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港澳回归后,澳门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城市”;美国《时代》周刊说:“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具活力。”这些评论说明了
A. “求同存异”的历史影响
B. “一国两制”构想的生命力
C.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成功
D. 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2、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 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改变这一局面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后
B.“一五”计划完成后
C.土地改革完成后
D.三大改造完成后
3、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六大
4、下列属于周恩来外交成就的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③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④倡导“一带一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5、1984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
A.城市 B.农村 C.军队 D.政治
6、《礼记·大学》中说:“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土耳其、叙利亚发生地震后,中国政府积极提供救助、安置和重建,真正做到“弘义融利”,这诠释了( )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C.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成就
D.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7、我们使用的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生活在( )。
A.金字塔的国度 B.万里长城的国度
C.佛教的诞生地 D.西方文明发源地
8、如下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民族团结 B. 收复主权
C. 香港、澳门回归 D. 国防建设
9、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这是基于(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0、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现代企业制度
11、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分别是
A.辽、西夏、清 B.大理、金、元
C.金、西夏、元 D.辽、西夏、金
12、1953-1957年,我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如下表)。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A.工业门类齐全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地区分布均衡
D.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13、“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材料所述的史实(任务)在哪一年基本完成
A.1949年 B.1950年 C.1952年 D.1958年
14、“一个改革的政策如一场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一个开放的决断如一场春雨,滋润了华夏中原。”改革这场“春风”在中国最先从哪里开始刮起
A.农村
B.城市
C.外资企业
D.国有企业
15、下面这幅漫画意在说明哪一问题( )
A.西藏问题 B.台湾问题 C.香港问题 D.澳门问题
16、下列著名战役,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是
A.上甘岭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辽沈战役
17、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A. 实现“三通”
B. 经济交流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 互补互利
18、1950年,土地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当时尚未进行土地改革的省份是( )
A.安徽
B.浙江
C.甘肃
D.西藏
19、下图反映1951年10月26日西藏地方政府为人民解放军举行隆重入城式的情景。此图可用于了解( )
A.欢庆祖国实现统一
B.册封达赖班禅的仪式
C.人民志愿军新征程
D.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
20、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历史和抗美援朝运动的大型军事专题纪念馆。在纪念馆内的醒目位置陈列着两位著名人物的雕像,其中一位是毛泽东,另一位是
A.朱德
B.邓小平
C.刘伯承
D.彭德怀
21、漫步太空:
(1)1999年11月,_____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_________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_____________不断跃上新台阶。
23、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_______,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_____,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4、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前提:“________”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谈判:(1)中英谈判:1984年12月,中英正式签署___________,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_______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葡谈判:1987年4月,中葡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______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回归:
香港回归: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交接仪式。江泽民主席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________正式成立。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举行________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________,在完成________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5、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6、“_________”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27、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交接入列;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成为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28、1976年10月,_________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29、1958年总路线提出后全国掀起_____的高潮和_____运动。
30、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_____”。
31、2012年,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是指什么?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里的“中国道路”是指什么?
(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32、探究历史: 2011年3月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其中,“两会”清晰地描绘了下一步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的线路图。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改革开放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历史回想
(1)1950年6月,中央政府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_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1956年间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史实是进行三大改造。试述其主要内容?
步骤二:历史转折
(3)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这次会议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会议作出了怎样的工作重心转移?此次会议还做出了什么新决策?
(4)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推行什么政策?
步骤三:深度探究
小明的笔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一个关键词注定让人们无法忘记,那就是“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福州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三十年多来,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有一处错误,请在下面写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
(5)错误: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
(6)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内地
步骤四:论从史出
(7)结合中国历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及上述材料,说说中国为何改革开放?
33、新中国成后,我国的外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外交政策是什么?
(2)在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请你根据学习的史实,回答都取得了哪三项成就?
(3)改革开放后我国又取得怎样的外交成就?(举三个例子)这些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崛起是一个“进行”时,从1949年至1978年用了30年时间,进入“崛起准备期”,再从1979年至2020年用了40年时间,真正进入“崛起起飞期”。
——《大国治理》
材料二:“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材料三:“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邓小平南方视察谈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从“崛起准备期”到“崛起起飞期”的转折性事件是什么?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说出我国1980年设立后发展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哪座城市?(3)材料三有关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党的基本路线”指的是哪一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的什么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