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届山东省梁山县第二学期西北联谊校九年级月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抚州广昌,这熠熠生辉的赣东南明珠,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B. 他把扩音机紧靠住洞口,把音量开到最大限度, 震耳欲聋的声音源源不断地从扩音机里传了出来,经久不息。
C. 如今,伴随着婚庆这个朝阳行业的时兴,抚州市婚庆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D. 奇形异态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不期而遇,美不胜收。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的人,属于“有事您说话”型,待人非常热情,热心肠,朋友有难,两胁插刀,朋友没难,不分彼此。
B.他用心揣摩着,玩味着,惦量着,把握着,他要给这至短的台词注入无比丰沛的情感啊!
C.许多加盟中超的外援都望眼欲穿地等待国家队的召唤,但遗憾的是大多都没有得到眷顾。
D.假如它的艺术是全人类的财富的话,它的思想则让某些人如座针毡了。
3、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小王对老师说:“老师,我的周末随笔,你一定要认真批改。”
B.李芳发短信给老同学:“杨敏,别来无恙吧!我们很想你,周末可否一聚?”
C.张明推开母亲递过来的衣服说:“烦死啦,我都这么大了,谁还要你照顾?”
D.小王一把拽住正准备闯红灯的老伯说:“你活得不耐烦了?真是为老不尊!”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箪(dān) 怫然(fó) 休祲(jìn)
B.俟(sì) 徒跣(xiǎn) 加冠(guàn)
C.蹴(cù) 韩傀(guī) 绮绣(yǐ)
D.谒(yè) 缟素(gǎo) 叱咄(duō)
5、
四知
范晔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闻其贤而辟之 闻____________ ②举茂才 举______________
③当之郡 之 ________ ④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或 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的主人公杨震具有怎样的品质?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徽,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寨上燕脂凝夜紫”。
7、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材料一)成语是浓缩的文化。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滴水藏海,折射历史的千姿百态。它以语言为承载,方寸之间传达着丰富的含义,是汉语词汇中的璀璨明珠。它深具历史性、知识性和艺术性。
(材料二) 许多成语出自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一鼓作气”出自经典文献《左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曲径通幽”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材料三)从“丝丝入扣”与古代纺织方法,到“登堂入室”与古代建筑格局;从“土崩瓦解”与古代制瓦技术,到“如法炮制”与古代中药制法;从“见风使舵”与古代航海技术,到“以管窥天”与古代天文观测技术:一些成语的出现是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我们从中可以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用一句话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8、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篇名或作者。
