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日照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中的“既望”指初二。

    B. 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反之,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C. 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D. “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降职。

  •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这场演讲比赛中,有一位选手引经据典,口若悬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 他极为惊异地发现,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好听极了。

    C. 我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才给妈妈做好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D. 他手很巧,利用废旧物品制成的电烤箱,虽然外观一般,可功能并不逊色,真是巧妙绝伦啊。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困难,以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永载史册。

    B.《隆中对》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隆中”是地名,“对”有“回答”“应对”之意。

    C.《藤野先生》中,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都饱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

    D.《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上的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笔下的蜀道雄奇险峻,峰回路转,悬崖峭壁随处可见,令人胆战心惊。

    B个别同学对他这次考试取得的进步表示怀疑,他却忍辱负重,依然刻苦学习。

    C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行云流水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D无锡市汉字听写大赛前夕,老师喋喋不休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胆大细心。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孙武传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斧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选自《史记》卷六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于是之右______   (2)趣使使下令曰____

    2下面句子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孙子武者,齐人也。

    A.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D. 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3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

    4请结合事例,简要分析孙武的形象特点。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祖国土

    [苏联]阿赫玛托娃

    我们不用护身香囊把它带在胸口,

    也不用激情的诗为它放声痛哭,

    它不给我们苦味的梦增添苦楚,

    它也不像是上帝许给的天国乐土。

    我们心中不知它的价值何在,

    我们也没想拿它来进行买卖,

    我们在它上面默默地受难、遭灾,

    我们甚至从不记起它的存在。

    是的,对我们,这是套鞋上的污泥,

    是的,对我们,这是牙齿间的沙砾,

    我们把它践踏蹂躏,磨成齑粉---

    这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

    但我们都躺进它的怀里,和它化为一体,

    因此才不拘礼节地称呼它:“自己的土地。”

    1诗中的“护身香囊”“激情的诗”“天国乐土”指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2为什么说“我们甚至从不记起它的存在”?

    3诗中“污泥”“沙砾”“灰尘”这些词语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4结尾一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海南中考)为了帮助边远贫困地区的学生,南海中学九年级(1)班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爱心捐赠活动。九年级(1)班班委会向本班家长发出了一封邀请函,其中画横线的句子一处有语病,一处语言不得体,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为了响应海南省政府教育扶贫的号召,①让更多的人强烈地加入到献爱心的活动中,帮助边远贫困地区学生放飞梦想,用实际行动创建和谐社会。我们南海中学九年级(1)班拟于2017年6月5日下午5:00在本班教室举办一场爱心捐赠活动。②要求您必须参加!

    南海中学九年级(1)班班委会

    2017年6月1日

    (1)句①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②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诗、文名句填空。

    ,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对别人的优点,我们要善于学习;对别人的缺点,我们应引以为戒。这正如孔子所说:  

    选答题: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议论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最近,有一项调查显示,只有不足一成的人还自认为读书很多。更多的人不仅读书不多,而且恐怕也已经不拿读书多当作什么值得夸耀的事了。

    ②读书很多的人,叫做饱学之士,在汉语中曾经有不少美好的形容,比如博学之儒、学富五车、腹笥丰赡等等。这样的词汇,如今日见稀少。稀少的原因不但是饱学之士已经成为稀有物种,而且词汇本身是否还受社会钟爱也值得怀疑。当VIP、身价、富豪、点击率成为社会的评价标准和追捧目标时,谁还会在乎“饱读”呢?

    ③“饱读”需要社会的支撑。过去的那些个年代,文育虽然占很大的比例,但崇尚读书是社会风气,一个人或许目不识丁,却能对读书心存一份温情与敬意。白居易的诗“老妪能解”,不仅仅是他的诗通俗易懂,更在于那是个崇尚诗歌的时代。今天是个文盲与饱学之士同样稀少的时代,人人都能阅读,为什么却不以“饱读”为荣呢?其实,只要你比较一下:在机场候机楼里的大众座椅中埋首阅读受人尊敬,还是昂首挺胸走进贵宾休息室更受注目?是挤在地铁车厢里捧一本书有意义,还是开辆宝马更具吸引力?你就可以看出个大概。

    ④“饱读”是做学问的基石。读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你能知道这是遍阅隋唐史料、反复考证的结果;读黄仁宇的明史研究著述,你可以发现这是仔细翻阅《明实录》后的一份厚重心得。通读“前四史”是从前文人读书的基本,没有这样的根基就别做什么学问。可是现实中,发表文章的数量、每年出书的数字才是成功的标准,而这些的背后与“饱读”又多半无关,涉嫌抄袭还是一大景观。

