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泸州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B.2017年“中国品牌日”的主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开启自主品牌发展新时代”。

    C.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的样子。

    D.对于校园暴力事件,我们既要反思发生暴力事件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还要反思暴力事件发生之前管理者都做了什么?

  • 2、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选自回忆性散文诗集《朝花夕拾》,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几个生活片断。

    B. 《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C. 《出师表》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 《傅雷家书两则》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 3、下列选项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敢出一言

    A.是人多以书假余 B.计日

    C.属予作文记之 D.策之不其道

  •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作品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B. 李白杜甫合称“大李杜”,李商隐杜牧合称“小李杜”。

    C. 《皇帝的新装》作者是英国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他一生创作了《丑小鸭》《海的女儿》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D. “豆蔻”“弱冠”是古代特定年龄的别称,“婵娟”“素娥”“冰轮”是月亮的美称。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隆中对》

    【注】①管仲:春秋时齐桓公的国相。乐毅:战国时燕赵王的名将。②颍川徐庶元直:颍川人徐庶,字元直。③先主:指刘备。④枉驾:屈尊。⑤信:通“伸”,伸张。⑥遂用猖蹶:就因此失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尔来二十一年矣

    (2)孤不德量力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臣以当世之事                      (2)由是感激

    (3)夜忧叹                                (4)亮耕陇亩

    (5)三往,乃见                         (6)屏人曰

    【3】翻译下列句子: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4】针对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出师未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呢?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两首古代文学作品,回答各题。

    (甲)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简要赏析(甲)文中的“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体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开头两句中的“接”“连”两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B. (甲)文抒发了作者李清照渴望追求自由与幸福,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之情。

    C. “破阵子”是(乙)文的词牌名,其文中的“吹角连营”与“霹雳弦惊”生动地展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也蕴含了作者辛弃疾杀敌报国的豪迈高昂之气。

    D. (乙)文“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翻”的意思是“奏”,这个词形象地描绘出弹奏热烈、乐声响彻云霄的情景。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文不能忌平淡,所以叙述总要讲究妙趣横生,波澜起伏。②古人有“韩潮欧澜”的提法,正说明韩愈与欧阳修的文章是极讲究笔法的。③说到韩愈,他不愧为文章高手。④他恣肆的文笔总要显示他的独特性,一旦他寻找到的结构 符合行为需要 能合乎自然的律动与人们心中的节奏,便会在双方的审美心理上产生共鸣效应。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中的“韩愈与欧阳修”属于____________短语。

    (3)请给第④句的横线处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贺敬之《回延安》)

    (2)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  愈《晚春》)

    (3)古诗词中有许多运用典故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

    (4)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困难与挫折常常伴随着我们,我们要用李白《行

    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激励自己。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寻找三体人的“水滴”武器

    ①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三体人之所以能奴役地球,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非常厉害的武器——“水滴”。“水滴”能撞碎所有物质,它的硬度超乎想象:“水滴”撞穿地球,就如子弹穿过面包一样轻松随意。“水滴”超硬不是胡思乱想出来的,而是依照物理研究成果做出的合理构想。

    ②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能再分解为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还能再分解成质子和中子,合称核子。核子还能再分吗?以前是不能分的,可是用电子对撞机后,核子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夸克。那么,夸克还能再分下去吗?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无法再分了。

    ③夸克是如何组成物质的呢?夸克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粒子。物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宇宙中的夸克组合居然都是“三个夸克组成质子”“两个夸克组成中子”的模式,没有发现“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更多夸克组合的复合粒子。难道不存在这些夸克组合吗?科学家提出了假说:宇宙中应该存在“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任意夸克组合,只是限于人类的见识“太短”,尚没有发现而已。

    ④科学家又进一步从理论上推理出“四夸克组合”和“五夸克组合”的特殊性质:这两种夸克组合中的夸克之间保持着极其恰当的距离,这种距离恰好能产生强力。强力、电磁力、弱力、引力并称维持宇宙存在与运行秩序的四大力,这四种力决定了物质的硬度。如果把电磁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定为1,那么弱力和引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可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电磁力,只有弱力或是引力的话,物质就软得拿不起来,几乎是没有硬度。而强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却是100。

    ⑤“三夸克质子”和“二夸克中子”中的夸克们因为距离不合适,不会相互产生强力,所以质子、中子组成的物质都是普通物质,它们的硬度由电磁力提供。而“四夸克组合”与“五夸克组合”中夸克之间的距离恰好能相互产生强力,这种物质的硬度由强力提供,比普通物质硬100倍。

    ⑥说到这里,“我们就明白“水滴超硬”的奥秘了:“水滴”由“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更多夸克复合粒子材料制成,这种材料称为“强相互作用力材料”,它的硬度由强力提供,所以坚硬无敌。

    ⑦其实,2013年科学家就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就发现了四夸克粒子,2015年清华大学教授又发现了五夸克粒子。这些都是在实验条件下发现的。此外,科学家还一直在宇宙中寻找“天然”的四夸克、五夸克或是更多夸克复合粒子。科学家推断,找到大量的四夸克、五夸克复合粒子只是时间问题,而找到它们之后,制造“水滴”这种超硬的宇宙武器就要由幻想变成现实了……

    (选自《知识窗》 有删改)

    【1】文章以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开头,有何用意?

