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提到书法中的草书,人们便会想到“颠张醉素”,请问下列属于颠张的作品的是( )
A.自叙帖
B.自言帖
C.中秋帖
D.黄州寒食帖
2、双目重瞳的历史名人中没有?( )
A.虞舜 B.项羽 C.刘备 D.李煜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自沦为诗人之后,俯首甘为笔下囚。[甲]回想和笔初恋时那份颤栗,那份期待,那份默契,仍然是一种甜蜜的深愁。那时无论日常生活多么单调,工作多么劳累,环境多么孤独,都有一位忠实伴侣可以依靠。与笔成亲后,从此为其劳也受其荫,日日相守无需芳心设约。有时也怒其跋扈,怨其唠叨,嫌其年岁渐长,不复当年明眸皓齿,却自知再无一个法庭能判决这宗离婚案,甚至死刑。
最初卧于掌心的是一支儿童钢笔。[乙]用它抄了一部又一部诗集,《普希金诗选》《海涅诗选》;抄整章的《奥勃洛摩夫》,整本的《飞鸟集》,还写了第一首成形的小诗《致杭城》。直至这钢笔鞠躬尽瘁,笔尖分岔,写出来的字音容全改,只好忍痛弃之。在这其间有了一首《致大海》,用圆珠笔誊出来,字迹肥头胖脑,市侩气十足,真是恶心!从此恨极圆珠笔。
对于笔的侍奉是这样挑剔,这样仔细,其他方面我却糊涂得出汁。[丙]有些文艺界同行大会小会见过,握过手,通过信,再见面时心里还要嘀咕:这是张三,是李四?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青岛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对名人故居修缮的工作正在推进中,其中对梁实秋故居的保护性修缮有望近期开工。
B.梁启超先生的演讲之所以感人至深,让听讲者终生难忘,首要的原因是他在演讲时倾注了饱满真挚的情感造成的。
C.梁思成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这因为他不仅是梁启超的儿子、林徽因的丈夫,更因为他是现代中国建筑史方面的一位大师,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奠基人之一。
D.广东官话是梁启超最“本土”的语言,这种语言不需要斟酌应该用哪种语法、句式,梁启超直接从内心进发出来的,不需要用语言的修饰来完善。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果只是图浮名,炫装潢,只藏不读,等于无书;尽力搜求,只贪量多, 内容, ,只能算书肆;勤于记诵,却缺乏悟性,难于理解运用,没有 ,仍属不学无术之辈。“博览”则是获得这种“悟性”不可或缺的途径和基础,是历代学者极力 的读书方法。
A. 无论 束之高阁 远见卓识 推重
B. 不论 束之高阁 真知灼见 推崇
C. 无论 置之不理 真知灼见 推重
D. 不论 置之不理 远见卓识 推崇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寂寞尼玛路
叶广芩
窗外景色单调而无聊,我在颠簸的车里铺开地图,寻找下车地点。我不想随着这一车人到拉萨去,那样太没有意思。我的目光向人迹稀疏处流动,终于停在一个我认为很美丽的点上,那里叫尼玛。
在阿多下车的只有我一个,几个来旅游的大学生惊讶地看着我,我知道他们内心充满着怜悯。我背后夕阳里那些零乱苍茫的远山,那扬起的硕大风尘,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悲壮的气氛。他们朝我热烈地挥手,我冷冷地看了他们一眼,转身去走我的路。
不远处有小饭铺,只卖拉条子。我问有没有到尼玛的车,有谁说老王的车今天好像要去吉瓦乡,说他要赶过去给丈母娘祝寿,临时加跑一趟。我立即提起包去赶。
老王的车是个体大客,比我来时坐的车还破烂。朝外看,太阳已经向西滑落。天还很亮,街上不见一个行人,几只脏兮兮的狗在风里迈着蹒跚的步子。我把头抵在玻璃上,茫然地看着那陌生的街道发呆……
过了许久,车停了,我无精打采地睁开眼睛。外面天已黑透,头顶繁星闪烁。凉意从窗缝里沁入。老王没像我上车时那样跟上车的要票,门开了,门关了,老王像没看见这个人。
来人在黑暗里摸索,皮袍子发出很大声响,沉重的身体砸在我旁边的座位上。我将身体尽量缩小,向窗口靠拢。隔壁在哼,继而发出鼾声,蓬乱的脑袋朝我的肩上歪过来。我粗暴地用身子扛他,他全不在乎。对面有车开过,借助车灯的瞬息闪烁,我看见了那张俗不可耐的脏脸。这是我千遍万遍看过的、时刻在逃避的脸,这样的脸已经领教得太多太多……
天渐渐发亮,可以看清草梢上满是白霜。这时,皮袍子突然醒来了,站起身使劲抠玻璃。她向我叽里咕噜说了什么,我才听出这是个女人,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女人。我帮她把窗户打开了。一股冷风呼地灌了进来,让我打了个冷战。皮袍子不怕风,她那蓬乱的头发在风里太阳神一样飘舞,那黝黑的满是皱纹的脸如同锋利的刀,将扑上来的风划破。
老女人探出半个身子,挥手尖叫。声音细而尖,活泼欢快得像个小姑娘。东边的天际出现了淡粉。车上的人们都醒了,加入到她的呼叫之中。一车的人都挤在一边,兴奋地朝外面望,还有人吹口哨。很快,我发现那茫茫的原野上,有个人正骑马向着汽车奔驰而来。
我看清了,那是一匹枣红色的马,那马在东方朝霞的照耀下正如一束霞光,奔腾跳跃,好像从天而降的天神,驾驭着风轻轻掠过地面。司机老王把车停下,眯着眼看越来越近的“一骑红尘”,嘴里喃喃地嘟囔着:四兔,简直就是一只野兔子……
被叫做四兔的骑马人越来越近,越近越真切。不少人已经跑下车,手舞足蹈。车上的老女人仍在挥手尖叫,精神十分饱满。那边的四兔也在向人们打招呼。吆吆喝喝的喊声在空旷的原野向四面八方扩散。
我没见过这样热烈的相见方式,不过是一次简单的路遇,彼此竟显露出如此真挚的欢愉。我想,我为什么不是四兔,我为什么不是车里的任何一个人,我应该真诚地欢迎和被欢迎,这该是不难。
四免骑着马来了,四兔是个军人。
人们围着四兔说话,有汉语有藏语,四兔一律撇着河南腔回答,也没有谁说听不懂。四兔交给老王三封信,让他在吉瓦乡给发了。老王指着我说,让她在尼玛发吧,何必多转乡里那一道手。四兔说也好,就把信给了我。连我是从哪儿来的,姓甚叫甚也没问。
