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四平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财务报表中,獐子岛公司在每一次“消耗性生物资产”暴增的数据后边做出解释:主要原因是虾夷扇贝底播面积及苗种投入增加所致。

    B.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享受着各式各样的服务形式,但是,稍不小心,你就可能遇到你不愿意掏钱却又不得不消费,或者说是“过度”消费的情况。

    C. 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当代话剧《中山码头》正是为这一天特别策划创作的。

    D. 文明寻根是一条永恒的道路,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但在创新还未能及时跟上的时候,守住传统文明则成为能否激发创造潜能的关键。

     

  •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她一边读着手里的书,一边细细品味,似乎这上面每个字都有不可_____的秘密。

    ②聪明的人读书,不仅是要获取世界的最新讯息,而且要学会推今知古,______。

    ③昔日的一些读书人,因为家里贫寒,往往会_____,找个由头向富裕的亲友借钱。

    A. 捉摸 博古通今 打秋风

    B. 捉摸 博学多才 打牙祭

    C. 琢磨 博学多才 打秋风

    D. 琢磨 博古通今 打牙祭

  • 3、在下面两种情境下,用语最得体的一组是(    )

    情境1 某同学的发言超时了,你作为主持人,需要终止他的发言。

    情境2 某同学正在发言,你作为主持人,需要插话,想打断他。

    A.对不起,已经超时了。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B.对不起,已经超时了。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C.已经超时了,对不起。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D.已经超时了,对不起。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 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B.此三者,吾遗也 恨:怨恨

    C.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D.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举:所有的

  • 5、梁山泊英雄中,专爱结交江湖好汉,江湖上有“小旋风” 美称的是(  

    A.王进

    B.花荣

    C.李应

    D.柴进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部科学史,其实也是一部科学家的精神史。拉开历史的长镜头,有些科学成果会因为时间推移成为过去,而伟大的科学家精神总是长留历史的天空,更具穿透力。从大众视野来看,许多科学家的工作因为专业、神秘鲜为人知,但他们身上元气充沛的求索精神,却总能直抵人心。从钱学森到屠呦呦,再到钟扬、黃大年,杰出的科学家身上总有一种极为相似的精神气场:他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他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他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他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他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他们甘为人梯、奖掖后学……他们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镌刻在大地上,铸就中国科技创新的丰碑。

    没有挺得起腰的科学家精神,很难有站得住脚的科学成果。“希望广大院士弘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院士的寄语,也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盼。今天,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突破核心技术、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如何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这既是时代之问,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绽放光彩的机会。这就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难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弘扬科学家精神,需要整个科学界来维护。这些年来,无论从论文数还是专利数看,中国科研事业都可谓蒸蒸日上。但与此同时,一些学术不端行为,一些浮夸浮躁、投机取巧的行为也不时出现,比如人为夸大研究基础和学术价值,无实质学术贡献者“挂名”等。这些行为不仅侵蚀了科学家精神,也伤害了中国科学界的公信力。科研诚信是科技工作者的生命线,认真是科学家的底色。只有严守科研伦理规范,守住学术道德底线,才能守护好科学家的品格和尊严,催生真正一流的科研成果。

    弘扬科学家精神,也需要全社会精心培育。科学家精神代表着一个社会的精神高度,也是一个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培育,科学家精神也难拔节生长。当我们期待科学家心无旁骛、“板凳坐得十年冷”,也要给予他们“数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环境;当我们寄望所有科技工作者都能在专业上一丝不苟,也要相信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减少对科研活动的微观管理和直接干预:当我们希望科研回归本真,同样要在考核中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总之,科学的事业,呼唤更加科学的管理。只有尊重科技创新规律、科研管理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更加适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需要,我们才能厚植科学家精神,培育更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科学是没有止境的事业,某种程度上,科学家精神也体现为一种对于未知、对于人民的热爱。航天英雄杨利伟曾说,永远记得第一次在太空俯瞰这颗水蓝色星球的样子,“我仔细端详这美丽的星球,生怕错过一处风景,我深知这是亿万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美景”。相信,若所有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仰望着浩渺的星空又关注着脚下的大地,一定会成就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

    (何鼎鼎《用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创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弘扬科学家的精神,既要有科学家的求索精神,也要全社会的共同重视培育。

    B.科学家有了强大的新时代精神气场,就能铸就中国科技创新的新丰碑。

    C.近年来,中国科研事业蒸蒸日上,公信力越来越强,主要表现在论文和专利。

    D.要让科研回归本真,就要营造好的环境,要信任科学家,不要干预科研活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逐层深入展开论证,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B.第二段运用引用和正反解说法,论述了要取得一流的科研成果,需要过硬的科学精神。

    C.文章围绕“科学家精神”这一论述对象,非常注重当下的实际情况,有很强针对性。

    D.文章末段论证了科学事业无止境,正因为如此,科学家精神也体现为对未知对人民的热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科技成果有可能被新的技术替代被人们遗忘,但是伟大的科学家精神定会长存。

    B.我国当下的科技创新既有令人欣喜的一面,也有亟需解决的内困外忧,这正是科学家精神大放光彩之契机。

    C.我国的科技需要实现厚植科学家精神,培育更多的一流科学家,就需要遵循各种规律,让科研管理体制更加科学化。

    D.若所有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懈努力奋斗,脚踏实地,对人民深深的热爱,就定会成为这个时代最美的风景。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兴八首(其一)》中,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锦瑟》表达“聆听锦瑟之繁弦,勾起对华年往事之追思,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下雨前乌云密布、天昏地暗的景象。

    (2)韩愈在《师说》中,从职责上,把教师界定为“传道受业解惑也”,而把那些童子之师界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山河壮美,李白在《蜀道难》中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写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写赤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示我们,“强国”建设需要我们一步一步推进,这样才能到达梦想的远方。