    【2】作者介绍“水滴”,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介绍“夸克”?

    【3】下面说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水滴”是依照物理研究成果做出的合理构想,它由强相互作用力材料制成,硬度由强力提供;我们日常的普通物质,硬度由电磁力提供。

    B.第⑤节划线句子使用作比较、列数字说明方法,运用具体数字进行比较,更加突出“四夸克组合”与“五夸克组合”的物质坚硬无比。

    C.夸克目前无法再分了,那是由于科技的限制,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分成“四夸克组合”与“五夸克组合”。

    D.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按照逻辑顺序展开,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综合使用。

    【4】《三体》里的“水滴”,《复仇者联盟》系列“钢铁侠的MK装甲”,《终结者》中的“T800机器人”都属于很炫很酷的东西,但他们又都是超越现实的、甚至是极其危险的。你是如何看待这些科幻产品的?请有理有据的进行简要阐述。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趣的人不苟且

    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有趣,和枯燥、乏味人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有趣的人,   。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听说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⑥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⑦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30日 18 版)

    1下列对文章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①段用生活中人们对结交有趣之人的期盼引出“有趣”这一话题。

    B. 文章第④段只使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

    C. 文章第⑤段为证明生活中鲁迅先生是一个幽默、有趣的人,用他吃柿霜糖这一趣事作为事实论据。

    D. 文章结构严谨,第①段引出论题,第②到第⑥段分析说理,结尾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做一个有趣的人”。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根据第④段的内容,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

    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不苟且”的生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 11、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

    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童心

    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对于贫困的玛娅和她的妈妈来说,它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那天,玛娅望着母亲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时,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告诉她,妈妈需要那条围巾。

    货主是个满脸慈祥的老人。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也在他脸颊上刻满了年轮的印迹。如果他穿红色衣服,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圣诞老人。玛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每次走进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货主老人留意到了她,和蔼地问:小姑娘,你想买下它吗?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玛娅摇摇头窘迫地跑开了,因为她口袋里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啊!

    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暴风凛冽,雪花漫天。可玛娅的妈妈仍要天天出去到地里干农活。望着妈妈肩上披着的雪花,玛娅心疼极了。要是妈妈的脖子上有条围巾,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玛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送给她的那串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的山路。听妈妈说,那串项链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值不少钱。但玛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风雪中,她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多少次跑掉了鞋子。

    玛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我想要那条围巾,因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等我有钱了,再把它赎回去行吗?

    ⑦“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道吗?货主老人说。

    玛娅急了: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的。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货主老人轻轻地抚摩着她的脑袋,和蔼地微笑着说:爷爷知道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好 姑娘。可是,这围巾我还是不能赊给你。不过我答应你,这条围巾会一直为你留着,等你凑够钱了来买走它。

    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也就流了出来。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他真的是太小气了。

    整个漫长的寒假,玛娅都非常忙碌。忙着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纸,忙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的野草。这一切,都是瞒着妈妈干的。她努力地为得到那条围巾付出着辛勤的汗水的同时,冬天很快就过完了,可她攒的钱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第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是那条让她魂牵梦萦的美丽的围巾,还有一封信。信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她在信里说:寄这条围巾和写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给你一条围巾。他只是想让你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看完信,玛娅潸然泪下。她终于明白,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1】根据提示,将玛娅对货主老人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每次到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

    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2说完,她可怜地.着货主老人,等待他的怜悯。

    【3】段中画线句子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寒风凛冽,雪花漫天运用了什么描写

    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中刻画了玛娅和货主老人两个人物,你更喜欢哪一个人物?请说明理由。

    【5】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题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的含义。

    【6】读完文章,请你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的感受。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有时候会站在分叉路口,面对选择。

    《散步》中,儿子选择有意思的小路,而我为了母亲选择平顺的大路;

    《故乡》中,鲁迅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告诉我们也可以选择一条从未被开辟的道路,自己去创造。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

    要求:

    (1)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2)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3)不少于600字。

    (4)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