(1) ,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
(2)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3)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
(4)忽如一夜春风来,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 ,童稚携壶浆。(白居易《 》)
(6)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7)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8)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碗“雪花面”
马海霞
①那年深冬,雪下得不大,但天气却极寒,北风吹在脸上刀割一样疼。母亲去外婆家了,由我负责午饭。家里有白菜、豆腐,还有挂面。我炖了一锅白菜豆腐汤,掐着父亲快下班的点儿,煮上面条。我平时不咋做饭,煮面条时放多了挂面,煮了满满一大锅。面条剩下,坨了就不好吃了,母亲回来若看到,肯定劈头盖脸数落我一顿。
②发愁时,看到修鞋的瘦大叔又来出摊了。不如将多余的面条送他,他肯定不会嫌弃。我找个大碗,盛了满满一碗面条,端到瘦大叔面前。瘦大叔放下手中的活计,客气地推却。但我哪里容得他拒绝,直接将面条放在他的三轮车上,边往回走边说:“吃吧,吃完了我再给您盛,家里还有呢。”
③正说着,父亲骑车回来了,我低声对父亲说:“面条煮多了,咱俩肯定吃不了,与其到下午坨得不能吃了,不如送给那位修鞋的吃……”父亲听我说到这里,忙折回去请瘦大叔来家里吃,说外面天冷,风又大,凉风灌热气的,吃了不舒服。瘦大叔笑着说:“没事的,我天天在外面吃饭习惯了。中午下班时间来取鞋子的多,我不能离开鞋摊。”
④父亲见他这么说,转身回家,让我把小桌子搬到外面,自己则盛了一碗面条,盛了一盘菜,他要和瘦大叔一起在街边吃。父亲这是犯了哪门子邪,这么冷的天,要和瘦大叔在街边吃饭?父亲不理我,把酒瓶装左口袋里,酒盅装右口袋里,一手端面一手端菜,径直出了家门,我只好搬着小桌子紧随其后。
⑤瘦大叔见父亲非要和他喝两盅,也不好再拒绝。那天父亲和瘦大叔一边吃面条一边碰杯喝酒,雪花飘落在他俩身上、脸上,饭碗里、酒盅里,两人依然吃得开心,喝得尽兴。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俩是多年不见的旧友呢。
⑥酒足饭饱,父亲又陪着瘦大叔聊了一会儿,直聊到要上班了,才返回家中。晚上父亲下班后,我又问起父亲中午在外面与瘦大叔喝酒吃饭的事儿,父亲打开了话匣子,说了一段往事。
⑦父亲年轻时推着小车去二百里远的外县买石灰,走时奶奶给父亲准备了两顿饭的干粮和水,等买上石灰,往回赶时,却发现干粮袋和水壶都忘在了石灰厂,已经走出五里路,推着车子回去取是不现实了。半路上父亲又饿又渴,便敲开一户人家找水喝,男主人出来,听说父亲将干粮和水都弄丢了,忙邀父亲到家里吃饭。
⑧父亲落座,女主人给父亲盛了一碗粥,又递给父亲一个菜窝窝。说是粥,其实里面没有几粒米,菜窝窝也是野菜多,玉米面少。女主人说,他们这里连续两年遭了水灾,只能请父亲吃这些,很是过意不去。
⑨父亲说,那顿饭虽然吃得不好,但受到了客人的待遇,因为那一家人也是喝稀粥,吃菜窝窝。这让父亲很感动,若人家递给父亲一个菜窝窝让他站在外面吃,父亲便有种乞讨的感觉。
⑩那顿饭吃得父亲肚子里热乎乎的,这么多年一直没忘记。
⑪父亲的意思我明白了,其实我送修鞋的瘦大叔面条,初衷却是让他帮忙消灭剩饭,送给人家时也是一副大善人的模样。其实瘦大叔肯定带了午饭,也不缺我这一碗面。父亲就不同了。他是把瘦大叔当亲人当朋友,陪他在风雪中吃一碗面是情义。
⑫后来,父亲和瘦大叔成了朋友。瘦大叔说,他来我们这里出摊,是他下岗后的第一份职业,说实话刚开始干,有点儿磨不开面子,怕被人瞧不起,心情也非常低落。但那天天那么冷,父亲还陪他在外面喝酒吃饭受冻,让他非常感动。那碗面让他吃得热气腾腾,寒意全无。
⑬父亲说得对,一碗“雪花”面,有了情义便有了温度。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一碗雪花面”来组织内容,主要写了在父亲邀请下瘦大叔来家里喝酒吃面的故事。
B.小说中运用插叙,对父亲主动陪瘦大叔吃面的原因做了补充说明,丰富了文章内涵。
C.小说中的“我”是故事的讲述者,见证了瘦大叔从拒绝吃面到接受吃面时性格的变化。
