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鳌州书院白墙灰瓦,一派典雅书香气息,其间花木点缀,参差错落、鳞次栉比。
B.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C.对于是否参加课外兴趣班,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大相径庭,无法达成共识。
D.我方经验丰富,志在必得,对方初生牛犊,年轻气盛,双方实力难分上下,可谓“铢两悉称”。
2、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B.“清明时节,烟雨迷茫,杏花掩映,我们可以和多情的花草在一起,无需青箬笠,无需绿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尽情享受这份闲适。”这句话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是正确的。
C.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耄耋——百岁。
D.“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纯朴本色美。”这句话属于条件复句。
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孰与徐公美
B.吾妻之美我者
C.皆以美于徐公
D.君美甚
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 )
A.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更应当不断学习,见异思迁,积极进取。
B.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C.桂林的象鼻山宛如一头巨象过河,在烟雨中更是惟妙惟肖,被视为桂林的象征,是中外游客最为神往的风景点。
D.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荔枝、桂圆、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两粒橄榄。
5、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讁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行 A háng B xíng (________) (2) 度A dù B duó (_________)
(3)少 A shǎo B shào (________) (4) 为 A wéi B wèi (_________)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再解释其意义。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_________通__________,意为_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原文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引发陈胜谋划起义的直接事件(导火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符合上述文段意思的一项是( )
A. 因为公子扶苏、项燕都屡有战功、又都“爱士卒”,所以老百姓十分拥戴。
B. 陈胜、吴广都认为,如果“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会得到百姓拥护。
C. 陈胜有出众的谋划才能。
D. 这段文字主要写陈胜、吴广谋划起义。
6、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赏析“醉里挑灯看剑”一句。
7、4月28日,中宣部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召开大会,为新华书店庆祝80岁生日,新华书店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从孔子到鲁迅,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童长成热血青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为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不识字的人)起着重要的作用;上世纪70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刚回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
材料三: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1)本次活动办了一期展板,设计了几个读书栏目,请你参考示例,说明栏目二的设计意图。
示例:栏目一:读史•朝代兴衰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历史类作品,了解古今的朝代兴衰。
栏目二: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
(2)阅读上面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8、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3)把酒问姮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秋远塞若为情!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
9、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止背诵
新华社记者:施雨岑、吴晶
①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春节长假期间,一档名为《中国诗词大会》的电视节目广受关注,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选手以诗为剑,一较高下,引人入胜。有人为此惊呼:中国诗词的春天来了!
②诚然,这样一档形式活泼的电视节目迅速带起“人人读诗、人人爱诗”的风潮,让人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无疑值得肯定。然而,比赛中也暴露出一些选手只知背诵、不知其意,不懂平仄对仗,甚至不知道诗词中一些字的正确写法,这样的问题发人深省——中国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难道就只是背诵吗?
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可否认,背诵是创作的基础,没有数量的积累,一切都是空谈。但是,若止步于背诵、不懂欣赏、不深究内涵,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果仅停留在“知道主义”,恐怕很难形成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基因链条。
④千年往事凭诗见。我们身处诗词的国度,在灿若星河的名篇佳作中,可以寻到自己的来路,探出未来的方向。只有将诗词的熏陶融汇到国民教育的各个环节,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与社会生产生活深度融合,这些流传千年的优秀精神财富才能摆脱昙花一现的命运,真正活起来、传下去。
⑤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这种认识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借助丰富多元的传播手段,“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电视节目正在唤起大家对汉语言文化的关注与兴趣;“为你读诗”“书香中国”等文化活动让人们在奔波之余享受心灵的慰藉;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的国家教育规划,唤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珍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描绘当代中国的文化亮色。
⑥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不能止于背诵,而应沿着古人的生花妙笔一路上溯,去探寻他们“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的那份执著,去用心感受诗意之美。
资料链接:
爱上评论•诗词大会粉丝团
网友“小陈”:《中国诗词大会》是一个适合全家观看的节目,如果能形成全家一起探讨学习的氛围,是乐事一桩;如果成了考孩子、徒羡慕,则可能会给孩子们形成阴影。希望大家善用资源,让诗文带来好心情。
网友“似水在流年”:全程看完,感受到中华文化是意象里的中国,是诗词大会的中国,这背后是全体黄皮肤的中国人!这是我们区别于其它民族的根和标识!
