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
A.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相濡以沫的老伴去世,对于我这个年已九十且神经衰弱的老人,真像天塌了一样。
B.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C.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D.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烧锅炉的、打扫厕所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都不屑一顾。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②公将鼓之。
B.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①执策而临之。 ②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D.①或王命急宣。 ②而或长烟一空。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A. 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 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 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杆,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 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5、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字。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___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
③亭亭净植 (__________) ④月色入户(__________)
【2】翻译①②两题,用“\”符号将第③题在标点符号处标记。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一句中,可以看出孔子具有怎样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4】请你说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
【5】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结合本词谈谈你的理解。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1】注释。
(1)南国:(________)
(2)烽烟:(________)
(3)正:(________)
(4)国门:(________)
(5)诸君:(________)
【2】“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在本诗中表现什么?
【3】“南国烽烟正十年”指哪十年?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
7、综合性学习。
九年级某班以“让朗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看完第一期《朗读者》后,有位同学写了一篇观后感,下面是其中的一部分,画线的A、B两句都有语病,请你帮助他修改。
《朗读者》既满足了人们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A又引导公众培养欣赏水平和审美水平,B做到了既有意义,又有意思。这样的节目给我们带来了精神快感,鼓励大家把朗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让优秀文化沉淀人心,让现代人活得更精彩、更滋润!
(2)下面是学校语文组针对三个年级的同学所进行的抽样调查,请你把表格中的信息转换为文字。
年级 | 每天大声朗读 | 有计划读书 | 认为朗读有意义 |
七 | 80% | 15% | 85% |
八 | 60% | 20% | 79% |
九 | 40% | 25% | 88% |
(3)《朗读者》第一期的话题是“遇见”,主持人董卿的开场词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
“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初见时欢喜的遇见。
“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
“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没有想过和别的人结婚。”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
请你仿照这段开场词,调动自己的阅读积累,也来诠释“遇见”。(写出两句即可)
8、古诗文名句默写。
诗文有滋味。一半是烟火,“莫笑农家腊酒浑,①________”;一半是清欢,“有约不来过夜半,②________”。
诗文有趣味。花草树木似精灵,“杨花榆荚无才思,③________”;春冬三峡如画卷,“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④________,良多趣味”。
诗文有情味。最美的祝福是明月遥寄,是“⑤________,⑥________(写出连续两句);最痛的思念是生死相隔,是“⑦________,欲语泪先流”。
诗文有意味。那是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⑧________,徒有羡鱼情”的复杂心理,那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⑨________,⑩________”的宠辱不惊。