    ⑤“饱读”讲究的是潜心,“饱读”追求的是境界,这只是对个人而言,但对社会来讲,应该提倡和鼓励人们更多地阅读。因为,只有“饱读”才有后劲,只有“饱读”才能创新和发展。

    ⑥无论采取什么样的阅读方式,阅读内容是第一位的。但如今的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的内容最多的是信息和娱乐。十多年前乘飞机,聊天和打牌的比较多,如今进了一大步,读报纸和时尚杂志的比较普遍,但在很多国家,飞机上、地铁里、休息室中,读书的更多一些。读信息、看娱乐与读书的结果根本不同。对人的精神培育完全不一样。

    ⑦历朝历代的饱学之士,曾经是我们文化的一种宝贵财富,“饱读”也曾经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今天,阅读的内容尽管可以改变,阅读的方式也不妨更新。但 。事实上,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里,阅读的多寡依然是多数人对生活质量的评判标准和人生境界的衡量尺度。有一年,我在厦门鼓浪屿游览,游客们或在海边嬉戏,或在餐馆享受美味,但就在一栋小房子前面的花园里,却坐着两位异国的男孩,十七八岁的模样,一人捧着一本书,沐浴着海风,静静阅读,那情景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1】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⑦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段用调查结果和生活中词汇变少的现象,指出现代人不在乎多读书这个问题,引出“饱读”的论题。

    B.第③段以白居易的诗老妪能解的事例,为了证明白居易写诗考虑读者感受,所写的诗通俗易懂。

    C.第④段以陈寅恪和黄仁宇仔细阅览史料写出著作的事例强调“饱读”对于个人的意义。

    D.第⑥段运用对比论证,从阅读内容的角度阐述如何做到“饱读”,指出读书更利于培育人的精神。

    【3】你对文中哪一个观点深有体会?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阅读体验,说说你对“饱读”的认识。

  • 10、二、现代文阅读

    神奇的“致幻植物”

      ①什么叫“致幻植物”呢?简单地说,就是指那些食后能使人或动物产生幻觉的植物。具体地讲,就是指有些植物,因它的体内含有某种有毒成分,如裸头草碱、四氢大麻醇等,当人或动物吃下这类植物后,可导致神经或血液中毒。中毒后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的精神错乱,有的情绪变化无常,有的头脑中出现种种幻觉,常常把真的当成假的,把梦幻当成真实,从而做出许许多多不正常的行为来。

      ②有一种称作墨西哥裸头草的蘑菇,体内含有裸头草碱,人误食后肌肉松弛无力,瞳孔放大,不久就发生情绪紊乱,对周围环境产生隔离的感觉,似乎进入了梦境,但从外表看起来仍像清醒的样子,因此所作所为常常使人感到莫名其妙。当人服用哈莫菌以后,服用者的眼里会产生奇特的幻觉,一切影像都被放大,一个普通人转眼间变成了硕大无比的庞然大物。据说,猫误食了这种菌,也会慑于老鼠忽然间变得硕大的身躯,而失去捕食老鼠的勇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视物显大性幻觉症”。褐鳞灰生的致幻作用则是另外一种情形。服用者面前会出现种种畸形怪人:或者身体修长,或者面目狰狞可怕。很快,服用者就会神智不清、昏睡不醒。大孢斑褶生的服用者会丧失时间观念,面前出现五彩幻觉,时而感到四周绿雾弥漫,令人天旋地转;时而觉得身陷火海,奇光闪耀。

      ③美国学者海·姆,曾在墨西哥的古代玛雅文明中发现有致幻蘑菇的记载。以后,人们在危地马拉的玛雅遗迹中又发掘到崇拜蘑菇的石雕。原来,早在3000多年前,生活在南美丛林里的玛雅人就对这种具有特殊致幻作用的蘑菇产生了充满神秘感的崇敬心情,认为它是能将人的灵魂引向天堂、具有无边法力的“圣物”,恭恭敬敬地尊称它为“神之肉”。

      ④国外有不少科学家相继对有致幻作用的蘑菇进行过研究,他们发现在科学尚未昌明的古代,秘鲁、印度、几内亚、西伯利亚和欧洲等地有些少数民族在进行宗教仪典时,往往利用致幻蘑菇的“魅力”为宗教盛典增添神秘气氛。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这种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事情,在科学已很发达的今日,仍被某些人利用,作为他们骗取人们钱财的一个幌子,这是非常可悲的!

