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

    A. 举世之而不加沮(责难) 若仆不相师(埋怨)

    B. 便在旦夕(回复) 阿母媒人(谢绝)

    C. 宁许以秦曲(承担) 大礼不小让(讲究)

    D. 登斯楼也,则有去怀乡(京都) 夙夜寐(起床)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都中字元俞,福之福宁州人。父积翁,为国信使,宣谕日本,遇害于海上。

    都中生七岁,从其母叶诉阙下,世祖闵焉,给驿券,俾南还,赐平江田八千亩、宅一区。已而世祖追念其父功不置,特授都中平江路总管府治中。时年甫十七,僚吏见其年少,颇易视之。都中遇事剖析,动中肯綮,皆愕眙不敢欺。昆山有诡易官田者,事觉,而八年不决。都中为披故牍,洞见底里,其人乃伏辜。吴江学舍久坏不治,而郡守缺,都中曰:“圣人之道,人所共由,何独守得为乎?”乃首募大家合钱,新其礼殿。秩满,改郴州路总管。郴居楚上流,溪洞徭、獠往来,民间惮其强猾,莫敢与相贸易,都中煦之以恩,慑之以威,乃皆悦服。郴民染于蛮俗,喜斗争,都中乃大治学舍,作笾豆簠簋、笙磬琴瑟之属,使其民识先王礼乐之器,延宿儒教学其中,以义理开晓之,俗为之变。迁饶州路总管。年饥,米价翔踊,官仓之米,定其价为三等,都中于下等价减十之二,使民就籴。父老或以两岐之麦、六穗之禾为献,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当。”遂以闻于朝。以内忧去郡,民生为立祠。服阕,擢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使。中书省臣奏国计莫重于盐策,乃如前除盐亭灶户,三年一比附推排,世祖旧制也。任事者恐敛怨,久不举行。都中曰:“为臣子者,使皆避谪,何以集事。”乃遍历三十四场,验其物力高下以损益之。役既平,而课亦足,公私便之。以疾致仕,至正元年卒。赠昭文馆大学士,谥清献。都中历仕四十余年,所至政誉辄暴著,而治郡之绩,虽古循吏无以尚之。又其清白之操,得于家传,所赐田宅之外,廪禄悉以给族姻之贫者,人尤以是多之。幼留京师,及拜许衡,即知所趋向。中年,尤致力于根本之学,有诗集三卷。

    (节选自《元史·王都中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都中才能卓越,善于断案。初入仕途时,他分析事情就能切中要害;在处理昆山用欺骗手段买卖官田的案件时,他能查得实情。

    B.王都中注重教化,边民悦服。他注重学舍建设,改善了教育条件;他聘请著名儒士教授义理,开导百姓,使当地风俗为之一变。

    C.王都中一心为公,淡泊名利。他冒着被朝廷罢官的危险,设置盐亭灶户,并走访落实;他用俸禄周济贫穷亲族,人们认为他付出很多。

    D.王都中功业卓著,成就多样。他所到之处,政绩都极其显著,即使是古代的循吏也没有超过他的;他还擅长文学,有诗集三卷。

  • 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星分翼轸”“龙光射牛斗之墟”中的“翼”“轸”“牛”“斗”都属于二十八星宿。

    B.古代驾车的马若是三匹或四匹,就有骖、服之分。中间驾辕的马叫服,两旁的马叫骖。一说服左边的马叫骖,服右边的马叫騑,合称“骖騑”。骖服和骖騑,又泛指拉车的马或车马。

    C.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古人宴集时,常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即为宴集序,如王勃的《滕王阁序》。

    D.男子18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恰当的一项是( )

    ①春节期间小城开业的洗车经营场所不多,洗车的价格也比平时翻了一番,但是不少爱车族还是慷慨解囊给自己的坐骑“净身”。

    ②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于成龙》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异口同声,称赞该剧塑造了一位两袖清风、夙夜在公的良吏形象。

    ③讳疾忌医,只会养痈遗患、积重难返。我们理应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找准病灶、开对药方、动好手术,才能祛腐生肌、强筋壮骨。

    ④诚然,学者公知要有公信力,但拥有公信力的前提应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起码要做到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而不能首鼠两端

