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在下列军种中,组建时间最晚的军种是:
A.火箭军 B.陆军 C.战略支援部队 D.空军
2、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以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标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D.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与这里的“公共食堂”有关的事件是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4、“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景象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描述的……”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这则报道记录了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
A.占领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辽东半岛
D.南京大屠杀
5、漫画往往是现实的艺术性再现。观察下面的漫画,给下面这幅漫画配上恰当的说明性文字,应该是( )
A.改善生态环境
B.党风廉政建设
C.优化育人环境
D.努力发展经济
6、下列文献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发展方向的是
A.
B.
C.
D.
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是
①国家独立自主
②人民当家做主
③现代化强国
④社会主义国家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人民日报》的一位老编辑动情地说:“我曾参与编辑的这张报纸,把改革开放的春雷送到了共和国希望的田野上。”这张报纸应是
A.粮食高产 B.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C.毛主席会见尼克松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9、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个人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六大
10、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的战略布局。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深化改革
③全面依法治国
④全面从严治党
⑤全面改革开放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11、以下是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关于“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个体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1952年 | 19.1 | 1.5 | 0.7 | 71.8 | 6.9 |
1956年 | 32.2 | 53.4 | 7.3 | 7.1 | 趋于零 |
造成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中国成立 B. 土地改革完成
C.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大跃进”的推动
12、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在他的讲话稿中,有可能出现
A.“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C.“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D.“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13、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运动使得
A. 两岸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B. “九二共识”的达成
C.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D. 祖国实现统一
14、一个资本家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有这样想法的资本家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
A. 直接被没收
B.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 公私合营
D.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5、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他们分别被誉为
A.铁人、解放军好战士、党的好干部
B.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仆
C.党的好干部、解放军好战士、铁人
D.人民公仆、党的好干部、解放军好战士
16、用“春天”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块承包的田里精耕细作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美丽的海港城市厦门,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D.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引人注目
17、“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阶级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8、习近平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澳门回归以来所取得的成就,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是:( )
A.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成效
B.“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C.坚持“九二共识”的成果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
19、广深港高铁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C919大型客机投入使用……这一系列的发展使我国的现代化事业更上一个台阶。这些发展反映出
A.改善交通是国家发展的中心 B.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国家
C.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D.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交通的发展
20、蒸汽机的改进,推动了采煤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面貌,开创了崭新的“蒸汽时代。”为改进蒸汽机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史蒂芬孙 D.富尔顿
2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联合国成立于______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______代表中国。
(2)1971年10月,第_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3)_________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22、中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________。
23、根据所学知识将以下内容补充完整。
(1)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________
(2)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________的基本问题。
(3)我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
24、新中国成立前:物价_______,民生凋敝。
25、三个代表内容: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__________。
26、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过程
初步提出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 提出实行______ |
中共十二大(1982年) | 提出“建设有____的社会主义” | |
基本形成 | 中共十三大(1987年) |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____ |
充实发展 | 南方谈话(1992年) |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
最终确立 | 中共十四大(( )年) | 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
中共十五大(1997年) | 把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27、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党的好干部_______、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8、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交接入列;1999年11月,_______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9、科学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在中共十八大上,___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_______ (会议)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0、____________年,中美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材料二: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了怎样的建设规划?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我国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请你结合我国现代化工业发展历程,谈谈我国工业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应注意些什么?
32、请列举出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取得的成就?
33、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指的是什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是什么?
34、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行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了道理。阅读相关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1)请为材料一中的图片命名并做个简单描述。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南各省后,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和平解放西藏……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西藏最终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部编初二历史教材
(2)结合材料二,写出西藏解放的方式和意义。
材料三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部编初二历史教材
(3)写出材料三反映的战争的名称;该战争对新中国有何政治影响?
材料四 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民翻了身,成立土地的主人。
——部编初二历史教材
(4)材料四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该事件得以顺利实施的法律保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