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西双版纳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多乎哉?不多也。 B.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C.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D.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

  • 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计算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B. 小说《热爱生命》的结尾别有用心,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C. 丰子恺的漫画《瞻瞻的脚踏车》将瞻瞻活泼有趣的神态画得惟妙惟肖

    D. 在这次考试中,他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便开始妄自菲薄自己了。

     

  • 3、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一项是( )

    A. 立春   B. 端午   C. 立冬   D. 清明

  • 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

    A.《钢铁是怎样的炼成的》这部小说非常励志,情节也非常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B.豪宅税取消后,深圳房价又开始飙升,真令人叹为观止啊。

    C.这件事情本来已经解决了,可他还在这里强聒不舍,真让人烦躁。

    D.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置之不理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注意体会其与今义的区别。

    (1)诚宜开张圣听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先帝不以臣卑鄙

    (4)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乡色酒

    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乡色正好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

    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1诗的第一节中“你从柳树梢头望我”,第二节中“我从椰树梢头望你”,树木的变换暗示了什么?

    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3同样是满月,为什么第一节说“圆”,第二节说“满”?说说你的理解。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综合性学习 

    盐阜大地,悠悠情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孕育出淳朴的民风和民俗。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盐城,了解盐城,我校举行了“美丽盐城”的宣传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去吧!

    【舌尖上的美味】盐城美食品种丰富,历史悠久。下面两句是用来赞美盐城特色美食的,请运用对偶知识,把下句补充完整。

    上句:伍佑醉泥螺传千年八方享誉

    下句:  

    【记忆里的传承】仿照下列语段中的画线句写一个有关传统习俗的句子,使前后语意连贯。

    盐阜习俗文化底蕴深厚,寄托着盐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辞旧岁挂灯笼,寓意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冬三十搓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好运发财……这些习俗代代相传,如香茗般发着清香,久久缭绕。

    【视觉上的仙境】盐阜大地美景无数,令人流连忘返。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一处你熟悉的盐城景点。(要求: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课文用正楷字默写。

    (1)挑兮达兮,在城阙兮。_______________,如三月兮。(《子衿》)

    (2)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梅花南北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乡如此归!(《南安军》)

    (4)韩愈在《马说》一文中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把张养浩的《山坡羊•骊山怀古》一曲默写完整。

    骊山四顾,____________________?只见草萧疏,水萦纡。______________________。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旧时的离别

    张悦然

    ①从北京南站到济南西站,每半个小时就会有一列火车出发,全程只需要1小时37分钟,但我已经一年没有回过家了,每次都是妈妈来看我,也不要我去车站接,下了火车换地铁,半个小时以后就站在我家门口了。她总是很高兴地说,好近,是啊,好近,我点点头,是不是太近的缘故,近到破坏了回家这件事应有的形式感?火车一再提速,我却离家越来越远。

    ②我关于火车的最初记忆,与济南那座老火车站有关,那座德国人留下的日耳曼风格的建筑、若不是再看到照片,我已经想不起它是什么样子,只记得有一个绿色圈顶、四面都有钟表的塔楼。小时候在去往火车站的路上,远远地看到它,就开始兴奋了,它耸立在灰蒙蒙的楼群之中,有一种神秘的异国情调。而那种异国情调,好像与正要前往的那个地方有关,头脑中衍生出各种想象。拎着箱子走进圆拱形大门,有一种出远门的郑重感。它的繁复,典雅,美轮美奂,令旅行充满仪式感。

    ③那时候去北京,要坐一整夜的火车,清晨我被妈妈摇醒,拉起膊塞进外套的袖管里跌跌撞撞地跟在大人身后下了车,抬头就望见“北京”两个大字,我唤着陌生的空气,思付着各种奇怪的问题:这里的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去哪里买菜,看什么报纸,有没有像趵突泉那样一个元宵节可以看花灯的地方?说到底,就是无法想象在别处,故乡以外的地方,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吧,身后忽然传来长鸣的汽笛声,撼动心肝。火车缓缓地朝运处驶去,送行的人木然地挥着手、站在大风里,好萧索。月台上总是刮着好大的风,无论什么时节,非要吹得人头发蓬乱、衣角翻飞不可,那种狂烈带有某种戏剧性。大风好像是一件道具,为了在离别和重逢时,给旅人添上一点儿风尘仆仆的气息。