    ⑤客观地说,中国企业走出去并非都是一帆风顺,不同的国情环境都给经营带来不小的挑战。在这方面,中国企业不铩羽而归的例子。

    ⑥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刘市长再次以他广博的文史知识、恰到好处的寻章摘句,使不少在座的记者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③⑤⑥

  • 5、填入下面一段空白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经典的探索,为什么在当世不容易得到认可?这是因为每一个时期的阅读都有其时尚性,受个人阅读的局限,受时代的局限,所以精神产品必须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检验。要经过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文化阶段、意识形态阶段, 人们对一部作品、对一个作家的认识,克服了个人阅读以及时代阅读的局限,达到了集体的理性和集体的共识,经典的价值才会突显出来。如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所说, ⑥  我们和一种精神产品拉开一段距离,“它的永存的意义才可客观地被认识”。所以传世是经典的一个属性。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不但   而且 /   所以   就会   只要

    B. 一方面  另一方面  因此   一旦   尽量   /

    C. 要   要   至少   / 逐渐地  只有

    D. 因为   / 由于   所以   才   假使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精神栖身于茅屋

    周国平

    ①如果你爱读人物传记,你就会发现,许多优秀人物生前都非常贫困。就说说那位最著名的印象派画家凡·高吧。现在他的一幅画已经卖到了几千万美元,可是,他活着时,他的一张画连一餐饭钱也换不回,经常挨饿,一生穷困潦倒,终致精神失常,在三十七岁时开枪自杀了。要论家境,他的家族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几乎控制着全欧洲的美术市场。作为一名画家,他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完全可以像那些平庸而家那样迎合时尚以谋利,成为一个富翁,但他不屑于这么做。他说,他可不能把他惟一的生命耗费在给非常愚蠢的人画非常蹩脚的面上面,做艺术家并不意味着卖好价钱,而是要去发现一个未被发现的新世界。确实,凡·高用他的作品为我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万物在阳光中按照同一节奏舞蹈的世界。另一个荷兰人斯宾诺莎是名垂史册的大哲学家,他为了保持思想的自由,宁可靠磨镜片的收入维持最简单的生活,谢绝了湘德堡大学以不触犯宗教为前提要他去当教授的聘请。

    我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温饱是自然的需要,奢侈的欲望则是不断膨胀的市场刺激起来的。你本来习惯于骑自行车,不觉得有什么欠缺,可是,当你看到周围不少人开上了汽车,你就会觉得你缺汽车,有必要也买一辆。富了总可以更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这样,赚钱便成了你的惟一目的。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良心?

    ③所以,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得好:“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才在大理石和黄金下栖身。”柏拉图也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屋项下面的。”或者用孔子的话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我非常喜欢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的确,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然于物质的奢华的,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相去不远了。

    1本文的题目中“精神”指代____________,“茅屋”象征_______;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的凡·高和斯宾诺莎都为了“保持思想上的自由”而过着贫困、简单的生活,但他们又分别为什么而“保持思想上的自由”?

    3第②段中划线句“我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能否删去,为什么?

    4第③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你补充一个相同类型的论据。

    5目前,不少人追求奢侈的物质生活,精神世界一片空虚。读完本文后,请结合你的阅读感悟谈谈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生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人亦念其家。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 

    (4)_______、千里烟波,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5)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把率军作战的周瑜刻意塑造成“____________”的儒雅形象,《赤壁赋》中把军事家曹操塑造成“____________”之文武兼备的形象。

    (2)荀子《劝学》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3)芙蓉,又名荷花、莲花,历来为文人所钟爱,有时用以描绘夏日风光,有时用以象征高洁品格,有时用以比喻纯洁爱情或美好理想……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杜甫心忧国事、朴素深沉的爱国情怀。

    (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一句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之高。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一句则用星宿给月亮定位。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同为赤壁怀古诗词,苏轼塑造了青年将领周瑜的英雄形象,而在杜牧的《赤壁》中,却用“_____________”,讽刺了周瑜赤壁之战中成功的侥幸。

    ⑵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手摸星辰、仰天叹息来衬托蜀道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⑶韩愈在《师说》中开篇就提出教师职能的句子是“师者,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用“斑鸠”来作比,劝告女子不要迷恋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篇》指出“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3)韩愈在《马说》中描写千里马惨遭埋没、命运悲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