四兔好像也再没什么要紧的事情。他是昨晚十一点从哨所出发往这里赶的,从十一点到现在,整整跑了七个小时。七个小时是多少公里,我算不来。我很想和四兔说说话,可四兔有点忙不过来。老王催大伙上车,说再晚了他就赶不上丈母娘的酒宴了。四兔跑到我邻座的窗下,老女人俯下身去,将四兔要的东西递了出去,把脏脸在四兔脸上挨了换,四兔在老女人的耳边叽叽咕咕说了许多。老女人开心地笑了……
我说,四兔,你怎么叫四兔呢?四兔说,俺姓司徒,在这儿就被叫成了四兔,四兔就四兔,大家的理解就是四兔,其实叫啥都一样,顺嘴就中。
四兔骑上马要回去了。汽车继续向西开,四兔打着马往北走,很快就看不见了。
东面脚下的太阳已经喷薄而出,那是大地与苍穹的美丽衔接,万道霞光衬托出高原清晨独有的辉煌,一下变得很美好。我转过脸去看那老女人,不知什么时候她又进入了梦乡,窗外吹进的风,替她梳理着那头蓬乱的发。
一时,我忘记了自己是为何而来。
(有删改)
【1】下面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到“我”对大学生的惊讶、怜悯和热烈报以冷眼,既照应了题目中的“寂寞”,也暗示了“我”沮丧愤激的心情和消极的人生态度。
B. 小说景物描写生动,落日笼罩的街道,寒星闪烁的田野,扑面而来的冷风,这些萧瑟的景色与下文清晨的霞光和喷薄而出的太阳形成对比。
C. “她那蓬乱的头发在风里太阳神一样飘舞”,小说人物描写简练传神,不仅写出了老女人不惧严寒的风采,也说明“我”对她的情感发生了转变。
D. “四兔”与个体大客的路遇热烈而欢愉,他的乐观随和,以及他“连我是从哪儿来的,姓甚叫甚也没问”所表现出的热情豪爽,充满独特魅力。
【2】小说为“四兔”的出场作了哪些铺垫?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如何理解小说结尾“一时,我忘记了自己是为何而来”这句话的含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金”“木”为喻说明不断学习的意义,最后所得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表现出为报国君赏识之恩而甘愿战死沙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刘裕当年率军北伐收复失地的英雄气概。
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春江花月夜》中的“空里流霜不觉飞,_____________”,描摹了月色笼罩下江边沙滩的色泽,细腻而真切。《登泰山记》中的“ _____________,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描绘了太阳升起时的色彩,鲜明而生动。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_____________,栗深林兮惊层巅”和《燕歌行》中的“摐金伐鼓下榆关,_____________” 都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从不同角度表现诗人的见闻。
(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人不是一出生就明白道理的,然后用“_____________?”的反问强化了“惑”存在的普遍性。司马迁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表明,要用自己的力量帮助皇帝对抗敌对势力,然后用“ _____________?”的反问强化了敌对势力的凶猛。
(4)曾皙叙述自己于暮春时节,与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一起,在沂水中洗浴,到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_____________”,以此表达自己的志向。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描绘了明月光辉四射、银河与明月一同映入湖水中的景象后,用“_____________”描摹了上上下下全都清亮明洁的景象,寄寓自己高洁的情怀。
9、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①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③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④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
⑤面对人生的荣辱得失,我们要有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
⑥共产党人要时刻将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体察人间冷暖、救济天下的责任放在心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是一篇赠序,文中点出“赠序”这一文体特点的一句是“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起兴,引发感慨万千。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指出国家灭亡经常有其内外因,这两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从早到晚辛勤劳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用古代圣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对比,批评当时的普通人耻学于师的表现。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边塞将士誓死报效君王的忠心。