    ④长大以后,不知道为什么,月台上的风不再像从前那么大了,那些风都去了哪里呢?真是个谜。没了风,旅人也没了风尘仆仆的气息,剩下的只是倦怠。月台越建越大,却越发让人感到局促,再也没有从前那种空旷的感觉了,要是看到哪个送行的人在火车还未驶远之前掉头走掉,我就会莫名地恼火,觉得他对这场离别不够郑重,的确不需要多么郑重,就算有些离愁别绪,也完全不必一个人傻傻地站在原地悲伤,而是可以一边朝车站里面走,一边给刚离开的人发微信,将自己的感受告诉对方。

    ⑤旧时的离别具有一种美感,想来是与悲伤的质感有关。离开之后,两个人各自待在自己的悲伤里,那是一种隔绝的悲伤,它完全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关在身体里冲来荡去,无法让对方知道。

    ⑥总之,火车已经不再像从前一样,是一种沉重的,让人感到难过的事物,这个词的属性已经改变了,变得平淡而日常,这样想一想,在“火车”这个词失去了它所负的情感重量的时候,那座老火车站适时地死去,变成记忆中的文物,或许也是一种合理的命数。

    1文章写了作者小时候关于“火车记忆”的三个片段,请概括。

    片段一:小时候去济南老火车站的兴奋与神秘感。

    片段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片段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语境,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列句子。

    它完全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关在身体里冲来荡去,无法让对方知道。

    3文中“现在的离别”和“旧时的离别”有什么不同

    4文章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写:“在‘火车’这个词失去了它所负载的情感重量的时候》”联系全文,简要分析作者认为“火车”一词失去了怎样的情感重量?

  • 10、说明文阅读

    中国建筑的“文法”

    梁思成

    ①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

    ②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系统的“梁架”。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梁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这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椽、檩、楹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语汇”了。

    ③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做“斗拱”。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它不仅可以承托梁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但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全座建筑物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计算。宋时把每一构材的做法,把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线,榫卯如何衔接等都规格化了,形成了类似“文法”的规矩。

    ④中国建筑的“文法”还包括关于砖石、墙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称做“石作做法”“小木作做法”“彩画作做法”和“瓦作做法”等。

    ⑤屋顶属于“瓦作做法”。它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庄严无比、美丽无比的一部分。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椽”和承托出檐的斗拱,给予中国建筑以特殊风格和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这都是内中木构使然,因为坡的曲面和檐的曲线,都是由于结构中的“举架法”的逐渐垒进升高而成。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⑥油饰本是为保护木材而用的。在这方面中国工匠充分地表现出创造性。他们使用各种颜色在梁枋上作妍丽繁复的彩绘,但主要的却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而以金为点缀,所谓“青绿点金”。柱和门窗则只用纯色的朱红或黑色的漆料。这样,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

    ⑦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即对于空间的处理,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了无比的智慧。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连的院落。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数千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一样,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是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

    1下列对斗拱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整座建筑物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是根据它们相对于拱的宽度,按倍数或分数计算出来的。

    B.用斗拱承托梁枋,是为了减缓梁枋直接压在木柱上所产生的剪力,以消除梁折断的危机。

    C.斗拱既有使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既可以用来承托梁枋和出檐,也可以用来装饰美化建筑物。

    D.檐下彩绘的梁枋斗拱,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烈。

    2下列涉及中国建筑“文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盖顶的瓦,有一些具有双重功能,既能在结构上发挥作用,也能成为美化屋顶的饰物,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B.中国建筑屋顶的辉煌,表面上出自瓦脊、脊吻、重脊和脊兽等的奇妙组合,实际上全都源自建筑物内部的木构。