D.作者借父亲和瘦大叔的经历,以小见大,揭示了社会中小人物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2】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下列语句。
(1)那天,是入冬后的第一场雪,雪下得不大,但天气却极寒,北风吹在脸上刀割一样疼。(这是环境描写,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表达效果)
(2)“吃吧,吃完了我给您盛,家里还有呢。”(这是语言描写,分析加点词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3】文中父亲这一形象很鲜明,结合文本分析父亲的形象。
【4】“阅读提示”说“一碗‘雪花面’里所包含的情义,其实就是文章想要表达的主题”。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本文以“一碗‘雪花面’”为题好在哪里 。
10、命运随时可以拐弯
孙道荣
他是个出了名的问题孩子。逃学、捣蛋、捉弄老师、欺负同学,可谓“无恶不作”。同学怕他,讨厌他,避之唯恐不及;老师也对他渐渐失去了耐心,放任自流;他的父母,一个重病缠身,一个苦于生计,想管也管不了。除了偶尔被老师拿着花名册点到名字外,他已经差不多被人遗忘了。
这是个偏僻的山区学校,贫穷是笼罩在很多孩子身上的共同特征,每年,学校都会拟定一份名单报给当地教育局,以方便那些好心的捐助者选择资助对象。
很显然,并非每个孩子都能上这份名单,有幸被选上名单的,都是品学兼优的孩子。学校会在每个名字的后面,附一份该同学学习和表现情况的材料,这是关键的一张纸,很多捐助者就是据此选择他们要帮助的孩子。因此,能上名单,就意味着不但可能得到一份资助,而且,也是一份“荣誉”,它说明了学校和老师对自己的肯定。
又一批名单报上去了。
一天早晨,还没有上课,他早早地来到了学校。这是他第一次这么早走进学校。在班主任的办公室外徘徊了许久,他下定决心,走了进去。他从书包里,小心翼翼地摸出一张纸片,递到老师面前,“老师,这是我昨天收到的汇款单,是一位上海的叔叔捐给我的学费。谢谢老师!”
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也收到了捐助?而老师清楚地记得,报上去的名单里,根本没有他的名字啊!
老师接过汇款单细看,收款人果然写着他的名字。虽然心存疑惑,老师还是决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全班同学。
当老师在班级上宣布这一消息时,教室里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所有的眼睛都齐刷刷投向他。疑惑,羡慕,感叹,什么表情都有。而第一次被这么关注,他激动得满脸通红,腰板挺得笔直。他从来就没有坐得这么正过。
这天,他第一次没有在课堂上捣乱,每一堂课,听得都非常认真。
放学了,他才收拾书包,跟在同学们的身后,走出学校。这是他难得一次没有早退,按时放学。
他惊人地变化着,不再迟到,不再早退,不再恶作剧,不再四处捣蛋。
上课时,他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听老师讲课。老师提问时,他第一次举手发言。月考时,他的试卷上,第一次没有出现刺眼的红色……
班主任对他做了一次家访。
他拿出了一沓信。“这都是资助我的叔叔寄来的。”他忽然有点不好意思,“叔叔在信中说,是老师推荐我的,老师在推荐信里说我是努力、上进、优秀的孩子。我没想到老师会这么夸我。”他偷偷瞄了一眼老师,黑黑的脸,泛出红晕。“叔叔还说,他会一直支持我上学,直到我上大学。我不会让老师和叔叔失望的。”他紧紧地咬着嘴唇。
老师一脸迷茫,这份推荐信显然不是他写的。怎么会这样呢?老师也想不明白。但是,不管怎样,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彻底改变了。老师坚定地拍拍他的肩膀。
谜底直到几年后才揭开。他考取了一所重点大学,资助人也赶来庆贺。班主任老师私下里问资助人,当初为什么会选择他这样一个问题学生?
资助人一脸不解,你们的推荐表上写的是优秀学生啊!资助人正好带来了最初的那张推荐表。
班主任一看,上面潦草地写着许光军,那是另一名学生。而他的名字叫许辉。
【1】文章开篇点出“他是一个出了名的问题孩子”,从全文看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2】认真阅读本文,梳理出文章的故事情节。
他是一个问题孩子→ → → →谜底揭开
【3】你怎样理解文章第三段划线句子中“荣誉”一词的含义及作用?
【4】文章描写了主人公受助后的一系列变化,这样写有何意义?
