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丽江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拟人的一项是

    A. 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了一切郁闷和烦恼。

    B. 大海是如此的变换莫测,平静却又很凶猛,温柔的但又很激烈,像光滑的穿衣镜,像肆虐的猛兽,像母亲的抚慰,像父亲的鞭打。

    C.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明月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D. 一个个红石榴像小姑娘绽放出的可爱的笑脸,缀满树枝间。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读书汇报会上,李文同学引经据典,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B. 面对着让人叹为观止的舌尖上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式盛宴”。

    C. 《我是歌手》总决赛面对孙楠的突然退场,主持人汪涵看风使舵,冷静救场,其沉着机智着实令人赞叹。

    D. 当越来越多的人忙于抢红包并乐此不疲时,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变成了”我看着你,你却在抢红包。”

     

  •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B.“清明时节,烟雨迷茫,杏花掩映,我们可以和多情的花草在一起,无需青箬笠,无需绿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尽情享受这份闲适。”这句话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是正确的。

    C.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耄耋——百岁。

    D.“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纯朴本色美。”这句话属于条件复句。

  • 4、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必为平凡而义愤填膺,因为平凡也是一种美丽。

    B. 读书读到会心处,我们常常忍俊不禁地感叹:“太妙了!这正是我想说而说不出的话啊!”

    C. 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 温州面临东海,江河纵横,海产品栩栩如生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迭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面加线词语。

    (1)其欣悦   (2)持沃灌

    (3)同舍生皆被绮绣 (4)白玉之环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3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以下四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本文是一篇赠序;“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B. 文章第①段中,写老师的严厉不仅可以表现作者求师的艰难,还可以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和恭敬。

    C. 文章从三个方面叙述了作者成年后求学求师的艰难,可依次概括为:抄书之难,旅途之艰和生活之苦。

    D. 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意在现身说法,鼓励马生勤奋学习,读来也更亲切平易。

    4对文中画线句子(“同舍生……略无慕艳意.”),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远游

    杜甫

    贱子何人记,迷芳著处家。

    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

    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

    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诗人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②著处:处处,到处。

    1分析本诗颔联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一句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综合性学习。

    盐海中学开展"点燃青春 放飞梦想”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设计活动】 你们班已设计出两项活动,请根据提示完成其它的内容。

    活动一:举办“青春无价”励志名言交流会。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举办“青春颂歌”诗歌朗诵会。

    (2)【偶像介绍】偶像是成长的心灵力量。下面三个人物都是同学们心中的青春偶像。请选择其中一个,用简洁的语言从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的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备选人物:屈原  苏轼 莫言

    示例: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虽身陷敌营但依然正气凛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礼赞青春】下面是一个同学写的关于“青春”的发言稿,请仿造前后句式帮助他补充完整。

    青春是美丽的,青春是多彩的!青春是鲜红的,她热情似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春是金黄的,她璀璨辉煌。旭日东升,云蒸霞蔚。啊,青春!长空为你赞叹,大地为你震撼!

    (4)【拟写赠言】活动结束前,班级组织大家拟写赠言,编辑《青春语录》,请根据不同类型的同学完成青春赠言。

    ①写给畏惧困难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给悲观厌世之人:世界上没有既定的命运,用你青春的利剑去斩断厄运的锁链吧。

    ③写给蹉跎岁月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写给怀揣理想的所有逐梦人:请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最美好的时节里留下汗水,留下希望,留下拼搏的足迹,让我们高呼:理想万岁,青春无悔。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上有所好,  

      ,非志无以成学。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春》)

    食不饱,力不足,__________________(《马说》)

    古人常常借风抒怀。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  

      句,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当时的心境;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     这一细节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在冷色基调的画面中添上了一星鲜红的暖色。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简单”的力量

    何冠军

    ⑴也许,实现梦想并不需要太多的条件。很多时候,只要理想坚定、行动果决,即便行囊简单,也能抵达人生的远方。

    ⑵清代彭端淑在《为学一首示子侄》中讲述,从西蜀到南海,路途有数千里之遥,久欲买舟而下的富僧终未成行,而贫僧却仅凭“一瓶一钵”实现了往返。简单的力量,首先源自一颗纯粹的心灵。相信自己、重视内因、勇毅笃行,才更可能找到通往成功之路。

    ⑶有人说,一旦你做到了简单,你就能搬动大山。但怎样才能做到简单?欲望浓稠者做不到简单,被浮华束缚内心者也做不到简单。孔子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依然“不改其乐”;爱因斯坦坚信,“简朴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因为对身心最有裨益”。“简单化”,本质在于摆脱外物纷扰、避免枝蔓纠缠,是追求“用心一也”的过程。把“简单”这种生活智慧付诸实践,往往能激发出不凡的力量。

