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贺州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张教授德高望重,道貌岸然,是学术界泰斗级的人物,在学术界很受人尊敬。

    B. 为了迎接学校的艺术节,小李和他的搭档们逢场作戏,精心编排了一幕戏剧。

    C.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D.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我们就应当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 2、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在亚洲犯下了滔天罪行,尤其是那些甲级战犯,更是万恶不赦;而作为首相的安倍晋三,居然去参拜他们,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B.曹雪芹写《红楼梦》,十年三易其稿,一气呵成,终于使《红楼梦》成为中外名著。

    C.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当地百姓因地制宜,在荒坡野岭、河谷荒滩种上了井冈蜜柚,几年后,这些地方将会瓜果飘香。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惦量       寂寥       烟囱       铢两悉称

    B.劝戒       惆怅       渲染       狂妾自大

    C.驾驭       坎肩       滞碍       文彩藻饰

    D.统筹       笼统       径自       一气呵成

  •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数/神   彩/当头棒   人才济/同舟共

    B./强   味/如贯耳   滔不绝/循规

    C.首/查   拮/理力争   头转向/昧无知

    D./盖   懊/韬光养   绎不绝/名孙山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上1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2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3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4,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1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2不暇:顾不上。3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4升平:太平。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

    (1)处江湖之远则忧君:________ (2)自数年之后: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与成语中加横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予尝古仁人之心 不甚解   B. 然则何时而耶   怏怏而

    C. 或请重法以禁 鸿鹄   D. 不暇廉耻耳   温知新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用重法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忧乐观。

    (2)(已)文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已)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满江红》,回答下列问题。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下列句子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句是( )

    A.《满江红》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著名活动家,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满江红》是题目,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别号“易安居士”。

    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

    学校开展“生活处处有语文”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我关注)

    4月23日咸宁市举办“胡瑷读书节”启动仪式。线上以直播方式启动,通过播放“全民阅读,让书香溢满咸宁”主题宣传片,推介读书节重点活动,同时举办了作家见面会、凤城讲坛专题讲座、阅读有奖知识问答等活动;线下同步开展了“最美阅读瞬间”摄影展作品征集活动、“那书与我”征文大赛、晒一晒“我家书房”新闻采访等活动。

    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2)(我解说)

    李俊在报刊上读到这样一句话:中国竭尽全力为世界争取了缓冲时间,武汉用生命与血泪换来了宝贵的战疫经验。他认为句中的“疫”是错别字,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填空。

    (1)《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______ (学派)经典之一。孟子,名____________ (时代)中期思想家、教育家。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五花山下收土豆的人

    迟子建

    ①这世上最出色的染匠,一定就是秋霜了,只要它来了,青山就改变了颜色。初霜来的时候,树叶只是微微转黄,这时节的山峦看上去更像是洋溢着丰收气息的麦田。到了第二场霜降临之后,浅黄的树叶变得金黄或浅红,山峦有如戴上下一顶顶红黄相同的呢毡帽。而如果你沐浴着第三场更为浓重的霜走进森林,你是想看到什么颜色就能看到什么颜色。树叶大多是金黄和金红的,但也有黄中带粉、粉中含翠、翠中生红、红中隐紫、紫中有褐的,这时的山峦分明就是一个春天的花园,五彩缤纷的。我们把此时的山峦称作“五花山”。

    ②五花山簇拥着我们的时候,大雁向南飞了,河水流动得平缓了,天空中的云朵没有盛夏时多了,天显得格外地高、格外地蓝。人们把形形色色的菜籽吊到山墙上,开始了秋收。而秋收中最苦最累的活儿,就是起土豆。

    ③土豆既能做蔬菜,又能当主食,还能作为家畜的饲料,在那个粮食需要定量供给的年代,土豆被广泛种植也就不足为奇了。一家种上一两亩,那算是少的了;平平常常的人家都要有三四亩;而那些人口多的人家,种七八亩是很普通的。所以说秋收在我们那里,等于是“起土豆”的代名词。人们见了面跟对方说的话往往是“起土豆了吗”,或者是“你家今年能收多少麻袋土豆”。