9、最小的星星也闪光
①潘小锋是个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学生,瘦削的脸上有着一双透着忧郁却又叛逆的眼睛。他总是喜欢一个人躲着看他的动漫书,偶尔也会在纸上涂鸦着什么,平时很少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与班上的其他同学也极少来往,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人。
②那天,我正在神采飞扬地讲着课,学生都安静地听着。突然,原本安静的教室却 被一声窃笑搅起了层层波浪。我怒火中烧循声望去,发现是潘小锋的同桌张晓琴在笑。张晓琴发觉我盯着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③我铁青着脸说:“张晓琴,你笑什么?”
④张晓琴立马站起来小声说:“老师,他在画你——”并用手指着潘小锋课桌上的纸。
⑤一下子,全班的目光齐刷刷地锁定在我和他的身上,旁边的几个学生猫着身子偷看他的画,也都偷笑起来。我一个箭步过去,一把抢过他的画,圆睁着愤怒的双眼,看着他在画我上课的样子,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⑥“潘小锋,你给我站到墙角去!”我用强硬的命令口吻叫嚷着。他耷拉着脑袋晃悠悠地走了过去。“上课不听开小差也就算了,竟敢丑化老师,岂有此理!明天叫你家长来。”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那堂课是我与他头一回交锋,也是他进入我视线的开始。
⑦放学后,拿着缴来的画来到办公室,教师应有的品行规范让我平静下来。细细端详他的画,觉得倒十分形象,有几分趣味,心情也渐渐舒展开来。
⑧第二天,我在办公室静等他和他家长的到来,可是一个上午都没见人影。后来得知他因害怕告诉他父亲实情而挨打,一个人躲进了网吧。知道这一切后我和他父亲一起在一家网吧中找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家。
⑨到他家天色已晚了,天边零星地冒出几颗闪着光亮的星星。他父亲把我让进家门,招呼我:“老师辛苦了!坐一坐,家里太小太乱,不好意思。”我笑笑便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房间。这是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低矮房,墙壁灰暗,摇摆的蛛丝零落地挂在屋角,一些旧式家具零乱地堆放在各处,上面随意堆放着一些图书报刊,看来已许久没整理过了。
⑩“老师别生气,您喝茶!”我接过茶杯放到桌子上。
⑪“你小子尽给我惹事,骨头又痒了,想挨揍啊——”他父亲说着就要打他,我连忙制止,“怎么又要打,不是和你说了吗?别总是打孩子。”
⑫“不是,这野小子自从我和他妈离婚后就没人管,没办法。我也下岗了,一个人忙着照看书摊,难得有时间在家。他要是有空就到我书摊来帮我照看,喜欢看动漫书,没事时也瞎画,我看他有这兴趣就给他报了个绘画班。呵呵——老师,您瞧,这墙上的奖状是他得的奖。”
⑬我按他指的方向看去,这才注意到墙上贴着好几张奖状。他的书桌上也散落着一些他画的漫画,有各种可爱有趣的人物,惟妙惟肖。我顺手拿起一张来看,这时他父亲迅速地收拾起来,说道:“老师见笑了,小孩子瞎画着玩,上不了台面的。”
⑭我笑道:“其实,你儿子挺有天赋的,画的不错,他画我的那张我还留着呢,别说还蛮像。”
⑮“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有意画您,我当时只是觉得您上课很有精神,所以不知不觉就画了下来。”潘小锋有点委屈地说道。
⑯“潘小锋,既然你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应好好培养,如果有兴趣,可以向这方面发展,创作出更好的动漫画。”我还是用老师的本职口吻教育他,“以后要是有这样的活动,希望你能发挥出你的特长哦,为班集体争得荣誉!”
(17)“我会的,没问题。”他豪言壮语地答应了。
(18)我欣慰地点点头,说:“好了,天也晚了,我也该走了。”说着便走了出来,他父亲忙说道:“那我送送您吧!”
(19)“不用,我一个人走就行了。好好培养你儿子,他会有出息的。”
(20)告别了他父子俩,我走在星光和街灯掩映的路上。我抬头望着天空,繁星满天,装饰着静谧的夜,忽然发现一颗微小的星星正闪着微弱的亮光。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潘小锋天真可爱的神情,我沉思良久,觉得他就像天空中的那颗最小的星星,虽然小其实也一样会发光。
【1】请你用四字词语,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________)——星夜家访——真相大白——(_________)
【2】本文对人物描写很细致入微。请选取下面其中一个句子进行赏析。
(1)他仍然低头不语,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
(2)“我会的,没问题。”他豪言壮语地答应了。
【3】仔细品味最后一段中的划线句子,说说它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4】请你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对文中的“我”进行评价。(至少两点)
10、阅读《堰塞湖:不期而至的湖泊》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史载:l933年2月25日四川茂县叠溪地区突然发生里氏7.5级地震,顷刻间,叠溪四周峰塌坡裂,岷江三处水流受阻,水位疾升300余米,形成11个海子。其后,一个海子突然决口,沿岸村寨全被吞噬。这里的“海子”就是堰塞湖。
②堰塞湖是河道因山崩、地震、滑坡、冰碛(qì)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藏东南峡谷地区八宿县的然乌错(“错”,藏语“湖”的意思)是暴雨引起山崩堵塞河谷形成的堰塞湖,波密县的古乡错是冰川泥石流堵塞而形成的堰塞湖,黑龙江的五大连池和镜泊湖都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熔岩堰塞湖。最新的堰塞湖则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形成的。
