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唐僧与悟空行至观音院,老住持为谋占唐僧袈裟,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悟空从天界借得避火罩罩住唐僧,把禅院烧了。
B.《阿长与<山海经>》回忆“我”有时厌烦长妈妈,有时敬重长妈妈。长妈妈啰嗦,处处限制“我”的行动,还有许多烦人的“规矩”和“道理”。文章还是以厌烦的情感为主。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参加了红军。战斗之余,他喜欢读《牛虻》《斯巴达克斯》等小说,一有空就讲给战友们听。
D.《格列佛游记》中,大人国国王是位博学、理智、仁慈、治国能力强的开明国君。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里的天气变化无常,你可要多带些衣服。
B. 现在的孩子对什么都好奇,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C. 前段时间,电信、联通涉嫌垄断一事被传得纷纷扬扬。
D. 她虽然个子不高,但长得小巧玲珑的,挺可爱的。
3、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是( )
例: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谈论凉州文化及其影响力,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
B. 提高学习成绩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过程,想靠考前突击,一口吃成胖子,显然是不切和实际的。
C. 开展“清洁家园”活动以来,我市各乡镇、村屯根据实际,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垃圾处理模式。
D. 纷扬的白雪里,一个小女孩兴高采烈地在冰冻的湖面上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清脆笑声。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隋文帝①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杨素启奏:“王,陛下爱之,请舍其过。”文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②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我安能亏③法?”卒不许。
(注释)①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共育有五子——房陵王杨勇、隋炀帝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②兆人:兆民,万民。③亏:使……受损害。
【1】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陛下爱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 若如公意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C. 我安能亏法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D. 卒不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
(2)若如公意,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
【4】本文体现了隋文帝怎样的治国思想?
6、夜泊牛渚怀古
〖唐〗李白
牛渚西江①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①西江:古称约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长江为西江,牛渚就在其中。②谢将军:即东晋谢尚。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听到孤贫的袁宏在运租船中吟咏史诗,非常赞赏,于是邀袁宏过船谈论,直到天明。
阅读上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①请概括本诗首联包含的信息。
②该诗尾联中的“挂帆”与《行路难》中“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
7、名著阅读
⑴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桑桑一家要离开油麻地了,桑桑去艾地向秦大奶奶告别,向蒋一轮、温幼菊、杜小康、纸月告别……纸月将自己绣着红莲花的书包送给桑桑作临别礼物。
B.鲁迅小时候养了一只会偷吃墨汁的隐鼠,但是这只隐鼠却被鲁迅邻居家的猫吃掉了,鲁迅因此十分讨厌猫。
C.小萝卜头临走之前让成岗转告齐晓轩,地牢底下的地窖里关进来一个很重要的人,后来华子良和那个人联系上了,原来他就是许云峰。
D.格列佛出海前的职业是外科医生,后来他乘坐的羚羊号轮船遭遇飓风失事,只有他一人幸免于难,来到了小人国不来夫斯库。
⑵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相关问题。
真仙闻言,喜孜孜满怀春意,笑盈盈一阵威风,挺如意钩子,走出门来喝道:“泼猢狲!你又来作甚?”大圣道:“我来只是取水”。真仙道:“泉水乃吾家之井,凭是帝王宰相,也须表礼羊酒来求,方才仅与些须。况你又是我的仇人,擅敢白手来取?”大圣道:“真个不与?”真仙道:“不与,不与!”
真人为什么称悟空是他的仇人?后来悟空又是如何取到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相关问题。
A爬上来,舐破窗纸张时,见罗真人独自一个坐在云床上。面前桌儿上烧着一炉好香,点着两枝画烛,朗朗诵经。A道:“这贼道却不是当死!”一踅踅过门边来,把手只一推,呀的两扇亮沅齐开。A抢将入去,提起斧头,便望罗真人脑门上劈将下来,砍倒在云床上,流出白血来。
选段中A是__________,A要砍死罗真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⑴ 歌罢仰天叹, 。(杜甫《羌村三首》)
⑵ ,胜做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⑶ ,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⑷ 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⑸ ,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⑹ ,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⑺ 《出师表》 中,诸葛亮表达自己无意功名的句子是“ , ”。
⑻ 李清照在 《醉花阴》 这首词中,描写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诗句是: , 。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甲)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吗?”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乙)聚集在斗技场上的观众大约八万人对这场角斗下了赌注。一个小时后,在整个角斗场上已被打死或者受到致命伤的角斗士东倒西歪地躺着……当斯巴达克思闪电般击倒最后四个对手后,经久不息的轰雷似的掌声,好像地震一般撼动了整个斗技场。几乎所有的观众都向上举起了拳头,屈起了大拇指。
这时候传来了几百个声音:“让勇敢的斯巴达克思获得自由!”