    ④起土豆的工具是二齿子和三齿子。当然也有四齿子,但它因为密度高而容易伤着土豆,用它的人家很少。二齿子和三齿子是铁制的,它们的形状常使我联想到“M”和“N”的拼音字母,一握着它们,就老是想发鼻音。人们去离家较远的大地起土豆时,要拉起手推车。去的时候,手推车上放置着二齿子三齿子、空的麻袋、土篮等工具,当然,也要带上水壶和午饭。回来的时候,饭没了,水壶也空了,先前还明晃晃的铁齿上沾满黑油油的泥土,手推车上满载着用麻袋摞起来的土豆。若是赶上晴好的天气,车行起来还不吃力,而要是赶上秋雨连绵,路面的水洼一个连着一个的话,车轮往往会陷在泥泞中,几个人合力拉它,它也只是徘徊,最后只得回镇子朝养了牛的人家借牛,把手推车给从泥潭中拖出来。所以那些养了牛的人家,一到起土豆的时候就很牛气。

    ⑤人们把土豆运到家后,会把它们划分为三类:又大又光滑的是最好的,它们会被下到菜窖中,一部分作为来年的种子,一部分留做食用;那些中不溜的属于第二类,它们也会被下到菜窖中,作为越冬蔬菜;而那些跟驴粪蛋一样小的、青着半边脸的、被铁齿刨得满脑子都是窟窿的,属于最次的一类,它们通常是被埋在菜园的坑里,没被冻着时由人削削拣拣地随吃随取,等雪降临之后就喂了猪了。土豆地都在山下开阔的平地上,所以起土豆累了,就可以坐在地上欣赏五花山。这时候再鲜艳的鸟进了森林,也会慨叹自己的羽毛不如树叶绚丽。当你低头刨出一堆土豆时,就觉得那大大小小的土豆不是乳黄色的了,而是彩色的了。人们回家的时候,手推车上麻袋的缝隙中往往插着一支小孩子歇息时跑到山上折来的色彩缤纷的树枝,它像一枝灿烂的花,把秋天给照亮了!

    ⑥溜土豆就是在收获过的土豆地上,再沙里淘金地寻觅仍被遗落在土中的土豆。溜土豆通常要使用四齿子,它的铁齿间隙窄,搜寻土豆的几率高。通常被留下的土豆都不是很大,所以这样的土豆拿回家去,通常是洗一洗后连皮蒸了吃,或者是用叉子磨成粉了。溜土豆的都是如我一样的孩子,大人们是不屑做这种活儿的。我每年都要去溜土豆,其实家里并不缺那点土豆,我只是喜欢在光秃秃的大地上再打捞一份惊喜罢了。那感觉很像是在寻找宝藏。

    ⑦我溜土豆的时候,常常会遇见住在北山的刘家的孩子,他们两人一伙,提着麻袋,在别人家的土豆地里溜得格外仔细。经他们溜过的土豆地,可以说是光光溜溜的了。所以一看到他们,我就避开了。他们很有眼力和经验,知道哪片地的哪个地方会有幸存的土豆,每天都会溜上半麻袋到一麻袋的土豆。他们见了我们也不打招呼,只不过有时会顽皮地打几声口哨。有的时候溜土豆溜累了,我坐在地上歇息的时候,会看到黑油油的土地上,那几个穿着暗淡衣裳的孩子,弯腰弓背溜土豆的情景。他们和他们面前的土地是那么暗淡,而他们背后的五花山则是那么的绚烂。他们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可他们因为他们的劳动。而成为了我眼前这巨幅画卷中最生动、最永恒的一部分

    (有刪改)

    1请结合全文,分析开篇对五花山描写的作用。

    2文章情感真挚,充满生活气息。很多细节描写都能反映出“我”对起土豆这项活动的熟悉和喜爱。从文中④-⑥段选取一个有这样特点的句子,摘抄下来,并简述你体会到的意味。

    摘抄:  

    意味:  

    3下面对本文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从自然景物写起,又写到了起土豆的人和事,行文流畅,情感真挚。

    B. 文章回顾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在那个物质缺乏的时代,溜土豆给她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C. 在绚烂的五花山下,溜土豆的北山刘家孩子显得暗淡,可见人类在自然面前显得多么渺小和单调。

    D. 如果说五花山是这幅油画的大背景,斑斓的色彩是它的主色调,那么油画核心就是起土豆的人。

    4结合句中加点词语,谈谈你对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宋朝那枚漂流瓶

    秦孟婷

    ①我们总以为,今天的人类拥有古人没有的新技术,所以我们跟古人不一样。但情况很可能并非如此。

    ②1949年10月,33岁的美国作家海莲汉芙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售卖旧书的广告,有家伦敦书店宣称自己收藏了不少旧书珍本。贫穷的汉芙给书店老板写了一封信,附上一份清单,恳请老板将此函视为订购单,寄书给汉芙。此后的20年,汉芙与书店老板弗兰克·德尔经常通信,成为了朋友。老板德尔去世后,汉芙将二人来往的信件编成了一本薄薄的小书,名叫《查令十字街84号》,这书成了文艺青年的暗语,后来还拍成了电影。