    ⑷简单是专注的前提,而专注是成就一切事业的保证。据说有人问牛顿,“人人都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为什么只有你发现了万有引力?”牛顿回答:“因为我的心总是盘算着要去发现。”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受邀参观雕塑家罗丹的工作室,原本陪同他的罗丹一看到作品,立即忘记了客人的存在,沉醉到创作之中,好像整个世界已经消失了。“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正是因为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才让牛顿、罗丹攀登上科学、艺术的巅峰。

    ⑸拿破仑曾说,“战争的艺术就是在某一点上集中最大优势兵力”。生活的道理与此类似,需要人们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突破口,进而全力以赴。现实中,处身信息芜杂、诱惑渐增的环境,一些人如同柳宗元笔下背负了过多负担的小虫子那样,患上了一味追求获取的“肥胖症”,逐步丢弃了专注的能力、简单的乐趣。而保持专注的定力、远离见异思迁的陷阱,就必须学会做“减法”和“除法”。

    ⑹人是独立的个体,更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置身社会关系网,人们不可避免地与其他人或物发生着关联。如何理顺关系,让人际交往清清爽爽、让心绪意志不为外物所役,考验着个人的智慧与心性,也检验着人生的高度与广度。譬如,有的人热衷于拉圈子、寻靠山,自以为能有“金钟罩”“铁布衫”,实则使自己成为提线木偶,很容易在复杂关系网的影响和裹挟下,最终陷入身不由己的境地。说到底,做简单的人,似易实难;但保持简单、涵养定力,人生之路反而更从容。

    ⑺简单的背后,是大彻大悟的智慧,是返璞归真的境界。追寻成功与幸福,切不可忽视简单的力量。

    1通读全文,写出选文中心论点。

    2第⑵段和第⑶段分别引用了《为学》中的事例和颜回、爱因斯坦的事例各有什么作用?

    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有的人热衷于拉圈子、寻靠山,自以为能有“金钟罩”“铁布衫”,

    4文中作者认为如何保持“简单”的力量?

    5下面两则名言,哪个更适合作为第⑷段的道理论据?为什么?

    (1)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 10、阅读周云龙的《有一种精神叫专一》,完成题。

    ①“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韩非子》中的这一名句,现代科学也给出了解释,即大脑两半球的连接机制无法同时向左右手分别传达画圆画方的命令。无数事实表明,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相反,只要专一,精卫可填海,愚公能移山。

    屠呦呦就是滴水穿石的典型。55年里,除参加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乎没有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为了不影响研究,她把孩子交给母亲抚养,即便得了中毒性肝炎也还在充满乙醚气味的环境下工作;从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中提取,历经380多次鼠疟筛选,经历了190次失败,最终提取了关乎上百万生命的青蒿素。屠呦呦的事业轨迹,仿佛在提醒人们,无论是拉斯克奖,还是诺贝尔奖,都只是评价手段,最重要的是【甲】。

    诚然,不专则不能,但为什么一些人跨界照样成功?秘诀无他,还是专一。专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而专一则是一种精神状态。如果说专业是身体上的不同器官,那么专一就是流动其中的血液。科学界巨星三钱之一钱伟长,在应用数学、弹性力学、中文信息学等领域都有重要成就,被人戏称为万能科学家。钱老不管做什么研究,都非常专一,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精神干事,则功业可就。从这个意义上讲,【乙】。

    然而,尽管跨界不是成功阻碍,但要清楚什么是自己的正业。不务正业,不仅不会成功,反而贻害无穷。明熹宗朱由校不专心治国,痴迷木匠,技艺堪比巧匠,却【丙】。现实中亦有不少这样的人。有一所医院的骨科专家,自担任院长之后,便心有旁骛,热衷搞房地产,医院不断拓展地盘,扩大规模,而急诊、门诊的服务质量,不进反退,病人及家属怨声载道。院长关注点转移,下属也开始仿效——你不务正业,我亦不必专注于此。许多教训表明,在其位不谋其政,却将精力用于怎么升官、怎么发财、怎么享乐,终必【丁】。

    许多禀赋很好的人,在最青春的年华,将大量的时间、心力耗费在名、权、利的执着上,事业偏轨,难有大成,殊为憾事。寄心于旁骛,或有短暂的满足,却终会在迷途中迷失。诚如屠呦呦答记者时所言:我觉得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但愿一语能惊醒那些迷途之人。

    在浮华喧嚣的环境下,专一往往体现为一种定力、自制力、免疫力,乃至挫折承受力。有专一精神打底,在人生和事业的路途上,即便仍然可能面临失败,但至少能拥有内心真正的平静,享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 (选自《 人民日报 》,有删改)

    【1】用简练的话说说本文中的专一指的是什么。

    【2】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四个短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四处,恰当的一项是(   