    ⑤除了蘑菇,大麻也有致幻作用。大麻是一种有用的纤维植物,但是在它体内含有四氢大麻醇,这是一种毒素,吃多了能使人血压升高、全身震颤,逐渐进入梦幻状态。再比如,在南京中山植物园温室中有一种仙人掌植物,称为乌羽飞,它的体内含有一种生物碱——“墨斯卡灵”,只要口服少量,就能使人恶心、颤抖、出汗、1~2小时便会进入梦幻状态。通常表现为又哭又笑、喜怒无常。这种植物的原产地在南美洲。由于致幻植物引起的症状和某些精神病患者的症状颇为相似,药物学家因此获得新的启示:如果利用致幻植物提取物给实验动物人为地造成某种症状,从而为研究精神病的病理、病因以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有效的数据,那将是莫大的收获。现在它们已成为药用植物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为治疗神经病发挥积极作用。

    1下列给“致幻植物”下定义表述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致幻植物”是指那些食后能使人或动物产生幻觉的植物。

    B. “致幻植物”是指裸头草、哈莫菌等含有致幻成分的植物,服用者食后中毒会产生某种幻觉。

    C. “致幻植物”是能够引起和某些精神病患者的症状颇为相似的幻觉,并且能够为研究精神病病理、病因以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有效数据、发挥积极作用的植物。

    D. “致幻植物”是体内含有某种有毒成分,人或动物吃下后会产生幻觉或做出种种不正常行为的植物。

    2第②段中对加点词“这种现象”指代的内容表述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人服用后瞳孔放大,不久会情绪紊乱,对周围环境产生隔离的感觉,似乎进入了梦境,行为常常使人感到莫名其妙。

    B. 人在服用了类似裸头草、哈莫菌等含有“致幻”作用的蘑菇后,产生奇特的幻觉,一个普通人转眼间变成了硕大无比的庞然大物。

    C. 人在服用了含有“致幻”作用的蘑菇后,会产生奇特的幻觉,一切影像都被放大,一个普通人转眼间变成了硕大无比的庞然大物。

    D. 服用者会神智不清,出现奇特的五彩幻觉,一切影像都被放大,所作所为常常使人感到莫名其妙。

    3下列对文段内容、写法的分析,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介绍“致幻植物”的事物说明文,从植物“致幻”的原理、食用“致幻”植物的症状表现以及“致幻植物”的应用价值三个角度介绍了“致幻植物”的本质特征。

    B. 文章采用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将“致幻植物”的特征、表现、功用介绍得全面、准确。

    C. 文章第②段写猫误食哈莫菌后失掉捕捉老鼠的勇气这则趣闻,能更加生动地描写吃下哈莫菌后产生的“视物显大性幻觉症”的表现症状。

    D. 本文将科学知识融于通俗表述之中,第⑤“通常”“往往”“颇为”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本文说明语言严谨、平实的特征。

     

  • 11、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后面小题

    读诗词来涵养气质

    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延绵不绝的,是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潜移默化的熏陶。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感人至深的诗家情怀,不仅传递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读诗词,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汲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

    细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发现其中对古典诗句的引用俯拾即是,既恰如其分地阐述了思想,又寄意深远。不仅如此,他还创作了《军民情•七律》《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等诗词,为领导干部树立了读诗词写诗词的榜样。作为普通一员的我们,更要坚持读点诗词,并从中涵养气质。

    读诗词养点浩气。李白有“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的高歌,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坦然,陈毅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自豪……有了些许浩气,心胸就豁达,境界就高昂,正如宋代诗人丘葵所言,“浩气养成天地小”。

    。骨气是人之脊梁,无骨则无节。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及唐代诗人李颀“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的骨气,就是浩气、正气的延伸,也是做人从政的精气神所在。

    读诗词养点地气。古往今来,诗词之魂在“接地气”,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多大生命力的。流传下来的诗词大多地气充足,滋养丰厚。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之安,无一不是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清正廉洁是古之取士的标准,也是为官事政的要求。古代为官者多是文人出身,既崇尚清廉的操守,也持守清正的襟怀,自然也是我们今天亟待补充的从政营养。王昌龄坦荡胸襟,“一片冰心在玉壶”;李商隐谆谆告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于谦剖心自勉,“要留清白在人间”“清风两袖朝天去”;王冕慨然挥毫“只留清气满乾坤”……宋代诗人龚日升概括得妙:“千首新诗,一轮明月,两字清廉。”

    真诚呼吁大家读些诗词,丰富学识,提升境界,装点人生。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根据选文内容,④、⑥两段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

    3选文第段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4简述第段的论证思路。

    5选出下列诗句不适合充当选文第段的论据的一项(  )

    A.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B.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C.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D.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6谈谈你读了选文后有什么启示?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1)题目:听,那动人的声音

    作文要求:

    (1)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5)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