色雷斯角斗士的两眼发出异常的闪光,他顿时脸色惨白得像木头一般地呆住了,他把手放在心窝上,好像想抑制被这句蕴含着莫大希望的话所引起的心脏的猛烈跳动。
“自由,让他自由!”几千个声音重复道。
“自由!”斯巴达克思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道,“自由! ……啊,奥林匹斯山上的大神,可不要让这变成一场春梦啊!”他的睫毛顿时被泪水浸湿了。
这时候,好些由于斯巴达克思的勇气而赌输了钱的观众狠狠叫道:“不行,不行,他是逃兵!”
这位色雷斯角斗士的脸上掠过一阵痉挛。他猛地向发出责难声的那面回过头去。他用他那燃烧着憎恨火焰的两眼,找寻着发出责难喊声的人。
但是成千成万的声音都吼道:“自由,自由,让斯巴达克思自由!”
【1】以上两个片段分别选自短篇小说《孔乙己》和反映古罗马奴隶起义的长篇小说《斯巴达克思》。虽然两文主人公的国度和所处时代不同,身份迥异,孔乙己是_____,斯巴达克思是_____,但他们的社会地位都很低下,都是受人压迫的对象,被人_____的对象。
【2】以上两个故事发生地点分别是:_____和_____。
【3】两位主人公在作品中的表现是不同的。孔乙己虽有人身自由,但灵魂受到毒害,成为_____的牺牲品。作者对他的态度是同情中夹有_____;而斯巴达克思虽是奴隶,但渴望挣脱奴隶枷锁,成为人们心目中的_____,作者对他的态度是同情中更多的是_______。
【4】两篇小说语言都极为含蓄精炼,同是描写痛苦的神情,甲文只用一个“_____”字传神地刻画出孔乙己灵魂深处伤疤被刺痛时的情态;而乙文只用一个“_____”字,就将斯巴达克思受到打击后的惊恐表情描绘得栩栩如生。
【5】甲文中的“污人清白”和乙文中的“痉挛”分别是什么意思?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我在散场后等你
①我一直都不喜欢母亲,总觉得她是世界上最忙碌的人。我记得年少的时候,小城里放电影或者有戏班子来,她从来都不会有时间陪我去。她总是把我送到电影院门口,为我买好票,而后便逆着来陪孩子一起看电影的家长,往外走。偶尔回头,看到我还站在那里,不满地看着她的背影,便会一挥手,重复那句千篇一律的话:“我在散场后等你。”是的,她唯一能够给我的,就是散场后用自行车载着我回家。
②那年小城里来了难得一见的木偶戏演出。是我最喜欢的安徒生的《睡美人》,为了吸引观众,剧院推出亲子特价票,只要有父母陪着,票一律打7折。周围的同学几乎都有父母相陪,唯独我,在用尽了软磨硬泡的办法后,依然无法将她说动。她照例是淡淡一句话:“妈妈忙,我给你钱,自己去看吧,散场后我在门口的红色柱子旁等你。”
③我终于没有告诉她,这是老师布置的任务,需要写一篇与父母去看木偶戏的观后感,而且文章一定要包括与父母讨论后得出的结论。父亲去世后,她反而愈加的繁忙,忙着工作,忙着做饭洗衣,忙着为我找一个又一个的继父。那晚在她送我去戏院的路上,有一个笑起来很难看的女人拦住她,说:“又有一个合适的对象,有没有时间,见上一面?”她看看一旁神情冷淡的我,为难地笑笑说:“回头再说吧。”这句话,让我最终放弃了在剧院门口,再一次劝她进去的想法。
④她在剧院门口,为我买了一个烫手的红薯,说:“好好看,看完给妈妈讲讲。”我接过她手中的票,不理睬她,随着人流而进了影院,任她站在那里,高喊着:“安安,红薯!”那场戏,我看得漫不经心。我只知道,周围的同学,都有父母陪着,而我孤零零地坐在靠近走廊的位置上,冰冷地接受着外人同情的视线。睡美人终于被王子吻醒的时候,全场观众都站起来欢呼。我在这喧闹里,悄无声息地挤出人群。
⑤初春的夜晚,依然很冷,距离结束和演员谢幕还有十几分钟。而母亲,或许还没有相完她的亲吧。空荡荡的厅堂中,只有两个女人,在议论别人的家长里短。片刻后,其中一个,出去走了一圈,回来后便淡淡地说了一句:“那个棉厂的女工又站在风道里,陪她剧院里的女儿,看戏来了。”而另一个,则边编织着毛衣边不屑地回道:“听说她丈夫去世了,干嘛不找个有钱的男人嫁了算了,这样也省得连一张电影票都舍不得为自己买了。”
⑥我的心突然剧烈地疼痛起来。我一步步艰难地朝门口走去,而后慢慢地掀开厚厚的窗帘布。风呼呼地灌进我的衣服,借着门口微弱的路灯,我看见她,站在剧院的一根柱子后面,紧缩着身体,不停地踱来踱去。
⑦她原来一直都在骗我,所有忙碌的理由,都只是为了能够省下一张票的钱来。她一直以来都在用谎言小心翼翼地维护着我的自尊。
⑧我流着眼泪,朝她走过去。她看见我,立刻迎上来,说:“戏一定很好看,瞧,你脸上现在还挂着眼泪呢。”我抱住她,将剩下的泪水,全都擦到她的衣服上。她拍着我的肩膀,说:“安,别哭,你看你的红薯还在我怀里,热着呢。”
⑨我坐在她的后车座上,吃着香甜的红薯,第一次觉得,她的脊背原来是一片最温暖的山坡,只是我走了那么久,才从背阴处看到那一片温情的阳光。
【1】请分析一下题目“我在散场后等你”的作用。
【2】文章开头写“我”一直都不喜欢母亲有什么作用?