网友“夏有”:理解古典诗词,融到自我人生,是最有意义的方式,这次大赛为此做出了努力。
复旦附中的语文教研组长、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
作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生,要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版图’有多大。否则,会影响他们的自我身份认同、文化表现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学生应在古诗文教育中,感知生命与周遭事物的关联,更重要的是,自觉形成文化史的概念。
【1】第②段作者对节目问题的剖析,其作用是什么?
【2】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是本文的写作特点,请找出两处作分析。
【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本文中作者的思想观点。
【4】结合资料链接中的网友评论,联系你在学习古诗词的经历谈谈对“古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这一问题的看法。
1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毕淑敏
①天堂湾在南极,是三面为巨型冰山环伺的海湾,冰山像巨型蓝宝,折射七彩阳光,深邃神秘。
②我半仰头,极目眺望。南极冰山已修炼成自然界中最纯净的固体,浩瀚巍峨,昂然高耸至天之尽头,无际无涯。极远方连绵不断的冰山,给人无以言说的震慑感。冰山,统一单调,除了令人窒息的惨白色,没有一丝色彩装点其上。它严酷壮烈,无声地烈焰般喷射着拒人千万里的森冷。它屹立在寻常人等所有的想象之外,以顶天立地的旷世遗存,统摄我们卑微的灵魂。
③专家说,请大家放下手机和相机,谁都不要说话,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倾听南极的声音。
④我先是听到了呼吸声,自己的,别人的。然后听到了心跳声,自己的。在熟悉了这两种属于人类的声音并把它们暂且放到一边之后,我听到了南极独有的声响。洋面之下,目光看不见的地方,有企鹅滑动水波的流畅浊音。洋流觥筹交错,在相互摩擦时发生水乳交汇般的滑腻声。突然,我听到一声极短促极细微的尖细呢喃声。
⑤我以为是错觉。万籁俱静易让人产生幻听。无意中睁开眼,看到极地专家。他好像知我疑问,肯定地点点头,以证明在此刻,确有极微弱的颤音依稀发生。
⑥冲锋艇此刻正位于布朗断崖之下。它高达745米,陡直壁立,几乎可说直上直下。濒临天堂湾这一侧岩石,有锈黄色和碧绿色的淋漓之痕,在黝黑底色映衬下,甚为夺目。无数海鸟在岩峰盘旋飞舞。
⑦什么声音?我忍不住轻声问,怕它稍纵即逝,我将永无答案。
⑧是刚刚孵化出来的蓝眼鸬鹚宝宝在呼唤父母,恳请喂食……专家悄声解说。
⑨我赶紧用望远镜朝岩壁看去。那声音细若游丝,我以为蓝眼鸬鹚是画眉般的小禽,却不料在峭壁如削的布朗断崖上,两只体长约半米大的鸟,正在哺喂一只小小幼雏。亲鸟背部皆为黑色,脖子、胸部至腹部披有白色羽毛。它们可能刚从冰海中潜泳后飞回家,羽毛湿透未干,似乎还有水滴溅落。它名叫“蓝眼鸬鹚”,双眼突出裸露,呈明媚亮蓝色,在略显橘色的鼻部映衬下,艳丽醒目。它们英勇地把巢筑在高陡岩壁上,下方百米处,海水荡漾。
⑩我分不清正在喂雏的亲鸟是雄还是雌,只见它大张着喙,耐心等着小小雏鸟把嘴探入自己咽部,来啄食亲鸟口腔内已经半消化的食物……雏鸟在吞咽间隔,偶尔撒娇鸣叫,索求更多哺喂,恰被我等听到……
⑪人们渐渐从静默中醒来,神色庄重,似有万千感触不可言说。短暂的南极静默,会在今后漫长岁月中,被人们反复咀嚼回味。
⑫天堂,第一是安静。
⑬人间太喧嚣了。我们已经忘却了露水凝结的声音,花蕊伸展腰肢的声音,青风吹皱春水的声音,蚯蚓翻地促织寒鸣的声音……有的只是键盘滴答、短信提示、公交报站、银行医院排号点名,当然还有上司训导、同侪寒暄、不明就里的谣传、歇斯底里的哭泣与嘶喊……各种人工制造的声浪,无时无刻不在围剿撕扯着我们的耳鼓,让人心烦意乱纸醉金迷。
⑭聂鲁达的诗陡地浮上脑海。
⑮“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你从远处聆听我,我的声音却无法触及你……”
⑯那么现在,让我再次重复这箴言似的感叹———“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你的沉默明亮如灯,简单如指环,你就像黑夜,拥有寂寞与群星……”
(来源:文汇报 2018年1月1日)
【1】阅读全文,概括天堂湾的特点。
【2】作者第⑨⑩段对蓝眼鸬鹚喂食幼雏场景的刻画,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赏析第⑬段中加横线的句子。
【4】本文以聂鲁达的诗结尾有什么好处?