    吴文英①

    湖山经醉惯。渍春衫、啼痕酒痕无限。又客长安,叹断襟零袂,涴尘谁浣。紫曲荒门,沿败井、风摇青蔓。对语东邻,犹是曾巢,谢堂双燕。

    春梦人间须断。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绣屋秦筝,傍海棠偏爱,夜深开宴。舞歇歌沉,花未减,红颜先变。伫久河桥欲去,斜阳泪满。

    【注】①吴文英:南宋词人,一生未第,游幕终身。这首词是作者重访南宋都城临安(杭州)旧居时所作。流:污,弄脏。③紫曲:京都巷陌的称谓,这里借指故居。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开头写湖光山色引起词人回忆,一个“惯”字表明曾经醉饮生活对词人来说已成习惯。

    B. “又客长安”视角回到现实,“长安”代指南宋都城临安,这里照应了词题目中的“过都城”。

    C. “紫曲门荒”以下五句由近及远,化用典故叙写词人重访旧居的经过,描写生动形象。

    D. 该词下片围绕“梦”字展开,选择海棠夜宴的优美场景,采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以花衬人。

    E. 结尾两句直抒胸臆,“伫久”“欲去”“泪满”表情达意逐层深入,动作、情态交融渗透。

    2该词内涵丰富,寄寓着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泽西入秦,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骏雄弘辩之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应侯闻之,固不快,使人召蔡泽。因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应侯曰:“请闻其说。”蔡泽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四时之序,成功者去。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至葵丘之会,有骄矜之色,畔者九国。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楚地方千里,带甲百万,白起率数万之师以与楚战,南并蜀、汉,又攻强赵,北坑马服,使秦业帝。身所服者七十余城,功已成矣,赐死于杜邮。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壹楚国之俗,南攻杨越,北并陈、蔡,破横散从,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功已成矣,卒支解。大夫种为越王率四方士,上下之力,以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背而杀之。此四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此所谓信而不能诎[注],往而不能反者也。范蠡知之,超然避世,长为陶朱公。君独不观博者乎?或欲大投,或欲分功。此皆君之所明知也。今君相秦,计不下衽席,谋不出廊庙,坐制诸侯,利施三川,以实宜阳,使天下皆畏秦。秦之欲得矣,君之功极矣。此亦秦之分功之时也!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之,必有伯夷之廉,长为应侯,世世称孤,而有乔、松之寿,孰与以祸终哉!此则君何居焉?”应侯曰:“。”乃入坐为上客。

    (选自《战国策·秦策·蔡泽见逐于赵》,有删改)

    [注]诎,通“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

    B.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

    C.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

    D.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意思是向西,方位名词作状语,与“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中的“西”字含义相同。

    B.“让贤者授之”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两句中的“授”字含义相同。

    C.“应侯曰:‘善。’”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

    D.“乃延入坐为上客”与“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延”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到蔡泽扬言要替代自己做秦国国相,应侯很不高兴,派人召见蔡泽,并质问蔡泽有没有这回事,蔡泽予以肯定答复并解说了自己的观点。

    B.从前,齐桓公曾经多次召集诸侯会盟,整顿周朝混乱的秩序使其安定下来,到葵丘之会,桓公就显出了骄纵之色,因此就有一些国家背叛他。

    C.蔡泽认为,齐桓公、商鞅、吴起、大夫文种四人因不懂功成要身退的道理,最后招来惨祸;但范蠡懂这个道理,功成后悄然离开,成为陶朱公。

    D.蔡泽建议应侯趁着功高及时归还相印,让贤能的人来接受,这样能获得廉洁的名声,永久担任应侯,代代相传,还可以获得长寿,避免灾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

    (2)此所谓信而不能诎,往而不能反者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4月1日,网络问答社区“知乎”推出首款付费看答案的产品“值乎”。2016年5月15日,“在行”推出了付费语音问答应用“分答”,随着一些公众人物和知名机构的入驻,公众对其关注热度居高不下。这也正式叩开了“知识付费”的大门。

    知识付费是斯文扫地,还是时代进步?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真题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