【5】读了本文后,你认为主人公“命运拐弯”的原因是什么?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国之“新”,贵在点滴之“行”
①最近,央视一部为祖国庆生的爱国公益广告可谓刷爆了朋友圈,其中没有歌功颂德,没有丰功伟绩,没有口号和教条,只有中华儿女浓浓的爱意,只有扑面而来的温暖和地气儿。谁说非得抛头颅洒热血才叫爱国?谁说只有大人物才能做出爱国壮举?笔者认为,爱国之“新”贵在实践之“行”。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刻,我们亦可打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最美爱国方式:将爱国精神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②在峥嵘岁月里,“寸土必争、浴血奋战”是爱国;在“落后就要挨打”的古训前,“发展科技、赶超欧美”是爱国;在力争上游的发展中,“研发精品、出口创汇”是爱国。在我国昂首阔步向前的时刻,“着眼细节,由小我之努力共享大我之爱巢”便是爱国。
③有一种爱国叫呵护成长。每一个平凡人,都是不平凡的父母,用爱呵护孩子,让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用心维系家庭,家和万事兴。然而如今,许许多多的父母,都在忙于加班、应酬、打拼,不要说与孩子朝夕相处,甚至连当面说一句“晚安”也不容易。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是需要我们呵护的幼苗,为人父母者,还需趁着幼儿时期还没有结束,多一点陪伴和守护,多一点相互依偎的亲昵接触,多一点心灵的沟通与交流,让陪伴成为孩子最灿烂的阳光、最坚实的守望。
④有一种爱国叫清新呼吸。在当前雾霾这个现实面前,每个人既是大气污染的“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既是“受害者”,也是“贡献者”。作为一个中国人,保护我们生存的空间,珍惜每刻的一吸一呼,让环境越来越好,是责任更是义务。还记得习总书记反复提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民生福祉更需人民创造。全体社会成员,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坚持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共同营造天更蓝、风更清的美好之风。
⑤有一种爱国叫微笑友善。微笑是全世界共通的语言,一个简单的微笑,可以化解所有的坚冰。微笑,是一种无声的亲切问候,是一种无言的温馨关怀,是一种无言的鼓励与支持。我们需要别人对自己的微笑,我们也要把微笑无私地献给别人。在公交车上,假如别人不小心踩到你,他会深怀歉意急忙说对不起,这时你对他说没关系或者给他一个微笑,他会变得高兴起来,证明你原谅他了,而且还会对你产生感激和敬佩;在饭店里,当服务员在给你上菜时,你对他说声谢谢或者只是给他一个微笑,他都会非常高兴,证明你是尊重他的。所以他的服务态度会好上十倍,这大概就是将心比心……微笑友善就在我们生活的小事里,它可以传遍神州,感召世界。
⑥还有一种爱国叫努力奋斗,或许这只是源于你对一份工作的执着与热爱;亦有一种爱国叫谦和有礼,这都蕴含在你我的一言一行里;更有一种爱国叫继承传统,这便是祖祖辈辈刻在骨子里的瑰宝和情怀;……说到这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而是千千万万人用点滴行动浇灌而成的擎天之柱。
⑦在这特殊的日子,让我们刷新爱国之“新”,以爱国之“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奋勇前进。
【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本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证明了“爱国之‘新’,贵在点滴之‘行’”这一中心论点的。
【2】下面对选文结构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3】第⑥段中说“有一种爱国叫继承传统”,请你结合实际生活,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12、阅读下面的文字,
“幸福其实很简单,可能就是因为太简单了,就总是忽略到看不见……”,有人说人生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圆,我们在无形的区域内寻找着幸福,幸福兴许只是些许我们未曾在意的东西,或许就是一句轻轻的问候,一个凝望的眼神,一件寻常的衣服,一杯淡淡的开水……当我们走完整个圆时,当我看清所有的路时,却发现我们放下了,忽略了太多太多幸福,只要我们用心体味,那种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幸福其实很简单,而又太容易忽视……
阅读材料,自选文体,题目自拟。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2.请以“火把”为话题,写一篇600—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