    ③我们把时间再向前追几百年,来到宋朝,讲第二个故事。

    ④宋代传奇小说《流红记》中写过这样一件事。书生于祐在宫门散步,拾落叶一片,上有四句情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这首诗把宫女的生活写得太幽怨了,于祐读罢,便触动了怜香惜玉的心弦,别取红叶,回诗两句:“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他将红叶置于水上,看它漂入宫内。数年后,于祐到一位姓韩的人家做教书先生。韩家老爷见于祐生性淳朴,又未娶妻,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婚后,一日妻子整理房间时,发现了于祐所藏的红叶,正是自己做宫女时所写,于是潸然泪下,随即取出自己当年捡到的红叶,冥冥之中,“方知红叶是良媒”。

    ⑤这些故事很浪漫很古典,当然,在21世纪,恐怕不会有太多人愿意承受等待的煎熬或将缘分寄托给天意,选择通过信件或红叶与他人产生交集。不过,我们在做的事情与宋朝人的所为似乎有很大相同之处。

    ⑥《交往在云端——数字时代的人际关系》这本书认为,社交媒体的中介化交往,其实并不是21世纪的新发明,甚至我们可以说,一切媒体其实都是广义上的社交媒体。所以,汉芙的信件就是那个时代的电子邮件,于祐的红叶就是那个时代的QQ漂流瓶。

    ⑦再拓宽点思路,古罗马时期,著名的演说家西塞罗可以说就是一个社交媒体迷,即便没什么事儿,他也要和朋友通个信,问候一下近况。朋友们接到西塞罗的蜡板,会在空白的地方回复他——这不就是“回帖”吗?如果通信内容特别有价值,收信人还会让奴隶抄写下来,转给其他朋友阅读,激发进一步的讨论——这不就是“转发”吗?

    ⑧往深一层去看,从古到今,人类都有一种本能的需求——社交,不管是古罗马人,还是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人,其实都一样。技术的精进,也不会改变人类的社交本能。

    ⑨有趣的是,回顾人类历史,几乎每一种全新的“社交媒体”出现时,人类都会产生极端化的应激反应,一边激起人们对道德沦丧的恐惧,一边却又不断更新技术。今天,人们一边谈论王者荣耀、抖音、今日头条会不会毁掉青年一代,一边却赞美人工智能会带来的进步。这些过于简单的憎恶和赞美都是人类历史上不断上演的,同时也反复被证伪的。

    ⑩比如说20世纪20年代广播出现时,还有40年代电视出现时,舆论都是夹杂着恐惧和忧虑。过去人们担心汽车会使青少年与家人隔阂,指控书籍、漫画、电影和电视会导致青少年早熟,甚至成为罪犯。再回过头去看,这些判断都难免让人笑场。

    在一些人的回忆中,还能清晰记得没有互联网和手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对这些人来说,新科技就像从天而降。而在另外一些人看来,他们与互联网和手机一同成长,新科技早就是日常环境的一部分,因此既不会对互联网和手机大惊小怪,也不会对这些新科技的使用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地球上的所有人,都在使用过去的人们批判的技术,一点也不觉得哪里不合适。更何况,新技术也会带来新的社会规范,社会规范自从几千年前首次出现时,就一直非常多样而且善变,并且只要人类仍旧存在,它就会继续进化,而技术是触发进化的恰当载体。

    我们开发和使用技术,为的是培养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不可否认这一路上有歧途、有错乱,有灾难也有欣喜,不过看到人们越来越迅速高效地接受数字信号,快速与彼此交流,我们依然会乐观憧憬,以创新为航标,在航行中彼此拥抱。

    【1】请用直白的语言回答,④段故事中的“红叶”为什么可以被称为宋朝的漂流瓶?

    【2】⑤段中“我们在做的事情与宋朝人的所为似乎有很大相同之处。”请用直白的语言回答,这里“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又是什么?

    【3】⑨⑩段中,人们为什么又会一再对新的“社交媒体”产生恐惧?

