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5年台湾澎湖初二下学期一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等内容中提炼出学习主题,应是( )

    A.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B. 现代中国的法制建设

    C. 现代中国的民主建设 D.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 2、某同学暑期随父母去湖北旅游,他看到了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该桥修建于

    A.民国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 3、建国初期,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国家进行了土地改革。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的是( )

    A.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D.农民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 4、2020年,王红前往我国地理位置最南边的经济特区参观学习。她到达的是

    A.厦门 B.海南岛 C.上海 D.珠海

  •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D.西藏自治区

  • 6、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不包括(   )

    A.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B.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C.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D. 实现中国梦必须保障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 7、依据如图提供的信息,你会联想到的是

    A.加强睦邻友好 B.“求同存异”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8、“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包括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从严治党

    ③全面深化改革 

    ④全面依法治国

    ⑤全面发展教育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

  • 9、基辛格的《论中国》指出:“全会提出了体现邓小平以后所有政策特点的口号——‘改革开放’。”材料中的“全会”指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 10、1949年10月1日,是一个光辉而伟大的日子,下列节日与此有关的是

    A.国庆节 B.劳动节 C.青年节 D.建党节

  • 11、2015年5月,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时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的核心是指

    A.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C. 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D.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 12、为了保证广大人民的生活,政府正在不断努力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它包括

    ①养老    ②医疗    ③失业保险  ④社会救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

    A.制订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通过了《共同纲领》

    D.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14、1983年2月6日到18日,小平来到考察小康目标能否实现的问题。

    A. 苏州

    B. 杭州

    C. 安徽

    D. 南京

  • 15、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下列符合我国对外开放特点的是

    A.相继开放了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

    B.沿海经济开放区成立

    C.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

    D.逐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 16、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 17、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必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损失,造成下图乙点到丙点经济发展状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一五”计划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 18、观看下图,1978年后西藏人均GDP开始迅猛增长,主要得益于

    A. 废除了农奴制度

    B. 改革开放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一五计划

  • 19、下列人物属于“四人帮”的是(   

    A.张春桥

    B.林彪

    C.华国锋

    D.叶剑英

  • 20、四川地区曾流行这样一首歌谣:“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这首歌谣最有可能出现在

    A. “大跃进”时期

    B. “文化大革命”时期

    C. 土地改革时期

    D. 一五计划时期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___________进行平反,要求纠正_________的错误。

  • 22、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爆炸成功。

    ②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爆炸成功。

    ③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名称),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④“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_____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_____,增强了我国的_____,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漫步太空

    ①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11月,____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②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③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_____

    ④2021年6月,_____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 2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即_________。1956年,_________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24、____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 25、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是_____________。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

  • 26、李峻一在《一个神奇的地方》的歌词中写道:“望洋山春风荡漾,濠江畔莲花绽放……”可见“一个神奇的地方”是指(   )

  • 27、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高潮。

  • 28、会议内容:

    ①思想上: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______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上来,实行______的决策。

    ③组织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______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 29、经济特区的代表,一夜崛起之城指的是________

  • 30、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_______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____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请回答以下问题:

    (1)1949年,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国家的事件是什么?1951年,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20世纪末,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这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请指出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香港回归后,中央政府设置了哪一机构对香港进行管理?

    (3)如今台湾尚未回归祖国,你认为当前阻碍台湾回归祖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992年形成的大陆与台湾进行和平谈判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 32、新中国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谁?他是在哪次会议上开始成为我国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

  • 3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理想和追求,而其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

    (1)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什么奋斗目标?正确的发展道路具体是指什么道路?

    (2)如何理解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为更好的实现中国梦,你打算怎么做?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融入情境,解决问题。

    材料一: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节选《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1)你认为材料一中的“敌人”、“各方”具体指谁?

    (2)材料二中揭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主要目的词句是什么?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参战的极大“利益”表现在哪些方面?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