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亚非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哪一幅图片与古巴比伦王国有关( )
2、下图所反映的购物情况的变化,表明了我国有关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这里的“新时代”是指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 人民公社化时代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并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
A.《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B.《双十协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
4、下列能够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乡人民生活发生巨变的有
①凭粮票、肉票等票证购物
②自驾游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
③“低碳”和“原生态”生活成为时尚
④轻松惬意地网上淘宝、购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1997年7月1日正式成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直辖于
A.中央人民政府 B.福建省 C.深圳市 D.广东省
6、邓小平说:“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设立经济特区
B. “大跃进”
C. “一国两制”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A. 抗战的胜利
B. 抗美援朝的胜利
C. 解放战争的胜利
D. 镇压反革命运动
8、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决定把习近平 写入党章。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A. 毛泽东思想
B.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科学发展观
9、《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中写道:“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而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建立五个经济特区
C.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D. 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
10、分析《中国与印度、美国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我们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中国 (1952年产量) | 印度 (1950年产量) | 美国 (1950年产量) |
钢产量(人均) | 2.37千克 | 4千克 | 538.3千克 |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的工业水平极其落后
B. 这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的重要依据
C. 为了改变这一落后局面,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
D. 长年的战乱、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是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11、习近平强调,“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并指出“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号召两岸同胞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共创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将下列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 序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①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②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
③汪辜会谈
④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⑤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⑤④①③②
B.⑤③②④①
C.④①③②⑤
D.⑤①②④③
12、依据《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内蒙古自治区社会市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管理办法》等法规,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政机关行文以及各机关团体、国营企事业单位各种牌匾、标语、路标等,蒙汉两种文字并用 率已达到90%以上。以上材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A.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B.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
C.使用和发展各民族语言文字
D.保护少数民族地区的名胜古迹
13、尼克松回忆与周恩来首次握手时感慨地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指的是( )
A. 中美关系改善 B. 万隆会议召开 C. 中美正式建交 D. 中日正式建交
14、“拄棍当舟渡,风雨每辞家。怀中拥抱兰考,口里啖狂沙。一已沉疴不顾,三百荒丘尽踏,劳瘁任交加……”这首发表于《诗刊》上的《水调歌头》歌颂的是( )
A.雷锋
B.王进喜
C.邓稼先
D.焦裕禄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下列思想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是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1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
A.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D. 走共同富裕道路
17、“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材料表明中国实现了
A.大陆统一
B.社会主义
C.民族独立
D.国家富强
18、为克服1959-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局面,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开展“大跃进”运动
B.实行改革开放
C.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D.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某档案馆有一份20世纪80年代初有关农民收入的抽样调查统计表。观察下表。你认为1978年到1982年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是
年份 | 1978 | 1979 | 1980 | 1981 | 1982 |
收入(元) | 133 | 160 | 191 | 223 | 270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0、“历时两年基本完,农民解放笑颜开。废除地主剥削制,土地所有属农民。”根据此歌谣内容判断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抗美援朝
B. 土地改革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三大改造
21、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交接入列;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________,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22、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_______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__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3、在中国、缅甸和印度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周恩来提出的_____________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24、《共同纲领》内容:①确定新中国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 ;②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________________ 领导的,以 ________________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 是国家的主人。
25、观察下图,请把下列地点的城市名称填入图中方框内。
A.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城市
B.恢复我国联合国合法席位会议的召开城市
26、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________”;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________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7、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共做出决策、低砺前行的盛会。
(1)在________上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帆。
(2)在中共十六大上,“______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中共十九大指出,把________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8、___,是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29、新时代强军之路
(1)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____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____大战区,即____、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3)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____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____、战略支援部队。
(4)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____、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____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30、西藏和平解放:意义:祖国____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1、照片、地图、示意图是了解历史的好途径。看下面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站在中间拿着文稿正讲话的是谁?
(2)图二,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司令员是谁?
(3)看图三找出一五计划期间,我们辽宁省取得的成就。
(4)看图四举出我国在这一时期取得的“两弹一星”科技成就。
32、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
33、三大改造是指国家对哪三个行业的改造?
34、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70个春秋,回首70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会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一穷二白)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改变当时的经济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计划?
(神奇逆转)
材料二
年份 | 项目 | 粮 | 棉 | 钢 | 煤 |
1952年 | 总产量 | 1.64亿吨 | 130.4万吨 | 135万吨 | 0.66亿吨 |
比1949年增长 | 36% | 193% | 754% | 105% | |
1957年 | 总产量 | 1.95亿吨 | 164万吨 | 535万吨 | 1.3亿吨 |
比1952年增长 | 19% | 26% | 296% | 97% |
(2)分析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
(重大挫折)
材料三
(3)结合相关史实,判断图l中的报道是否真实,说明理由。分析指出图2中经济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从上述曲折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哪些教训?至少写出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