【3】第四段末尾面对“欢呼”,“我”却“悄无声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母亲到底有没有去相亲?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5】请赏析一下“第一次觉得,她的脊背原来是一片最温暖的山坡,只是我走了那么久,才从背阴处看到那一片温情的阳光。”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乐趣的果实 梁启超
①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像繁花的品种一般多。
②人人都有自己的乐趣。有的人把读书当作乐趣,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要从时间的隙缝中偷光苦学;有的人把运动当作乐趣,每天不跑跑跳跳,舒舒筋骨,就觉得老不自在;有的人把劳动当作乐趣,到了不能劳动的时候,还要撑持着起来干点活;自然也有人把吃喝玩乐、闲游浪荡,当作最大的乐趣。至于那些更等而下之的“乐趣”,就不必去说它了。
③乐趣,反映了人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的道德品质,当然也反映了人的世界观。
④乐趣,也可以说是一颗颗生命力很强的种子,在不知不觉间发芽、生长,而且总要开花,总会结果。把乐趣比作种子,那么,你从自己所热衷的乐趣中得来的欢娱,便是它的花朵了;你从自己为之陶醉的欢娱中,得来善的或恶的、美的或丑的、好的或坏的结果,便是它的果实了。例如读书是一种乐趣,知识是它的果实;运动是一种乐趣,健康是它的果实; _______________…不同的乐趣,结不同的果实。结什么果,完全是由种子——乐趣的本身来决定的。这本来是一个十分浅显的道理。但是有的人还是常被俗艳的花朵——从低级趣味中得来的欢娱所迷,以致看不清自己所倾心的乐趣蕴藏着恶的因子;自然也预料不到它要结成的果实是恶果和苦果。就以安逸这种“乐趣”为例吧!热衷于安逸的人们,在轻飘飘的环境中,享受着软绵绵的生活,沉浸在感官的欢娱里,逸乐所开的花朵使他们变得醉醺醺了,还怎能使他们看到这种“乐趣”所潜藏的危机,和它必然要结成的名叫“空虚”和“腐败”的恶果呢?
⑤人人都需要有生活的乐趣和从中得到的欢娱。我们需要和寻求的是高尚的、有积极意义的乐趣,和从中得到使自己为之振奋的那种欢娱。因为这种乐趣有利于健康、有利于成长、有利于进步。千万不要被俗艳的欢娱之花所迷。当你为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心花怒放的时候,得多想一想花朵的种子,并且预见到将要结成的是什么样的果实才好。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第(2)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论证的分论点是 。
【3】用原文回答“乐趣的果实”比喻的是什么?第(5)段中加点的“俗艳的欢娱之花”比喻的是什么?
【4】在第④段的横线上,仿照前面的句式和修辞手法,续写一句话,要使上下文衔接自然,文意贯通。
12、小作文
三年的名著阅读,在我们的脑海中勾勒出一个个鲜明的追梦人,《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踏上西行之路,路在脚下,梦在前方;《红星照耀中国》中埃德加·斯诺西行探访红色中国,路在延安,梦回中国;《儒林外史》中范进高中广东乡试,路在科举,梦游一生……书中这些人物,穿越到了当今世界,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同学们在探讨书中人物穿越到当今世界可能会发生的情节,各抒己见:
丽丽:保尔助力绿水村扶贫一年了,绿水村变化不明显,他决定离开绿水村。
红红:法布尔加入国家实验室,带头进行昆虫解剖实验,绘制昆虫基因图谱。
请你结合所读名著,判断这两个事件是否会发生,并简述理由,做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条理清晰、结构完整。(任选一个事件,字数在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