③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就是由许多堰塞湖所构成的,这种地质地貌也是历史上的无数次地震自然形成的。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给人类带来了婀娜多姿的自然美景,也带来了难以预料的灾难。稳定的堰塞湖对人类一般不会构成威胁,而不稳定的堰塞湖则后患无穷。这是因为堰塞湖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水深几乎都在百米以上,加之堰塞湖的堵塞物会因冲刷、侵蚀、溶解而崩塌。一旦崩塌,高悬的湖水就会奔腾而下,不要说洪水会将下游淹没,就是在水流到达之前的空气压缩波就足以将所有的建筑物摧毁。
④历史上很多堰塞湖形成后是要溃决的。堰塞湖的溃坝分为瞬时全溃、瞬时部分溃决、逐步溃决三种。相对来说,瞬时全溃危险性最大,而逐步溃决危险性最小。因此,准确判断堰塞湖的性质非常重要。如果堆积体以石灰岩为主则相对比较稳定,而以松散土为主相对容易溃决。只有在第一时间去堰塞湖现场,才能较准确地了解堆积体的情况,但往往产生堰塞湖的地方都是徒步难以到达现场的。运用我国开发的三维电子江河与遥感等先进技术,对堰塞湖形成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大体测定堆积体的体积、水体体积、汇流面积、可能溃坝的最大洪量及影响范围等。在此基础上,实施控制性泄洪。另外,在排险的同时,还必须及时利用遥感等多种手段进行监测和预警,开展堰塞湖风险评估分析,预测堰塞湖渍决时间及泛滥范围,从而制定下游危险区的临灾预案。
(根据《光明日报》、“中国百科网”、“世界科技报道网”等相关内容编写)
【1】第①段叙述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第②段和第③段都举了堰塞湖的例子,请分别说说两处举例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3】第③段中说“不稳定的堰塞湖则后患无穷”,联系下文,具体说说这种“不稳定”体现在
哪些地方。
【4】请说出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大体”一词的表达作用。
【5】阅读第④段,说说如何减轻堰塞湖带来的灾害。请分4条概括,每条不超过12字。
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蓝色萝卜
毕淑敏
①有一天,我到商场的玩具柜台,为朋友的孩子过生日准备一份礼物。。总是拿不定主意,挑来选去,很费时间,就听到了如下一番谈话。
②一位老妇人交了钱,把售货员为她精心捆好的橡皮泥桶抱着,预备离去。售货员向她扬扬手说,您老多保重吧。三十多岁的儿子,您还要为他买橡皮泥,该不会是有什么吧?老妇人笑了,说,谢谢你的关心。不过我的儿子并没有什么病,他很好,很健康,是个很棒的电脑工程师。
③老妇人说,我儿子小的时候,手很巧。有一天,他捏了一个大萝卜,圆圆的,红红的,上面还长着翠绿的缨子。我喜欢极,把这个萝卜小心地带到单位,让同事们看。大家都说这不是那么小的孩子能捏出来的,没准是哪个工艺师随手的作品。我听了以后,心中甜似蜜呀。
④回到家后,儿子跟我要那个萝卜。我说,干吗呀?他毫不在意地说,把它毁了,重捏啊。红色的归到剩下的红泥堆里,绿的归绿的。我很可惜地说,那个萝卜不就没了吗?他睁大天真的眼睛说,可那些橡皮泥还在啊,我还可以捏别的呀。我说,不成,过几天,就是“六一”儿童节,单位里要是组织展览,这个萝卜就是上好的展品,你不能把它毁了,我要留作纪念。儿子很听话,不再要回他捏的萝卜了。
⑤过了一段日子,他悄悄问,你们单位开过展览会了吗?我说,今年没开。你问这个干什么?他说,我想要回那个萝卜,让它回到那一堆各色的橡皮泥里,这样,我就可以捏其他的东西了。我不耐烦地说,这个萝卜我还想留着呢。你该捏什么就捏吧。儿子又怯生生地说,妈妈,你能不能再给我买一盒新的橡皮泥呢?我说,为什么?原来那盒不是挺好的吗?儿子说,那个萝卜走了,它的颜色就不全了。我敷衍地说,好吧,哪天我得空了,就给你买。
⑥那阵子,我一直很忙。更主要的是不把孩子的请求当回事,总是忘。孩子问过几次,我心里烦,就说,你想捏什么就捏什么好了,颜色有什么要紧的?大模样像了就成。我儿子很乖,从此,他再也不提橡皮泥的事情了。
⑦大约半年后的一天,我下班回家,在桌子上,看到了儿子用橡皮泥捏的新作品。我不知是不是他特地摆在那儿的——一个胡萝卜,身体是蓝色,叶子是黑色的。我当时应该警醒的,可惜忙于工作,就装作什么也没有看到。
⑧从此,儿子再不捏橡皮泥了,我也渐渐把这件事淡忘了。直到他长大成人,几十年当中我们都从未有一次再提过橡皮泥这个词。
⑨前几天搬家,从尘封的旧物中滚出一个铁蛋似的东西,我捡起一看,原来是那个蓝色的萝卜。谁也不知道它是怎样被保存下来的。我把它放在手心,还感到儿子当年的无奈。我从中听到了强烈的抗议和热切的渴望。我想赎回我当年的粗暴和虚荣,想完成我曾经答应过的承诺……
⑩她说到这里,头深深地埋下了,花白的头发像一帘幕布,遮住了她的眼睛。老妇人抱着橡皮泥桶,缓缓地走了。我也随之选定了一件礼物,离开了商场。我决定,在送给小朋友生日礼物的同时,送给他的妈妈一个故事。只听得售货员在后头喃喃地低语,谁知道她的儿子还记得这回事不?会原谅他妈妈吗?
【1】标题“蓝色萝卜”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第③段从哪两个角度体现儿子的手巧:
角度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度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妇人当年的粗暴在文中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两个“我”,一个“我”指 作者 ;另一个“我”指老妇人。这样安排的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10段“我”为什么决定要送给小朋友妈妈一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他们的对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密码”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