12、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1,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2,辛苦向天涯。
[注]1戎昱:唐代诗人,荆南(今湖北江陵)人,少试进士不第,唐大历初年被镇守荆南的卫伯玉辟为从事,后漫游湘桂间。大历后期宦游至到桂州(今广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的幕宾。这首诗是他到桂州第二年岁暮除夕之夜所写。2残漏:残夜将尽时的滴漏,漏,漏壶,古代计时器。3骠骑:骠骑将军的简称,这里借指诗人的主帅李昌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除夕守岁,诗人直坐到三更已尽。“尽“赊”二字表现出作者浓重悠长的乡思和离家万里的处境。
B.颔联乃诗人于忧愁之中凄然入睡,梦回故园所见之景。思乡情重,诗人在梦中甚至听见寒夜里雪落竹丛之声。
C.诗歌的最后一联与首联相呼应,点出诗人宦游在外,归途漫漫,岁暮不得归的原因,并以此收束全诗。
D.这首诗写了除夕之夜诗人由坐至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辅以环境气氛的渲染,呈现出隽永含蓄、深情绵邈的艺术风格。
【2】诗歌中间两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征为尚书令,送者不出郭门。
延熹六年,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谏曰:“夫安平之时,尚宜有节,况当今之世,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又秋前多雨,民始种麦。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书奏不纳。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宫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顷之,征为尚书仆射。八年,代杨秉为太尉。蕃让曰:“齐七政,训五典,臣不如议郎王畅。聪明亮达,文武兼姿,臣不如弛刑徒李膺。”帝不许。中常侍苏康、管霸等复被任用,遂排陷忠良,共相阿媚。大司农刘祐、河南尹李膺,皆以忤旨,为之抵罪。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言及反复,诚辞恳切。帝不听,因流涕而起。
窦后临朝,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及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论曰: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抗论惛俗。而驱驰崄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非不能洁情志也。愍夫世士以离俗为高,而人伦莫相恤也。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
B.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
C.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
D.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后被举荐的人亦称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
B.刺史,官名,汉始设,本为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员;宋元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C.七政,是中国古代天文术语,说法不一,可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
D.论,也称评、赞、诠、叙、议、述,名称不一;总称论赞,指附在史传后的评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蕃为官清峻,士民敬畏。因政绩清明得到执政威严的青州刺史李膺的赏识和挽留;陈蕃不接待宾客,为人清高,故其升迁后送行者不敢出外城以相送。
B.陈蕃直陈时政,忠君为国。皇上驾临广成苑打猎,陈蕃认为现在非太平之时,且令百姓为打猎驱禽除路,有违圣明君主体恤百姓之意,上疏表示反对。
C.陈蕃敬才礼贤,正直低调。对高洁之士周璆敬重有加,专门为他准备一床榻;皇上让他担任太尉之职时,陈蕃认为自己才能不如王畅、李膺,予以推辞。
D.陈蕃不避强权,刚正不阿。拒绝大将军请托,主持人才选拔,不偏袒权富;面对宦官掌权、陷害忠良的局面,陈蕃犯颜直谏、以身试险,直至最后遇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
⑵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
【5】陈蕃“终取灭亡之祸”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简要概括。
14、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有人说,我们往往不怕没有答案,怕的是到处都是答案。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