    【4】段中,作者表达了对新的社交媒体技术的“乐观憧憬”,请结合⑧-段回答作者乐观的依据是什么?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人生控股51%

    妙手,是围棋术语,指最精妙的下法,一着妙手可解开困境,可扭转败局,可一举制胜,堪称妙到巅峰的智慧。棋史上有不少留名千古的妙手,如“镇神头”、“闲着妙手”、“耳赤妙手”……

    韩国棋手李昌镐16岁就夺得了世界冠军,并开创了一个时代,却很少妙手,成了—个谜。

    一次,记者问他这个问题,内向的他木讷良久,憋出一句:“我从不追求妙手。每手棋,我只求51%的效率。”

    记者愣住了,51%的效率?众所周知,棋子效率越高越占优势,高效行棋,自古以来就是棋手追求的目标。

    李昌镐又说:“我从不想一举击溃对手。”记者再追问,他不开口了。

    李昌镐的老对手,中国围棋代表人物之一马晓春九段曾说,如果一手棋的效率满分是10分的话,那么李昌镐的棋,每一手最多只能打6分到7分。这印证了李昌镐所言非虚。

    为什么每手棋追求51%的效率,却成了世界第一?十多年前,我看到上述报道,困惑不已,近日似有所悟。

    每手棋追求51%的效率,也就是每个回合只想比对手多得1%。每手棋有这样的效果微不足道,但一盘棋中,有一半以上的棋得到预期效果,结果是唯一的,就是赢。李昌镐的棋证实了这一点。他最使对手们头痛的是“半目胜”,一局棋300手左右,赢半目。这是最细微的差距。要把握到这个火候,比中盘获胜更难。

    追求51%的效率,就是用51%的力量进攻。用100%的力量进攻,不更强吗?不然。人求胜欲最强的时候,恰是最不冷静的时候;对别人进攻最强的时候,正是防守最弱的时候。所以,李昌镐用51%的力量进攻,另外49%的力量防守。这是他没说出的。这使他的棋极其稳健、冷静,极少出错,常使对手感到无隙可乘。年轻的他因此得了许多与年龄不相称的绰号:少年姜太公、鳄鱼、石佛……

    妙手极美,从另一个角度看,是陷阱。追求妙手,势必用上全部精力,思维也像透支一样,妙手之后,不假深思的棋也来了。如果对手没有被击溃,你的破绽就完全呈给了对方。全力之后,必有懈怠;极亮之后,必有大暗;迈最大步子往前冲,也最容易一脚踩空。这不是每个棋手都看得到的,李昌镐看到了。

    在他眼中,极品的妙手,就是看破妙手的诱惑后,落下的平凡一子。

    推想到人生。人生如棋。成功的诱惑,同样会把人引向歧路。人要有拒绝名利诱惑的心力,在山下不灰心,在山巅不失态,在泥淖中不抱怨,在乱花中不迷路,能从容、淡定地对待胜负。能驾驭自己,方能驾驭环境。

    下棋追求51%的效率,对人生也是极好的借鉴。如今社会上热谈效率、成功,很多人分分秒秒争效率、全力以赴求成功,匆匆忙忙往前跑,很少有时间慢下来,看看天上的云、地上的景,顾不得停一停,听听心灵的呼唤。人生难道就为抓得更多?这样的人生价值观,未必正确。若以51%的精力追求事业,用49%的精力营造一个心灵的后花园,生活会更加优雅,人生会更加灵动。

    追求51%,是含蓄之美。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美妙至极。国画“留白”,也正是画家苦心经营的地方。于无声处听到惊雷,方为艺术的高妙之处。

    追求51%,是一种智慧。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实力、声望达到顶峰,转而悟出万物盈虚之理,发现了圆满的害处,将书斋取名“求阙斋”,有意自损,化解了官场的险恶。历代很多与他功业相似的人,因追求圆满,反而极度亏损。盈虚之理,何等精微。

    51%,极拙,极淡,却有着“大成若缺”的智慧,“真水无香”的境界。

    1题目“人生控股51%”有什么作用?

    2文章开头引用李昌镐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请分析下列句子的含义。

    (1)全力之后,必有懈怠;极亮之后,必有大暗。

    (2)能驾驭自己,方能驾驭环境。

    4请为文章补充一个事实或道理论据。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自己的奋斗目标或心愿之间都会有一定的距离,有时为了缩短距离,我们努力奋斗;有时为了拉大距离,我们奋勇拼搏;有时为了保持距离,我们又煞费苦心……

    请以“距离”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