    A.【甲】因为专一,所以专业【乙】专一地做好专业的事【丙】误国害民【丁】误人误己

    B.【甲】专一地做好专业的事【乙】因为专一,所以专业【丙】误人误己【丁】误国害民

    C.【甲】因为专一,所以专业【乙】专一地做好专业的事【丙】误人误己【丁】误国害民

    D.【甲】专一地做好专业的事【乙】因为专一,所以专业【丙】误国害民【丁】误人误己

    【3】张强同学想在文中再增加论据,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但他不能确定以下两则材料是否适用。你能根据对本文的理解,向他做个解说吗?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庄子》)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 11、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题。

    小时候,只是几次英语考试考砸了,父母或老师是否就说你在语言上没有天赋?你是否认同他们的说法,认为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从此在英语这一门功课上得过且过?也许,你只是爱没心没肺地说几句笑,身边的人是否就评价你是个幽默的人?而你是否认同了他们的评价,在日后的每一次聊天里都刻意找寻展现自己幽默一面的机会,却时不时也会不小心玩砸、把气氛搞到非常尴尬?

    ②“没有语言天赋也好,幽默也罢,这些他人给我们贴上的标签,看似是在了解情况后作出了负责任的评价,但实际上却是一种不愿意深入了解便匆忙将人分类的一种精神偷懒。但糟糕的是,如果我们认同于他人一时贴上的标签,有意维持正面标签给自己带来的形象,对负面标签也采取消极认可的态度,那对我们的成长将是非常不利的。

    读初中的时候,也许真是有些天赋的因素,我的英语成绩一直位列年级前茅,而数学成绩却往往惨不忍睹。家长也好,班主任也好,都说这孩子有语言天赋,适合读文科,理科只能说是马马虎虎。在这些标签的影响下,我也开始认为自己真的有语言天赋,在英语学习上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功夫,而既然不适合读理科,那数理化就随便应付一下得了。

    到了高中,由于被分配到实验班,身边不乏优秀而又刻苦的同学,在这里,我的英语天赋比不过别人的朝夕努力,我的数学更是惨得一塌糊涂。我迷茫了,难道天赋不是比努力更重要吗?为什么天赋还会输给努力呢?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逃避去想这些问题,将最好的时间荒废在网吧上。但高二以后,我开始有意去恶补数学,在英语上也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两门功课的成绩都排到了前列的位置。

    这其中的改变涉及到了乔希·维茨金《学习之道》里说的两种思维模式,分别叫做整体理论渐进理论。持有整体理论的人,倾向于认为自己在某一方面很聪明、很有天赋,并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必须归功于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一种固定的、无法再改变的整体。而采取渐进理论的人,更倾向于认为自己目前的成绩有赖于不懈的努力,并认为循序渐进地努力可以让自己做得更好。在遇到挑战时,渐进理论者更有可能去迎接挑战,将未来的成功与当下努力联系在一起;而整体理论者则容易感到焦躁不安,并以简单的聪明愚笨或是好、坏来评价自身,倾向于采取无助反应

    整体理论者而言,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不外乎是别人有意无意给他们贴上后产生了自我认同的一种标签。初中的时候,我认同了父母老师给我贴的标签,采取了整体理论的思维模式,在英语方面认为天生我材,不需要太努力,在数学上则深信自己生来不是那块料,努力了也没用,于是他人贴标签时的精神偷懒转化成了自己在学习道路上实际偷懒。

    等到升上高中,在真正优秀而又刻苦的人面前,所谓的天赋根本不堪一击,我便又跟大部分整体理论者一样,开始逃避现实。所幸的是,在迷失过后,我尝试了去努力,无意间成了一名渐进理论者,最终也靠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过,我要讨论的既不是努力跟天赋哪个更重要,也不是努力了是否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而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那些标签。正面的标签固然是一种肯定,但如果我们美滋滋地享受着这些标签给自己带来的飘飘然,并在生活中刻意寻找机会去证明这些标签的正确性,那我们自身就会被标签所绑架,要么拼命维持标签给自己树立的形象,要么某一天被标签外的因素所打败。同样地,一旦我们认同了反面的标签,那我们在某一方面就很难再取得成长,面对人生中的失败时更容易放弃自己,在沮丧中日趋沉沦。

    生活中不乏这种以天赋论去论断他人及自身的人,我们必须小心他们给我们贴上的标签,当然,更要小心自己给自己贴上的标签。

    选自《广州日报》

    【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简述第小节在文中的作用。

    【3】结合作者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标签

    【4】通读选文,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

    A.整体理论者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是别人给他们贴上后产生自我认同的一种标签

    B.采取渐进理论的人,认为循序渐进地努力可以让自己做得更好,将未来的成功与当下努力联系在一起。

    C.文章写的经历,并不是为了突出文章的故事性和人物的性格特征,而是为了激发读者的阅读趣味,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说服力。

    D.文章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重点阐述了人不能随意给别人或自己贴标签这个问题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写作

    题目:走在这条路上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