    C.梁枋上妍丽繁复的彩绘,使用了各种颜色,主要的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金为点缀,这就是“青绿点金”。

    D.如果说“彩画作做法”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文法”,那么木柱和门窗上朱红或黑色的漆料,就应该是它的“语汇”。

  • 11、阅读刘国芳的《迷路》一文,完成后面题目

    我小时候迷过一次路。

    那天我一个人在外面玩。我走了很远,来到了一条河堤上。但再远,我也认识回家的路,因为这地方我来过,大人带我来过几次,我知道回家的路: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走到我住的新大街。

    这样熟的地方我当然不担心迷路。

    在河堤上我没再走,就在河堤上玩。差不多是夏天了,美丽的蝴蝶从很远的地方飞来又飞往很美的地方,也有的蝴蝶不再飞往远处了,停下来。蝴蝶停下来的地方更美——那是美丽的花丛。与蝴蝶一起飞来的还有蜻蜓,它们飞在很高的天空,把天空装点得多彩多姿。这是一个很美的夏天,花红草绿,蝴蝶起舞,蜻蜓翩跹。

    一个老人,在我玩着时走了来。近了,老人说:你知道新大街怎么走吗?

    我看着老人,点点头,说:知道,往这边走,过了一座桥后往……”我应该告诉老人往左拐,但话要说出口时,我忽然想骗骗老人——我小时候是个很调皮的孩子,往人水缸里撒过尿,塞过人家的烟囱——这次,我骗起老人来,说:过了一座桥后往右拐。老人丝毫没有怀疑,老人谢过我,蹒跚着走去。

    我在老人走远后笑起来,老人按我指点的方向走,一定会迷路。我在堤上玩了一阵,也要回家了。回家的路我认得: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回到家里。

    我按上面的想法往回走。

    很快我走到桥边了,又很快,我过了桥。桥那边两条路,往左拐就是回家的路,很快,我走上了这条路。但在这条路上走了一阵,我居然看见了老人,她慢慢吞吞地走在我的前面。见到老人,我立刻明白我走错了,我告诉过老人让她过了桥往右拐,这是骗她的,现在,我看见了老人,说明我跟老人走在同一个方向。

    我不能跟着老人走。我转身往回走,走回到桥边时,我拐进了另一条路。

    但在这条路上走了很久很久,我也没走到我住的新大街,而且越走越陌生,我不知道我走到哪里了,也不知道新大街在哪里。

    我迷路了。

    我后来嘤嘤地哭起来,我要回家,但不知道家在哪里。一个大人,过来问我哭什么,我告诉大人,我迷路了。大人让我别哭,然后慢慢诱导我,问我住在哪里。我还记得我住在新大街,我告诉了大人。大人听了,笑起来,大人说你走反了方向。说着大人牵着我,带我回家。

    我回到家后又看见那个老人了,妈妈说那是我外婆。外婆也认出了我,她说你指给我的路是错的,你不认识路,你怎么能不迷路呢?我说外婆你怎么知道我指错了路。外婆说我过了桥又问了别人,人家告诉我往左边走。

    我明白我为什么会迷路了。

    【1】读完小说,请补充完整情节的概括,每项不超过10字。

    开端:在河堤上玩

    发展:

    高潮:

    结局:外婆说明原因,明白自己为什么迷路。

    【2】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文题迷路言简意深,一语双关,请你把它的两层意思告诉大家。

    (2)文章第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小时候的一个小故事,以小见大,揭示了出于自私和玩弄等不够阳光、健康的欲念害人,最终也会害己的道理。

    B本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开头写坚信自己认识回家的路,与后来却迷了路形成对比等,使原本简单的故事情节显得起伏跌宕

    C文中划线句子中,反映了自私自利,品质败坏。

    D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读来真实可信,亲切自然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链接材料】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同样是迷路情节的设计,本文与链接材料中各自有何用意?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题目:留在心中的那份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