是如此,她起初觉得围棋好玩儿,后来痴迷上围棋,我便鼓励她对认准的事坚持下去,从中找到乐趣。
学棋久了,女儿会跟我聊些心得,如落子无悔、逢危须弃、不得贪胜等。看似高深的生活哲理,尽在盈尺棋盘间。她还说打谱时能感受到,高手的对局像音乐,像书法,像绘画,变幻无定,美不可言。
近年的围棋人机大战中,多位顶尖围棋高手被智能机器人挑翻落马,引发学棋是否还有意义的争论。我问女儿怎么看这件事,她说下棋享受的是过程,从不后悔学习围棋。
从她的话语里,我知道女儿领悟到了黑白之道与围棋之美。这令我想起读过的一句话:“棋道即艺道,棋中自有你的个性,你的道路,凡人所有,无所不有。”除了围棋之外,女儿还喜欢古筝、书法、绘画,皆习练多年。我对她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有微小的坚持,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极致,也是一种成功。
我认为孩子在上高中之前,只要形成良好的习惯,合理利用在校时间,对于学习就足够了。业余时间,不如多接受艺术熏染,以怡养性情,丰盈自己的内心。
在风清月朗的夜晚,弹一首好听的筝曲,或是铺开纸墨,临几张颜体小楷,再或者即兴挥毫,画竹画梅画鸟画鱼。如此清雅美好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阕词、一幅画、一首歌。
女儿还特别喜欢旅游,自她两岁多起,我每年都会带她到各地走走。
我们去过椰风轻吹的海南岛,到过瓜果飘香的新疆,游历过古色古香的丽江,奔跑在北戴河的沙滩上……体味到路途的辛苦,也收获着简单的快乐。
有同事劝道,带孩子跑那么远,费钱又费时,何况去了也白去,等小孩子长大后,留不下太多印象。
我听了笑笑,却不认同他的想法。城市里的孩子,很少有机会亲近自然,这是很大的缺憾。女儿为此闹过不少笑话,比如她以为马铃薯长在树上,珊瑚是一种水草……
在旅行中,女儿认识了许多新事物,学会了观察和思考,同时变得独立、坚强。
记得那年她刚三岁,我带她去开封的清明上河园,进到园中,连续走了三四个小时,她有些疲累,我提出要抱她,她摆手说:“妈妈也累,咱们歇会再走吧!”
她躺到长椅上睡了会儿,醒后坚持自己走。那天的出游,她愣是咬着牙走完了全程。
她十三岁那年,我们去新疆的库姆塔格沙漠,连续翻越两座沙丘后,竟有些迷路了。骄阳火舌般灼烤着,这时带的水只剩小半壶,女儿嘴上干得起了泡,却把水壶递给我说:“妈妈,您留着喝吧!”
我紧紧抱住她,眼泪哗地淌下来。后来,我们靠着带的一个指南针走出了沙漠。每每想起那个瞬间,我总会心头一暖,眼中泛起湿潮。
《小窗幽记》中有言:“观山水亦如读书,随其见趣高下。”女儿从自然怀抱中、山眉水目间,学会推己及人,为他人着想。这使得她无论到哪里,都有着极好的人缘。
女儿一向乐观自信、宽容平和,有一颗喜悦、宁静且充满爱的心。在这样的心态下,她勤学善思,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上市重点高中。
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很多娴雅的东西正逐渐被消解,被替代。然而,亲爱的孩子,永远记得别只顾低头赶路,偶尔让心灵慢一些,再慢一些。
要知道,那些看似无用却美好的事物,和阳光、空气一样,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滋养。总有一天,它们会成为你内在气质的外化,是你面对生活的底气和勇气。
(选自《幸福·阅读》2018年第2期,有删改)
【1】文章重点记叙了哪些与女儿有关的“无用的美好”?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文章中叙述熟人给儿子报英语和奥数班等情节有什么作用?
【3】从结构上分析“女儿还特别喜欢旅游,自她两岁多起,我每年都会带她到各地走走”在文中的作用。
【4】文章的题目为“那些无用的美好”,既然是“无用的”,却又说是“美好”的,这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5】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1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匠人与大师
①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②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等。但就算一天做到100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甲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奖。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音乐、文学、科学、政治、哲学等。而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乙鲁班最初也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作者:梁衡,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
12、作文(1)暖心的画面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
(5)行款格式规范。
(6)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