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不断增长的变化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些“豪言壮语”反映了
A. 土地改革的成果
B. “大跃进”运动中出现的浮夸风
C. 农业合作化初见成效
D. 家庭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3、下列哪一群体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A. 八路军
B. 中国人民解放军
C.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新四军
4、下列是小雪同学收集到的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材料,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 )。
A. 学者们的相关研究著述 B. 电影《上甘岭》
C. 志愿军战士的生活用品 D. 现行历史教科书
5、英国《金融时报》载:“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催生2001年创业高潮点的因素是中国
A.鼓励外商来华投资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D.扩大企业自主权
6、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先礼后兵”“师出有名”,如果中国政府从开始就出兵朝鲜,则“名不正、言不顺”,对内不能激发起广大人民群众对战争的支持,对外则无法争取到国际社会的援助。直到美军越过三八线后才出兵朝鲜,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高超的政治智慧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为最后反得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学者在此强调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A.展示了新中国军事实力
B.主要得益于国际社会援助
C.激发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D.改变了人民群众对战争的看法
7、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比喻是
A.深圳
B.珠海
C.海南
D.浦东
8、以下图片反映的历史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分析图片,可以得出的正确的信息有
①经济高速发展
②自然环境受到破坏
③人民生活困难
④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A. 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9、“10、9、8、7……”,随着迎回归倒计时牌上红色数字的闪动,人们有节奏地高呼着,最后,“香港回归了!”的呼声响彻云霄。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 )
A. 1984年12月24日 B. 1997年6月30日
C. 1997年7月1日 D. 1999年12月20日
10、2020年初,一场新型的冠状病毒疫情从武汉波及全国,在疫情的防控战役中,钟南山、李兰娟等一批医学科学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下列科学家与他们同属于一个领域而且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钱学森 D.屠呦呦
11、2019年12月17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正式交付海军,随着山东号航母的正式入列服役,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式步入双航母时代。回顾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A.东海舰队 B.南海舰队 C.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12、下表是广东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此表不能说明
时间 | 肉类 | 禽类 | 奶类 |
1978年 | 19.2kg | 1kg | 6.5kg |
1996年 | 32.8kg | 10.7kg | 21.4kg |
A.民众的副食品消费增加
B.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食品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C.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
D.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副食消费
13、促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水平一直保持了世界领先水平的科学家是( )
A.王大珩
B.王淦昌
C.邓稼先
D.袁隆平
14、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进入到“两年徘徊”时期,《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出的论断是“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其主要原因是
A.“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没有得到平反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还没有结果
D.老一辈革命家的职位没有得到恢复
15、邓小平1992年视察南方讲话中,强调的是
A. 要进行现代化建设
B. 要实行改革开放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发展才是硬道理
16、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7、邓小平曾说:“一个党,一个国家,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材料表明,当时党和国家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A. 解放思想,实行改革 B. 巩固政权,建成社会主义
C. 进行阶级斗争,打击敌对势力 D. 惩治腐败,依法治国
18、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有一位石油工人,在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不顾腿伤跳进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这位石油工人是
A.焦裕禄 B.邓稼先 C.王进喜 D.袁隆平
19、清朝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下列选项与此无关的是
A.设置西域都护
B.设立驻藏大臣
C.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
D.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20、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21、1953年开始的_______标志着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地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____隆重召开,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2)会议内容: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____》。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____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共同纲领》起____的作用。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③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首都;以《____》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____,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
(3)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和政治协商制度。
2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的斗争破坏了世界和平,世界性的大战爆发。
(1)法国、俄国和英国为了保障自身安全,签订了军事协定,形成了_______________
(2)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海战是_______________
(3)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
(4)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
24、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并制定了___。
25、 材料 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词:①红卫兵 ②大炼钢铁 ③特区 ④两个凡是 ⑤一带一路 ⑥原子弹 ⑦西部大开发;⑧公私合营。
将材料中的关键词的序号,填入下列时间轴对应的历史时期
A:______;B:______;C:_____。
26、到___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___________、手工业和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7、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28、
(1)图一中的人物是____________,作出____________伟大决策。
(3)图二人物是_________,提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____________基本准则,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__________方针。
(3)图三的人物是__________,主要贡献是__________,获得了______________称号。
(4)图四反映____________事件,司令员是________,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______
29、安徽凤阳_______农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第一年秋,农业获得大丰收;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体制的目标,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30、三个代表内容: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__________。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材料二: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了怎样的建设规划?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我国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请你结合我国现代化工业发展历程,谈谈我国工业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应注意些什么?
3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间
33、探究题。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两大强国,它们的关系直接影响世界格局,请我们一起探究中美关系。
【任务一】梳理知识
(1)建国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请举一例说明。
(2)乒乓外交被称为“小球转动大球”,小球指乒乓球,“大球”指什么?
(3)1972年中美之间有何大事发生?中美之间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任务二】解决问题
(4)建国后,美国对华态度有何变化?
(5)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任务三】
(6)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34、历史图片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内涵, 仔细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被称为“最可爱的人”的是谁(列举出两位)?他们为什么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2)图二的会议确定实行的伟大决策是什么?在这次会议上实际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图三“原子弹爆炸成功”在当时对中国有何意义?为此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代表是哪两位?
(4)图四特别行政区是被哪个国家侵占的?
(5)图五特别行政区是何时回归祖国怀抱的?
(6)我们国家的统一大业还很漫长,说出目前还有哪个地方没有统一?怎样做才有利于此地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