    (3)在中国古诗词中,“东风”一般指春风或者代指春天,或表达如春天般积极美好的情感,或渲染出一种感伤、无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属于后者。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一句点明送别时令,渲染送别气氛;用“_________________”一句寄情于物,抒写愁情。

    (2)“择吉”是中国人的一项古老习俗,以期趋利避害。《诗经•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能印证这一习俗早已有之。

    (3)《师说》中,韩愈认为有些士大夫为自己的孩子挑选的老师只是“_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韩愈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送别宴会的热烈与隆重。

    (2)《赤壁赋》中,吹箫之“客”感叹人生像蜉蝣一样短暂,苏轼就借水、月说理,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月亮的盈亏来启发朋友,使其认识到人生的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写古代英雄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上片侧重描绘洞庭湖月下的优美景色,下片着重抒写自己内心的情感,将情与景完美地融为一体。

    B.“近中秋”看似平淡,却有多重作用:交代节令时间,为后文写月做铺垫;此时月明,又呼应下阕 “孤光自照”之意。

    C.这首词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描绘了洞庭湖的景色,但是两位作者的观察角度有所不同:杜甫是登楼俯瞰,张孝祥是荡舟平视。

    D.“不知今夕何为”与《赤壁赋》里的“不知东方之既白”都写了诗人饮醉后宠辱皆忘之状,皆有曲终奏雅之效。

    【2】“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念奴娇·过洞庭》与杜甫的《登岳阳楼》,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马知节字子元,幼孤。太宗时,以补供奉官,赐今名。年十八,监彭州兵,以严莅众,众惮之如老将。又监潭州兵,时何承矩为守,颇以文雅饰吏治,知节慕之,因折节读书。雍熙间护兵博州契丹入边败我师于君子馆先是知节完城缮甲储积刍粟吏民以为生事既而契丹果至以有备引去徙知定远军。时议调河南十三州之民输饷,河北转运使樊知古适至军议事,知节曰:“军少粟多,簸其红腐,尚当得十之六七。”知古从之,果获粟五十万斛,分给诸屯,遂省河南之役。时部民入保避寇,卒有盗妇女首饰者,护军止笞遣之。知节曰:“民避外患而来,反罹内寇,此而可恕,何以肃下?”即命斩之。咸平初,领登州刺史,知秦州。州尝质羌酋支属余二十人,逾二纪矣。知节曰:“羌亦人尔,岂不怀归?”悉遣之。羌人感之,讫终,更不犯塞。时州有银坑,岁久矿竭,课额弗除,主吏破产,偿之不足。知节请蠲之,章三上,乃允。景德中,契丹已盟,中国无事,大臣方言符瑞,而知节每不然之,尝言“天下虽安,不可忘战去兵”以为戒,上以为然。进宣徽北院使,加兼枢密副使。时王钦若为枢密使,知节薄其为人,遇事敢言,未尝少屈。每廷议,得其不直,辄面诋之。时钦若宠顾方隆,知节愈不为下。天禧初,拜宣徽南院使、知枢密院事。未几,卒,年六十五。赠侍中,谥正惠。知节将家子,慷慨以武力智谋自许,又能好书,宾友儒者,所与善厚,必一时豪杰。论事謇謇未尝有所顾忌,故闻其风者,亦知其为正直云。

    (选自《宋史·马知节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雍熙/间护兵博州/契丹入边/败我师于君子馆/先是/知节完城/缮甲储积刍粟/吏民以为生事/既而契丹果至/以有备/引去/

    B.雍熙/间护兵博州/契丹入边败我/师于君子馆/先是/知节完城缮甲/储积刍粟/吏民以为生事/既而契丹果至/以有备/引去/

    C.雍熙间/护兵博州/契丹入边/败我师于君子馆/先是/知节完城缮甲/储积刍粟/吏民以为生事/既而契丹果至/以有备/引去/

    D.雍熙间/护兵博州/契丹入边败我/师于君子馆/先是/知节完城/缮甲储积刍粟/吏民以为生事/既而契丹果至/以有备/引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也称门荫或庇荫。

    B.河南指黄河以南地区。具体所指,各朝不一,北宋曾以洛阳为河南府。

    C.枢密指枢密院,为中央官署名。宋代与中书省分掌军、政,号为二府。

    D.谥指古代皇帝、大臣或有名望的人死后被追加的带有褒奖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知节少年老成,倾心文章教化。十八岁时他担任监军,就能严肃御下。在潭州时,守臣以文雅为吏治之道,他羡慕不已,转而学习诗书。

    B.马知节体恤民艰,造福一方百姓。他认为兵少粮多,倘若措施得当,则无须动用大批人力运粮。后来果然如此,于是省却了河南的工役。

    C.马知节居安思危,颇有远见卓识。景德年间,边境安定,大臣粉饰太平,他很不以为然,认为契丹仍然可能败盟,不应忘记战事,裁撤士兵。

    D.马知节为官正直,绝不屈节事人。他鄙薄王钦若的为人,有时甚至当面指责钦若。当时钦若正受到皇帝的恩宠关注,知节更不对他低声下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避外患而来,反罹内寇,此而可恕,何以肃下?

    (2)论事謇謇未尝有所顾忌,故闻其风者,亦知其为正直云。

    5马知节是如何做到让羌人“讫终,更不犯塞”的?试简要分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请根据提示和要求写作。

    2020年初以来,新冠病毒来袭,全社会奋起抗击。在此期间,我们周边的环境、身边的生活和学习发生了一些变化。你对这些变化有什么观察、了解和思考?

    请你就这些变化中的某个现象或某类现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自己的见闻,发表自己的见解。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