【5】你喜欢安静吗?请写出你的观点和认识。
11、良药
蒋先平
①王老汉架不住闺女的软磨硬泡,终于答应进城了。
②王老汉老伴走的早,他一个人当爹又当妈,含辛茹苦把闺女小丽养大成人。品学兼优的小丽给王老汉争了光,在小村头一个考上了重点大学,毕业又考上了省城的公务员,随后找了一个如意的对象,成家立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老家生活的王老汉一天天地老了。原来笔直的腰板弯了下去,眼睛也花了,小丽每次打电话要是不大声喊,王老汉根本就听不清楚。
③每次过年回到老家,小丽总要反反复复跟王老汉商量一件事,就是让他离开老家去省城生活。可每次王老汉都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嘴里嘟囔着,我可不去你们那,大街上的车排成了长龙,过个马路像特务似的,左瞅右看的,更让人难受的是还在屋里上厕所。
④小丽知道,老爸不去城里,是不习惯城里的生活,也舍不得老家这一草一木啊。
⑤可毕竟老父亲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如从前了,一个人在老家生活小丽怎么能放心呢。这次五一放假,小丽专程回到老家,又做起了父亲的工作。看着小丽说着说着哭了,王老汉终于无奈地点了点头。
⑥一晃,王老汉来到省城半个多月了,这十多天他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人也瘦了一圈。小丽担心老父亲得了病,特意领他去大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大夫说没有什么大病,是失眠。这把年纪了,要吃有吃有喝有喝的,我们一家人又特别孝顺,老父亲怎么会失眠呢?小丽弄不明白。王老汉吃了一个礼拜的药片,可是仍然睡不着。听说中医治本,小丽领着老父亲又去看了中医,抓回了十多包中药。十多包中药吃完了,老父亲的失眠顽症还没有好。都说偏方治大病,小丽又弄了一些偏方,可老父亲依旧是晚上睡不着觉。看着老父亲一天天瘦了下去,小丽只得让他每天晚上睡觉前吃几片安定片,这样多少能睡上一会儿。
⑦这天,小丽跟单位同事老赵说起了老父亲失眠的事。我老娘前些年刚从农村来城里那阵子也睡不着,最后我用个偏方治好了她的失眠。同事老赵说,我有经验,你就照我说的去做吧,保证不出半个月,老爷子天天能睡个好觉。这天,小丽按同事老赵说的,和老父亲专程回了趟老家,小丽把老家的房子、庄稼、鸡鸭鹅狗,凡是看到的都录了像,凡是能听到的都录了音。
⑧从老家回来,每天晚上睡觉前,王老汉都要看一会从老家拍回来的视频,最后躺在床上再听一会录好的鸡鸣狗叫声,听着听着就睡了。从此,睡前只要听到来自家乡的声音,王老汉很快就能入睡,而且还能做个香甜的梦呢。
【1】说说你对文章标题“良药”的理解。
【2】请根据提示,结合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的行文内容。
王老汉:接进城——_________ ——___________——录视频——做美梦
【3】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可每次王老汉都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嘴里嘟囔着,我可不去你们那。
(2)看着小丽说着说着哭了,王老汉终于无奈地点了点头。
【4】关于王老汉生病前文中有多处暗示?请找出一个句子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12、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以“当我停下脚步的时候”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户外行走时,我们有时会遇到顺风,有时会遇到逆风。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即使风力一样,也往往感觉逆风比顺风更大。顺风时,即使感觉不到,它也一直推着你。
生活中,顺风如同好运,人们往往会忽略它,高估自己;相反,逆风堪比霉运,人们往往会放大阻力,甚至会选择逃避。
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
②若选题二,请自拟题目后再作文。
③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